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组织的经济学概念(读《组织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协调、激励和策略》2)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组织协调的概念 第二章 组织的经济学概念(读《组织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协调、激励和策略》2)

第二章 组织的经济学概念(读《组织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协调、激励和策略》2)

2024-07-05 16: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们接着学习这本书。第二章也是绪论,主要的目的是讲解本书涉及到的经济学概念。

《组织的经济学与管理学:协调、激励与策略》

作者在第二章就呈现出了全书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框架,该框架是由Panzar和Rosse在1984年提出的。这个框架很简单,是由问题陈述和行为假定沟通的理论。问题陈述说明我们想要研究什么、什么变量被认为是有关的变量。思想框架的重要方面包括:什么人制定决策、他们可以选择的各种可能性、选择的成本收益、信息的可得性和制度设定。行为假定触及理论的本质:决策者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背后的动机。模型中的解称为均衡,它决定了微观层面上的个人如何通过个人间的互动行为导致组织方面的结果。均衡有两种:描述性和规定性均衡。

本书核心的思想框架

下面我们详细解释模型各个部分的经济学含义,同时介绍一种得出均衡的工具:博弈论。

一、问题描述

问题描述有五个部分,参与者、选择的可能性、成本收益、信息结构和规则

1.参与者

参与者是决策者,凡是组织中的可做决策的个体都是参与者。参与者的数量、角色和认知能力都非常重要。参与者数量多少影响组织复杂程度。参与者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她的行为,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参与者的认知能力影响到分配给个体任务的多少。

2.选择的可能性

备择方案规定了参与者可以选择的各种可能性。参与各方利益不同,他们间的协议很重要,达成协议只有为各方都带来剩余,协议才会被遵守。当然威胁手段也能维持协议,但利益足够大的话,威胁或允诺会被打破。允诺和威胁只有在可信时才有用,迪西特和纳莱巴夫(Dixit and Nalebuff,1991)提出建立可信性的三种方法:改变参与者、改变可能的选择和改变收益。

3.成本收益

以公司举例,公司的收益是它的利润,在收益方面由市场需求决定,在成本方面取决于生产技术和投入品价格。

4.信息结构

信息结构规定了谁知道什么和何时知道。识别信息不对称及由信息不对称产生的种种策略可能性能够生成各种模型,用以把握那些标志着现实世界的丰富多样的行为。

5.规则

以组织为例,工资和奖金政策有刚性的或弹性的、会议议程、组织结构等,这些制度都引导和决定着各种决策行为。另外,参与者决策的顺序对方案选择的结果也有重要影响。

二、行为假定

社会学上对个体会产生何种行为背后的理论解释有很多,本书采用的规范准则是:认知能力和行为假定

1.理性程度

理性程度=认知能力➗面对问题的复杂程度(Heiner,1983)

当理性程度=1时,为完全理性。决策者可以毫不费力迅速把握和解决问题。完全理性是一种理想状态,但是确实理论推导很好的出发点。

当理性程度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