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风雨百年,中国网球运动的前世今生(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网球的比赛时间是几点 连载:风雨百年,中国网球运动的前世今生(二)

连载:风雨百年,中国网球运动的前世今生(二)

2024-07-08 00: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华东区实力最强,上海选手囊括了所有项目的冠军。新秀梅福基与朱振华分获男单冠亚军,他们技艺超群、体能充沛,两人还合作摘得男双奖杯。女单决赛中朱芝英击败队友章志英,她们还搭档荣膺女双桂冠。

比赛期间,贺龙同志来津观赛,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这次比赛给予极大的关注。虽然仍然受到场地设备和器材生产等条件的限制,但这次盛会对新中国网球运动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

左起:章志英、朱芝英、梅福基、朱振华

1955年,国家体委组织集训,除了足、篮、排之外,后又增加网球项目,把当时国内水平最高的部分上海队员召集到京,男队员有梅福基、吴生康、潘家震、宋连根,女队员有朱芝英、黄龙驹、黎民贞和卢璐,成为解放后我国最早组建的网球临时国家队。

1956年 5月,首次全国网球锦标赛在天津举办。同年 10月,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成立中国网球协会,协会委员由各地体委推荐,于 1957年 2月 20日经体总常委会议通过,孙耀华任主席。 1964年,经贺龙副总理提议,吕正操担任中国网球协会主席一职。

3.全运会练兵

随着网球运动的恢复和发展,从 1956年开始,全国各种形式的比赛也逐渐增多,例如声势浩大的全国网球锦标赛、培育后辈力量的全国青少年网球比赛、甄选人才的网球选拔赛、追求健康生活的老年网球比赛、各类网球邀请赛等,一时间百花齐放,生机无限。

不过,在这些种类繁多的比赛中,竞争最激烈,含金量最高的,还要数全运会网球比赛。 1959年 9月,新中国首届全运会在京揭幕,网球项目参加的单位多达 20个,可谓盛况空前。每单位报名人数为两男两女,上海队实力雄厚,除了包揽五个单项冠军外,还获得了男女单打两枚银牌,团体总分高居第一。男单冠亚军为朱振华与梅福基,女单冠亚军则是戚凤娣和卢璐,混双冠军为梅福基与戚凤娣。

从 1959到 1961年,我国经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体育活动随之调整,第二届全运会推迟到 1965年举办。上海队在五个单项比赛中全部卫冕成功,但绝对优势受到了北京、四川选手的强力挑战,丢掉了女团冠军。一批年轻选手和海归球员崭露头角,从港澳归来的彭志渊堪称全能,为上海摘得男单、男双、混双、团队四面金牌,印尼归国的高氏三兄弟中的老二高宏谋就有点郁闷了,他代表北京队出战,四个项目都屈居亚军。

总体上看,第二届全运会网球比赛水平大幅提高,这得益于以下几点:各地陆续正式组建网球队展开专业训练;一些优秀的运动员退役之后加入教练队伍,将自身经验传授给新一代球员; 1962-1963年组建了国家网球集训队, 1964年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网球训练工作会议;此外,逐年增多的国际交流,也促进了我国网球水平的提高。

4.出征温网

温网大赛举世闻名,是世界上最顶级的网球殿堂,而中国选手已经中断多年没有参加了。 1958年,中国网球队领队张振亚、教练马启伟率领队员梅福基、朱振华、吴生康、宋连根 4人参赛。由于报名时没有填写我队球员近一年国际比赛成绩,故不能直接参加正赛,需要打预选赛。后经与英国网球协会秘书以及大会裁判长等交涉,最后同意我国有一名单打选手和一对双打选手直接入围正赛。

左起:吴生康、梅福基、朱振华

单打预选赛中,宋连根、朱振华、吴生康先后在第一轮、第二轮和第三轮失利。双打预选赛中,吴生康 /宋连根首轮不敌英国组合。直接入围正赛的梅福基不负众望,单打首轮 3-0击败奥地利球员黑恩拉,三盘比分为 6-2、 6-2、 6-1,双打中他搭档朱振华 3-0击败英国的休斯和奥克利,也通过了第一轮。这对于我国选手多年来没有参加过世界大赛,没有机会和世界一流选手接触,并且首次打草地而言,无疑是一次重大的胜利。

单打第二轮,梅福基遭遇本届比赛亚军、澳大利亚球员佛莱塞,因接不好对手强有力的发球,以三个 1-6告负。双打次轮梅、朱也 0-3被淘汰。这是我国球员多年来首次亮相国际大赛,收获很大,交流了技术,开阔了眼界,得到了锻炼,丰富了经验。

温网期间,我国代表和国际网联的官员、英国网球协会、网球界知名人士接触,广交朋友,为进入国际网球界创造了有利条件。当时中国网球队赠送的一面队旗,至今被视为具有珍贵意义的纪念品,存放在温网博物馆内。

1959年,中国网球队再次出征温网,领队郭坤,队员梅福基、朱振华和戴永明三人,只有梅福基获得一场单打胜利,可见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还是很明显。

5.从球童到冠军

如果要说网球改变人生的故事,寒门子弟梅福基与朱振华是很好的例子。

梅福基 1929年生于上海,家境贫寒, 11岁被迫辍学,经人介绍去网球场做球童,帮人捡球、拎包。看到别人在场上挥拍击球,他也对网球世界也充满了无限向往,没有客人时他就拿着别人丢弃的破旧球拍练习,靠着不断的摸索和实践自学成才,一步步从球童晋升为陪打,再到专业选手。

梅福基

朱振华与梅福基同岁,经历相似,他祖籍天津,后随父母南下上海谋生,也是小小年纪当起了球童,只要球场空了,手上没工作,就和小伙伴一起练球,渐渐蜕变为网球高手。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组建网球队,梅福基与朱振华均顺利入选。梅福基是典型的底线稳健型选手,反手突袭能力很强,除了在 1958和 1959年连续两届温网取得单打胜利外,他还和朱振华搭档赢得 1959年波兰索波特赛双打桂冠,这是新中国网球运动员所获得的第一个国际赛事冠军。

梅福基在比赛中

朱振华的网球打法全面,以底线为主,结合发球或随球上网。 1958年,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国际网球赛上,朱振华第三轮击败澳大利亚网球名将罗德 ·拉沃尔,堪称惊天冷门。 1959年新中国首届全运会,朱振华摘得单双打双料冠军,双打搭档正是梅福基。

朱振华在比赛中

退役之后,梅福基和朱振华都当起了教练,培养了很多网球英才。 2019年,梅福基在上海与世长辞,享年 90岁。朱振华则定居悉尼,他的女儿朱晓云也是全运会冠军,儿子朱薪运则开办网球学校,孙辈也是网球高手,祖孙三代构筑成网球世家。

从旧社会的小球童,到新中国的网球冠军,梅福基和朱振华见证了时代的巨变,用自己的坚韧和努力改写命运,同时将网球的薪火传递下去。

6.“*”动荡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短短十几余年,我国网球水平恢复得很快,离不开国家领导的重视与关心,周总理、陈毅、贺龙等领导人曾多次接见著名网球运动员梅福基、朱振华、戚凤娣,鼓励他们刻苦训练,为国争光。

1957年周恩来总理与贺龙副总理接见来访的锡兰网球队和我国网球运动员

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事业心强、具有强烈敬业精神的优秀运动员,梅福基、朱振华、吴生康、宋连根等人都是解放前在上海私人球会中的球童和陪打员,新中国成立后,他们焕发了巨大的潜力,通过自身努力,在国际赛场顽强拼搏,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通过参加国际比赛,我们的球员开拓了视野,学习了先进技术,增加了比赛经验。另外,网球训练也走上正轨,尤其是 1964年召开了我国首次网球训练工作会议,把多年来的网球训练工作经验,给予系统总结,并提出了明确的训练要求,使训练工作步入正规化道路。

然而,正当一切蒸蒸日上时, 1966年,一切体育活动陷入停滞,网球运动更是雪上加霜。

一时间,网球队伍解散,场地关门,比赛停办,网球从业者严重流失,人才青黄不接,整体网球水平大幅度下降,建国初期发展起来的网球运动受到严重挫折。

在第三篇中,历史的错误被修正,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新中国的网球故事将继续展开,我国网球事业将逐步与国际接轨,网球健儿们也将以崭新的面貌走向世界。

(转自中国网球巡回赛CTA Tour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