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早筛系列之:结直肠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结直肠癌影像学表现 肿瘤早筛系列之:结直肠癌

肿瘤早筛系列之:结直肠癌

2023-10-07 23: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迅速增加。在50岁前,每增加5岁,发病率大约增加一倍;55岁以上,每增加5岁,发病率大约增加30%。值得注意的是,50岁和51岁人群的发病率高于52-55岁人群,这提示,随着年龄增长,癌症筛查的效果也逐渐被放大。

美国2012-2016年各年龄段结直肠癌发病率

结直肠癌普遍由大肠息肉/腺瘤等癌前病变演变而来,发展过程相对缓慢,为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治疗、阻止癌变提供较长窗口期。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王贵齐介绍:“2020年我国新发病例55.5万,死亡病例28.6万。平均每1分钟就有1人确诊结直肠癌,每2分钟就有1人死于结直肠癌。2011至2020年10年,结直肠癌发病率增长126%,年均增长9.5%。并且中国结直肠癌患者首次确诊时期83%已处于中晚期。”

我国民众对肠癌筛查的认知不足,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19年我国建议接受结直肠癌筛查的人口渗透率为16.4%,远低于美国的60.1%。我国的结直肠癌筛查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结直肠癌高发现场。近10年来,随着我国结直肠癌负担不断增加,国家和地方开始逐步推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更多的地区逐步开展了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提高民众的早筛意识,降低癌症死亡率,提高5年的生存率,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

2020年,我国推出了《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指南从流行病学、结局和定义、人群风险分类、筛查起止年龄、筛查和早期诊断方法、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早期治疗共6个方面为我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的规范开展提供“标尺”。

指南还明确指出,结肠镜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并推荐每5~10年进行1次高质量结肠镜检查。此外,还特别提出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在特定条件下可用于结直肠癌筛查,其对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具有一定的筛检能力,并推荐每3年进行1次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

据了解,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主要针对中国人群基因位点设计,通过3种检测技术,针对4个靶点,31个位点进行全面筛查。通过综合分析粪便中肠道脱落细胞的KRAS基因突变,BMP3、NDRG4基因甲基化变异以及便隐血指标,能全面捕获异常细胞中与肠道病变相关的信号,可检出进展期腺瘤和肠癌病灶。该技术产品经“Clear-C”试验验证,对肠癌的灵敏度达到95.5%,进展期腺瘤的灵敏度达到63.5%,对肠癌的阴性预测值(NPV)更是高达99.6%,目前已经获批上市。

早筛对于癌症的诊断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也面临着众多问题。国家癌症中心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介绍:“可以先将人群分层,采用适合自己的筛查方式,引导老百姓精准就医,让肠镜检查成为肠癌筛查的最后一个关口。”

结直肠癌筛查和早期诊断工具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