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县(湖南省邵阳市下辖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绥宁县瓦屋学校官网招生 绥宁县(湖南省邵阳市下辖县)

绥宁县(湖南省邵阳市下辖县)

2024-07-10 21: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折叠 地母文化

地母,是中国农耕民族在原始宗教中对土地的崇拜而所信仰的大地女神,是大地之母,是万物的生灵,在人们心目中倍觉亲切和崇高,被视为“万物之母,大地母亲”。千百年来,民众为了生存达到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之目的,建庙塑像祭祀地母,以求赐福灭灾,给众生带来吉祥康泰。敬奉祈祀地母神已成为历代民众极为虔诚的宗教信仰之盛举.

绥宁李熙镇有着深厚的地母文化情结,在李熙镇桨塘村建有地母庵,在文革中被毁,曾被改作李熙镇中学,中心小学和农械厂。

地母庵的大厅被改为镇中学会场,由落差近一米的二个大厅组成,可容纳近千人开会,足见其规模宏大。

地母庵一旁的广竹水(白玉河)上座落着一座由石墩和木材横竖叠成桥面的桥,桥面上修有桥亭。名三官桥。六十—七十年代拆桥亭做公路用桥。七四年拆木材叠成的桥面在原有的桥墩上修建石拱公路桥至今。

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是道教早期遵奉三位天神。三官大帝的信仰渊源于中国古代先民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在原始社会,天、地、水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要条件,没有它们,人类无法生存生活,因此人们常怀敬畏之心,虔诚地顶礼膜拜。

地母庵、三官桥等地母文化在绥宁县是李熙白玉一带独有的文化现象,研其起源一是:是中国农耕民族在原始宗教中对土地的崇拜而所信仰的大地女神;二是:中国古代风水说是一种大地有机说。它是由原始的"地母崇拜"思想发展而来。从红岩至关峡,夹在绥宁和武冈的高山如同女阴,风水说不仅把大地本身看作一个母体,而且把大地各部分山体所在也看作是一个又一个本质上类似的母体。而地母庵、三官桥洽处经上水口进入村庄地方。风水说认为大地有生气如同人之有生气,大地孕育万物如同人之繁衍生育。由于原始时代人们把人的诞生和氏族的繁衍归功于女阴,因而产生过长时期的女阴崇拜;同样,由于人们把人的生存和万物的化生都归功于大地,因而有过广泛的"大地为母"的思想。从"女阴崇拜"到"地母崇拜",有着本质上的传承关系。这便是在绥宁县是李熙白玉一带独有的文化现象的根本原因[4]。

折叠 民俗风情

骑高脚马:高脚马系模仿马的行走方法所制的一种民间体育器材。骑高脚马骑高脚马选直径1.2寸左右、长4尺左右的笔直而坚硬的杂木两根,在离地约1尺处凿孔,横嵌小木板。操作时,双手各抓一只高脚马的上端,双脚各踩一只高脚马的横板,同侧手脚同时协调活动并两侧手脚互相协调活动,就可骑着高脚马向前走、向后走、向左走、向右走,还可奔跑、跳跃、上界、下坡。有的甚至能将一只高脚马扛在肩上,仅操作另一只高脚马弹跳。因此,很受各族青少年欢迎,一有空闲,便骑着高脚马串门、玩耍、上学、逛街,比赛谁跑得快,谁能在路况差的道路上走得稳,甚至比赛谁能入浅水行走,谁能将对方撞下马。尤其是入冬以后,男孩子们三五成群骑着高脚马在雪地上狂奔,互相追逐,互相撞击,其乐无穷。

打闹年锣:在县境南部的东山、鹅公岭、朝仪等地苗乡侗寨流行打闹年锣的习俗。过了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苗家侗寨每到晚上便可听见“咚咚锵锵”的锣鼓声,据说是为了庆贺清朝乾隆皇帝减免绥宁苗米(赋税),人们谐音为“咚不隆咚锵,皇帝减我五百七十八石粮”。锣鼓牌子多是龙灯锣鼓,道具有两副大锣、一只班锣、一只小锣、一只小鼓,有的地方还配头钵一付、二钵一付、三钵一付。打到上劲的时候,十几套乃至几十套大小锣钹一齐敲打,气势宏伟,声震原野。旧时,苗乡侗寨还经常举行赛锣活动,有时连赛三天三夜。

舞龙灯:县境各民族都有舞龙灯的习俗。龙灯按材质分,有布龙灯、纸龙灯、草龙、板凳龙四种;按灯笼所在位置分,有扬在顶上的龙灯(布龙、草龙、板凳龙)和挂在顶上的龙灯(纸灯笼龙灯)四种。南部地区都用纸龙灯、板凳龙和草龙,北部地区都用布龙灯,小孩玩耍用草龙(大人表演有时也用草龙)。南部地区的龙灯用竹篾或用铁丝扎制骨架,糊上白影纸,打上牛胶,纸上彩绘龙鳞或粘贴彩剪龙鳞,龙身里面点蜡烛,通体透亮。一般有两条吊龙(一公一母)和一条滚龙。吊龙身长十多节至数十节。每节吊5只灯笼,每小节之间用红麻索和花环连起来,前面连着龙头,后面连着龙尾。滚龙分九节,互不相连,原因是滚龙是唐朝丞相魏征斩断的恶龙。春节至元宵节(正月初二至十五日),以牌灯(写着村寨名称的灯)和锣鼓为前导,彩灯(鱼灯、猴灯、花灯)随后,最后是龙灯。在锣鼓鞭炮声中,龙灯左盘右旋,走村串户,恭贺新禧。龙灯串村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和礼仪,其程序为接灯、串户、落马、请酒、谢酒、安龙神等。

逗春牛:每年立春以后,乐安铺等苗族侗族乡的苗侗山寨便开展逗春牛活动。牛头用竹片和皮纸扎制,牛身和牛脚用黑布缝制,由两个小伙子扮成春牛,一个舞牛头,一人舞牛身。牛的后面跟着执牛鞭的牧童、提饭篮的乞丐(小丑)、拿算盘的先生、扛犁荷锄的农夫、担粪桶的农妇、采桑叶的村姑。乐队吹着唢呐,敲着锣鼓,走村串户。春牛来了,各家各户摆香案放鞭炮迎接。每到一处,选一空地表演逗春牛活动。村人纷纷围观,欣赏春牛在锣鼓声中有节奏地做出“吃水”、“过坎”、“斗角”、“洗角”、“搓蹄”、“洗澡”等动作,围观者吆喝喧天,拍手助阵。参加表演的各类人物也尽显其能,其中最为活跃逗人发笑的是乞丐小丑。他脸抹黑锅灰,插科打浑,怪相百出,专找围观的村姑抹锅灰,被抹黑的姑娘不能生气骂人。不愿被抹黑者,只能尽量躲避,有时乞丐会穷追不舍,惹得围观者哈哈大笑。

傩舞:男女表演者都戴面具(即傩具,也称遮官)。傩舞傩舞男青年上身赤裸,女青年上身穿内衣,男女青年下身都围树叶或用树叶状短裙代替。表演者全部打赤脚,在锣鼓点子中手舞足蹈,左盘右旋,变化出各种姿式和队形。

绥宁服装:

苗族:男人身穿对襟青色短衣,衣袖长而小;下身穿青色裤,裤管短而大。女人穿青色大襟右衽上衣,下着宽脚裤,袖口和裤脚口加绣花边;头扎发髻,横插银梳,喜戴耳环、项圈、手镯;进入中年后,头上加缠丝帕或毛巾。

侗族:男子与苗族相似。妇女一般上穿青色大襟无领或有领衣,下着褶裙或管裤;头发盘髻,上插银簪。中年妇女头上常盖毛巾。

瑶族:服装多用萱麻织布做成,五彩绒绣花,衣服为对襟无领短衫,男子穿长裤或过膝短裤,妇女着长短不一的裙子。

新中国成立后,青年男女喜穿时兴服装,民族服饰日渐减少。“文化大革命”期间,男女青年盛行穿中山装、解放装,色彩多为蓝、青、黄、灰色。80年代以后,人们的服装,花色款式日渐丰富。90年代起,西装也成为人们服饰的选项之一。

多情姑娘节: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 绥宁苗家姑娘节 。在当地,“姑娘节”的来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宋代杨家将的后代杨文广失陷柳州城后被俘,其妹杨金花每天给哥哥送饭,但每次送的饭都被狱卒吃了。杨金花知道哥哥只有吃了饭才力大如牛,便到山上尝遍树叶草根,发现黑饭树叶汁是黑色的,且气味芳香,便取其叶片,拌和糯米蒸煮,在农历四月初八这天送去。杨文广吃了一斗黑米饭后,浑身有了力气,一拳打烂牢门,在妹妹杨金花的接应下冲出困境。为了纪念足智多谋的杨金花,绥宁苗族杨姓将农历四月初八定为“姑娘节”。每年的这一天,苗家人要把出嫁了的姑娘接到家里吃黑米饭过节。苗族同胞聚集在一起,喝烧米酒,吃黑米饭,载歌载舞,庆祝自己的节日。在吃黑米饭之前,苗家要举行庄重的祭拜祖先的仪式。古老的祭祀仪式和取材于苗民日常生产生活的民俗风情节目表演,如逗春牛、背媳妇、祭狗、赛爬藤、跳铜钱舞等,奇特有趣,引人入胜。此习俗代代相传沿袭至今。“四·八姑娘节”也是苗族青年男女的情人节。“高山木叶笑微微,十八满哥你会吹?你若吹得木叶叫,木叶传情不用媒。”在小溪在树林,身着节日盛装的苗家青年男女以木叶传情、用山歌联姻。2008年,绥宁苗族“四·八姑娘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折叠 名优特产

野生香菇:野生香菇,又称香菌,冬菇。来自本地高山,每年冬春二季生长在森林适宜杂木之上,受自然空气、阳光的陶冶,靠顽强的生命力抵抗病虫寒冷,无任何污染,不受人为关照调节,贵在自然,其食味与营养价值明显优于装袋木屑栽培的香菇。野生香菇肉嫩滑爽、厚实、菇柄短,香气纯正沁人,营养丰富,素有“山珍”,“菇中之王”之称,是历代的“宫廷贡品”,民间宴席的“素中之荤”,它的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钙、磷、铁以及维生素B1和维C,它的蛋白质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可增强人体免疫能力,帮助儿童骨骼和牙齿的生长,所以被营养学家称誉为“植物肉”“植物性食品的顶峰”是当今世界风行的佳宴珍品。香菇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药用价值高,含有30多种酶,可治疗多种疾病。能益气活血,祛风除湿,化痰理气,益味助食,利小便不禁,可预防佝偻病,治贫血、降低胆固醇和防止肝硬化,能预防流行性感冒等症:以香菇为原料研制的“香菇抗癌注射剂”其效果良好,因此人们把它称作当代的“保健食品”,“抗癌新兵”,“生命之灵丹妙药”。

万花茶:客人光临苗家,主人会马上泡一杯热气腾腾的万花茶送上,茶水中浸泡着刻工精细的蜜饯。蜜饯因刻出的花色繁多,故名万花茶,它是绥宁苗族待客的佳品。在县境西南部苗族聚居的山寨,制作万花茶非常流行。其制作要经过雕刻、漂洗、加糖、晒干四道工序。万花茶不仅是一种色、香、味俱佳的食品,而且是一种赏心悦目的艺术品,也用来表达男女青年之间的爱情。后生上门求婚,姑娘如果中意,便在奉献给后生的茶杯里放进四片万花茶蜜饯,两片刻着并蒂莲花,两片刻着龙凤呈祥;如果不中意,便在茶杯里放进三片单花独鸟的万花茶蜜饯,后生便会知趣地离去。

盖皮:盖皮系呈衷用品。做法是:把粳米泡胀磨成米浆,放入锅中加盐和葱等调料,边烧小火边慢慢搅拌,熟后便成了米豆腐,倒入钵中冷却。将冷却后的米豆腐钵翻转来覆在桌上的浅盆内,拿开钵,便呈现出下大上小的圆椎体冷米豆腐。然后双手拿着用竹子和线做成的弓,把米豆腐刮成薄如纸张的米豆腐皮,小心摊在放着稻草的竹蔑筛内,在太阳下晒干收存。用时取出,用铁夹夹着,一张一张地置入茶油锅中用文火炸熟,便成了又香又脆的盖皮。给客人呈衷时,摆放在桌上正中的盆里,请客人食用。

血粑豆腐:血粑豆腐也称猪血丸子,既是呈衷礼品又是菜肴。做法是:先把豆腐挤干水分捏碎,再把猪肉(用五花肉或肥肉)切碎后,与猪血一起放入豆腐中,加入盐和调料充分拌匀,然后捏成一个个鹅蛋大的球形丸子,放入竹筛中,用慢火烘干便成。来客时,取出煮熟切片,置于礼盆内,请客人食用。如用于炒菜,则将生血粑豆腐切片,拌入腊猪肉中一起炒。

糍粑:绥宁各族人民都很喜爱。它用糯米做成,分4种:(1)过年前打舂糍粑。先把糯米用冷水泡胀,然后捞起沥干,入甑内蒸熟倒入石槽或木槽中,趁热用木槌打烂或舂烂,取出,揉成一个个圆球,压扁,晾冷后5个垒为一叠,置入冷水或瓮中保存,可经久不坏。食用时取出分开,放在火上烤熟,或放入锅中用油炸熟或煎熟。打糍粑时也可掺入杂粮、南瓜或茼蒿,也可加入红色食用染料,做成红糍粑,以表喜庆。(2)过节做叶包糍粑。先把糯米用冷水泡胀,沥干,磨成细粉,掺入一定的水分拌揉成软团,再做成一个个球形(亦可在球中放馅)或压成扁圆形,再用芭蕉叶或桐树叶包好,入锅中蒸熟。(3)过节炒油糍粑。糯米细粉加水加葱后揉成圆团,放入茶油锅中用文火炸,半熟后捞出晾一会,再入油锅中重新炸,直至外表变淡黄色后,便成了外脆内软的油炸糍粑,以黄土矿油糍粑最出名。(4)豆粉糍粑。俗称马打滚。糯米细粉揉成圆团后入锅中用开水煮熟,放入用黄豆炒熟磨成细粉(拌糖或盐)的盆中,将盆晃动,让熟糯米圆团在豆粉中打滚,直至糍粑外表沾满豆粉,即可食用。

绥宁灌辣椒:特点香脆而不辣,十足的香味,十足的野菜香味,十足的菜油香味。脆,嘴里咯嘎的响,陶醉人呀。一个辣椒,一碗饭。好吃。

野生油茶:油茶榨出的油俗称茶子油,与橄榄油并称世界两大木本食用油,自古有“油中珍品”之称。木本油料植物自然生长在山区,无化肥、农药污染,因此木本油比草本油品质好。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茶油是我国特有的优质食用油,品位可与橄榄油相媲美。油茶全身都是宝,茶子经加工制成的茶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色纯味香,营养丰富,有降低血压、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等作用;长期食用,人的皮肤细嫩润泽,头发乌黑发亮,可增加人体免疫力;还可加工成高级护肤化妆品。茶枝经深加工可生产精油、皂素、茶粕等系列产品,可作为重要的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和机床抛光粉。茶壳还可提炼茶碱、烤胶,制造洗发香波等。 在两种木本植物油中,野生茶油与橄榄油相比,营养和保健品质更高。橄榄油含不饱和脂肪酸75%—90%,而野生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5%—97%,为各种食用油之冠。绥宁野生油茶主产于鹅公乡、东山乡、朝仪乡,其主要特点是:耐瘠薄、早熟、抗油茶炭疽病、果皮薄,出籽率高,油质好。干籽含油率40~50%,全籽出油率为28~36%,比普通油茶高8~10%,缺点是产果率较低,单果重较轻。

绥宁聚雾野茶:绥宁县聚雾野茶加工厂主要生产野生绿茶、红茶和野生绞股蓝茶三大类,其中都分别有高中低及不同等次的礼盒茶(野茶王、野生银峰、野生毛尖、野生红茶、野生绞股蓝茶)和普通装办公及生活用茶。

青钱柳:绥宁县境内,发现大面积散生青钱柳和数量可观的超大型野生青钱柳群落。经专家的努力研究,采用国家专利最新技术成功研制出独具特色的新产品青钱柳茶。青钱柳茶甘甜滋润,生津止渴、清热解毒。产品经有关权威机构检验检测,结果表明,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钾、钙、镁、磷等常量元素,且含有对人体保健有重要作用的锰、铁、铜、锌、硒、锗、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矿物质微量元素和营养成分。产品一经问世深受众多消费者青睐和欢迎,远销国内各大中城市及东南亚地区。经省级科技成果鉴定该产品技术达到了同类研究国内领先水平[5]。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