域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美国中小学教育管理机制 域外

域外

2024-07-17 20: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而C班的班规则有别于A班和B班,以短语、词汇的形式呈现出自己班级活动的规则,如友好、友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每个人都是特别的、我们需要分享、大声说出你的想法让别人能听见等,这些班规用不同的色彩标示出最重要的词汇,对学生而言更容易记住。还有些班规要求学生管好自己的手和脚;不要站在路中央,路是用来走的;尊重他人,不可冒犯他人;倾听而不要打断他人说话;保持双手清洁,不可以用脏的手去碰同学的物品。

美国小学班规的独特性就体现在班规的制订不会千人一面,而是颇具班级教师和学生的独特风格。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美国小学班规都无一例外地用非常浅显易懂且具体形象的文字对学生的言行进行指导和规范,便于学生理解并遵从。

二、美国小学班规的可操作性

美国小学班规的内容通常不是空洞的,不是大而虚的,而是具体细致且行之有效的,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美国小学生在学校通常会接受严格、规范、系统性的言语和行为训练,为他们长大后良好的言行打下扎实的基础,这在美国小学的班规中可见一斑。美国小学生从进入校门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在教师的视野下,包班教师一直在教室里守候着他们,除了他们去体育馆上体育课,或者去艺术馆上美术、音乐课,其他任何时候都有教师看护着,即便是在操场,也同样有值班教师轮流看护,即便是从一个教室转向另一个教室的途中也是由包班教师带领着,因此,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就减少了由学生相互打闹引起的大小意外事故。

在教室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会一直端端正正地坐在固定的位置上,教师也经常处于流动状态,当教师在向全班统一讲解某个知识点或者读故事时,学生在地毯上坐着、躺着,或者坐在前排沙发上,安静地听着,不影响他人。当教师讲解结束,学生们回到自己座位时,不允许大声喧哗、奔跑,只能低声讲话,他们只有在操场玩耍时间才可以喊一喊、跑一跑。在这样的环境里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会促使学生们慢慢学会互相尊重、互相礼让、互相包容等,也会使得学生形成人人平等的意识,学会尊重班级里的每一个成员,不论教师还是学生。

美国K-12年级所有学科大纲都包括如何培养学生行为规范,也就是说美国学生行为规范的培养与所有年级、所有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都融合在一起了。美国教师在制订班规时都是以自己班级以及班级成员的现状为着眼点的。教师会充分考虑这些班规是否符合学生当前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和心理特点,非常重要的是,美国教师在制订班规时特别考虑班规是否顾及了他们的发展性需求,是否保护了每一个学生的权利,是否尊重了学生的人格,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美国小学班规的制订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建立和完善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调整的,班规中的一些内容,会随着学生对班规的适应程度以及学生问题的改变而改变。因为学生在发展,问题在变化,所以,班规的制订、修改都是以学生的可操作性为准则,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等特征。

三、美国小学班规的参与性

美国小学班规的制订非常注重学生的参与,要求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前提下,使他们都能读懂班规并能理解、掌握班规。例如,某小学D班班规如下:不能欺负别的学生,如有学生被欺负,应该向教师汇报并求助;要努力地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活动中;如果有其他学生欺负你,不要害怕,放松,不要继续搭理他们,忽略他们的存在;你受人欺负时,情况是否很危险?如果不是,你为何不耍“酷”,不去理他们;如果危及你的身体,你需要马上离开,寻求大人的帮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班规没有丝毫空洞的内容,没有照本宣科,更没有高深的为人之道。相反,D班的班规既让学生们明白如何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明白什么事不能做,也让他们知道一旦自己遇到困难或者置身于险境时,有哪些求助方式可以选择,这给了学生们非常实用的指导,促使他们用正确而积极的心态和行为去面对被欺负的行为。由于该班班规和学生的身体心理安全息息相关,而且教师的指令都很明确、很具体且有较高的可行性,因此,每个学生基本都会照此执行。

美国班规注重全班参与制订,也体现了小学生对参与班级管理的意愿、信念和态度,从小培养学生公民的参与意识,并能让他们在班级管理事务中学会积极表达,公正地实现学生的利益要求。班规的制订必然涉及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在班级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班规制订的过程,去维护个人利益,以及班级的集体利益。发挥小学生的参与性体现了民主政治的本质,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班级教学活动来实现对班级和学校事务的管理。这种参与意识也体现着学生权利意识的觉醒,在尊重他人享有的权利的同时自己也享有同等的权利。在参与制订、完善班规的活动中,让学生们都感受到每个人都是作为一个平等的、有尊严的个人而存在的,每个人都有同等的表达利益诉求和参与活动的权利。

四、美国小学班规的平等性

大多数美国小学班规中有这样一条,即任何人不遵守班规都将会受到惩罚。在我观摩的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几所小学中,四、五年级学生上课是走班的,不像我们这里教室是固定的。一堂课结束后,由教师领着学生们去另一个教室上课,学生们先在教室里排好队,而且每个人都必须安静地站在队列中,当队伍在教师的指引下慢慢前行时,每一个学生都必须靠右走,让出左道,即便是上下楼梯也这样,以保证不同方向的队伍有序通过,而且这时候,走道上不能有学生的说话声音。假如有任何一名学生违反这个规定,那么教师会示意队伍停止前行,直到每一名学生都安静为止。如果这样还不行,那么教师会带着吵闹的几个学生一起重走一遍楼梯,让学生体会到执行规定的重要性,直到学生们都安静地执行。这样的规定也被多数班级写进了班规。班规具有约束性和全面性,每一名学生必须以此为行动指南,学生在学校和班级里的个人行为不能影响、妨碍他人行动的自由。反之,学生个人的言行一旦妨碍他人正当行为的自由,这个学生的言行就会被限制。

在美国学校中安全问题往往摆在第一位,在校园里和班级里学生之间开玩笑、讲笑话是常有的事情,但在言行中不可以使用敏感或带有歧视的词汇和语气,也不可以有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举动。如果学生在交流中半真半假地说要打谁,或是自己不想活了,在场的学生必须要向教师汇报,而恶作剧的学生自然也会受到严厉惩罚。美国学校有严格的纪律要求,如学生违纪违规,家长会被请到学校与教师甚至校长会面开家长会,这类家长会后的“暴风雨”也一定是在所难免的。

每个学生都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在不平等、不公正的教育环境中会存在被忽略、被歧视和被支配等现象。因此,美国小学在班规的制订、改进和完善的过程中非常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平等权利。比如,班规中规定“尊重他人及他人财物,认真倾听等”,平等是班规中的主旋律,是班级和谐发展的基本条件和保障。美国小学班级成员的平等还体现在没有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之分,有的只是图书管理员、班级生物管理员、班级卫生员等不同头衔,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与自己兴趣爱好相符合的头衔,但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班级的班规中明确指出这样的“职位”是轮流的,这就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主人翁的主体意识。但是这一前提是平等与公平,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想法和意愿的权利。多数班级的班规指出,学生要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沟通,并以此为基础参与班级教学活动的管理与班级建设。不少班级班规中也同样指出,但凡涉及班级的教学管理和公共生活,学生们都可以发表看法,相互间以平等的态度进行交流。

美国小学的班规在制订初始就具备民主性和公开性,教师会在第一天就与学生开诚布公地沟通,大致的主题涉及“你们希望我怎么对待你们”“你们希望如何相互对待”“你们认为我希望如何被对待”“如果身置险境,我们该如何做”“如果有了冲突,我们应该如何相互对待”等,继而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并最终形成班规。

曾有美国学者指出,班规制订的核心问题是少而精。由学生自己相互讨论而制订的班规,一旦确定下来就要严格遵守,若没有遵守就应该有相应的惩戒措施。因此,教师要事先制订好遵守规则,若学生不遵守,就要接受某种惩罚,违反班规的惩罚和规定本身同样重要,每个班级除了制订班规外,还应该同时建立适当的惩罚措施。这些惩罚手段多样,具有灵活性、可选择性、系统性、教育性和鞭策性等特点,美国小学与执法系统、社区服务机构密切配合,构成完整的班规系统,共同来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既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和权利,又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促使学生最大程度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因为美国是移民国家,是个多元文化国家,因而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对学生的行为作统一的规定。在美国中小学课程中,不像我国那样开设统一的学生道德行为教育课或公民道德课,也不会定期举行班级教育活动,他们把对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与日常教学及班级活动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行动中、活动中去实践、体验、感悟及完善。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可以对美国小学班规中求实性、创新性、独特性等特点进行借鉴,并完善与之相配的监督机制。在班规的制订上,我们也可以借鉴美国小学的一些做法和经验,摒弃那些不适合我们的方式与内容,对于那些有利于我们发展的经验加以利用和实施,尤其是与师生行为息息相关的各种规则的制订,可以使师生群体在灵活、有序的制度中,共同成长进步。

(本文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吴艳)

(本文刊载于《现代教学》2015年5A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