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一起读(368):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结构主义中的结构 好书一起读(368):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

好书一起读(368):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

2024-06-16 12: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读者不是被动地、消极地接受作者灌注于文本中的客观内容,而是主动地去创造文本的内容。文学分成两类:一类是消极被动的文学,“读者的文学”,这种文学的作品把读者看成是“被动的消费者”,要求读者以“屈从的态度”去阅读文本,“要么接受文本,要么拒绝文本,别无任何自由”。另一类是主动的、创造的文学,“作者的文学”。这类文学作品赋予读者一种角色,让他们去充分参与,充分发挥,充分创造,充分享受共同著述的乐趣。

三、解构主义

德里达认为西方文化自古以来就受传统的约束,奉行一种逻各斯(言谈)中心主义,即:言语中心主义,在场形而上学。“在场”与“不在场”的二元对立,“在场”总是优先的、主导的,而“不在场”则是次要的、被否定的。德里达认为在场与不在场的关系并不是如在场形而上学者所认为的那样是一种封闭、僵死不变的关系,而是一种开放的、动态的、可变的、可以消解或解构的关系。解构主义者就是要解构这种长期以来被认为不可解构的关系。

既然对文本的理解和解释没有固定不变的意义,那么对于作品的理解和阅读也是因人而异,没有正确和不正确可言的。

消极的、重复的阅读方式。它的目的在于寻求真理,它主张忠实地译解文本的作者的原意,梦想寻找埋藏于文本中的作者的真理和意象,力求读者与作者的心理沟通,从而使读者沦为作者的奴仆。另一种是批评性的阅读方式,它的目的不在于寻求真理,而是在阅读的游戏中寻求快慰。它把阅读看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它要求读者发挥创造性,极力寻找文本中有歧义的语词、语句和概念,并以此为突破口,填入或嫁接上自己所理解、所需要的内容,充分展开,从而使文本的内容增殖,产生新的意义。他称之为意义的“播撒”。

四、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反逻各斯中心主义;反建构,反体系,解构主义,反对理论的整体化或系统化;反认识论,认为传统的认识论是一种在场形而上学;反表象主义,反本质主义,反基础主义;反文本的意义确定论;反真理,反权威;反哲学,反哲学至上主义;反科学主义;反传统,反文化;反一元主义,提倡多元主义,让不同的意见同时并存,共同繁荣。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既来源于人本主义,又来源于科学主义。而尼采的反传统主义、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社会理论,以及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论、库恩的范式不可通约论、费耶阿本德的无政府主义方法论等等都是它的重要理论来源。后现代主义是西方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对峙很久的思潮的合流的产儿。

利奥塔认为,“后现代不是别的,就是对各种元叙事的怀疑”。在后现代文化中,不论是叙事知识还是科学知识,都是多元的、可变的。在后工业社会中不可能有统一的社会规范和共同的一致意见,只有通过语言游戏的语用学,以容忍为原则,以更广阔的气度尊重各自不同的见解,不求同,而存异。他发展了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的美学思想,否定文艺作品内容的确定性,而强调其不确定性;强调欣赏者的游戏式的再创造和再发挥;强调文艺作品内容的不可交流性和个人理解的异质性。他极力破坏传统美学的一切规范、原则,提倡“怎么都行”的美学多元主义、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

格里芬认为,后现代主义的新秩序应该是:反对人与自然的对立,提倡人与自然的统一与和谐;提倡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发扬人性,追求价值,讲道德,讲风格,信上帝,爱大众,团结互助,共同幸福;国际关系方面提倡彼此支持,互相帮助,平等协商,和平共处。

参考书籍:

夏基松《现代西方哲学教程新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