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广西壮锦:用五彩经纬织就千年之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纹样的解释 解密广西壮锦:用五彩经纬织就千年之美

解密广西壮锦:用五彩经纬织就千年之美

2023-11-29 22: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据资料考证,壮锦始于汉代。贵港罗泊湾汉墓出土的汉代黑地橘红回纹锦,是古代壮族地区出现的最早的织锦。在唐代,壮锦已成为有名的棉织品,广泛流传于中原地区;而到了宋代,壮锦因美观大方、结实耐用而受到青睐,并成为进贡皇室的珍品,列于名织品中。北京故宫博物院就收藏有几幅清代乾隆年间的壮锦贡品。

富丽堂皇的壮锦

至明清时期,壮锦发展达到鼎盛,编织壮锦是当时壮族妇女必不可少的女红。清代《竹枝词》写的:“十月山城灯火明,家家织锦到三更;邻鸡乍唱停梭后,又听砧声杂臼声。”这便是当时家家户户织锦生产繁忙的真实写照。

壮锦图案丰富多样

|壮锦织造需要特殊的工具和技术

壮锦是壮族传统工艺美术精品,一般用麻线或棉线染上各种色彩,以原色麻线或棉线为经,以染色麻线或棉线为纬,用本地木制的土织布机手工精编而成。

壮锦上的几何图案

壮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中琢磨出了一整套壮锦织造技术。他们使用的是装有支撑系统、传动装置、分综装置和提花装置的手工织机,以棉纱为经,以各种彩色丝绒为纬,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编织出壮锦。使用的传统小木机,又称“竹笼机”,机上设有“花笼”用以提织花纹图案,用花笼起花为壮锦织机的最大特点。

织锦机

在广西,常见的织锦机有竹笼织锦机、龙州织锦机和靖西织锦机,它们都有各自的机架结构和织造原理,是流行于当地且符合当地的织锦习惯。

古代织锦机

壮锦织造需要有特殊的工具与技术,而且织造过程非常复杂,前后要经过牵经线、整经、穿筘、梳纱卷经、上机、分小综纱、分大综纱/穿提花综、穿筘、打芋子装梭、织布边、挑花结本、送经开纬口、挑花(配色)、走梭、打纬一共15道工序才能完成,缺一不可。

传统织锦机

据小编了解,壮锦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双色壮锦和彩色壮锦。双色壮锦采用通经通纬的织法,这种织法相对比较简单;彩色壮锦采用的是通经断纬的织法,织娘要根据花纹的变化不断地剪掉纬线。双色的简单纹样,一位熟练的织娘三天就可以织出一米;若要织彩色的复杂纹样,一天才能织出十公分,可谓“寸锦寸金”。

壮锦上漂亮的图案

|壮锦的颜色是如何染上去的?

壮族人爱彩,壮锦多用重彩和对比色,以饱和度极高的红、黄、蓝、绿为基本色,其余是补色,对比鲜明强烈,以红为背景,充满热烈、活跃、欢腾的气氛;用绿作烘托,有开朗的情调;如以黄绿搭配,则艳丽动人。一幅壮锦,常常用几种颜色甚至是十几种颜色搭配组成,由于配置得当,显得斑斓绚丽,丰富统一,古艳深厚,华而不俗。

壮锦用植物染色

壮锦材料——上色后的棉纱

壮锦的艳丽风格与其他织锦明显不同,极具民族特色。那么这些颜色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传统壮锦常用植物染色,壮族先民很早就学会使用植物来染色,如茜草用来染红,栀子、姜黄用来染黄,蓝草用来染蓝。壮族人用这些对比鲜明强烈的色彩,展示出壮族人民热情、爽朗、勇敢、朴素的性格。

壮锦图案极富民族特色

|丰富而寓意深远的壮锦图案

图案是构成壮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色彩明丽,壮锦的图案也十分丰富而生动。这些图案大都来源于生活和大自然,来源于壮族的图腾崇拜,来源于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沿袭历史传统,巧妙地把大自然中的某些形态简练地概括或者夸张地变形,将描绘对象大胆地归纳和取舍,使图形富有特色而又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形成壮族特色鲜明的图形语言。

壮锦上的几何图案

壮锦图案构成的式样大致有三种:一是平纹上织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几何纹,组成连绵的几何图案,显得朴素而明快;二是以各种几何纹为底,上饰动植物图案,形成多层次的复合图形,图案清晰而有浮雕感;三是用多种几何纹大小结合,方圆穿插,编织成繁密而富于韵律感的复合几何图案,有严谨和谐之美。

壮锦产品

传统图案有数十种之多,大都选取生活中的可见之物和象征吉祥幸福的花纹,尤以几何纹为多。常见的有方格纹、“《》”字纹、水波纹、云纹、回字纹、编织纹、同心圆纹以及各种花草和动物图像,如蝶恋花、凤穿牡丹、双龙戏珠、狮子滚球、鲤鱼跳龙门等。凤的图案在壮锦中独占鳌头,“十件壮锦九件凤,活似凤从锦中出”。这是由于壮族喜爱凤凰,视之为吉祥的象征。

丰富多样的壮锦图案

据不完全统计,历经千年发展的广西壮锦,目前自成体系有三大种类、20多个品种和50多种图案。三大种类分别是:生活日用品类、艺术品类和旅游纪念品类。生活日用品类有壮锦被面、壮锦床单、壮锦台布、壮锦坐垫、壮锦头巾、壮锦披巾、壮锦背带、壮锦枕头等品种,其中以壮锦被面为龙头产品:艺术品类有大壁挂、小壁挂等壮锦壁挂系列;旅游纪念品类有壮锦挂包系列等。这些壮锦产品以结实耐用、技艺精巧、图案别致、花纹精美著称。

织锦机

壮锦丰富而精彩的纹样,充分反映了壮族人民淳朴健康的审美情趣,反映了他们对生活、大自然和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崇敬。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近几十年来又增添了桂林山水、粮食丰收、葵花向阳、民族团结等反映壮族人民新生活、新风貌的图案,使其更加丰富多彩。

竹笼织锦机

壮锦上的图案起着美化、点缀壮锦的重要作用,但更重要的意义是在于其扮演了民族文化符号的角色,承载了壮族人们的民族文化、生存生活状态以及宗教信仰。

壮锦产品

|壮锦的故事与美丽传说

关于壮锦的传说和故事有很多,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其中两个比较有趣的传说。

壮锦图案纹路清晰,做工精致

『壮锦的故事一:达尼妹的传说』

相传宋朝初年,壮家出现了一个织布能手,她的名字叫达尼妹。达尼妹织布有个特点,喜欢不断创新。有一次,她为了想出一个新图样来,坐在大门坎上,眼盯着屋檐下的一个大蜘蛛网,冥思苦想,从月出想到月落,又从月落想到第二天早晨太阳出,整整想了一夜还没有想出来。

多姿多彩的壮锦服饰

她正要起身离开时,突然看早晨太阳的光芒照射到沾满水珠的蜘蛛网上,这时整个蜘蛛网呈现出五彩缤纷的绚丽色彩,好看极了。达尼妹灵机一动,立即奔到堂屋把织布机搬到屋檐下,对着美丽的蜘蛛网图案和色彩,用五彩丝线,织呀织呀织了起来。她两手上下翻飞,一刻不停,不到半天就织出一块锦缎来。消息传开,各地壮家织女纷纷前来向达尼妹学习。织壮锦的工艺技术就这样在壮族居住的地方流传开来。

壮锦编织

『壮锦的故事二:壮锦与仙女的传说』

除了达尼妹的传说,关于壮锦的美丽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传说,古时候,住在大山脚下的一位壮族老妈妈,与三个儿子相依为命。老妈妈是一位织壮锦的能手。她织出了一幅壮锦,上面有房屋,有花园,有田地、果园、菜园和鱼塘,还有鸡鸭牛羊。一天,一阵大风,把壮锦卷向东方的天边去了,原来是那里的一群仙女拿壮锦做样子去了。

壮锦服饰极富民族色彩

老妈妈先后派出了两个年龄稍长的儿子出发去寻找壮锦,但他们都畏惧路途艰辛,拿着钱到城里享福去了。后来,老妈妈的三儿子,在大石马的帮助下,越过火山和大海,找到了红衣仙女,让她还回壮锦。红衣仙女正拿着老妈妈的壮锦样子在织锦,老三趁机拿走了自己家的壮锦,骑马回到老妈妈的身边。老三回到家中,壮锦在阳光下渐渐地伸宽,变成了美丽的家园。但是,让老三没想到的是,仙女实在是太喜欢老妈妈的壮锦了,便偷偷在壮锦上绣下了自己的像,被老三带回家中。于是老三就跟她结为夫妻,过上了幸福生活。

壮锦上的几何图案

|壮锦传承意义及未来发展

历经一千多年的发展,以壮锦艺术为典型代表的广西民族织锦艺术已成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壮锦在广西各族人民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产生丰富而精彩的纹样,强烈地反映了他们对生活、大自然和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崇敬,渗透着民族文化的乐观精神,凝聚着人们的美好向往,表达出真诚的情感,在满足生活基本需要的同时,把物质的实用功能与精神需求紧密结合,成为承载民族文化记忆的"活化石"。

壮锦产品丰富多样

壮锦是壮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它不仅可为我国少数民族纺织技艺的研究提供生动的实物材料,还可以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纺织史增添活态的例证,对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的原因,壮锦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危机,急需抢救和保护。而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延续大都靠口传身授,艰难的生存困境使得年轻一代望而却步,也使得织锦技艺后继乏人。

五彩斑斓的壮锦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壮锦慢慢退出人们的生活。这一现象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值得欣慰的是,为挽救壮锦及织锦技艺,广西加大保护力度,增加投入,相继出台了各种行政法规。2006年,壮锦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使古老的壮锦重新焕发青春,有了更多的活力和发展的空间。我们相信,在未来,随着广西壮民族文化的传承,壮锦一定会成为中华民族文化海洋中一颗珍贵而璀璨的明珠!

世界上最大的壮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