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绞胎绞釉瓷的历史和探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绞胎工艺的区分和辨伪 唐宋绞胎绞釉瓷的历史和探讨

唐宋绞胎绞釉瓷的历史和探讨

2023-04-20 20: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唐宋绞胎绞釉瓷的历史和探讨--作者:江平 唐宋绞胎绞釉瓷的历史和探讨--作者:江平 唐宋绞胎绞釉瓷的历史和探讨--作者:江平 唐宋绞胎绞釉瓷的历史和探讨--作者:江平 唐宋绞胎绞釉瓷的历史和探讨--作者:江平 (标本图片来自博主冰裂纹的收藏)

绞胎瓷器是我国古代陶瓷装饰工艺中特殊的品种,由于工艺复杂,制作难度大,因此其产品、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根据目前掌握的考古资料分析,绞胎工艺最早产于唐代,至宋代蓬勃发展并发扬到极致,元以后逐渐衰亡。虽然,对绞胎器的起源、技法、产地以及分期断代等问题,已有少数学者作了初步探讨,而对绞胎器的专门研究,目前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实物资料的严重缺乏限制了研究的展开与深入。笔者经过近20年来收集的古瓷片,并身体力行深入窑址调查寻古,分门别类出唐、宋、元不同窑口、不同时期的两百多枚残片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以提供部分唐、宋、元不同时期珍贵的图片,以备同好共同参考。 现状   目前世界范围内馆藏了中国古代唐、宋、元不同时期绞胎瓷器。根据现有公布的资料统计,计三十四件。私人珍藏无法获得资料,不详。国内馆藏以中国上海博物馆为最,计13件。其中唐代8件,器型包括枕、碗、杯、盘、洗、罐均属陶器。其次海外馆藏以日本为最,计6件。其中日本出光美术馆馆藏一件唐三彩绞胎长方枕。日本箱根美术馆馆藏一件宋代绞胎钵。日本大和文华馆馆藏一件唐绞胎碗、一件绞胎贯耳壶。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馆藏一件元代绞胎三足冲耳炉,一件北宋绞胎杯和杯托。   部分散落在国内博物馆馆藏的还有①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两件,一为唐黄釉绞胎盂,一为唐绞胎骑马狩猎俑。②安徽省博物馆馆藏一件唐黄釉绞胎菱花纹枕。③宁波市文管会藏一件唐青釉绞胎虎座脉枕。④吉林省馆藏两件,一为宋绞胎盖盒,一为绞胎罐。⑤故宫博物院馆藏两件,一为元绞胎高足碗,一为元绞胎盘。⑥扬州博物馆馆藏三件,一为唐不同造型绞胎花枕两件,一为唐绞胎碗。⑦镇江博物馆馆藏一件唐绞胎盘。⑧山东省博物馆馆藏一件唐绞胎盘。⑨晋江市博物馆馆藏一件宋代绞胎瓷弥勒坐像。另外,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藏两件,一为绞胎敛口尊,一为绞胎扇形枕。 起源   绞胎瓷器大约出现于7世纪至8世纪初。目前最早一件实物为陕西乾县唐懿德太子李重润墓中出土的绞胎骑马俑。这种形制独特的绞胎匠意究竟是怎样产生的,迄今尚无定论。西方学者称之为“大理石纹陶瓷器”(MARBLEDWARE),然而这只是一个借用的名称,其实纹理显然并非模仿大理石。大家知道我国漆器制造源远流长,其纹饰异常精美,很早就进入宫廷作为陈设。我认为绞胎瓷器就是模仿漆器的伟大发明的产物。最新的考古资料表明在原始社会便已有很精美的漆器。商代的漆器有相当繁琐的纹饰美化。而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彩绘陶器,上面的彩绘原料被很多权威专家认定为古漆。我国长期以来油和漆连属并称,专业的工匠被称为“油漆匠”,说明油漆并用,不可或缺。说到髹饰,我们知道凡是黑色及深色主要用漆,浅淡鲜艳颜色的描绘则必须用油。漆器的髹饰工艺虽较为复杂,但仔细梳理尚能了解一些眉目。①镶嵌,漆具备粘固的性能,可以积累、充填、研磨,所以适宜用镶嵌的技法作为装饰;②螺钿漆器,把贝壳镶嵌在漆器制成的器物上;③金银嵌,把金片或银片镶嵌在漆器上作为装饰;④戗金是指在朱色或黑色漆地上用针尖或刀锋镂划出纤细花纹,花纹内填漆,然后将金箔或银箔粘着上去,成为金色或银色的花纹;⑤堆漆是指用漆在漆面上堆出花纹作为装饰;⑥剔犀是雕漆的一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色漆层积累至相当厚度,然后用刀剔刻出云钩、香草、回文等图案,在刀口断面呈现厚薄不同但有规律的色层。这种主色在漆器上色层重叠而旋转花纹,类似唐代绞胎瓷器。因此绞胎瓷器的产生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前提。艺术的美往往是相通的。曾见瓷友手中宋瓷残片上有描金图案,元代玉壶春瓶上有戗金工艺。所有这些事实表明漆器很多制作方法被聪明的瓷艺家们移植到瓷器上,从另一侧面更加证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历史发展到唐代时期,由于国力强盛,文化异常发达,出现轰动世界的著名唐三彩和绞胎,应该说这是历史的必然。现代普通百姓都知道唐三彩,但对绞胎瓷器却知之甚少,源于难见其真容。现在看来大都分唐三彩为殉葬品,而绞胎器为贵族日用品,因此更难传世。 分布   通过分析,发现唐代绞胎残片其时代、窑口、质地、器型和装饰特征等方面,和唐三彩有直接密切关系,但它的生产肯定存在和巩县黄冶唐三彩生产一样,有专业的作坊专门分工制造的问题。   唐代绞胎标本的窑址现已验证的有河南巩县窑、陕西黄堡窑、浙江慈溪上林湖越窑、山西浑源窑。其中巩县黄冶窑最为突出,不仅数量大,品种多,而且烧造历史早。   唐代绞胎和三彩一致,均以高岭土作胎,因烧成温度不高,胎色白中带粉红,大都施低温黄釉、绿釉和三彩釉三种色调,以黄釉居多,三彩釉最少,主要器型为圆角长方枕、倭角长方枕、三彩釉长方枕。   绞胎花纹有粗有细,可见木理纹、“几”型曲折纹、团花纹等,其中团花纹又有朵梅纹、如意云纹、菱花纹三种。技法有整片绞胎和镶嵌贴面绞胎两种。绞胎泥色有白、褐、黑三种,有白、褐或白、黑两色相绞,也有白、褐、黑三色相绞,都十分精美。   宋代的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经济关系的变化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时间全国广大地区窑场纷立,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增强了各窑场之间的技术交流和产品竞争。绞胎陶瓷生产由原先四个窑场扩大到北方许多地方。根据陆续发表的资料汇总得知有修武当阳峪窑、焦作的恩村和矿山窑、巩县芝田窑、新安城关窑、禹县钧台窑、宝丰清凉寺窑、山西榆次窑和山东淄博的博山大街窑和磁村窑等。其中,以当阳峪窑及其附近矿山、恩村诸窑的绞胎产品数量看来较多,且质量、纹饰也最为精美。 成型   绞胎通常是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瓷土(古代主要是白、黑或白、褐二色),分别制成泥条,然后像拧麻花一样将它们拧在一起,制成新的泥料,待用,或直接拉坯成型,或切成片状镶嵌使用。经过如此繁琐反复加工的陶瓷器,坯体可呈现出两种瓷泥绞在一起所形成的各种花纹。目前,所见花纹有五种:①像木材的年轮;②像并列的羽毛;③像并排的雉尾;④像盛开的梅花;⑤像浮云流水。所有这些纹饰无疑给人以变化万千之感,仿佛一幅幅精美无比的抽象画。由于其制作工艺有别,因此所适用的器物类型和装饰部位也不尽相同。表面有绞胎纹理,胎层没有相绞痕迹,很多人误以为是绞釉。过去往往认为在釉料中加入着色料,经适当搅动再施于坯体上烧成便为“绞釉”,其实这一称呼是不复存在的。它应该看成是绞胎成型的另一种方法,是一种化妆土艺术。如扒村窑标本的那种白地、黑、褐纹器物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是:先在器坯上敷一层化妆土(一般只限胎质较差的白地制品),待其干燥后,再把两种掺有不同量的锰、铁等金属氧化物的泥浆,经绞合用特殊方法施于器坯化妆土之上,最后罩一层透明釉入窑烧成。   另外,古瓷专家罗宗真教授认为,还存在用一把和二把特制的刷子,沾上不同色彩的釉料,经过特殊方法用釉料在坯体不同的部位装饰,待阴干后,再上一层釉入窑烧制而成。存在用特制的中国作画所用的笔进行局部或全部彩画的可能,以上一同提出供研究者共同研讨。 后续   13世纪以后,绞胎器物渐趋绝迹。明清时期景德镇发展为我国最大陶瓷生产基地,有关陶瓷的著述虽然只字未提绞胎瓷器,尽管至今未见实物佐证,但不排除有少量绞胎瓷器生产的可能,这有待于今后的更多发现。事实上明代宜兴窑确实存在紫砂绞泥现象和广东石湾窑出现的貌似绞釉的实物。乾隆时期,我国陶瓷工艺发展十分鼎盛,这时出现的一种仿木纹的釉上彩瓷器,工艺制作极为精巧,模仿得惟妙惟肖,但与唐宋时期绞胎陶瓷器比较,缺乏自然、纯朴、奔放的韵味。   晚清到民国,社会上时尚收藏古玩旧物。惟利是图的古董商人想方设法制作假古董,绞胎陶瓷器的仿制品充斥旧时古董市场。现在相当一部分赝品散落在海外公私藏家手中。仿品水平高低不一,大部分制作比较粗糙,造型拙劣,处处显露出作伪的痕迹。也有一部分制作得比较精致,鉴定这时期藏品非常容易,因为同一时期的物品,有相当多的文化气息和工艺特征。   目前陶瓷工艺发展迅速,历代名窑相继恢复生产,但质量仍不尽人意,山西和河南、山东以及陕西也先后恢复了绞胎陶瓷器的生产,不仅数量大,质量也有很大提高,更有一些制作者在器物入窑烧制时,便已作旧。对未见真品者,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因此入藏时须谨慎从之。 赏珍   绞胎工艺的产生不是偶然的,作为一种失传的装饰艺术,它的产生与种族、环境、时代等诸要素密切相关,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社会需要是它产生的重要条件。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