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遵义展新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绿色生态文明建设图片 美丽遵义展新颜

美丽遵义展新颜

2024-07-12 16: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湄潭县田家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市人民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呈不断增加势头,美丽遵义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市生态环境保护迈上新台阶。

  绿色铺底,生态答卷写在碧水蓝天间

  秋日的赤水河,碧波荡漾,飞鸟云集。在清澈见底的水面下,一群尾柄细长的胭脂鱼在砾石之间滑动,这一曾经消失多年的珍稀鱼类重现赤水河遵义段。

  近年来,通过系统治理,赤水河流域干流水质总体达到Ⅱ类标准;7个国控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生态环境治理实现阶段性目标。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探索和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抓好生态文明建设,以更高标准打赢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固体废物治理、乡村环境整治等五场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更加严厉的手段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以更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如今的黔北大地,湘江河碧玉如簪,乌江水天一色,凤冈鸳鸯从北来,黑叶猴喜居道真,桐梓牛心荒山秃岭披上绿装……

  近年来,我市将广泛“生态共识”转化为积极“生态行动”,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与2015年相比,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增加7.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越来越多。

  与2015年相比,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上升了5.6个百分点;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在100%。 

  截至2021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1.22%,森林蓄积量达到12351.86万立方米;2021年,林业总产值达到586亿元。

  铁腕治污,用法治守望美丽遵义

  前些年,随着遵义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加上工业、旅游业快速发展,沿岸商铺、餐饮的增加,遵义的母亲河湘江河水质下降,一度拉响生态警报。

  经过多年治理,如今,湘江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大为好转,湘江河中下游断面水质持续改善,国控打秋坪、鲤鱼塘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支流虾子河黑臭水体治理已实现“长治久清”。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着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为让蓝天常在,我市通过开展燃煤小锅炉淘汰改造、工业大气污染治理、城市扬尘污染整治和机动车污染防治等工作,全方位改善空气质量。

  为守护碧水长流,全市已经建成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厂(站)240座,实现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为留住青山绿水,全市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为载体,突出加强森林保护,共落实森林管护面积2405.32万亩,实施生态效益补偿面积1618.70万亩,完成了古大珍稀树木建档立卡和挂牌保护,古大珍稀树木保护率达到100%;探索并实施了“四级林长+护林员”机制,实现了每块山头都有相应责任人公开认领并接受社会监督,全市5205名林长、21578名护林员汇聚成保护林草资源的合力,实现了“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的目标。

  十年来,越织越密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可靠保障——

  强化污染防治。制定下发了《遵义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全面推行河长制,完成全市河长制河流水质监测断面布设;编制了《遵义市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深入实施了《遵义市“治污治水·洁净家园”五年攻坚行动方案(2016—2020年)》等。

  强化立法保障。制定了《遵义市市辖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遵义市湘江流域保护条例》和《遵义市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条例》,通过了《关于加强桐梓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决定》,让其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强化区域协作。先后与泸州、毕节、昭通签署《区域协作会合作共识》《赤水共识》等合作文件,建立全流域、跨区域协作联动机制;与泸州签订《遵泸两市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联动协议》等。

  按照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制定了《遵义市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划分规定(试行)》和《遵义市生态环境损害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试行)》等一系列重要制度,让我市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更加健全。

  针对赤水河生态环境、乌江流域生态环境、城镇生活污水厂污泥、白酒工业污泥、氧化铝赤泥废渣等突出问题,我市严肃查处,扭住不放,在依纪依法依规追究责任的同时,科学整改、全面整改,坚决守住生态环境保护底线。

  增绿添彩,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样板

  在桐梓县风水镇坪子村,黄葛树上百余只苍鹭追逐嬉戏;在凤冈县琊川镇朝阳村,村民胡光明祖孙三代守护鹭鸟家园的温暖故事打动人心。

  地处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务川自治县上坝村,不砍树、不占地,大力发展生态茶和蜂蜜养殖等特色产业。村民李则猛说,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去年产了2000多斤蜂蜜,卖了20万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十三五”以来,全市依托退耕还林、森林植被恢复、石漠化治理、造林补贴等林业工程政策实施机遇,以绿色贵州三年行动计划、高速公路沿线增色添彩工程及“植树造林·增绿添彩”等活动为抓手,持续推进生态建设进程,完成绿化造林面积647万亩。

  深入实施自然保护地能力建设,并全面启动整合优化工作,开展了宽阔水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大沙河省级自然保护区成功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及非洲猪瘟防控,全面完成食用野生动物转产(退出)工作,打赢了禁食野生动物主动仗,获得国家林草局现场抽查和省级督查组的点赞和肯定。

  全市竹资源面积达到366万亩,居全省第一,其中方竹达到182万亩,居全国之首。“林笋”“林药”“林菌”“林鸡”“林茶”“森林康养”等产业欣欣向荣。

  围绕资源禀赋,我市还建立了林业产业项目库,培育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4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46家,创建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试点)1家、省级森林康养基地(试点)12家,全市林草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

  不断创新绿色金融和林业投融资机制,让绿色发展助推脱贫攻坚。遵义市国储林项目建设打破传统林业投资建设模式,成立林投公司,采取“PPP项目+市场化”融资模式,通过林权抵押、PPP合同担保等方式大力开展储备林项目建设,全市共争取国储林建设计划指标279.89万亩,探索“林业部门+平台公司+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不断增加群众收入。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这片红色土地上的人民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在一系列制度举措的有力护航下,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多彩画卷正徐徐展开。

编辑:袁丹

二审:张辉

终审:张志立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