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15 尖山火山系统观察路线 路线总结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绥中山脉 路线15 尖山火山系统观察路线 路线总结

路线15 尖山火山系统观察路线 路线总结

2023-11-05 05: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完成工作量1.路线长度:1.8km2.路线定点:3个3.照片:4张,素描图:3幅,信手剖面图:0幅4.采集标本:3块二、主要认识1.地层①绥中花岗岩(Ars)

属太古宇(Ar)。

岩性为灰绿色块状绿泥石化黑云母二长花岗片岩。

②义县组(K1y)

属显生宇中生界下白垩统(K1)。

底部为紫红色薄层-页状凝灰质粉砂岩,含有绥中花岗岩(Ars)的岩屑。

下部紫红色薄层-页状安山质火山凝灰岩。

中下部为紫红色、灰色块状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夹凝灰质角砾岩。风化面多为土黄色。火山碎屑均为安山质成分,火山角砾中玻屑、晶屑、岩屑发育较为齐全。角砾次圆状-园状,分选性好。

中上部为灰色块状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及集块质火山角砾岩。角砾与集块为次圆状-次棱角状,分选性中等,粒度约为10-50mm。角砾中含有红色的安山岩成分。

上部为浅灰色块状安山质火山集块岩。集块粒度约为80-150mm,集块成分多为闪长玢岩或粗安岩。次棱角状-棱角状,分选性中等。见有两组剪节理控制的球形风化现象。

火山集块岩素描图

顶部为浅红色、浅灰色块状粗安岩。

顶部的火山颈部分则发育有浅灰色块状流动状似斑状闪长玢岩。似斑状结构。主要矿物成分为角闪石、斜长石、黑云母、石英等。发育有流动构造,为构造应力与冷却热应力联合作用的结果。另外还见有方柱状的柱状节理构造。

该地层与下覆的绥中花岗岩(Ars)为沉积接触中的喷发接触关系。界面处见古风化壳,岩石风化严重,界面凹凸不平。

绥中花岗岩(Ars)与义县组(K1y)界面素描图

2.岩浆岩与变质岩

见“地层”部分。

3.构造①节理

义县组(K1y)上部岩石发育有两组剪节理,并由此控制了球形风化,两组节理产状不明。

义县组(K1y)顶部火山颈部分见有柱状节理构造。测得各组节理产状为243°∠81°、332°∠74°、180°∠86°、273°∠76°,还有一组竖直节理走向为63°/243°,由此可知其为方柱状的柱状节理。

柱状节理素描图

②褶皱

本路线未发现明显的褶皱现象。

③断层

本路线未发现明显的断层现象。

三、存在问题

本路线的主要问题有產狀測量過少、火山凝灰岩與粉砂岩區分不清、岩石描述不詳細等。

该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东部,僅发育有绥中花岗岩(Ars)、义县组(K1y)兩套地层。

太古宙(Ar)时,该地区形成绥中花岗岩(Ars),隨後發生變質作用形成花崗片岩,构成华北克拉通的基底。

早侏羅世(J1)時,該地區發育一個島弧火山,為古太平洋板塊向古歐亞板塊服從所導致的。火山噴發形成了粗安岩,火山碎屑則以火山為中心由近至遠依次形成火山集塊岩、火山角礫岩、火山凝灰岩。這些岩石均為湖泊相,構成了义县组(K1y)。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