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年修订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缺血性脑卒中救治的关键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年修订版)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年修订版)

2024-01-27 11: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对于AIS的院前管理,需要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与医学专家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共同设计并实施公众教育项目,这些项目要关注卒中诊治系统和快速获得急诊治疗(如拨打急救电话),且应该长期进行 [ 18] 。

推荐意见:提高公众识别卒中的能力,加强对AIS-LVO高危患者及其家属的科普教育,了解急性卒中早期溶栓、取栓的重要性,发现疑似症状及时拨打120,有助于缩短发病至呼救的时间。

二、院前急救

1.现场评估:

院前急救人员在急救现场快速、准确识别潜在的AIS-LVO患者,是进行合理转运的前提。目前尚缺乏有效、使用方便的AIS-LVO筛选量表。

2.转运:

对疑似AIS-LVO患者的转运不应单纯地遵循就近原则。美国118家机构的报告显示,直接将患者转运至高级卒中中心较经过初级卒中中心再转运至高级卒中中心的病死率低 [ 19] 。 也有研究结果显示,"溶栓后转诊"的模式同样可以使AIS-LVO患者获益 [ 20] 。 因此,建立完善高效的院间转诊制度能帮助更多患者从血管内治疗中获益。

3.预警:

转运前对转送医院进行预警,有助于院前、院内有效衔接,提前启动院内卒中救治的绿色通道,缩短入院至影像学检查、入院至启动治疗的时间,提高接受IVT和(或)机械取栓治疗的患者比例 [ 21] 。

推荐意见:院前急救人员采用适当的AIS-LVO评估量表进行现场评估,将可疑的AIS-LVO患者直接转运至有血管内治疗能力的高级卒中中心并实施预警,或从初级中心转运至高级中心并实施预警,有助于缩短发病至启动血管内治疗的时间。

三、院内急救

院内救治常需急诊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影像科、检验科及康复科等多学科参与。因此,以疾病为中心、整合医疗机构内各种相关资源,可为卒中的诊疗带来极大便利。对于医疗机构,尽可能减少院内延误是保证AIS-LVO患者获益的有效措施。同时,构建包括急诊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科、影像科、麻醉科、检验科、药房在内的多学科医师、护士及社会工作者的卒中团队 [ 18,22] ; 结合我国国情,先诊疗后付费、医护陪同检查等具体方法可能有助于减少院内延误 [ 23] 。 2016年,欧洲和美国发布的血管内治疗共识均推荐患者入院至股动脉穿刺时间应≤90 min [ 24,25] 。 目前,我国多数卒中中心尚难以达到此目标 [ 26] 。

推荐意见:各级卒中中心应按照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颁布的《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标准》进行优化改进,并加强院内急救流程建设,使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的入院至股动脉穿刺时间≤90 min。

病例筛选

一、临床评估

1.年龄:

上述6项RCT研究设置的取栓年龄下限均≥18岁,其中SWIFT PRIME、THRACE及REVASCAT研究设置的年龄上限为≤80岁或≤85岁;MR-CLEAN、ESCAPE研究的亚组分析均显示,不同年龄组间的疗效没有明显差别 [ 7,8,9,10,11,12] 。 HERMES荟萃分析显示,18~49岁患者获益不显著,这可能与该年龄段入组病例数较少(158/1 287)有关;50~59岁( OR =2.85)、60~69岁( OR =2.58)及70~79岁( OR =2.41)年龄段的患者,取栓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预后,尤其是>80岁的患者,获益最明显( OR =3.68); 但随着年龄增加,取栓治疗的总体预后呈变差的趋势 [ 27] 。 MR-CLEAN、ESCAPE、EXTEND-IA、SWIFT PRIME及REVASCAT 5项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