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教学大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维族舞蹈步伐组合图片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教学大纲

2024-07-15 05: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1》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10610010【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学时学分】56学时,4学分【适用专业】舞蹈编导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一)课程性质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1》是高等师范院校舞蹈编导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为专业技巧课,采取理论与实践(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因材施教。

(二)教学目的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1》的教学目是在正确艺术观的指导下,使学生掌握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表演、教学等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和风格特征,使学生在身体各部位表现力及舞蹈意识等方面得到有效的训练。

二、教学内容、要求和学时分配

(一)傣族舞蹈剧目排练  8学时

教学内容:选取适当的傣族民族舞蹈剧目进行排练练习。讲解不同民族风格剧目的特点及舞蹈所表达的任务情感。

教学要求:让学生从舞蹈剧目中更快速地学会傣族风格舞蹈。

其它教学环节: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加强记忆。

(二)傣族舞蹈8学时

教学内容:学习傣族舞蹈的基本体态、站姿、动律组合。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傣族舞蹈的基本体态、站姿,身体的动律,把握“三道弯”及“一顺边”的舞姿特点,同时注意膝盖的颤动,动作与音乐节奏点的统一。

其它教学环节: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加强记忆。

(三)傣族舞蹈手位组合  10学时

教学内容:学习傣族舞蹈手位组合,主要动作包括低展翅、高展翅、平展翅、双合翅、抱翅、合抱翅、侧展翅等。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傣族舞蹈的各种手位的动作要领,把握傣族舞的颤膝、“三道弯”的风格特点。

其它教学环节: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加强记忆。

(四)傣族舞蹈步伐组合  10学时

教学内容:学习傣族舞蹈步伐组合,主要动作包括平步、踮步、戛光步、飞步等。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傣族舞蹈的各种步伐的动作要领,注意在步伐流动中与手位的配合,注意音乐的节奏点。

其它教学环节: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加强记忆。

(五)傣族舞蹈小跳组合  10学时

教学内容:讲解傣族舞蹈小跳组合的舞蹈动作要领及组合中的“一边顺”的特点。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傣族舞蹈小跳组合中舞蹈动作的进行与舞蹈重心点的结合,把握傣族舞颤膝、“三道弯”及“一顺边”的舞姿特点。

其它教学环节: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加强记忆。

(六)傣族舞蹈孔雀飞组合  10学时

教学内容:讲解傣族舞蹈孔雀飞组合的舞蹈动作要领及组合中的步伐的特点。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傣族舞蹈孔雀飞组合中舞蹈动作的进行与舞蹈重心点的结合,把握傣族舞颤膝的舞姿特点。

其它教学环节: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加强记忆。

三、选用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潘志涛.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2.参考书目:中国民族民间舞教材与教法.潘志涛.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

中国民族民间舞.满运喜.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

1.教学手段

1.1优先选用“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十五”、“十一五”国家重点教材、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和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撰写或主编的教材;同时选择一些适合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材;

1.2教学中始终贯穿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理论讲解与课堂示范,让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得到正确的引导;

1.3大力提倡教师在遵守教学大纲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根据学科发展,阐述新的观点与见解,努力探索更科学、更合理、更先进的教学方法;

1.4本课程授课方式为集体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能够面对面的进行交流,及时纠正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2.教学方法

2.1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2.2从学生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2.3循循善诱、深入启发的教学方法;

2.4理论讲授与艺术实践密切结合;

2.5针对性、准确性、形象性、通俗性的教授方式。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形式:考勤、作业

考试成绩占80 %,形式:舞蹈表演        

  

编写人:胡东映、王宝玲讨论参加人:舞蹈教研室全体教师审核人:鲁恩雄

2016年 8月26日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2》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10610011【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学时学分】72学时,4学分【适用专业】舞蹈编导

二、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一)课程性质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2》是高等师范院校舞蹈编导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为专业技巧课,采取理论与实践(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因材施教。

(二)教学目的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2》的教学目是在正确艺术观的指导下,使学生掌握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表演、教学等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和风格特征,使学生在身体各部位表现力及舞蹈意识等方面得到有效的训练。

二、教学内容、要求和学时分配

(一)东北秧歌的基本体态、站姿、动律组合12学时

教学内容:讲解东北秧歌的起源和发展现状,以及东北秧歌的基本文化背景,讲解舞蹈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物特性,进行东北秧歌的基本体态、站姿、动律练习。

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东北秧歌的基本体态、站姿、动律特点,初步感受东北秧歌舞蹈中人物的情感及动作。

其它教学环节: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加强记忆。

(二)东北秧歌的基本手位训练组合12学时

教学内容:讲解东北秧歌的基本手位。

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东北秧歌舞蹈中基本手位,训练学生的节奏分辨能力。

其它教学环节: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加强记忆。

(三)东北秧歌的手巾花训练组合12学时

教学内容:讲解东北秧歌的手巾花训练组合(包括单臂花、双臂花、交替花、小燕展翅、蝴蝶花、蚌壳花、里片花、外片花等)。

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东北秧歌舞蹈中手巾花的使用方法,体现 “哏、浪、俏”的风格特点。

其它教学环节: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加强记忆。

(四)东北秧歌基本步伐训练组合12学时

教学内容:东北秧歌基本步伐包括走场步、跑场步、跑跳步、顿步等,基本步伐训的练习。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东北秧歌基本步伐的动作要领,体会步伐与音乐节奏点的统一性,从而更好的表现“哏、浪、俏”的风格特点。

其它教学环节: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加强记忆。

(五)东北秧歌前踢步训练组合12学时

教学内容:东北秧歌基本步伐包括前踢步、后踢步、顿步等,前踢步组合的练习。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东北秧歌基本步伐的动作要领,体会步伐与音乐节奏点的统一性,从而更好的表现“哏、浪、俏”的风格特点。

其它教学环节: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加强记忆。

(六)复习    12学时

教学内容:动律组合、手巾花组合、前踢步组合。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们表情到位,动作熟练,舞姿优美,动作与音乐节奏配合准确。

其它教学环节: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加强记忆。

三、选用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潘志涛.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2.参考书目:中国民族民间舞教材与教法.潘志涛.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

中国民族民间舞.满运喜.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

1.教学手段

1.1优先选用“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十五”、“十一五”国家重点教材、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和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撰写或主编的教材;同时选择一些适合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材;

1.2教学中始终贯穿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理论讲解与课堂示范,让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得到正确的引导;

1.3大力提倡教师在遵守教学大纲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根据学科发展,阐述新的观点与见解,努力探索更科学、更合理、更先进的教学方法;

1.4本课程授课方式为集体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能够面对面的进行交流,及时纠正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2.教学方法

2.1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2.2从学生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2.3循循善诱、深入启发的教学方法;

2.4理论讲授与艺术实践密切结合;

2.5针对性、准确性、形象性、通俗性的教授方式。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形式:考勤、作业

考试成绩占80 %,形式:舞蹈表演        

  

编写人:胡东映、王宝玲讨论参加人:舞蹈教研室全体教师审核人:鲁恩雄

2016年 8月26日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3》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1061001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学时学分】72学时,4学分【适用专业】舞蹈编导

三、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一)课程性质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3》是高等师范院校舞蹈编导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为专业技巧课,采取理论与实践(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因材施教。

(二)教学目的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3》的教学目是在正确艺术观的指导下,使学生掌握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表演、教学等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和风格特征,使学生在身体各部位表现力及舞蹈意识等方面得到有效的训练。

二、教学内容、要求和学时分配

(一)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体态、手型、手位、动律训练  12学时

教学内容:讲解维吾尔族舞蹈的文化背景,讲解舞蹈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物特性,进行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体态、站姿、动律训练。

教学要求:使学生明白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体态、手型、手位以及动律特点,把握维吾尔族舞蹈手臂动作中“捧、摊、绕”对表现人物情感的重要性。

其它教学环节: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加强记忆。

(二)维吾尔族舞蹈眼神组合  12学时

教学内容:讲解维吾尔族舞蹈眼神运用的特点,三种不同人物形象的眼神的对比。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维吾尔族舞蹈中眼神的运用特点,并对姑娘、小伙、老者三种不同人物眼神的运用进行对比,进一步体会维吾尔族人豪放,多情,执着的个性。

其它教学环节: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加强记忆。

(三)维吾尔族舞蹈步伐组合  12学时

教学内容:维吾尔族舞蹈步伐组合以三步一抬组合为主,主要步伐包括滑冲步、三步一抬、多朗步、进退步、打点垫步等。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维吾尔族舞蹈步伐组合中的步伐动作的进行与舞蹈重心点的结合,把握维族舞蹈具有含蓄、端庄、典雅、抒情、稳健的风格特点。

其它教学环节: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加强记忆。

(四)维吾尔族舞蹈赛乃姆组合  12学时

教学内容:“赛乃姆”是维吾尔族常见舞蹈,是麦西热甫活动中重要的群众娱乐形式,其舞蹈特点表现在对身体各个部位的细致运用,舞蹈动作有:移颈、摇头、绕腕、翻掌、推手、弹指等,舞蹈姿态多为托帽式、挽袖式、眺望式、扶胸式等。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赛乃姆”组合的整体动作编排次序以及维族舞蹈的附点、切分的节奏特点。

其它教学环节: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加强记忆。

(五)维吾尔族舞蹈刀郎组合  12学时

教学内容:“刀朗舞”是麦西热甫活动中历史悠久、形式完整的自娱性舞蹈,刀朗舞反映了刀朗人居住在沼泽、森林、沙土等地带的狩猎生活。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刀朗舞”舞蹈动作要领,为进一步表现维族舞蹈的人物形象、风格特点作铺垫。

其它教学环节: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加强记忆。

(六)复习    12学时

教学内容:动律组合、眼神组合、赛乃姆组合、刀郎组合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们表情到位,动作熟练,舞姿优美,动作与音乐节奏配合准确。

其它教学环节: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加强记忆。

三、选用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潘志涛.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2.参考书目:中国民族民间舞教材与教法.潘志涛.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

中国民族民间舞.满运喜.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

1.教学手段

1.1优先选用“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十五”、“十一五”国家重点教材、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和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撰写或主编的教材;同时选择一些适合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材;

1.2教学中始终贯穿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理论讲解与课堂示范,让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得到正确的引导;

1.3大力提倡教师在遵守教学大纲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根据学科发展,阐述新的观点与见解,努力探索更科学、更合理、更先进的教学方法;

1.4本课程授课方式为集体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能够面对面的进行交流,及时纠正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2.教学方法

2.1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2.2从学生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2.3循循善诱、深入启发的教学方法;

2.4理论讲授与艺术实践密切结合;

2.5针对性、准确性、形象性、通俗性的教授方式。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形式:考勤、作业

考试成绩占80 %,形式:舞蹈表演        

  

编写人:胡东映、王宝玲讨论参加人:舞蹈教研室全体教师审核人:鲁恩雄

2016年 8月26日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4》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1061001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学时学分】72学时,4学分【适用专业】舞蹈编导

四、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一)课程性质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4》是高等师范院校舞蹈编导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为专业技巧课,采取理论与实践(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因材施教。

(二)教学目的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4》的教学目是在正确艺术观的指导下,使学生掌握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表演、教学等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和风格特征,使学生在身体各部位表现力及舞蹈意识等方面得到有效的训练。

二、教学内容、要求和学时分配

(一)藏族舞蹈动律组合  12学时

教学内容:讲解藏族舞蹈基本文化背景,讲解舞蹈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物特性,进行藏族舞蹈动律组合训练。

教学要求:使学生明白藏族舞蹈基本动律,把握藏族舞蹈中颤动的特点。

其它教学环节: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加强记忆。

(二)藏族舞蹈屈伸组合  12学时

教学内容:讲解藏族舞蹈基本文化背景,讲解舞蹈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物特性,进行藏族舞蹈屈伸组合训练。

教学要求:使学生明白藏族舞蹈基本体态、站姿、动律,把握藏族舞蹈中的腿部放松、规律性颤动的特点。

其它教学环节: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加强记忆。

(三)藏族堆谐组合  12学时

教学内容:讲解堆谐的文化背景、流行区域、手位、步伐和动作要领及风格特点。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堆谐的风格特点,把握膝盖的颤动规律,明白其在舞蹈时以男女体前或体后交叉拉手而区别于其他圆圈舞形式的特点。

其它教学环节: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加强记忆。

(四)藏族手位组合  12学时

教学内容:讲解藏族手位的类型(扶胯位、单臂袖、旁展单提袖、髋前划手等)及动作要领、风格特点。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藏族手位动作的进行与舞蹈重心点的结合,使其更有藏族舞蹈的特点及韵味。同时在学习藏族舞蹈手位时要注意体态及脚位的配合。

其它教学环节: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加强记忆。

(五)藏族风格性表演组合  12学时

教学内容:藏族风格性表演组合中包括甩袖的动作、步伐的运用、队形的变化等,是一种综合性的藏舞组合。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藏族风个性表演组合的整体动作编排次序,把握甩袖的动作、步伐的运用、队形变化等要素在综合性组合中的配合,把握藏族风格性表演组合中所传递出来的表现人们热情、奔放的特点。

其它教学环节: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加强记忆。

(六)复习    12学时

教学内容:动律组合、屈伸组合、堆谐组合、手位组合、风格性表演组合。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们表情到位,动作熟练,舞姿优美,动作与音乐节奏配合准确。

其它教学环节: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加强记忆。

三、选用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潘志涛.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2.参考书目:中国民族民间舞教材与教法.潘志涛.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

中国民族民间舞.满运喜.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

1.教学手段

1.1优先选用“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十五”、“十一五”国家重点教材、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和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撰写或主编的教材;同时选择一些适合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材;

1.2教学中始终贯穿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理论讲解与课堂示范,让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得到正确的引导;

1.3大力提倡教师在遵守教学大纲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根据学科发展,阐述新的观点与见解,努力探索更科学、更合理、更先进的教学方法;

1.4本课程授课方式为集体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能够面对面的进行交流,及时纠正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2.教学方法

2.1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2.2从学生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2.3循循善诱、深入启发的教学方法;

2.4理论讲授与艺术实践密切结合;

2.5针对性、准确性、形象性、通俗性的教授方式。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形式:考勤、作业

考试成绩占80 %,形式:舞蹈表演        

  

编写人:胡东映、王宝玲讨论参加人:舞蹈教研室全体教师审核人:鲁恩雄

2016年 8月26日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5》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10610014【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适用专业】舞蹈编导

五、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一)课程性质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5》是高等师范院校舞蹈编导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为专业技巧课,采取理论与实践(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因材施教。

(二)教学目的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5》的教学目是在正确艺术观的指导下,使学生掌握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表演、教学等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和风格特征,使学生在身体各部位表现力及舞蹈意识等方面得到有效的训练。

二、教学内容、要求和学时分配

(一)蒙古族舞蹈6学时

教学内容:学习蒙古族舞蹈中的基本手形、体态,练习提压腕、硬肩、双肩、碎抖肩、柔臂等基本动作。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蒙古族舞蹈的基本体态、站姿、动律,掌握肩部、手腕动作的要领,从而把握蒙古族舞蹈含蓄沉稳与刚毅乐观的特点。

其它教学环节: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加强记忆。

(二)鸿雁——柔肩组合   6学时

教学内容:学习柔肩组合中的主要动作包括肩部动作(单柔肩、硬肩、双肩)、步伐(平步、踏点步、跟步、垫步等)。

教学要求:使学生通过学习柔肩训练自己的节奏分辨能力,并掌握柔肩和弹肩、硬肩之间不同的审美体验,同时要注意呼吸的运用以及步伐的配合,从而更好的掌握蒙古族舞蹈中柔肩的身韵。

其它教学环节: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加强记忆。

(三)蒙古姑娘——柔臂组合  8学时

教学内容:柔臂组合中的主要动作是软手,通过单一软手、柔臂(单手—双手—交替),移动重心、配合平步练习、由短句形成组合三个步骤来完成。

教学要求:使学生通过柔臂训练,提高身体局部支配能力和表现力,强调动作与情感起伏产生的特殊表现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并掌握蒙古族舞蹈稳重、粗狂而又细腻的风格特点。

掌握住蒙古族舞蹈中的柔肩舞蹈动作的进行与舞蹈重心点的结合,是整个舞蹈作品在舞台上表现的更加完美、出色。

其它教学环节: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加强记忆。

(四)马步组合——蒙族风格性表演组合  8学时

教学内容:马步组合中主要动作包括舞姿(单勒马、双勒马、甩鞭、扬鞭、绕鞭),马步(立掌马步、行进立马步、冲马步、摇篮步、跑马步等),舞姿转。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族风格性表演以及马步组合的整体动作编排次序,使学生的脚下更加灵活、敏捷,具备完成技巧和跳跃的基础能力,准确把握草原民族的性格特征和审美心理。

其它教学环节: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加强记忆。

(五)筷子舞组合  8学时

教学内容:了解蒙古筷子舞的起源和发展、学习击打不同部位(手、臂、肩、背、腰、腿、脚)的动作要点、三种不同位置的姿态变化(跪姿、坐姿、立姿)、音乐节奏点、筷子舞的形式。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蒙古筷子舞组合中舞蹈动作的进行与舞蹈重心点的结合,把握筷子舞的表现风格,理解筷子舞凝结着蒙古族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意和美化生活的智慧,也是蒙古族人民的精神生活组成部分。

其它教学环节: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加强记忆。

三、选用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潘志涛.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2.参考书目:中国民族民间舞教材与教法.潘志涛.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

中国民族民间舞.满运喜.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

1.教学手段

1.1优先选用“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十五”、“十一五”国家重点教材、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和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撰写或主编的教材;同时选择一些适合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材;

1.2教学中始终贯穿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理论讲解与课堂示范,让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得到正确的引导;

1.3大力提倡教师在遵守教学大纲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根据学科发展,阐述新的观点与见解,努力探索更科学、更合理、更先进的教学方法;

1.4本课程授课方式为集体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能够面对面的进行交流,及时纠正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2.教学方法

2.1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2.2从学生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2.3循循善诱、深入启发的教学方法;

2.4理论讲授与艺术实践密切结合;

2.5针对性、准确性、形象性、通俗性的教授方式。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形式:考勤、作业

考试成绩占80 %,形式:舞蹈表演        

  

编写人:胡东映、王宝玲讨论参加人:舞蹈教研室全体教师审核人:鲁恩雄

2016年 8月26日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6》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10610015【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适用专业】舞蹈编导

六、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一)课程性质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6》是高等师范院校舞蹈编导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为专业技巧课,采取理论与实践(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因材施教。

(二)教学目的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6》的教学目是在正确艺术观的指导下,使学生掌握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表演、教学等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和风格特征,使学生在身体各部位表现力及舞蹈意识等方面得到有效的训练。

二、教学内容、要求和学时分配

(一)朝鲜族舞蹈  6学时

教学内容:基本体态、基本脚型、基本手型、常用手位、律动、步伐。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朝鲜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常用手位、步伐、动律,从而了解朝鲜族舞蹈中人物的情感表达方式及动作要领。

其它教学环节: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加强记忆。

(二)朝鲜族舞蹈呼吸组合  6学时

教学内容:呼吸的类型、长呼吸、短呼吸、内在呼吸(静呼吸)、外在呼吸(深呼吸)、心理呼吸(感觉呼吸),身体律动与步伐的结合。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朝鲜族舞蹈中不同的呼吸方式,把握鲜族舞蹈动作中的身韵,更好的表现朝鲜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其它教学环节: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加强记忆。

(三)朝鲜族舞蹈手位组合  8学时

教学内容:朝鲜族舞蹈手位组合中的主要动作包括:腰围手、斜下手、平开手、斜上手、顶手、扛手、提裙手等。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朝鲜族舞蹈手位组合中的各种不同动作的要领,并了解其中的异同点。

其它教学环节: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加强记忆。

(四)朝鲜族舞蹈古格里组合  8学时

教学内容:朝鲜族舞蹈古格里组合中主要以步伐(平步、垫步、之字步、丁字推步、鹤步、小鹤步、中鹤步)为主,手位(提裙手、腰围手)与其配合,是朝鲜民族内在美与舞姿美的融合,是通过特有的节奏形式与呼吸方法协调、升华的结果,展示出他们崇鹤的心态与风韵。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朝鲜族舞蹈古格里组合的整体动作编排次序,掌握步伐与音乐节奏的配合的统一点。

其它教学环节: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加强记忆。

(五)朝鲜族舞蹈扎津骨骼里组合   8学时

教学内容:朝鲜族舞蹈扎津骨骼里组合是表演者合着音乐节奏即兴跳舞的形式,称为“玛克村”。无一定程式,不论男女老幼都可参加。在喜庆节日、群众聚集的场合,只要鼓声一响,人们就自由进场跳舞,即兴发挥,充分显示自己所擅长的舞蹈技艺。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朝鲜族舞蹈扎津骨骼里组合舞蹈动作的进行与舞蹈重心点的结合,表现出朝鲜族舞蹈的含蓄优雅、活泼诙谐的特点。

其它教学环节: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加强记忆。

三、选用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潘志涛.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2.参考书目:中国民族民间舞教材与教法.潘志涛.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

中国民族民间舞.满运喜.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

1.教学手段

1.1优先选用“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十五”、“十一五”国家重点教材、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和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撰写或主编的教材;同时选择一些适合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材;

1.2教学中始终贯穿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理论讲解与课堂示范,让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得到正确的引导;

1.3大力提倡教师在遵守教学大纲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根据学科发展,阐述新的观点与见解,努力探索更科学、更合理、更先进的教学方法;

1.4本课程授课方式为集体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能够面对面的进行交流,及时纠正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2.教学方法

2.1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2.2从学生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2.3循循善诱、深入启发的教学方法;

2.4理论讲授与艺术实践密切结合;

2.5针对性、准确性、形象性、通俗性的教授方式。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形式:考勤、作业

考试成绩占80 %,形式:舞蹈表演        

  

编写人:胡东映、王宝玲讨论参加人:舞蹈教研室全体教师审核人:鲁恩雄

2016年 8月26日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