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四进经方讲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经方讲座 王四进经方讲座

王四进经方讲座

#王四进经方讲座|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四圣心源》作者黄元御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御医,他们家是书香门第,他从小学习刻苦,对自己考取功名非常有信心。结果三十岁那年的一件事改变了他的一生,他的一只眼被一个温病派的庸医,用特别寒凉的药,造成了他上热下寒,他的眼就给治瞎了。这就直接断送了他的前程,他就发誓研究医学,结果看了《伤寒杂病论》三年没有看懂。具有传奇色彩的是最终他一梦而悟,因为他有道家和《易经》的基础,他是根据易理推导出来的医理。

     黄元御的理论核心就是中气斡旋变化,带动五行的脏腑的变化。他因为自身受到的伤害悟到了人体气化的原理,这也算因祸得福。有了这些心得以后,他给人看病的效果神验,药到病除。后来他被乾隆皇帝选为太医,这就得罪了太医院的一些医生。他们就排挤黄元御,所以他的一生就郁郁不得志,他就把自己的行医经验写成著作,传于后世。一共写了十一本医书,将近二百万字,在这就是咱们现在能看到的《黄元御医学全书》。

     这些书里面有解释《内经》、《伤寒论》、《金匮》、《本草》,以及他自己的著作《四圣心源》,这之外就是注解了《道德经》。所以说他是为多才多艺的人,古人认为医源于易,易经是研究天道的,离开易经去研究中医是没有根的。《四圣心源》是黄元御一生行医经验的精华,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读《伤寒杂病论》不容易懂,但是这本书就为我们研究《伤寒论》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给了我们一个梯子能上到中医最高的殿堂。

   《伤寒杂病论》没有讲到人体脏腑气化的理论,只谈症状不谈病理。一方面张仲景认为《内经》已经把中医的理论已经讲透了,他没必要再说了。另一方面古人用竹简写字相当困难,一个字代表好多意思,他就把原理省略了。这就造成后人研究的困难,黄元御是古今解释张仲景的第一人,他讲了张仲景没有讲的东西。

     因为张仲景的书几乎把所有的病都给囊括了,黄元御恰恰把它的原理讲出来了。我们学了黄元御的著作,心里就特别明白张仲景设计处方的思路。天道在人体上就会有各种体验,所有的天象变化都会在人体上有反应。现代的学院教学就把这一块省略了,不研究天道直接研究人,学生们就钻不出来了。中医的理论还没有明白,西医的理论又插进来了,就更乱了。

     黄帝是我们的人文始祖,他把国家统一之后,晚年就开始把精力转到修道方面。他到了四川和湖北交界的巫峡,这地方盛产大巫,任何国家和民族的的远古时期都是巫医不分的。巫就是能够和天地宇宙、死人活人相沟通的人,他们是上古时期最高智慧的知识分子。黄帝就请教了岐伯这个大巫一些中医养生的问题,他们的问答就是《黄帝内经》。

     秦越人是春秋时期的大医,医术非常高,中医诊脉独取寸口就是从他开始的。扁鹊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能给人看病的神鸟,人们就把秦越人比喻成了扁鹊。张仲景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官员,他根据商朝开国丞相伊尹的《汤液经法》和自己的经验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他认为寒为百病之长,就把人被寒所伤单独提出来研究,是非常有见识的。中医认为人的病的外因是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气,内因是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这些对人的伤害都是非常厉害的。

     卷一天人解就是揭示天地自然和人的关系的,现代科学发现人从胚胎发育成婴儿是完全符合人类进化过程的,如果不研究天地的气化中医是学不好的。形而上的形成了阳气,形而下的形成了物质和阴气,阳气是生命力和万物运转的动力来源。不能像西医那样单纯看物质,还要看物质背后的能量。中医用药看它的温热寒凉,你怎么用科学去检验石膏的凉性。现在人们的了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终身服药,就没有生活质量可言。中医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只要给他调理好了就可以断药了,人生一世不能靠吃药活着。但是目前人们认为中医只治疗一些慢性病,或者一些养生调养,要治急病和大病只能靠西医。这是因为古代张仲景的经方大都能一剂止,就是一副药就知道效果了,立竿见影。

     但是越往后发展,人们认为经方不太好学,用药又非常猛烈。明清以后就出现了温病派的大夫终生也不敢用这些猛烈的药,就有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就出现了一吃中药好几个月的现象,还是不好不坏。这样就逐渐把中医毁掉了,不是西医毁的,是咱们中医自己毁掉的,是自己不争气。

     张仲景留下的《伤寒杂病论》是竹简的,用字相当精练,没有一句废话。只有前后贯通才能学透,所以历代的经方家出的就不太多。而温病派的理论特别容易让人接受,传播就快一些,而且有四平八稳的没有什么风险。其实经方在你的诊断和辩证,该用什么药就用什么药。现在比如感冒、发烧、嗓子疼,温病派就用银翘散,吃一星期稍好一点,但是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但用经方的方子一副药就能好,一般不超过三服药,然后再调理一下就痊愈了。

     如果药性过于猛烈也不会出现副作用,因为它针对的是病,而不是针对人。人得了重病只能用猛药才能治愈,如果药轻就容易耽误病情。而且病情的变化特别快,如果表面上没有挡住,就会一层层进入人体内部。西医的消炎比较直截了当,因为这一代中医没有学透张仲景的东西,他们用一些清热解毒的药改变不了细菌和病毒的环境。

     好多肺炎就是突然受风或淋雨引起的,因为肺主皮毛,皮毛闭塞之后,肺气不能和外面的气相沟通。肺气淤堵后火气马上就出来了,这些细菌和病毒喜欢热的环境,四十多度马上就生长起来了。中医就会用大青龙汤主药是麻黄,温病派的人一生都不敢用,麻黄把皮毛的表打开,再用生石膏把肺里面的火散掉。

     没有它生存的环境了自然病就好了,你把细菌放到熬好的药里死不了,可是你把药喝到肚里病就好了。西药单纯杀菌,他的皮毛还是闭塞的,在封闭状态下杀菌,一停药还会反复。古人研究如何给人治病属于术的层面,研究到最后就进入了道的层面。古人是通过返观内视发现经络穴位,以及各种药的能量形式和归经路径,现代科学也通过仪器证明了经络的存在和药在里面行走的影像。

     美国允许中医师在领取执照情况下在美国行医,就说明了他们也承认中医是科学的。不过现在还有很多他不能证实的他还是不能接受。黄元御的中气理论是一大发明,《道德经》上讲的“冲气以为和”就是讲的中气,宇宙、人体乃至原子都有这一气周流的运动。中气就把周边的物质凝聚了起来,咱们正定有位名医李东垣写了《脾胃论》,就是强调中气的重要性。

     中医不是指中国的医学,而是特别重视中庸、平衡的思想。张仲景没有提中气,但是他每个方子里面有甘草、生姜、大枣、党参都是固中气的,很少用人参和鹿茸这些大补的东西。中气斡旋变化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阴阳之中有中气左升右降,产生四季、五行以及万物,人体和天地自然一样,也是一气周流产生脏腑之间的气化运动。脾土在冬至一阳生时得到阳气就开始左升,胃土在夏至得到一阴生开始右降。都是脾胃土气的力量来推动这个旋转。这个冲和之气是最原始的、有生命力的宇宙的本源,也就是儒家讲的这中庸之道,这是我们传统的文化的精华所在。

     套用咱们现在国内的一个金牌电视栏目《国学堂》开场白的话说,就是重新发现中医太美。确实,中医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确有她的大美所在,在今天的课里咱们就会发现这一特点。咱们讲的《四圣心源》这本书,这里说的四圣就是咱们中医历史上的四位达到圣人级别的人物。他们是人文始祖黄帝和他的老师岐伯,他们两人的问答就是《黄帝内经》。还有人称扁鹊的秦越人,他创作的《难经》。第四位就是咱们中医里上的医圣、《伤寒杂病论》的作者张仲景。

   《四圣心源》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就是把这四位圣人最核心、最重要的心法给总结到了一起。上次咱们讲到了全息理论,就是一个个体生命包含了整个宇宙的全部信息,所有的信息都在这里面。克隆技术从一个细胞里面就能克隆出一个生命来,这就是现代科学里讲的基因,就是一个事物或一个生命最基本的因素。

   全息还包括宇宙和生命的进化过程,黄元御有一句话说:“未识天道,焉知人理”。咱们人是天地宇宙产生出来的,所以必须研究天地有什么和我们身上有什么,天人一也就是天人本一、天人合一。我们必须细致的、一条一条的把天道研究透,同时把人体放大到天地中去,这样就比他们显微镜还要细致。这就是为什么黄元御把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叫《天人解》的原因了。

    老子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效法于大地的,大地是效法天道的运行的,天地运行的规律就是道。乃至宇宙的道都是一层层的全息下来的,咱们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电子围绕原子核的运动和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原理是一样。这都是一种古老的圆运动,失去了圆运动就失去生命的存在了。

    宇宙的开始是无极,它不是什么都没有,阴阳都包含在里面,一片鸿蒙。然后有了阴阳和中气这三种基本能量和物质,开始了一气周流的象征。这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气和阴阳的运动变化产生了五行。中气旋转了阳气就从左升起来,阳气最多、最旺的时候就化成火热了,阴气最重的时候就化成寒水了。升到一半的时候是木,降到一般的时候是金,实际是中气这个一气的变化而成的。合起来是一气,分开来是四象。

    用现代科学解释就是本来是一种能量,这种能量运动变化产生了两种状态,往外发散或扩张的状态叫做阳,往里内敛或收藏的状态叫做阴。不是说原本就存在对立的两个方面,然后再演化成更多的状态,万物和宇宙就出现了。既然宇宙万物都是这么一气周流全息变化的,为什么会是千差万别的呢。

    全息理论认为不同事物有不同的分化程度,人是分化程度特别高的生物,他全息了特别全的天地气化的全性,物得天地气化的偏性。原本人和物里面的信息是一样,但是表现和发育的程度不一样。所以说万物皆有佛性,任何万物都是同根而生,在低层次发展的万物也有全部的信息,所以中国人认为人是万物之灵长。

    全息的观念就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这也就是为什么中药能够治病。人生病就是气化偏了,一旦五行显出一行就是中气旋转不圆满了,中气不冲和就会显出了病态。用药就是用物化的偏性去调整人的偏性,因为这些药物和认识能够自然相通的。它不是化学合成的东西,到人体人就会对它产生排斥。

    中医有归经理论,什么药就会归到哪个经络里面,不是全部都叫人体吸收这些药,它是在每个层次上吸收它该吸收的东西。从科学角度说明一下全息,美国科学家发现一个规律,人的大脑左右半球画成图像很像中国的太极图,它们的夹角都是23度26分,咱们地球的南北回归线的角度也是23度26分,甚至各种星系和宇宙的角度也都是这样。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的同时,它进行着摆动就是黄道和赤道的夹角也是23度26分。这种阴阳交错,上下相邻就产生了春夏秋冬的变化。

   秋天的肃杀,其实天地气化起源于秋天,它把阳气降到地下黄泉水来,然后再盖上冰雪。封藏的时候下面的阳气越积越重,到来年春天又生发上去,这样就利益了万物来年的生长。所以到矿井里冬天人们都赤膊工作,地上越冷,地下越热,这就是天地造化特别神奇的地方。上面的太阳的阳气叫君火,把它压倒地平面以下并没有消失,它变成了坎中一点真阳的相火,去做该君主做的事情。

   黄元御说的祖气就是人体最原始的能量核心,通过阴阳的变化产生了人体的肝心脾肺肾。我们知道甲乙属木,甲为阳木,乙为阴木,等等。对应人体就是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是大肠辛属肺,壬系膀胱癸肾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古人还全息到空间和时间上都对应起来,四柱命理就是根据这些来的,就可以推演出人的一生的生克旺衰。

    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时时不离开阴阳、五行、八卦这些东西,中医主要是研究每个生命身体内部的阴阳气血变化和循环,完全是按照易经的原理推演下来的。天地是人和万物的父母,所以古人都知道爱护天地自然,古人就不发展科技。他们知道科技发展对天地是有伤害的,对人类自己只能呆在灾难,实际古人是相当聪明和智慧的。古人很清楚,过分发展科技是对自然和人类的灾难。

    中医治病讲究勿杀,主要是改变环境。因为不同的气化会产生不同的物化,就会产生不同的生物,如细菌和病毒。你不能把每一类生物都杀完,所以古人知道怎样和细菌病毒和谐相处。细菌也有好的一面,如果把人的中气调好了,细菌在人体里面就不起坏作用了。比如人大肠里面的双歧杆菌都是有益菌,而西医不管好坏,见有炎症就打针输液,这样就把有益菌也杀死了。

    台湾有一位名中医叫倪海厦,他在美国宇航中心附近开了一家汉唐中医诊所,很多哈佛大学等名院校的教授和博士生都跟他学中医。他的医术非常高,他治疗甲流就用大青龙汤,几美元就可以根治,就是改变人体适合甲流病毒生长的环境。因为天地气化和气候温度的变化,不适合这种病毒的生长,它就潜伏了下去,并不是人把他杀灭了。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