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C35水下桩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细石混凝土c35配合比 【推荐】C35水下桩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推荐】C35水下桩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2023-12-13 03: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5

C35水下桩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

1.1计算配制强度

(1)选用JGJ55-2011中4.0.1计算公式fCU,O≥fCU,K+1.645σ

考虑水下混凝土的复杂水文环境,配制混凝土时应提高一个强度等级,即C35水下混凝土按照C40混凝土强度等级进行设计,其标准差依据JGJ55-2011中表4.0.2取σ=5.0MPɑ,

即:fCU,O≥40+1.645×5=48.2MPɑ

(2)粗骨料采用碎石时,其回归系数按照JGJ55-2011表5.1.2中的要求选用:ɑa=0.53,ɑb=0.20

(3)使用的P.O42.5水泥经长期统计28d抗压强度为fce=48.0MPɑ。

(4)粉煤灰掺量20%时,粉煤灰影响系数依据选用JGJ55-2011表5.1.3选取γf=0.85

(5)胶凝材料28d强度值为

fb=γf×fce=0.85×48=40.8MPa

1.2计算水胶比

水胶比公式按JGJ55-2011中5.1.1

W/B=ɑa×fb/(fCU,O+ɑa×ɑb×fb)

=0.53×40.8/(48.2+0.53×0.20×40.8)=0.41

1.3确定用水量

混凝土设计坍落度180mm~220mm,混凝土坍落度值取200mm,

依据JGJ55-2011表5.2.1-2其用水量为:

m′wo=((200-90)/20)×5+205=232.5

所采用外加剂掺量2.0%时,其减水率为25%,

添加外加剂后用水量为:mwo=232.5×(1-0.25)=174kg/m³

1.4计算胶凝材料用量

(1)胶凝材料总量

mb0=mw0/W/B=174/0.41=424kg/m3。

(2)粉煤灰掺量为20%

mf0=424×20%=84.8kg,取85kg/m3。

(3)水泥用量

mc0=424-85=339kg/m3

1.5外加剂用量

外加剂按厂家提供指标为胶凝材料的2.0%掺用

mwjj=425×2.0%=8.5kg/m3。

1.6采用质量法计算砂石用量

按经验取每立方米混凝土假定质量=2400kg

坍落度为200mm,按照JGJ55-2011中表5.4.2砂率

βs=(200-60)/20+33%=40%。

砂石质量=混凝土假定质量-胶凝材料质量-水质量-外加剂质量=1793.5≈1794kg

则,砂子用量=1794×40%=718kg/m3碎石用量=1076kg/m3

1.7基准配合比

水泥 粉煤灰 砂 5-16.0 16-31.5 水 减水剂 339 85 718 430 646 174 8.5

二、分别用0.36和0.46水胶比计算配合比

2.1当水胶比为0.36时

(1)用水量不变为174kg

(2)胶凝材料用量

mb0=mw0/W/B=174/0.36=483kg/m3。

(3)粉煤灰掺量为20%

mf0=483×20%=97kg/m3。

(4)水泥用量

mc0=483-97=386kg/m3

(5)外加剂用量

外加剂按厂家提供指标为胶凝材料的2.0%掺用

mwjj=483×2.0%=9.7kg/m3。

(6)采用假定容重法计算砂石用量:

按经验取每立方米混凝土假定质量=2400kg

该配比砂率较计算基准配比降低1%,即39%

砂石质量=混凝土假定质量-胶凝材料质量-水质量-外加剂质量=1733kg

砂子用量=676kg/m3碎石用量=1057kg/m3

(7)基准配合比水胶比降低0.05,砂率降低1%的对比配合比

水泥 粉煤灰 砂 5-16.0 16-31.5 水 减水剂 386 97 676 423 634 174 9.7

2.2当水胶比为0.46时

(1)用水量不变为174kg

(2)胶凝材料用量

mb0=mw0/W/B=174/0.46=378kg/m3。

(3)粉煤灰掺量为20%

mf0=378×20%=76kg/m3。

(4)水泥用量

mc0=378-76=302kg/m3

(5)外加剂用量

外加剂按厂家提供指标为胶凝材料的2.0%掺用

mwjj=378×2.0%=7.6kg/m3。

(6)采用假定容重法计算砂石用量:

按经验取每立方米混凝土假定质量=2400kg,

该配比砂率较计算基准配比提高1%,即41%。

砂石质量=混凝土假定质量-胶凝材料质量-水质量-外加剂质量=1841kg。

砂子用量=755kg/m3碎石用量=1086kg/m3

(7)基准配合比水胶比增加0.05,砂率增加1%的对比配合比

水泥 粉煤灰 砂 5-16.0 16-31.5 水 减水剂 302 76 752 434 652 174 7.6

06

水下混凝土灌注注意事项

(1)水下桩灌注前要做好施工的各项检查,施工过程中要认真填写施工记录表和施工记录。

(2)应注意导管底部提离孔底30~50公分,以便冲击沉渣。

(3)水下桩混凝土灌注应连续不间断进行,一旦发生混凝土灌注中断,应根据导管的埋置深度,间断、少量提升导管使导管内混凝土慢慢流出,以防凝结。

(4)灌注过程中应防止异物掉入导管中,必要时在储料斗中部设置钢筋焊成的间距100mm的方型格栅。

(5)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有专人指挥、协调。内容包括:混凝土搅拌开盘时间及方量,混凝土运输车次、车序,道路交通畅通情况,提前预算最后补方数量等等。

07

水下桩常见事故处理

(1)塌孔

钻孔中发生坍孔后,应查明原因和位置,进行分析处理。坍孔不严重时,可采用加大泥浆比重、加高水头、埋深护筒等措施后续钻进;

坍孔严重时,回填重新钻孔。冲击法钻孔时,可投黏土块夹小片石,用低锤冲击将黏土块和小片石挤入孔壁控制坍孔。

在松散粉沙土或流沙中钻孔时,应控制进尺速度,选用较大相对密度、黏度、胶体率的泥浆或高质量的泥浆。

发生孔口坍塌时,可立即拆除护筒并回填钻孔,重新埋设护筒再钻。

如发生孔内坍塌,判明坍塌位置,回填砂和黏质土混合物到坍孔处以上1m~2m,如坍孔严重时应全部回填,待回填物沉积密实后再进行钻进。

(2)堵管事故

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过大引起堵管,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在2~6m为宜,如果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超过6m,可能就会引起堵管。

同时应注意导管不得提出混凝土面,否则桩身会因夹泥而造成断桩。混凝土拌合物性能不良容易引起堵管,产生拌合物性能不良的主要原因及相应措施有:

①砂率过小。水下灌注桩混凝土砂率不宜小于40%,也不宜大于50%,并宜使用中砂生产混凝土。

②胶凝材料用量少。为确保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足够的流动性和良好的和易性,胶凝材料总用量不宜少于350kg/m3 ;并应适当掺加外加剂,如减水剂、缓凝剂等。

③混凝土拌合物严重离析或坍落度过小。灌注时,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应控制在(200±20)mm 范围内,不得使用坍落度小于180mm、和易性不良或已离析的混凝土灌注。

④混凝土初凝时间太短。混凝土拌合物初凝时间不宜小于8h,且1h 坍落度经时损失不大于20mm,否则容易产生堵管事故。

⑤不宜使用最大粒径大于40mm的粗骨料生产混凝土。由于水下灌注桩混凝土属于大流动性混凝土,因此粗骨料粒径过大容易引起浆骨分离,无法获得匀质性良好的拌合物。

(3)浮笼事故

导管提升钩挂、混凝土下落时反冲浮托力大于钢筋笼自重等是导致浮笼的主要原因。为防止出现钢筋笼上升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严格控制灌注混凝土时的泥浆比重,控制在1~1.1左右为宜。比重过大,对钢筋笼所产生的浮力增大,同时还会在混凝土面上形成较厚的浮浆,混凝土面上升时,浮浆裹着钢筋笼向上浮。

②防止顶层混凝土进入钢筋笼时流动性过小,可适当掺加外加剂增大其流动性。同时,严格控制混凝土运输、灌注的时间。

③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减少钢筋笼下端的箍筋数量,减少混凝土的向上顶托力。

④在笼底增设1道~2道加强环形筋,并以适当数量的牵引筋牢固地焊接于钢筋笼的底部,有效克服钢筋笼的上浮。

(4)断桩、夹泥、夹心事故

该事故在施工过程中须严格禁止,因此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技术标准来控制施工过程。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加以预防:

浇筑混凝土应及时连续,中途停顿时不宜超过30min。二次清孔时孔内沉渣须清理干净,同时泥浆比重应调到1.1以下。

质量不合格的混凝土不允许浇入孔内,应退回重新搅拌。在提升导管前,用测绳吊测锤(测绳下端的测锤重3.5kg,锤底直径约13~15cm,测绳应经常校核,以保证准确。

测定混凝土表面标高,根据已拆卸管的长度推算导管的埋管深度,确定导管提升后的导管埋深满足最小埋管深度要求。

基业长青牌混凝土抗离析剂,

每方离析料只需添加80g产品,

3分钟解决混凝土离析泌水难题,

即可立享超低粉丝特惠价!

版权申明:内容来源于砼话,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关于基业长青·

基业长青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专注于全国水泥和混凝土“降本、节能、增效”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围绕水泥基全产业链,开展“水泥、混凝土添加剂及上下游节能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开展绿色混凝土、低碳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研究及相关材料的研究,为客户提供强效剂量身定制解决方案。

添加长青君微信

即可立享产品超低粉丝特惠价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