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评析】新闻评论:《留白的艺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经典新闻评论评析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评析】新闻评论:《留白的艺术》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评析】新闻评论:《留白的艺术》

2023-07-25 00: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品.第21届中国新闻奖评论奖二等奖】

留白的艺术

来源:《大众日报》

时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在稳步推进。置身其间,观察思考,各地谋求发展的热忱让人感动,蓝色经济发展的新进展催人奋进。本报今起推出这组评论,说见闻,谈感受,话心得,与读者分享。

□ 本报评论员 王学文

留白,传统绘画的一种极高境界,讲究着墨疏淡,空白广阔,以留取空白构造空灵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蓝色经济版图上充分留白,亦是别有韵味。

莱州拥有山东半岛北部最大的浅滩,面积达 5500公顷,浅滩及附近海岸蕴藏的石英砂资源,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可谓寸土寸金。但为了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莱州在去年申请设立了省级特别保护区,对一切向浅滩掘金的活动说“不”。面对巨大利益毅然“ 留白” ,“ 舍”与“得”、“进”与“退”尽在方寸之间,“画”之格调,高下立判。

发展蓝色产业,要的是高端、高效和生态,开发与保护并重是基本要求。如果说开发是“运笔”,那么保护就应该是“留白”了。依照我们目前的开发技术,全面开花式的开发,资源利用率不会很高,浪费在所难免,在很多方面还难以达到开发与保护共赢。为此,采取有取有舍的态度,对于那些技术和市场条件成熟的资源,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给予积极开发;对于那些开发条件不具备的资源,则“冷藏”起来,留足空间,留给子孙后代们破土开发,这是富有远见的选择。

留白最讲究的是,既有热情又掌控热情。若热情过度,势必烧灼美的空间。

起步阶段的蓝色经济区,是一片发展的热土,最热的当然是项目。没有新项目,高端高质高效无从谈起;发展蓝色经济,上项目天经地义。但上项目必须考虑“要素效率”。如果有菜就拾到筐里,拾到筐里再贴标签;有空白土地就上项目,把项目搬到海边就当是蓝色产业,以为这样就是抓住了机遇、用好了资源,而把“留白”抛诸脑后,则不可避免地带来诸如“土地指标不够用,优势项目无法落地”等问题。拾到篮子里就当菜,项目的“要素效率”势必低下,不但规划内的土地和资源不够用,就是本该留白的土地和资源也终会耗尽,在这种情况下搭建蓝色经济框架,极易进退失据,而且只能是原有路径的重复和循环。

抓住发展蓝色经济的宝贵机遇,需要勇进,更需要审慎。既讲发展热情,又讲科学理性,找准开发与保护的最佳结点,异常重要。

在蓝色经济区走走看看,积极作为而又科学务实者,大有人在。在海阳市的蓝色工业园区,有一个铁的规定,入驻园区的项目,厂房建设不能低于两层,并且鼓励盖多层厂房。在市场法则效应失灵的时候,发挥“政府之手”的作用,是制止资源浪费的有效办法。

但从根本上消除资源浪费,还是要走市场的路子,通过理顺能源资源价格体系,建立起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过去那种不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体系,只能诱导和放任企业大手大脚耗费资源,甚至寅吃卯粮。而理顺资源价格体系,企业生产成本相应上升,将倒逼企业加快自主创新,降低生产耗费,从而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深圳的可用土地本多于香港,到2003 年末,深圳的 GDP仅为香港的1/6 ,却已出现用地紧张情况,而香港只开发了可用地的22%。有经济学家分析,粗放型发展方式是出现这种症状的病根。据此,在蓝色经济区建设过程中,要将蓝色经济区建设与高端产业聚集区、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结合起来,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上生态环保项目,大力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资源环境充分留白。在这种意义上,留白的艺术,其实就是科学发展的艺术。

【作品评析】

寓论事说理于痛感之中

来源《军事记者》

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一种感觉的词语用来表示另一种感觉,使意象更为新奇的一种修辞格式。王学文先生的时事评论《留白的艺术》之所以产生异样的美感和启示意义,并跻身第21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之列,很大程度上由于作者在论事说理中巧妙地借助和调动了读者的“通感”,言此意彼、形象生动、举重若轻地阐述了蓝色产业“科学发展的艺术”。

该文系《大众日报》“蓝色经济观察”系列评论的“首发炮弹”,从栏目到题材、题载,都跟绘画无甚关系。而作者恰恰从“留白”这个绘画术语楔入,并借由通感,把画卷——“艺术空间”和蓝色经济区——“发展空间”巧妙地联系起来,为蓝色经济区的开发和保护找到了一个生动、直观的言说方式。文章开头先淡艺术:“留白,传统绘画的一种极高的境界,讲究着墨疏淡,空白广阔,以留取空白构造空灵意味,给人以美的享受”。然后,很自然地过度、转折,直指主题,使本来生涩、沉重的话题透出几分轻松和亲切。

作为论事说理的铺垫,文章先讲了一个“留白”的事例:拥有山东半岛北部5500公倾的最大浅滩的莱州,为了保护海洋生资源和生态环境,面对石英砂资源等巨大利益,毅然设立保护区,制止“掘金”活动。由此推进,文章对某些区域“全面开花”式的开发提出了非常中肯的意见,并区分情况,对于如何开发利用那些技术和市场条件业已成熟的资源,如何对待那些技术和市场条件不够成熟的资源,提出了自己的创见。行文中,作者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使艺术思维与经济发展思维巧妙转换、有机对接。有些妙喻妙论,如“如果说开发是‘远笔’,那么保护就应该是‘留白’了”“留白最讲究的是,既热情又掌控热情。若热情过度,势必烧灼美的空间”等等,不仅非常生动地阐述了留足发展空间的重要意义,而且为文章增添了文化味和浪漫气质,从而使可读性大幅提升。

既然笔涉“蓝色经济区建设”,“建设”便是笔墨的焦点。文章在指出“上项目是天经地义”的同时,集中分析了有些蓝色经济区建设因“没有新项目”导致“高端高效无从谈起”的窘态;因“有空白土地就上项目”带来的“土地指标不够用,优势项目无法落地”的尴尬;因“拾到篮子里就当菜”造成“要素效率”的低下等问题。进而深刻指出“在这种情况下搭建蓝色经济框架,极易进退失据,而且只能是原有路径的重复和循环。”

时事评论不仅驮负着启悟思想、引领世风、针砭时弊的职能使命,有时作为更为现实的需要,它还必须基于一种科学理念或专业素养,在操作层面进行适宜的探究。《留白的艺术》非常注重这一点,作者通过列举事例、理性分析、援引数据、对比论证等多种方式和渠道,阐述“留白”之道,为“找准开发与保护的最佳结合点”寻求通途。作者坦言:“在蓝色经济区走走看看,积极作为而又科学务实者,大有人在。”随即对海阳市蓝色工业园区发挥“政府之手”的作用,从规定厂房建设层数入手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做法予以赞赏,并提出通过“理顺能源资源价格体系”亦即使“企业生产成本相应上升”建立起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从而为“留白”创造条件。为直观说明问题,作者还作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比较:到2003 年末,深圳的 GDP仅为香港的1/6 ,却已出现用地紧张情况。而香港,只开发了可用地的22%。一组翔实的数据,直指“粗放型”发展的痛处,也进一步强调了“留白”的当务之急。

一位画家说:“有墨的地方是画,无墨的地方也是画”;著名作家流沙河先生非常喜欢“虚室生白”四个字是。正是由于“留白”,画作才有了意境,人心才空旷和通透。《留白的艺术》转益美术之道,意在廓清蓝色经济区建设之理,强调“留白艺术,其实就是科学发展的艺术”。

细心的读者一定还能读出更多的意蕴:报刊版面疏密的处理,乐曲当中空拍的运用,甚至训练之外的休息、战备间隙的休整、紧张之余的娱乐休闲,不都是“留白”吗?而使我们推此及彼的,又恰恰是艺术中所谓的“通感”。这种“触类旁通”,也正是一篇优秀之作带给我们的心灵的财富。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