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断案事件网络传播特点及现实危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网络舆情的两大危害 舆论断案事件网络传播特点及现实危害

舆论断案事件网络传播特点及现实危害

2024-07-12 06: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近日,霍尊事件反转,此前深受舆论同情支持的陈露被采取刑事措施。这一事件的反转在网络中引发了“舆论断案与法庭断案的区别”这一话题的讨论。这一话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网络舆论影响现实事件结果的一种反思。尤其是在热点案件当中,率先在网络中发酵之后,形成带有倾向性明显且声量巨大的舆论指向,这对事件结果以及案件处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舆论有时候能推动事件往积极的方向发展的。但是,舆论断案本质上是一种越界行为,舆情与案情之间有交集、有碰撞,但案情不能被舆情左右。本文通过对舆论断案现实案例的梳理,分析舆论断案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及它所带来的危害。

一、舆论断案现实案例展示

舆论断案、舆论审判在当下的网络传播环境中并不陌生,不少网络热点事件中都出现了这类现象。如最近的霍尊陈露反转事件,几个月之前陈露在网络中发布了一系列霍尊出轨、不当言论的证据,直接将霍尊锤成渣男。而从网络舆论的反馈来看,大多数都支持陈露,对其遭遇表示同情,并不断地用语言攻击霍尊,霍尊不久之后就在社交平台上宣布了退出娱乐圈的消息。就在近日,有记者从公安部门获悉陈露因涉嫌敲诈案被拘留的消息,这一消息的发布在网络中引发了极大的关注。此前在陈露的影响下,网络舆论呈现审判式介入的状态,紧接着霍尊作品下架、舆论封杀。如今,陈露获罪,法律层面上对这一起案件进行了审判,从舆论断案到法律断案,截然不同的结果,也说明舆情与案情的边界亟需厘清。

而错换人生28年事件,在网络中经过了漫长的传播过程,其间舆论表现出来的审判式介入十分明显。对当事者来说,错换人生28年事件酿成的悲剧已经无法挽回,大部分网民基于朴素情感,站在旁观者道德至上的视角展开合理正义的舆论想象掩盖了“审判式”介入的事实。舆论早已抢先断定谁是罪恶的一方,而这些都发生在双方控告以及司法流程走完之前,强大的断案声量无疑会干扰司法程序。

另外,去年发生的杭州女子失踪案中,在凶手未查出之前,舆论就凭借网络中的信息碎片判定凶手,最初很多网友将凶手就锁定为其丈夫,并凭借全网的舆论想象,“坐实”其丈夫的作案嫌疑及作案动机。舆论的抢先断案,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安机关进行案件调查造成了干扰。

二、舆论断案事件网络传播特点

舆论断案现象的产生与热点事件本身、外部传播因素以及受众心理因素等原因是分不开的,其网络传播以及舆论生成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1、事件曝光进入公共视野先于立案调查。产生舆论断案的热点事件往往是最先通过网民或者媒体传播到网络传播环境中的,事件曝光之前警方未介入调查或者正在调查之中,事件真相、事件证据并没有被完整的通报。网民们率先基于曝光的信息内容以及自身的判断发表意见,表达立场。对事件中的某个人或者某些人进行猜想或抨击或抵制。在舆论场上率先给事件当事人的一方判定“罪行”。当然,不排除有些事件即便是在官方通报、法律定论之后,有些网民此前的态度仍旧不改变,形成舆论的极端讨伐。

2、传播外因及心理动因助推网络断案现象。舆论断案的形成与传播环境以及传播主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传播主体的传播策略。首先,有些新闻媒体在报道一些热点事件时,其报道倾向性明显,率先将传播目的放到媒介审判的立场之上,媒介审判下造成了公众舆论的认同以及追随,进而形成舆论断案;其次,当今的部分自媒体在带节奏、恶意传播方面表现的十分活跃,这无疑带动了部分非理性网民们的积极参与,舆论指向统一而明显。除了传播外因之外,舆论断案还与公众的社会心理动因有密切的关系。首先,群体传播下,个体受到群体共同心理的影响,无形中组成了乌合之众,加之社会转型期社会心态呈现畸变之势,无形中也推动了这种现象的形成;其次,网络断案的形成还与网民们朴素的道德情感息息相关,公众基于道德情感的自觉判断,表达立场,推动舆论断案的产生。

3、舆论极化情绪宣泄现象极易形成。舆论断案往往会伴随着舆论极化,舆论极化一方面表现出极高、极强的舆论声量,另一方面则带有明显的非理性表达。舆论极化下形成的网民断案,往往会导致网民疯狂地进行情绪宣泄。这种强烈的认知态度,会使网民们拒绝倾听其他的声音,甚至反过来攻击与其态度相左的声音,不管这些声音表达的是什么内容,形成选择性的屏蔽。

三、舆论断案所带来的现实危害

舆论断网这种现象总体来说是一种负面问题,或者说是一种负面的舆论力量。它带来的危害性也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干扰司法独立,造成对司法的不信任。舆论断案对司法独立造成干扰,舆情与案情是两个层面的内容,尽管案情会产生舆情,但是案情的调查处理是需要公安部门、司法部门介入调查的,必须按照程序、尊重证据、尊重实施。除了干扰司法独立之外,舆论断案往往会对司法部门、公安部门产生质疑,造成对法律及其相关部门的不信任,这无疑会对相关部门办案执法产生一定的压力和负担。

其次,舆论监督功能被异化。舆论监督是公众通过各种舆论媒介对社会中的不良现象进行的监督一种形式。而舆论监督与舆论审判往往只有一步之遥,有些网民或者媒体打着舆论监督的幌子进行舆论审判,造成舆论监督功能被异化,而舆论监督功能的异化则会导致舆论监督自身具备的正向功能失效,那么将会影响现实事件的公正裁定、公平解决。

最后,网络暴力扰乱舆论秩序且对当事人造成伤害。舆论断案产生的现实危害还表现在网络暴力,网络暴力不仅仅会扰乱舆论秩序,更严重的危害在于当事人隐私信息被曝光,网民将这种网络暴力衍生到现实环境中,对当事人及其相关人员造成伤害。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