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打的身板柔软的心:专访茌平三中校长崔桂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网络流行语的演变 铁打的身板柔软的心:专访茌平三中校长崔桂娟

铁打的身板柔软的心:专访茌平三中校长崔桂娟

2023-10-10 20: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铁打的身板柔软的心:专访茌平三中校长崔桂娟

6年前,她做出一个承诺:在上任后的第一次全体教师大会上,她掷地有声地说:学生的学习时间就是我的作息时间。只要学生在学校一天,我就在学校陪伴一天。有一名学生不离校,我就不离校。

同时,她还立了一个目标:接受、理解、发展三中,进而达到满意三中,以三中自豪,五层涵义层层递进:接受三中→理解三中→发展三中→满意三中→自豪三中。

6年后,她交出一份答卷:茌平三中广受赞誉,每一个三中人为之自豪。2013年高考,该校本科分数线以上69人,一本线以上有9人。6年后的2019年高考,该校本科分数线以上达515人:普文普理本科分数线以上257人,艺术文、艺术理、体育本科分数线以上258人。其中,重点本科线以上有103人,9人考入211院校,2人考入双一流。

该校现在的高二学生参加学业水平考试,1000人参加考试,每人考5门,总计5000门次,仅有16门次不合格。

6年来,她践行了当初的承诺:学生两周休息一次,她就两周休息一次。高三一个月休息一次,她就一个月休息一次。

这期间,她遭遇一场病魔:2015年11月,她被查出患有乳腺癌,手术、化疗、放疗……在长达8个月漫长而痛苦的治疗中,她最牵挂的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学生。出院后,她没请一天假,直接从医院返回学校。在整个治疗期间,除了在医院就是在学校,她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一度,她的头发掉光了,可一回到校园,她不是病人,而是活力四射的校长。

世上哪有铁打的身板,何况是一个病体?坚强之下,是一颗柔软的心,她不容学生的成长留下任何遗憾;坚强之下,是一种爱的力量,能有千钧之重,能让癌症让路。

金秋硕果飘香,是春天默默耕耘的赞美诗行。

茌平三中2018年毕业生王霄宇以536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一本院校,知道高考分数的第二天,她给学校送来锦旗,深情地写上十个字:三中是我家,校长像妈妈。

茌平三中,在一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忠实践行者手里,实现了“低进优出”的完美转身。今天,我们走近茌平三中校长崔桂娟,故事里有满满的正能量:一所飞跃的学校,一众忘我的师者,一群幸运的学子,一位可敬的校长。

爱的力量:无惧病魔 心中有梦

崔桂娟,是一名痴情的教育者,缘分似乎是苍天注定。

1991年,她从山师大外文系毕业,分配到茌平一中任教。1996年,她被安排到乡镇政府工作。离开教育十几年后,2012年重回教育行业,任茌平县教育局副局长。

2013年8月,崔桂娟接到一个重担,履新茌平三中党支部书记、校长。说这是一个重担,是因为受诸多因素影响,茌平三中建校时间短、位置较偏僻,生源较差,在全县处于弱势地位。这就决定了崔桂娟需要承担的更多,需要付出的更多,需要面对的挑战更多。

对于高天,鲲鹏无惧其高;对于蜀道,强者无视其险。崔桂娟与学生一起吃住在学校。一个个清晨,学生还在睡梦中,她已在校园里漫步,开始了新一天的思索;夜深了,学生宿舍的灯已熄灭,她才从宿舍楼前踱步返回住处休息。

有朋友说,自从当了茌平三中的校长,她就把自己“卖给”了学校,成了茌平三中的“包身工”。一年寒假,上大学的女儿放假回家半个月,崔桂娟没有回家一次,尽管她非常想陪陪朝思暮想的“宝贝闺女”。女儿有怨言,她说:“你是成型的砖,我的学生们还是未成型的砖坯,他们更需要我。”

铁打的身板柔软的心:专访茌平三中校长崔桂娟

铁打的身板柔软的心:专访茌平三中校长崔桂娟

功不唐捐。茌平三中一天一个新模样,一年一步大跨越。接下来,故事自然是这样的,一位敬业的校长,带领一群忘我的老师,带领一所学校飞跃发展。

不料,意外出现,如晴天霹雳。

2015年11月,崔桂娟被查出患有乳腺癌。11月12日,她开始住院接受治疗。手术、化疗、放疗……在漫长而痛苦的治疗中,她最牵挂的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学生。出院后,她没请一天假,直接从医院返回学校上班。

仅化疗,就有8个疗程。每一次化疗,都不可避免地导致身体受伤害。其间,她的头发掉光了,体重减了几十斤,有时虚弱得竟不能如期进行下一次治疗。即便这样,一回到学校,她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她精神焕发,不再是一名病人,而是最幸福的校长。她手机中至今保留着一张当时病中的照片:刚出院的她回到办公室,温婉的脸庞上是孩童般灿烂的笑容,光秃秃的头上已不见往昔的满头黑发。

其间,若住院治疗,她便通过手机“遥控”安排学校工作;若不住院,她一定是在学校里办公:化疗期间前四个疗程,每个疗程5天,须在医院住4个晚上,第6天她便按时到校上班;后四个疗程,每个疗程8天,须在医院住7个晚上,第9天她便按时到校上班……

让她欣慰的是,她病重期间,学校的工作不仅没受影响,反而因为受到她的感染,全校师生激发出更大的拼搏热情,学生成绩步步提升,学校各项工作稳定有序。

如今,崔桂娟已康复。在与病魔抗争中,她是强者,在教育事业上,她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践行者。茌平三中能有今天不容易,崔桂娟一路走来不易,她对学生,对教育捧出的是一颗滚烫的心!

她有梦想,她有执着,她有精气神,她是饱蘸着生命书写奇迹的追梦人。

爱的绵延:先扶上马 再送一程

崔桂娟说,学生来茌平三中求学有三个“怪现象”:一是哭着来,笑着走;二是来时不愿来,走时不愿走;三是低分进来高分出。三个现象看似神秘怪诞,其实体现了茌平三中的办学水平。

茌平三中是茌平区最年轻的一所高中,又是茌平城区学校中最偏僻的一所。最年轻意味着被社会认可尚需时日,最偏僻意味着交通不便。所以,每年高一新生都不愿来,甚至有的哭着来,即便来的也大多分数较低。

那么,在茌平三中就读三年后,学生们为何会笑着走、不愿走,为何能成功逆袭“高分出”?让我们通过一个个实例来回答吧。

2017年毕业生马有森,以587分被滨州医学院录取。他是一名坐在轮椅上的残疾学生,取得这个成绩非常不易。

刚入学时,崔桂娟了解到情况后,为了解决马有森学习的后顾之忧,专门在宿舍楼一层给其安排了一个单间宿舍,供他们母子生活,又特地对宿舍楼、教学楼的台阶进行了改造,便于轮椅上下。同时,还在学校为他的母亲安排了一份工作。

高中阶段,马有森先后使用过六个轮椅,都是崔桂娟操心筹措的资金。令人感动的是,崔桂娟还一次次推着他在校园里散步谈心,给予鼓励、指点学习方法。

马有森走进大学校门,遇到委屈时,第一个想到的仍然是崔校长。2017年8月30日走进大学的第一天,他就给崔校长打了一个电话,因为遇到上高中时不曾有的困难,不知向谁求救,说着说着就哭了。

听到马有森的哭诉后,崔桂娟坐不住了,她辗转找到滨州医学院领导的电话,并以茌平三中校长的身份与滨州医学院领导沟通协调,讲明了马有森面临的实际困难。随后,马有森的生活、学习得到妥善安置。当天下午,马有森又给崔校长打来电话,这次他又哭了,不过是因为高兴,是因为感动。

在崔桂娟看来,自己的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哪怕是毕业了,也要扶上马,再送一程。马有森给母校给校长送上一面锦旗,上面写道:师恩浩荡,大爱无疆。

崔桂娟任校长以来,茌平三中特设了“进步奖学金”,倡导“进步就是好学生”的理念,因材施教,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2019年高考中,该校涌现出一批逆袭成才的学子。如,张兆财入学时全校排名在800名之外,高二时开始学习美术专业,最终以综合分613.18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大学。

路振杰入学时同样全校排名在800名之外,高二时开始学习音乐专业,最终被山东大学录取,是今年全市唯一一名被山东大学中国民族器乐表演专业录取的学生。这样的逆袭名单很长,李光轩、王周语、李海龙、杨云靖、林千贺、安祥荣、安祥生……

该校不仅实现了“低进高出”,也能“高进优出”。周志达,即为其一。他高一入学时全县第289名,是茌平三中的第一名。高中三年,学校下大气力重点培养。最终,他以语文120分、数学132分、外语129分、理综253分,总分634分的高考战绩,获得全县第26名的优异成绩。

这样的成功源自何处?可以概括为两个字:同心。校长和师生同吃住、同拼搏、同奋斗。

她有大爱,有温暖,是“校园里的守望者”。

爱的智慧:厚爱在左 严管在右

茌平三中有一项制度雷打不动:每天由一位副校长带领四位中层、五位副班主任和一位政教处管理人员组成一个11人的值班小组,对学生的三餐、午间和晚间就寝秩序进行24小时全时空、无缝隙的管理和督查,与学生吃住在一起。该项制度实施以来,没有出现一人次的空岗现象。

茌平三中全面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给学生最贴心的呵护,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让每一层面的学生都能受到来自导师的亲情关怀,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终生幸福奠定基础。

茌平三中实施低重心教学,坚持不放弃每一名学生,把每名学生都按本科进行培养。为此,学校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班级分为多个层次、多个类型,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推进教学进程。崔桂娟说,这样划分层次,是基于生源较差的现实,学校“精耕细作”,力争让最多的学生实现上本科院校的梦想。

茌平三中教学严谨,教风端正;学风浓,考风正;精细管理,橫到边儿,竖到沿儿;领导班子精诚团结,纪律严明。

茌平三中奉行一个理念:先成人,后成才。该校既鼓励培养每名学生通过合适的道路考入本科院校,同时也指导要求学生做人也达到“本科”水平,走上社会要成为一名守法、知礼的好公民,赢得众人的点赞。“从茌平三中毕业的学生,哪怕回到村上,也会是一个好干部!”崔桂娟说,学校把德育放在首位,重视学生素质的综合提升。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思想品德,这堂“不高考的课”,是崔桂娟最为重视的。每每,她都是按年级亲自给学生上思想品德课。

她引用古语,“未曾习武先习德,未曾学艺先知礼,未曾做事先做人,”说明做人比做事更重要。她语重心长地寄语学生:好的品德是一个人一生的护身符,是利人利己的安全保障,也是悦人悦己的美好修养。人生到最后,其实拼的都是人品!希望同学们趁大好年华,打好生命底色,眼里全是阳光,笑里全是坦荡,迎接幸福的人生!

“厚爱在左,严管在右”,是崔桂娟德育教育的中心。

她每次开展思想品德课堂,师生都由衷地感叹:“原来我们校长这么有才华,真牛!”有的同学自豪地说:“这回可是‘咱家的校长’,不是‘别人家的’。”

如今,茌平三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健康、安全、雅静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全体教职员工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学校执着秉持以“余木”培养栋梁的理念,不抛弃不放弃每一名学生,对他们进行思想上的引导、生活上的指导、心理上的疏导、学业上的辅导,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学会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每到毕业时,茌平三中一届一届的学生都是这样:笑着走、不愿走、高分出,因为他们早已因成长与母校有了不可分割的亲密联系,有了终生不会磨灭的感情。

茌平三中2018年毕业生王霄宇以536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一本院校,她给母校送来锦旗,深情地写上十个字:三中是我家,校长像妈妈。

她有智慧,有情怀,是真懂教育的教育家。

记者手记

爱,交出一份满分答卷

我不习惯写采访手记,可写完这篇稿件,我不得不写,不能不写。

在十几年的记者生涯中,我采访过各种人物,可谓是见多识广。唯有这一次采访,让我面对采访对象流下了眼泪。

这个人就是崔桂娟。

她是一位癌症患者,在四年的抗癌经历中,她忍受了不为人知的痛苦折磨,但是,她呈现给这个世界的永远是灿烂的一面。化疗之后,头发掉光了,她戴着头套,依然微笑着出现在学生面前、教职工面前。很多人心疼她,劝她放下工作,好好养病,可她更心疼自己的学生,她不忍心放下这帮孩子,她是这帮孩子的亲妈。

是的,她很爱这些孩子,即使经历了8次化疗,她也从没有放下心里的惦记。四年了,崔桂娟与那种叫癌症的魔鬼抗争着,也引领着茌平三中走向辉煌。

崔桂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忠实践行者,交出的是一份满意的答卷。

全媒体记者 于旗 林志滨 通讯员 邹凤江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