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地理:寻踪嵩洛古道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缑氏村邮政编码 河洛地理:寻踪嵩洛古道

河洛地理:寻踪嵩洛古道

2023-11-24 20: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嵩洛古道示意图

今天,人们可选择的交通方式很多,出行也非常便捷。从前那车、马和邮件都很慢的日子,已显得非常遥远,很多古道也埋没于荒烟蔓草中,渐被遗忘。

古道的悄然隐退,似乎是一种必然。不过,它承载的历史记忆一直都在,且历久弥新。比如嵩洛古道,至今仍吸引着很多人前去访古探幽。

所谓嵩洛,本是嵩山与洛水的合称。嵩洛自古一体,定鼎嵩洛即指定都洛阳。嵩山得名中岳,也与洛阳的历史地位有关。如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

“洛邑从来天地中,嵩高苍翠北邙红。”嵩山横亘在洛阳东南,嵩洛古道即从洛阳盆地向东南延伸,穿过偃师境内的缑氏、府店等地,逾轘(音同环)辕关至登封,再从这里继续前往许昌、南阳、襄阳等地。

轘辕关新十八盘

轘辕关是嵩洛古道上的险关要隘,扼守着洛阳的东南门户,地势险峻,这一段古道也被称为轘辕道。

它的开辟时间很早,《淮南子》中有“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的记载,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夏代。

千百年来,无数人在嵩洛古道上来了又去。有从洛阳到嵩山封禅的帝王,如武则天;有“归来嵩洛下”闲居的诗人,如白居易;曹植在古道边写过《洛神赋》,玄奘曾一心向往少林寺……

如今,嵩洛古道已被四通八达的公路取代,但其沿途还保留着西晋辟雍碑、景山唐恭陵、缑山升仙太子碑、轘辕关、少林寺、中岳庙等诸多名胜。寻踪嵩洛古道,也是一次访古之旅。

《辟雍碑》出土于佃庄

西晋《辟雍碑》

洛阳地处“天下之中”,自古有十三个正统王朝在此建都。今天,沿洛河一线还保留着五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荟洛”。嵩洛古道从这里向东南延伸,西晋《辟雍碑》就位于古道附近。

何为辟雍?一般认为,辟雍即太学,因四周有水、形如璧环而得名,是天子用来“行礼乐、宣德化”的地方。

西晋《辟雍碑》在汉魏洛阳城南郊,今属伊滨区佃庄镇东大郊村。东汉时,光武帝刘秀在这里兴建太学,汉灵帝时还刻了著名的《熹平石经》,立于太学门外供人学习。西晋时,晋武帝司马炎和皇太子司马衷三临辟雍,视察太学,《辟雍碑》就是为纪念此事而刻立的。

1931年,西晋《辟雍碑》出土,后来碑座也被发现,与碑身合为一体,通高3.22米。据碑文记载,当时的太学生“东越于海,西及流沙,并时集至,万有余人”,可见西晋太学之盛。

曲家寨村玉皇庙

景山曲家寨

从佃庄镇往东,嵩洛古道经过偃师区顾县镇曲家寨村。

曲家寨村是《洛神赋图》特种邮票的“票图原地”,也就是说,曹魏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曹植从京师洛阳东返封地,他“经通谷、陵景山”来到曲家寨村北的伊洛汇流处,可能就是在这里“邂逅”洛神,并写下了千古名篇《洛神赋》。

今天的景山是一道丘陵,从曲家寨村可延伸到缑氏县境内。曲家寨村在景山之上建有玉皇庙和景山公园,嵩洛古道从西边穿过。“这条古道是过去的官道,它本来是一条沟,我们叫‘洪土沟’,后来被填平了。”在景山公园前,正在树下乘凉的朱老先生说,他年轻时几次步行前往少林寺,都是走的嵩洛古道,“当天去,当天就能回来了”。

也有学者考证,嵩洛古道上的“洪土沟”应为“红通谷”。它长约1公里,因土色发红而得名,正是曹植东归时所经过的“通谷”。

唐恭陵

唐恭陵

在曲家寨村东南不远处,缑氏镇滹沱(音同乎驮)村西南的景山上有一座高大的陵墓,这就是唐恭陵。

唐恭陵是李弘的陵墓,又称太子冢、孝敬皇帝陵。它和唐昭宗和陵一样位于嵩洛古道旁,只是二者命运不同:唐昭宗和陵已被平毁,唐恭陵则保存较为完整。

作为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长子,李弘一出生就备受父母宠爱。他生性仁孝,4岁就被立为太子,长大后更是担起了监国的重任。可惜他体弱多病,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四月随父母到洛阳合璧宫避暑,竟在绮云殿暴病身亡,年仅23岁。

唐恭陵

对太子李弘的早逝,唐高宗和武则天非常悲痛。当年五月,唐高宗以谥法中“慈惠爱亲曰‘孝’,死不忘君曰‘敬’”,追谥李弘为“孝敬皇帝”,并以天子之礼将其厚葬于唐恭陵。他还亲书了《孝敬皇帝睿德记碑》,表达对太子的缅怀之情。

柏谷坞

柏谷坞

从唐恭陵向南,嵩洛古道上有一处著名的古战场,叫柏谷坞。

柏谷坞地处景山南麓,古时这一代沟壑纵横,沿谷皆柏,因此得名。据《偃师县志》记载,东晋时刘裕北伐中原,曾“营柏谷坞,筑三垒相连,曰钩锁垒”。《太平寰宇记》中称,后周时,缑氏县治一度从洛阳城中移至“钩锁故垒”。也就是说,柏谷坞曾为缑氏县治所在地。

不过,今天提起柏谷坞,人们最津津乐道的还是“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

隋末唐初,时为秦王的李世民在洛阳与王世充展开激战。少林寺僧人昙宗等起兵助唐,在柏谷坞擒获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唐太宗赐少林寺教书》中对此事进行了记载,明代程冲斗在《少林棍法阐宗》的序言中也说,唐太宗“拜昙宗为大将,余俱赐田”。他对寺僧“赐地四十顷,水碾一具”,所赐的地方即“柏谷庄是也”。

《升仙太子碑》矗立在缑山之巅

《升仙太子碑》

缑氏因缑山而得名,嵩洛古道经过这里,山上的《升仙太子碑》不可不看。

所谓升仙太子,指的是周灵王的太子晋。他因触怒周灵王而被废黜后,相传在缑山驾鹤升仙。西汉时,刘向在《列仙传》中称,太子晋好吹笙,作凤凰鸣,曾游于伊洛之间,后被道士浮丘公接上了嵩山。

据《史记·封禅书》记载,一年冬天,公孙卿禀告汉武帝,说见仙人往来于缑氏城上,汉武帝信以为真,遂从洛阳“东幸缑氏”,并到嵩山祭天。

女皇武则天在洛阳登基后,也曾经嵩洛古道前往嵩山封禅。一次夜宿缑山时,她思绪万千,遂亲书“升仙太子之碑”,此碑至今仍矗立在缑山之巅。

因太子晋又称王子乔,缑山也被视为王姓祖根地。如唐末王审知是光州固始(今河南省固始县)人,号称“开闽王”。他去世后葬在福建,墓志中就称他为“缑山远裔”。

关额上题有“古轘轅關”四字

轘辕关

“走缑氏,盼府店,不远就是参驾店。”参驾店村位于府店镇南的嵩洛古道上,从这里继续向南过轘(音同环)辕关,就离登封不远了。

轘辕关所处的轘辕山,在缑氏县东南三十里,“道路险阨(音同饿),自古为控守处”。大禹治水时,在这里留下了“通轘辕山,化为熊”的传说;汉武帝刘彻到嵩山祭天时,也在这里开凿了弯多坡陡的轘辕道。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河南尹何进为拱卫京师,在洛阳周围设置八关,轘辕关就是其中之一。它扼守着洛阳的东南门户,是嵩洛古道上著名的险关要隘。

唐高宗和武则天在洛阳时,多次经嵩洛古道前往嵩山。《偃师县志》中记载,唐高宗曾命人凿山开道,形如车箱,为“历代置关之所”。今天,人们看到的轘辕关重修于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关额上题有“古轘轅關”四字。

清代至民国时期,轘辕道屡经扩修,当地人称其为老十八盘。如今,老十八盘已被新十八盘取代,轘辕关也早已结束其历史使命。

中岳庙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公元696年,73岁的她不辞辛苦,率领群臣到中岳嵩山封禅。仪式结束后,她下诏大赦天下,改元万岁登封。此外,为昭示“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之意,她还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城县为告成县,这两个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很多人认为,封禅嵩山是武则天的创举。其实在武则天之前,周武王、汉武帝都曾到嵩山祭天,武则天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史料记载,周武王灭商后,一心想“依天室,定天保”,天室即嵩山,具体可指嵩山东段的太室山。在藏于今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天亡簋(音同鬼)铭文中,有周武王“祀于天室”的记载,也可以对此进行印证。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从洛阳出发,先经嵩洛古道到缑山,再翻轘辕山“至于中岳”。他登上嵩山举行祭天大典后,还令祠官增修了太室祠。

中岳庙前开封到洛阳的官道

今登封太室山东麓有中岳庙,太室祠就是中岳庙的前身。中岳庙前有一条官道,也是嵩洛古道的一部分。

唐昭宗和陵所在地

唐昭宗和陵在洛阳

洛阳的唐代帝陵不多,除了唐高宗的儿子、太子李弘的唐恭陵,就是唐昭宗李晔的和陵了。

李弘生前并未登基,是死后被追谥为孝敬皇帝的,并以天子之礼葬于景山之上。相比之下,李晔是唐代倒数第二位皇帝,在位16年,死后葬于曲家寨村南的和陵,因而和陵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唐代帝陵。

可惜,今天的唐昭宗和陵已被一片麦田掩盖,只有路旁的石碑昭示着它的位置。据曲家寨村85岁的朱老先生说,几十年前这里还有高大的墓冢,可惜后来被平毁了。

“过去和陵旁边还有茶庵,是供古道上行人歇脚用的,相当有名。”他说。

公元904年,李晔被朱温挟持着迁都洛阳,不久被弑。他的儿子李柷(音同触)在洛阳应天门即位,公元907年被朱温所废,唐朝遂灭亡。

今日少林寺

玄奘寺与少林寺

在唐代高僧玄奘的家乡缑氏镇,嵩洛古道旁有座玄奘寺。

顾名思义,玄奘寺是为纪念玄奘而建。少年时期,玄奘随二哥长捷在洛阳净土寺出家,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成年后,他离开家乡,四处游历,后又西行求法,直到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载誉归来,唐太宗在洛阳接见了他。

当时,玄奘就提出想到少林寺静心译经。嵩山少林寺与缑氏相距不远,环境清幽,是玄奘心目中的理想译经地。可是,唐太宗拒绝了他。

无奈,玄奘只得把译经场所放到长安。后来,他又对唐高宗提出到少林寺译经的心愿,唐高宗再次拒绝了他。

如果说玄奘一生有什么遗憾,这应该算一个吧。

轘辕山下参驾店

参驾店与轘辕镇

参驾店是嵩洛古道上的一个重要村落,它地处府店镇境内的轘辕山下,过去曾称轘辕镇。这个地名是怎么得来的呢?

据《偃师县志》记载,参驾店“在县东南五十里,故老云:宋太宗避暑于嵩山之上,耆老朝参于此,后以为店,因名”。

事实上,除了宋太宗,从这里前往嵩山的历代帝王还有很多,如汉武帝、唐高宗、武则天等,登山前如果在这里歇脚,众人都有“参驾”的机会。

参驾店称轘辕镇,则是隋末唐初的事。当时,李密率瓦岗军驻扎偃师,与洛阳城中的隋将王世充对峙。王世充趁夜攻破李密大营,在偃师设轘辕县,并在今参驾店村设轘辕镇。不过,这个名字用的时间不长,人们耳熟能详的还是“参驾店”。(洛报融媒·洛阳网首席记者 张广英 记者 曾宪平 文/图)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