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重点梳理|消化系统(大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结肠的解剖学结构图 人体解剖学重点梳理|消化系统(大肠)

人体解剖学重点梳理|消化系统(大肠)

#人体解剖学重点梳理|消化系统(大肠)|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大肠可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五部分。

除直肠、肛管和阑尾外,结肠和盲肠具有三种特征性结构,即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在正常情况下,大肠管径较大,肠壁较薄,但在疾病情况下可有较大变化。因此在腹部手术中,鉴别大、小肠主要依据大肠的上述三个特征。

结肠带:有三条,由肠壁的纵行肌增厚所形成,沿大肠的纵轴平行排列,三条结肠带均会聚于阑尾根部。

结肠袋:是肠壁由横沟隔开并向外膨出的囊状突起,这是由于结肠带短于肠管的长度使肠管皱缩所形成。

肠脂垂:是沿结肠带两侧分布的许多小突起,由浆膜和其所包含的脂肪组织形成。

回盲口:回肠末端向盲肠的开口,此处肠壁内的环行肌增厚,并覆以黏膜而形成上、下两片半月形的皱襞称回盲瓣,此瓣的作用为阻止小肠内容物过快地流入大肠,以便食物在小肠内充分消化吸收,并可防止盲肠内容物逆流回小肠。

在回盲口下方约2cm处,有阑尾的开口。

阑尾位置变化较多,手术中有时寻找困难,由于三条结肠带会聚于阑尾根部,其中独立带更明显,故沿该结肠带向下追踪,是寻找阑尾的可靠方法。

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通常在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该点称Mc Burney点。有时也以Lanz点表示,即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右、中1/3交点处。

结肠:是介于盲肠与直肠之间的一段大肠,整体呈“M”形,包绕于空、回肠周围。结肠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部分。结肠的直径自起端6cm,逐渐递减为乙状结肠末端的2.5cm,这是结肠腔最狭窄的部位。

升结肠属腹膜间位器官,无系膜,其后面借结缔组织贴附于腹后壁,因此活动性甚小。

横结肠属腹膜内位器官,由横结肠系膜连于腹后壁,活动度较大,其中间部分可下垂至脐或低于脐平面。

降结肠与升结肠一样属腹膜间位器官,无系膜,借结缔组织直接贴附于腹后壁,活动性很小。

乙状结肠属腹膜内位器官,由乙状结肠系膜连于盆腔左后壁。由于乙状结肠系膜在肠管中段幅度较宽,所以乙状结肠中段活动范围较大,常成为乙状结肠扭转的因素之一。乙状结肠也是憩室和肿瘤等疾病的多发部位。

直肠矢状面上有两个明显的弯曲:直肠骶曲和直肠会阴曲。临床进行直肠镜、乙状结肠镜检查时,应注意这些弯曲部位,以免损伤肠壁。

直肠骶曲:是直肠上段沿着骶尾骨的盆面下降,形成一个突向后方的弓形弯曲,距肛门7~9cm。

直肠会阴曲:是直肠末段绕过尾骨尖,转向后下方,形成一个突向前方的弓形弯曲,距肛门3~5cm。

直肠上端与乙状结肠交接处管径较细,向下肠腔显著膨大称直肠壶腹 。直肠内面有三个直肠横襞(Houston瓣),由黏膜及环行肌构成,具有阻挡粪便下移的作用。

肛管内面有6~10条纵行的黏膜皱襞称肛柱,儿童时期更清楚,成年人则不明显,内有血管和纵行肌。

各肛柱下端彼此借半月形黏膜皱襞相连,此襞称肛瓣。

每一肛瓣与其相邻的两个肛柱下端之间形成开口向上的隐窝称肛窦,窦深3~5mm,其底部有肛腺的开口。肛窦内往往积存粪屑,感染后易致肛窦炎,严重者可导致肛门周围脓肿或肛瘘等。

通常将各肛柱上端的连线称肛直肠线,即直肠与肛管的分界线;将连接各肛柱下端与各肛瓣边缘的锯齿状环行线称齿状线(或肛皮线)。

在齿状线下方有一宽约1cm的环状区域称肛梳(或称痔环),表面光滑,因其深层有静脉丛,故呈浅蓝色。

肛梳下缘有一不甚明显的环行线称白线 (或称Hilton线),该线位于肛门外括约肌皮下部与肛门内括约肌下缘之间的水平,故活体肛诊时可触知此处为一环行浅沟即括约肌间沟。

肛门:是肛管的下口,为一前后纵行的裂孔。肛门周围皮肤富有色素,呈暗褐色,成年男子肛门周围长有硬毛,并有汗腺(肛周腺)和丰富的皮脂腺。

肛梳部的皮下组织和肛柱部的黏膜下层内含有丰富的静脉丛,有时可因某种病理原因而形成静脉曲张,向肛管腔内突起形成痔。

发生在齿状线以上的痔称内痔,发生在齿状线以下的称外痔也有跨越于齿状线上、下的称混合痔。由于神经的分布不同,所以内痔不疼,而外痔常感疼痛。

肛门内括约肌:是由肠壁环行肌增厚形成的平滑肌管,环绕肛管上3/4段,从肛管直肠交界向下延伸到白线,故白线是肛门内括约肌下界的标志。

肛门内括约肌有协助排便,但无括约肛门的作用。

直肠壁的纵行肌与肛提肌一起形成纤维性隔,分隔肛门内、外括约肌,向下分散止于皮肤。

肛门外括约肌:为骨骼肌管,位于肛管平滑肌层之外,围绕整个肛管。肛门外括约肌受意识支配,有较强的控制排便功能。

肛门外括约肌按其纤维所在部位,可分为皮下部、浅部和深部:

皮下部--位于内括约肌下缘和外括约肌浅部的下方,为围绕肛管下端的环行肌束,在肛门口附近和白线下方位于皮肤深层,如此部纤维被切断,不会产生大便失禁。

浅部--位于皮下部上方,为环绕内括约肌下部的椭圆形肌束,前后分别附着于会阴中心腱和尾骨尖。这是外括约肌附着于骨的唯一部分。

深部--位于浅部上方,为环绕内括约肌上部的较厚环形肌束。浅部和深部是控制排便的重要肌束。

肛直肠环:肛门外括约肌的浅部和深部、直肠下份的纵行肌、肛门内括约肌以及肛提肌等,共同构成一围绕肛管的强大肌环称肛直肠环,此环对肛管起着极重要的括约作用,若手术损伤将导致大便失禁。

医学解剖是解剖类专业微信平台,平台内容涵盖人体系统解剖、断层解剖、局部解剖、影像解剖、解剖艺术等。形式多样,包括图文、图谱、视频等。欢迎广大解剖学习者关注。

解剖是医学必修课,亦是一门艺术课

探索生命,解剖生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