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噬:分子机制和概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线粒体与自噬的关系 自噬:分子机制和概述

自噬:分子机制和概述

2024-05-11 18: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自噬是一种通过溶酶体在细胞内部降解功能失调的细胞组分的复杂过程。在此,我们概述了自噬通路的关键阶段和过程以及自噬在不同疾病中的作用。下载我们的自噬交互通路。目录自噬概述自噬的分子机制 - 交互通路自噬的类型疾病中的自噬肿瘤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传染病参考文献 自噬概述

细胞质的成分能够分解为基础组分,然后重新进入细胞质实现再利用。自噬是一种动态过程。在基础条件下,各类细胞中均存在低水平自噬。但营养不足或缺氧等刺激可能导致自噬水平上调。

自噬是一个受到严密调控的通路,具有重要的基本代谢功能调节作用,可使细胞通过分解代谢和再循环清除受损或有害成分,维持营养和能量的动态平衡。自噬也是一种主要的保护机制,可使细胞在多种应力条件下存活,如营养物或生长因子剥夺、缺氧、活性氧 (ROS)、DNA 损伤或胞内病原体1。

点击此处查看完整自噬指南。

自噬的分子机制 - 交互通路

自噬交互通路有助于探索蛋白质在起始、成核、延伸、成熟、融合和降解等各个阶段的相互作用。阅读弹出窗口和包含 Abcam 全部产品的产品列表,轻松找到最适合您目标靶点的产品。

下载我们的自噬交互通路。

图 1.自噬过程概述。扩张的膜结构(吞噬细胞)包裹部分细胞质,形成双膜隔离囊泡(自噬体)。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并将其内容物运送至溶酶体腔。自噬体的内膜部分与被包裹的内容物一起被降解。由此产生的大分子通过溶酶体膜渗透酶被释放到细胞质中进行再循环2。

起始和吞噬泡形成

自噬的分子机制涉及多个保守的 Atg(自噬相关)蛋白。营养不足等各种刺激会导致吞噬泡的形成,这一步骤涉及两种蛋白质复合物:

一种是含有 Vps34(III 类 PI3K)、Beclin1(酵母中的 Atg6)、Atg14 和 Vps15(p150)的 Vps34 复合物。另一种是含有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ULK1(酵母中的 Atg1)的 ULK1 复合物,这是自噬体形成的重要正调控因子。吞噬泡的延伸和自噬体的形成(或成核、延伸和成熟)

吞噬泡的延伸会导致独特的双膜结构自噬体的形成。这一步骤需要两个泛素样偶联通路参与,两个通路均由 Atg7 催化。

第一个泛素样系统会导致 Atg5-Atg12 偶联,然后与 Atg16L 形成多聚复合物。Atg5-Atg12-Atg16L 复合物与延伸吞噬泡的外膜相互作用3,4。第二个系统通过酵母 Atg8 的哺乳动物同源基因编码,引起 LC3 被加工。诱导自噬时,LC3B 被 Atg4 蛋白水解切割生成 LC3-I。LC3-I 被 Atg7 活化,然后在膜内与磷脂酰乙醇胺 (PE) 偶联生成被加工的 LC3-II。

加工后的 LC3-II 被募集到生长的吞噬泡上,它的整合依赖于 Atg5-Atg12。与 Atg5-Atg12-Atg16L 不同,LC3B–II 既存在于自噬体的内表面,也存在于自噬体的外表面。自噬膜的延伸和完成离不开 LC3B–II。自噬体膜闭合之后,Atg16-Atg5-Atg12 复合物脱离囊泡,但一部分 LC3-II 仍然与膜共价结合(图 1)。因此 LC3-II 可以被用作监测细胞中自噬水平的标志物。

研究人员推测,自噬体膜可能来自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和内质网 (ER) 等多种细胞器5。近期研究表明,Atg9 的自身多聚化可能会促进膜栓连和/或融合6。

融合、降解和再循环

当自噬体形成完成时,附着在外膜上的 LC3-II 被 Atg4 从 PE 上切割下来,释放回细胞质。自噬体和溶酶体之间的融合需要溶酶体膜蛋白 LAMP-1 和小 GTP 酶 Rab7 的共同参与。

融合后,一系列酸性水解酶参与隔离细胞质内物质的降解。降解产生的小分子,特别是氨基酸,被转运回细胞质用于蛋白质的合成,并在饥饿条件下维持细胞功能。经鉴别,酵母自噬过程中的液泡氨基酸流出物为 Atg22 与其他液泡渗透酶(如 Avt3 和 Avt4),这有助于理解营养物质循环的机制7。这些渗透酶代表降解和再循环过程的最后一步7。

自噬的类型

哺乳动物细胞的自噬目前可分为三种3:

巨自噬

巨自噬是主要的自噬通路,其特征是通过中间的双层膜结合囊泡(即自噬体)将细胞质内物质运送到溶酶体,自噬体可以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

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 (CMA)

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 (CMA) 是指在含有可被溶酶体膜受体 LAMP-2A(溶酶体相关膜蛋白 2A)识别的胞浆蛋白的复合体内,胞浆蛋白在溶酶体膜上进行直接转运,使其去折叠并完成降解。

疾病中的自噬

肿瘤、代谢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心血管和肺部疾病等许多病理生理过程都有自噬的参与。它在衰老和运动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9。

肿瘤中的自噬

由于 Beclin 1 的作用,自噬最早与肿瘤联系在一起,Beclin 1 对自噬通路十分重要,并且可用于测定肿瘤易感性10。此后,人们发现了参与控制自噬通路的多种肿瘤抑制蛋白(如 p53、Bcl2、PTEN 等)。

肿瘤细胞会利用自噬机制为自己创建通路,从而克服营养受限的条件,并促进肿瘤生长。研究表明,自噬可通过促进血管生成来调节肿瘤微环境,同时还可以供给营养物质并调控炎症反应11。

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自噬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特征是突变蛋白或毒性蛋白发生积聚12,13。有研究表明,自噬通路可以清除不需要的细胞器和蛋白聚集体,从而帮助细胞存活。如果神经细胞中的自噬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发生紊乱,将导致神经退行性变14,15。

心血管疾病中的自噬

自噬通路在心脏组织的正常维持、修复和适应中不可或缺。因此,自噬缺陷必然与各种心脏疾病有关16。

查看我们的心脏疾病自噬通路。

传染性疾病中的自噬

自噬在免疫防御入侵的细菌和病原体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感染后,自噬会对炎症、抗原呈递,以及微生物的捕获与降解进行调控17。

参考文献Levine, B. & Kroemer, G. Autophagy in the pathogenesis of disease. Cell, 11, 27-42 (2008).Mizushima, N. Autophagy: process and function. Genes Dev, 21, 2861-2873 (2007).Glick, D., Barth, S., Macleod, K.F. Autophagy: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J. Pathol. 221, 3-12 (2010).Kaur, J. & Debnath, J. Autophagy at the crossroads of catabolism and anabolism. Nat. Rev. Mol. Cell Biol. 16, 461-472 (2015).Wei, Y., Liu, M., Li, X., Liu, J., Li, H. Origin of the autophagosome membrane in mammals. Biomed Res Int. 2018:1012789 (2018).He, C., Baba, M., Cao, Y., Klionsky, D.J. Self-interaction is critical for Atg9 transport and function at the phagophore assembly site during autophagy. Mol. Biol. Cell. 19, 5506-5516 (2008).Yang, Z., Huang, J., Geng, J., Nair, U., Klionsky, D.J. Atg22 recycles amino acids to link the degradative and recycling functions of autophagy. Mol Biol Cell. 17, 5094-5104 (2006). Li, W.W., Li, J, Bao, J.K. Microautophagy: lesser-known self-eating. Cell Mol. Life Sci., 69, 1125-1136 (2012).Choi, A.M., Ryter, S.W., Levine, B. Autophagy in human health and disease. N. Engl. J. Med., 368, 1845-1846 (2013).Liang, X.H., et al. Induction of autophagy and inhibition of tumorigenesis by Beclin 1. Nature, 402, 672-676 (1999). Yang, X., et al. The role of autophagy induced by tumor microenvironment in different cells and stages of cancer. Cell Biosci., 5: 14 (2015). Ravikumar, B., Duden, R., Rubinsztein, D.C. Aggregate-prone proteins with polyglutamine and polyalanine expansions are degraded by autophagy. Hum. Mol. Genet., 11, 1107-1117 (2002).Ravikumar, B., et al. Inhibition of mTOR induces autophagy and reduces toxicity of polyglutamine expansions in fly and mouse models of Huntington disease. Nat. Genet., 36, 585-595 (2004). Komatsu, M., et al. Loss of autophagy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auses neurodegeneration in mice. Nature, 441, 880-884 (2006). Hara, T., et al. Suppression of basal autophagy in neural cells causes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in mice. Nature, 441, 885-889 (2006).Cuervo, A.M. Autophagy: in sickness and in health. Trends Cell Bio., 14, 70-77 (2004). Levine, B., Mizushima, N., Virgin, H.W. Autophagy in immunity and inflammation. Nature, 469, 323-335 (2011).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