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之城”阿尔勒,这里的星空因何而不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罗纳河上的星空简介 “梵高之城”阿尔勒,这里的星空因何而不朽?

“梵高之城”阿尔勒,这里的星空因何而不朽?

2024-07-17 10: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罗纳河畔的星夜(Starry Night Over the Rhône),1888年

1888年10月,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在法国南部的一座小城阿尔勒,创作出举世闻名的《罗纳河畔的星夜(Starry Night Over the Rhône)》。时隔136年,这幅画作终于再次回到它的“出生地”,与超过78位艺术家的165件作品,集结成“梵高与星星”大展,共同呈现梵高毕生所追求的天空与宇宙之美。

“梵高与星星”不久前刚刚揭幕,展览将持续至9月8日。荷兰艺术工作室Drift在展览开幕时献上了名为“电子天空”(Electric Sky) 的无人机表演,600架无人机在阿尔勒的夜空中还原出了梵高笔下的星座轨迹。这场盛大的视觉盛宴标志着在LUMA Arles举行的“Living Landscape”展览的开幕,同时这也是此次“梵高与星星”展览的延伸。如今,让我们再次凝望阿尔勒的夜,一探梵高与这座城市跨越百年的不解之缘。

“电子天空(Electric Sky)” (图片:Drift官网)

《星夜》归航,艺术回响

“就我而言,我几乎一无所知,

但星星的景象让我梦想。”

——梵高

1888年2月,文森特·梵高告别巴黎,来到阿尔勒。这座小城位于法国东南部,属于普罗旺斯大区,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被称为“高卢人的罗马”。

阳光、树林、河流……壮美的南法景色,让梵高从城市生活的喧嚣中得到告慰和救赎。在阿尔勒生活的15个月,是梵高在精神彻底陷入崩溃前最后的安宁岁月,也是他的创作鼎盛期。举世闻名的《向日葵》、《黄房子》、《卧室》、《夜晚露天咖啡馆》等杰作都诞生于这一时期。

向日葵(Sunflower),1889年

夜晚露天咖啡馆(Café Terrace at Night),1888年

这位失眠的画家不断探索着阿尔勒的每个角落,在每个夜里痴痴地望着星空,向宇宙发出询问:“我什么时候才能画出星空?我什么时候才能画出星空?这幅画一直在困扰着我……”

梵高凝望天空、不断思考的成果,最终落于纸上,绘成一副《罗纳河畔的星夜》。136年后,这幅画作终于被送回它的灵感之源——阿尔勒,这也是它首次来到“出生地”阿尔勒展出。

为纪念文森特·梵高阿尔勒基金会成立十周年,同时也为纪念艺术史上的印象派运动150周年,文森特·梵高阿尔勒基金会特别策划“梵高与星星”展览,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78位艺术家的165件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包括了梵高的原作,还有现代艺术家们以梵高为灵感创作的当代艺术作品,展现了梵高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梵高基金会庭院和商店景观

图片 © Fondation Vincent van Gogh Arles

and Fluor Architecture

摄影:François Deladerrière

展览中,Dove Allouche的作品尤为引人注目。他的系列作品《向日葵》(Sunflowers)以纯银和锡为基底,不仅在材质上进行了创新,更在视觉表达上与梵高的《向日葵》系列形成了对话。Allouche的另一系列作品《6 million kelvin flaring regions》则采用了石墨、墨水和手工吹制的玻璃,尺寸为85×65厘米,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探索了光与热的物理特性,与梵高对色彩和光影的运用形成了有趣的对比。

展览上展出的Dove Allouche作品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Peter Freeman, Inc. New York / Paris

法国浪漫派画家Camille Corot的名作《L’Étoile du Berger》也在本次展览中出现。这幅创作于1864年的油画作品,与梵高的《星夜》在主题上形成了呼应,展现了不同艺术家对星空的不同理解和表达。

Camille Corot,L’Étoile du Berger,1864年

图片致谢 Mairie de Toulouse, Musée des Augustins

摄影:Daniel Martin

爱德华·蒙克、奥古斯托·贾科梅蒂和乔治亚·奥基夫等艺术家的作品也出现在了本次展览中,就像文森特·梵高一样,这些艺术家以自己的方式、自己的风格探索夜晚、宇宙与星星,如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在永恒的星夜下震荡与回响……

梵高与他的“灵感之城”

“当我想到阿尔勒,

我想到的是天空,星星,

以及所有的风景。”

——梵高

如今,我们都知道梵高是表现主义的先驱,深深影响着二十世纪的艺术发展。可在他活着的时候,却饱受命运的戏弄。

他从小孤僻、敏感,被孤立。18岁时,他立志要当画家,遭到家人反对。27岁时,他重拾画笔自学成才,却被当做疯子。直到37岁离世前,他创作了两千多幅画作,只卖出过其中一幅。终其一生,梵高都过着穷困潦倒、被病痛折磨的生活。在早期,梵高只用灰暗的色系进行创作,直到离开巴黎、来到阿尔勒。

阿尔勒的阳光、麦田、橄榄树和星空,深深吸引着他,带给他无尽的创作灵感。在这里,梵高找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方式,也迎来了他艺术创作的黄金时期。

黄房子(The Yellow House),1888年

在阿尔勒时,除了自己租住的“黄房子”,梵高时常流连一家24小时营业的咖啡馆,并与店主吉努夫妇成为了亲密的朋友。

此外,小镇上的旅店老板娘、邮递员、医生等,也都与他交好。他的画笔,诚实地记录着与镇上居民的邂逅。

梵高在阿尔勒生活期间画下的多幅人物肖像作品

在阿尔勒留下的画作里,梵高对色彩的运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着眼于最普通不过的街道和田野,用鲜艳的色彩和粗犷的笔触,几近癫狂地表达着对生命的热爱。

梵高对阿尔勒夜空的迷恋,更是达到了顶点,他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多次提到对星空的向往和研究。在《罗纳河上的星夜》中,梵高用旋转的笔触和对比鲜明的色彩,描绘了一个充满动感和生命力的夜空。

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他如此描述这幅画作:“在夜幕下画的星空,天空是海蓝色的,水是皇家蓝(royal blue)的,地面是淡紫色的。小镇是蓝色和紫色。气体是黄色的,倒影是赤金色的,一直向下延伸到青铜色。在海蓝色的天空中,大熊座闪烁着绿色和粉红色的光芒,其低调的苍白与气体的金色形成鲜明对比。前景是两个色彩斑斓的情侣像。”

《罗纳河畔的星夜》在信件中的草稿,1888年

《罗纳河上的星夜》不仅是梵高早期艺术探索的高峰,展现出了他对星空和宇宙的无限想象,也预示着他即将到来的悲剧。

在完成这幅画后不久,梵高的精神状态每况愈下,幻觉和噩梦为他带来无尽的痛苦。那一年的圣诞节前,梵高割下自己的左耳,并因此被送入医院。出院不久,他的身心状态更加恶化,在圣雷米收容所居住一年之后,他前往距离巴黎不远的小城瓦兹。在瓦兹河畔,这位一生备受病痛折磨的画家,用一把左轮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阿尔勒追寻梵高之路

跨越百年,梵高的艺术成就和精神遗产仍一直影响着后世。阿尔勒不仅保存了梵高的足迹,也成为了众多艺术爱好者的朝圣地。

今天,当我们走进阿尔勒,依然可以感受到梵高留下的艺术气息,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仿佛仍在诉说着梵高的故事。想要去这座“梵高之城”一探究竟,这些地标,不容错过。

阿尔勒斗兽场

Arles Arena

1 Rdpt des Arènes, 13200 Arles

9:00-19:00

每年的4月初,是法国的复活节。复活节期间举办的斗牛盛会是阿尔勒城中的一大盛事,这同样也吸引了梵高。蜂拥至斗兽场观看表演的观众给梵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一封给朋友的信中,他写道:“我去看过斗牛……观众非常壮观,五颜六色的人山人海。一个在另一个的上面,组成了有两层、三层的人群,就像阳光和树荫,还有斗兽场巨大的圆圈投下的阴影。”

阿尔勒斗兽场(Arena at Arles),1888年

有一种说法认为,梵高之所以会割下自己的耳朵,也是受到斗牛的影响。因为在斗牛表演上,有割下战败公牛一只耳朵的习俗。获胜的斗牛士会绕场一周,向观众展示他的战利品,然后将它送给他心仪的女士。

梵高桥

Pont Van Gogh

route du Pont van Gogh, 13200 Arles

梵高出生于荷兰,但人生的一半时间都在法国度过。另外,他也非常喜爱日本的木刻画,并深受其影响。

阿尔勒郊外的朗格瓦桥是由荷兰工程师建造的,运河和吊桥所组成的景色,也让梵高联想起了故乡荷兰。基于此,他创作出了四幅油画、一幅水彩画和四幅素描。

朗格瓦桥上的女人和伞

(The Langlois Bridge in Arles and woman with umbrella),

1888年

在这些作品的创作中,梵高使用了他在荷兰时发明的透视画法,创造出精确的线条和角度,并参考日本木刻版画,简化了色彩的使用,运用蓝色和黄色等对比色,创造出和谐统一的画面,为作品增添活力。

朗格瓦桥在战争中被摧毁,并在1960年迎来重建。现在,它被命名为梵高桥。

文森特·梵高阿尔勒基金会

Fondation Vincent Van Gogh Arles

35 ter, rue du Docteur-Fanton, 13200 Arles

10:00-19:00(最后入场时间 18:15)

文森特·梵高阿尔勒基金会坐落于罗纳河的右岸。这栋建筑始建于十五世纪,既是基金会的办公场所,也是一座美术馆,有近1000平米的展览空间。本次“梵高与星星”展览就在其中展出。

Raphael Hefti,

The Violet Blue Green Yellow Orange Red House (局部),

2014年,摄影:Hervé Hôte

精巧的彩色玻璃屋顶是这座建筑的特色,其本身也是一个艺术装置,出自瑞士艺术家拉斐尔·赫夫蒂(Raphael Hefti)。构成屋顶的每块玻璃都经过了特别的处理,其颜色和透明度会随着自然光的变化而变化。

编辑— Luzy

撰文— 小风

图— 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