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短的距离,最长的深情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继续播放陈可辛 最短的距离,最长的深情

最短的距离,最长的深情

2024-06-28 02: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相见时难别亦难,家存心中怎可堪。三分钟,万情重。

——题记

三分钟并不长,喝一杯水?煮一碗泡面?又或是听一首歌?三分钟对于人们漫长的人生时光来说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陈可辛用《三分钟》让我们看到一个感人却又真实的团圆场景——身为列车员的母亲,经常在横跨整个中国的火车上工作值班,而年幼的儿子也只能托付给自己的妹妹。跨越大半个中国的千山万水,从南京到哈尔滨,江河湖海似乎都在他的眼里,和那些平凡的铁路工作者一样,知晓世界很大,但他们只想回那个小家。

当春节值乘的列车经过儿子所在的小城时,三分钟的停车时间,小男孩在站台上守候许久未见的妈妈,当他见到妈妈背诵乘法口诀的那一刻,不禁为之潸然泪下。而正是这一声深情的呼唤、一个大大的拥抱、一遍并不熟练但非常努力讲出的乘法口诀,共同汇聚成了这次母子之间触动人心的相遇与分离。

微电影《三分钟》讲述的只是当今中国现实生活的一个缩影,而影片的播出也在无数国人心中荡起阵阵涟漪,难免会感同身受。聚少离多现在还是中国大多数家庭面临的现实问题,或是工作所迫,亦或是求学原因。春节将至,每个离家外出的人都像候鸟一般,卸下独身在外的标签,带着满心欢喜踏上回家的征程。春运中的每个人都是这场“大戏”的主角,站台集结了中国人多少悲欢离合。南来北往,团圆离别,有欢笑的地方就有泪水。不只是在春运路上逆流而行“守护”大家回家之路的列车员,还有许许多多在万家团聚之时因为职责所在无法与家人团聚的人们,他们在这个时代上留下的痕迹,足以勾勒出中国人最本质的人性图谱。

如果未曾离开,永远不会知道什么叫“回家”。那种带着满心期待回家与家人团聚的心理感受,那种看着时间跟着倒数,盯着时刻表数着站数,看着人群上上下下的心情。对外面的无限好奇让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一双带着我们离开家的“翅膀”,但在外“飞翔”终会感到无助,感到孤独,而家里的温暖也在不断的呼唤我们。离开家为了看世界的人们,终究还是会将所有的思念靠近那个最熟悉、最温馨的小家。

作为一名大学生,独身在外离家求学或已成习惯,我们在外努力成长但父母却在故乡相伴老去。和家人之间的交流从不会嫌时间长短、方式如何,给家人的一张照片、一声问候也许就带给他们生活中的温暖。父母总想把最好的留给自己的孩子,有的时候,团圆并不介意是一个小时,一天,或者一年,就着短短的三分钟,仅仅给予一个拥抱,也能带给人无限的温暖,那点滴积累瞬间奔涌的感情,才是每个在外游子的生命所需。

人生在世,总会有二三事身不由己。最近的距离才能表达出最长的深情。生活本不易,相聚更难就,且行且留意,且聚且珍惜。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