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剑锋 錾刻技艺的“大国工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纯银錾刻 孟剑锋 錾刻技艺的“大国工匠”

孟剑锋 錾刻技艺的“大国工匠”

2023-09-25 16: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后来,妹妹上了小学。母亲一个人的工资,既要用来给我们兄妹二人交学费,又要用来维持我们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开销。家里的经济更困难了。

我当时正上初中,特别心疼母亲,心想要是自己能早点工作挣钱养家,帮母亲减轻点儿负担多好啊!

有一天,我趁母亲得空儿,便跟她说:“我马上就初中毕业了,不想接着念书了。我想找个工作,学门手艺,早点儿挣钱帮着您养家。”母亲当时就愣了。母亲有文化,一直想让我们兄妹多读书,把我们兄妹都培养出来,有个好前程。更何况我那会儿的学习成绩还不错。母亲希望我继续读书,不愿意耽搁我的前途,所以坚决不同意我的想法。

但家里实在是困难,于是初中毕业后,我就没再上学,坚持待在家里,帮着母亲操持家务,照看妹妹。在家待了一年多,母亲觉得实在犟不过我,就托街坊帮我在北京长毛绒厂找了份临时工作。

现在回想起来,这是我这四十多年来,唯一一次没有听母亲的话。

我在北京长毛绒厂学的是钳工。我父亲生前就是钳工。小时候, 父亲干活儿,我就喜欢在旁边看着,时不时也自己动手试试。能学钳工,我挺高兴,说起来,这也算是子承父业了。

那时候,工厂都是师傅带徒弟。我师傅对我不错,没藏着掖着, 一上手,就教我技术活儿。

在厂里,钳工主要负责修机器。机器出故障了,师傅就叫上我, 一边修理,一边教我应该怎么干。没有任务的时候,我就自己勤练师傅教我的如何用锯子、锉刀等这些基本功。

在长毛绒厂待了两年,我的基本功练得挺扎实。钳工的工具,对于我来说,基本上算是能用得顺手了。

当初,我学钳工,就是想学个安身立命的本事,有份稳定的工作,可是没想到,这段经历为我后来干工艺美术打下了基础。这可能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吧。

满腔热情进“握拉菲”

1993年6月,我正式来到北京握拉菲首饰有限公司,到2018年,整整26年了。

说起来,能进入握拉菲也算是机缘巧合。那年,我刚19岁。有一天,我从堂姐那里得到一个消息,有一家做首饰的公司正在招工。

我一听到这个消息,就动心了。因为在小的时候,我就喜欢动手做一些小玩意儿。我想这可是个能满足自己爱好的工作啊。

堂姐说的这家公司,正是北京握拉菲首饰有限公司。不过,当时的公司名还是北京握拉菲装饰品有限公司。

我第一次到握拉菲参加面试,就被“震”住了。那是一座占地1200平方米的白色二层小楼,在周围绿油油的庄稼地和一些老旧平房的映衬下,绝对是“鹤立鸡群”,显得格外洋气。

进入室内,现代化的机械生产设备、整洁的工作环境,颠覆了我对工厂车间的认识。我心里暗暗想:要是能在这儿工作多好啊!

后来我才知道,握拉菲是北京工美集团和意大利资方共同合资, 于1985年成立的,是中国第一家具有黄金成品加工资质的中外合资企业,主营各种机械类和手工类的首饰加工。

握拉菲的那些现代化的机械生产设备,都是从意大利引进的最先进的原装首饰加工设备。厂里有很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级的人才。

可以说,握拉菲无论是在硬件实力方面,还是在软件实力方面, 在当时的首饰制作行业都是“领头羊”。

在厂子里有一“景儿”:几乎每天都有许多人在我们这儿排队, 他们是北京各大商场的业务员及外埠商场人员。

为什么在我们这儿排队?等着拿货啊!听老师傅们说,当时北京卖的首饰,几乎80%是我们握拉菲的产品。

可能是因为有钳工的基础吧,我很幸运地通过了面试,从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

跟我一起通过握拉菲招工的还有两个人。他们被分配到了一楼的机械加工车间,一个学抛光,一个学熔炼。我被分到了二楼的镶嵌车间,学习“执模”。

执模是首饰加工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包括整形、锉削、焊接、打磨等,图为焊接

执模包括对工件的整形、锉削、焊接、打磨等,主要就是修补工件的缺陷,为下道工序做好准备,在首饰加工中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

相比抛光和熔炼,执模的工艺要复杂得多了,也有更多可学的。我一下就迷上了这份工作。

第一件作品就出彩

我是带着满腔热情走上“执模”岗位的。师傅教我的第一个基本功,就是使用锉刀。

我本来以为,自己干过钳工,使用锉刀已经轻车熟路,跟师傅学用锉刀还不是“小菜一碟儿”。可真上手学,我才知道不是那么一回事儿。

钳工用的是大锉刀,首饰加工用的是小锉刀,这两种锉刀从拿锉刀的手势、方法,到用锉刀的角度、力度都不一样。师傅很耐心,也很严格,手把手地教我,一丝不苟。

开始学锉刀,我觉得还挺新鲜的,可是时间一长,我就感觉枯燥了。镶嵌车间有很多工艺,每个师傅手里的活儿都不一样,做出来的作品也是五彩纷呈、多种多样,让我看得心痒,真想也能早点做出一件属于自己的作品。

有一天,我拿着自己刚完成的活儿让师傅检查,忍不住问道: “师傅,我练用锉都好几个月了,什么时候才能跟您学真本事啊?”

师傅听了我的话,放下手里的东西,看着我说:“小孟,怎么了,练基本功练烦了?”

“嗯,有点儿。主要是看着您做的东西那么漂亮,我也想自己做一个。”我有点忐忑地说。

师傅看出了我的想法,平心静气地对我说道:“你知道盖房子要打地基吧,房子好不好全看地基牢不牢。做工也是这个理儿,尤其是做咱们工艺美术这行的,必须耐得住性子,才能出得了好活儿,成得了大事儿。”

师傅的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从那以后,我便心无旁骛地踏踏实实跟师傅学练基本功了。除了上班时勤学苦练,每天下班后,我都独自留在车间,练习到很晚。师傅看我能吃苦、肯琢磨,也愿意对我悉心相授。

大概过了一年半,有一天,师傅突然给了我六七块祖母绿,告诉我这是一名客人拿来加工的,希望做一条手链,师傅让我试着做做。

这可是师傅第一次让我独自做活儿啊!我兴奋极了,拿到原材料就查阅资料,开始构思。

客人对手链的样式没有具体要求,这给了我很大的空间。我发现这几块祖母绿,都是大小基本一样的正方形,色泽也不错。

考虑了几天,我忽然觉得可以用祖母绿当蝴蝶身子,做一串蝴蝶手链。画出草图,我就开始干了。

一个礼拜后,手链做出来了,样式不错,做工也比较精细,尤其是镶嵌祖母绿的底托,我采用了不常用的双架身样式,既牢固,又美观。

车间的师傅们看了都说好,我师傅看了也说不错。这可是我第一次得到师傅的夸奖,心里别提多美了。

艺不压身学錾刻

虽然在镶嵌车间时,领导安排我学的是执模,但我看到车间里的师傅们都有不同的绝活儿,每种绝活儿都很吸引我。我就动了心思,平时一有工夫就站在师傅们旁边看,一边看一边琢磨,实在不懂就请教师傅们。

时间长了,师傅们看我挺好学,也都愿意指点我。我也是越学越喜欢,越干越上瘾,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技艺、练技艺,痴迷得连家都不想回。我的很多技艺就是这样学会的。

当时车间里有一位老师傅,年纪很大了,会錾刻,平常主要负责处理首饰上的一些小细节。工作并不起眼儿。

有一次,这个师傅给客户制作了一个挂牌,在一张有扑克牌大小的金板上,錾了一对龙凤,栩栩如生,特别好看。最厉害的是,老师傅没打草图,直接在金板上一次性錾刻成功。

他的技艺让我一下惊呆了。没想到这么不起眼儿的手艺,能做出这么漂亮的东西。

我太想学这门手艺了,就常常看老师傅干活儿。这一留心,我才发现,老师傅的工位上摆的工具和别人的不一样。

他有四五个自己做的铁皮罐子,每个罐子都装着上百根錾子,满满当当的,干不同的活儿,用的錾子也不一样。

我很好奇,这么多錾子,老师傅是怎么做出来的?看他干活简直是一种享受,但我不好意思开口求教。

一天,这位师傅发现我又在一旁看他干活,就把我叫到身边,问我:“你是不是想学这个?”

我赶紧说:“太想学了。师傅,您教教我吧。”

老师傅告诉我:“錾刻这门手艺和别的不一样,要先学会做工具,才能干好活儿。你吃得了这苦吗?”

“没问题,只要能跟您学艺,什么苦我都能吃!”我诚恳地对他说。

就这样,我跟这位师傅学起了錾刻,首先跟他学做錾子,慢慢又跟着他学錾刻。我跟着这位师傅学了几年,一直到他离开握拉菲。临走时,老师傅还留给我好多他做的錾子,让我很感动。

虽然老师傅离开了握拉菲,我在执模的岗位上,也没有机会用到錾刻这门手艺,但这独门儿技艺我一直没放下。

没有金板、银板,我就自己压了铜板,坚持在家练习,直到后来,握拉菲开始生产金属摆件,我的这门手艺才找到了用武之地。

参与制作“两弹一星”奖章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1999年8月,握拉菲承接了制作“两弹一星”科学家奖章的重大任务。为了完成这项任务,握拉菲专门成立了项目组,由公司里的顶级技术人才组成。

这是握拉菲第一次做分体组装的奖章,也是国内首次采取分体组装的方法制作奖章。相比以往,分体组装的奖章在工艺上有很多创新,奖章更具立体感,也更加璀璨夺目,但相应地,工艺也更难了。

让我没想到的是,项目组的组长亲自找到我,让我负责全部奖章中麦穗的钉砂和光芒的车光工作。这是制作奖章的最后一道工序,如果这道工序做坏了,那么奖章就彻底报废了,只能从头再来。

项目组的成员多是有多年经验、技术娴熟的老师傅,只有我是二十几岁的小青年。能被公司委以重任,我感到无比光荣和激动,也确实感到“压力山大”。如果我稍一马虎出了错,前面同事们的心血就都白费了。

钉砂,就是使用钻石针在饰品表面打击而形成有立体感、深浅一致的小亮点,使饰品局部看起来非常光亮突出。

操作工序看起来很简单,但一枚奖章钉砂需要半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手要始终保持稳定,不能有一丁点的闪失。车光也是如此,要求我必须集中全部精力,才能将几十道光芒,车削成一样的角度和深浅。

经过努力,最终在没有报废一枚奖章的情况下,我完成了全部奖章的麦穗的钉砂和光芒的车光任务。

任务完成后,组长拟了一份奖励项目参与者的名单,我的名字排在名单的第一位。这说明大家对我的工作予以了极大的认可。

攻克“999银”浇铸工艺大关

其实,在我们承接制作“两弹一星”科学家奖章任务时,握拉菲的业务已经远不如以前了。

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生产的机械首饰,大多是意大利的样式,不太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与此同时,南方兴起了很多私人的首饰厂,生产的首饰样式更受市场欢迎;另一方面,当时的老百姓更喜欢“真金白银”,不认我们手工制作的镶嵌首饰。

看到企业基本上没什么活儿了,很多人就离开了企业。我喜欢这份工作,所以一直坚持下来。手里没活儿干的时候,我就自己钻研技艺。

2000年后,在新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握拉菲开始转产,逐渐以制作奖章、奖牌为主业。新的领导班子鼓励我们创新,希望我们制作出更多、更好的新产品。我花在创新工艺上的时间更多了。我的第一项创新就是改进了足银浇铸工艺。

浇铸工艺是温度的艺术,讲究手、眼的配合和火候的掌握。长久以来,因为纯度过高的银制品柔软并且容易被氧化,“925银”一直占据着银制品的主流市场,并被约定俗成地认定为“纯银”。

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发展,“925银”的浇铸工艺已经非常成熟了, 但随着国家首饰纯度标准的推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已经发生了极大改变,开始追求纯度更高的“999银”制品,而“999银”的浇铸工艺还处在“婴儿期”。

不成熟的工艺造成了极高的残次品率。为了提高成品率,我翻阅了大量书籍查找资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资讯,向经验丰富的同行、前辈讨教,并借鉴了黄金熔炼的工艺。

浇铸成功与否,最关键的因素是温度。为此,我前后花费了3000 多个小时,用几十千克银料进行了上百次试制,经过反复对比和推算,终于摸索出“999银”浇铸的最佳焙烧温度、最佳化料温度和最佳浇铸速度,攻克了其浇铸工艺的难题,使成品率提高了近50%,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足银浇铸工艺改制成功后,第一次批量生产的就是2010年北京工美集团设计制作的“世博徽宝”纯银珍藏版。依靠改进后的工艺,首批200方纯银“世博徽宝”零瑕疵一次生产成功。

后来,我运用这项技艺创作的产品,在“中国创新设计文化展暨2013中国(青岛)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荣获了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银奖。

2013年,握拉菲设立了以我的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我在创新这条路上迈的步伐更大了。

浇铸工艺是温度的艺术,讲究手、眼的配合和火候的掌握,左一为孟剑锋

我带领工作室的徒弟们共同研制出锗银浇铸工艺,并且通过不断的工艺改进,使铸造的成品率从最初的3 0 %,达到了6 0 %~7 0 %,现在,锗银产品已经成为握拉菲新的效益增长点。

錾刻在APEC国礼制作中露脸

2014年9月,北京工美集团包揽了APEC三件国礼的设计制作任务,其中有握拉菲设计制作的《和美》纯银錾刻丝巾果盘。我是这件国礼的主要制作者之一。

握拉菲一向重视创新,专门设立了创新小组,由设计部、市场部和生产部门共同组成,主要职责就是开发新产品,《和美》纯银錾刻丝巾果盘就是这个小组的成果。

孟剑锋(右一)和创新小组成员一起研究完善《和美》纯银錾刻丝巾果盘

如果您要是看见丝巾果盘的初稿,肯定会有疑问:怎么和现在的实物不一样啊?那是因为我们创新小组在研制过程中修改了多次,试錾了一百多块银片,才有了现在的模样。

为了做出仿竹编果盘的粗糙感和丝巾的柔美光感,我反复琢磨、试验,制作了近30把錾子,最小的一把在放大镜下做了5天。一把横截面2.5平方毫米的錾子,一共有20多道细纹,每道细纹大约有0.07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粗细。

成功打样后,我们对样品比较满意,恰好握拉菲收到了集团公司的通知,让我们参与APEC国礼的竞标,我们就把样品报了上去,没想到一下就中标了。

听说在竞标现场,我们的丝巾果盘还跟领导们开了个小玩笑。因为丝巾果盘太逼真了,好几位领导都想把丝巾掀起来,一伸手才发现,丝巾和果盘是一体的。

中标后,我们又对丝巾果盘进行了微调,将银片减到了厚0.6毫米,把果盘的四个底托变成了中国结造型。微调后的丝巾果盘更具中国特色,也更加美观、逼真了。

造型变美了,制作难度却加大了。我们的制作工期非常短,为了保证按期完工,有人提议用机器铸造底托。这个建议显然更快、更容易操作,但是,用机器做出来的底托特别呆板,没有生命力。

这可是要送给各经济体领导人的国礼,它必须能代表中国工艺美术最高的技艺水平。我毅然决定:全部用纯手工的方式编织。

纯手工编织,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太难了。要知道,一般的中国结是用柔软的绳线编织的,而我编的中国结是用直径约3毫米的银丝。银有一定的硬度,想要编织,先要进行高温加热使银丝软化,并需在温度降低、银丝变硬前迅速编织。

就这样,编了没几天,我的手就被烫出大泡。水泡很快磨破了, 露出鲜肉,被手上出的汗一“杀”,疼得钻心。

我爱人看着我的手,心疼地直流泪,对我说:“你的手都成这样了,已经两个月没歇了,休息一天不行吗?”

孟剑锋手工錾刻出纯银丝巾果盘上面逼真的丝巾效果

看到爱人哭了,我心里也不好受。可制作APEC国礼是重大任务, 容不得半点放松。握拉菲所有同事都在加班加点地赶工,我是技术骨干,在这种关键时刻绝不能给公司“掉链子”。

就这样,我咬住牙坚持奋战3个月,没吭一声。因为长时间的反复摩擦,我手上的水泡已经变成了厚厚的茧子,食指都变形了,一根手指像两根手指那么粗。我怕影响工作,就用钳子剪去手上的死皮,接着干。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APEC国礼如期交付,受到了一致好评。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在这次任务中,还有一点让我感到特别欣慰。錾刻属于比较偏门的技艺,过去仅配合景泰蓝、花丝镶嵌等技艺的制作,很少有单独使用錾刻工艺制作的产品,了解这门技艺的人不多。全部使用錾刻工艺的《和美》纯银錾刻丝巾果盘,用传承了3000多年历史的錾刻工艺,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这门技艺。这也算是我为錾刻这门技艺的传承,做的一点儿贡献吧。

参加《大国工匠》的拍摄

能参与APEC国礼项目,我感到无上光荣,企业也对我们进行了表彰。项目结束后,我就投入新的工作中。没想到的是,《和美》纯银錾刻丝巾果盘还给我带来了更大的荣誉。

2015年4月,集团公司带中央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到握拉菲采访,说是要拍一个叫《大国工匠》的节目,领导让我协助拍摄。

别看我工作这么多年了,可从没跟电视台的有过接触,心里多少有点发怵。

领导安慰我:“主要拍咱们丝巾果盘的制作,然后再让你给大家讲讲丝巾果盘的工艺。你和平时干活儿一样就行。没事儿,好好拍。”

听了领导的话,我才踏实点,跟电视台的工作人员紧密配合,拍了一个多星期,终于顺利地把所有工艺流程拍完。

“五一”劳动节期间,《大国工匠》在中央电视台的《朝闻天下》《东方时空》《共同关注》等多个栏目进行了播出,社会反响很大。

之后,我又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在梅地亚中心召开的《大国工匠》座谈会,受到了中宣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领导的接见。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等很多媒体,对我进行了采访报道。

2016年,“工匠精神”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大家对“大国工匠” 的关注度更高了。当年“十一”期间,我再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拍摄了纪录片《大国工匠》。我一下子成了“名人”,亲朋好友也乐意用“大国工匠”笑称我。

其实出名不是我的目的,踏踏实实干活儿是我的本分。当然,入选“大国工匠”后,我的生活确实发生了变化。我获得了各种荣誉, 还当选了北京市第十二届党代表,座谈、采访、宣讲等社会活动也多了起来。

2017年6月20日,孟剑锋参加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虽然活动多了,但丝毫没有影响我的工作。我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无论参加什么活动,都不能耽误工作。每次活动结束,不管多晚,我都要赶回单位完成我的工作。

知遇伯乐和恩爱妻子

这些年,我被授予了很多荣誉,身边的亲朋好友对我的成长变化都十分惊叹。其实,我的成长和取得的业绩,有我的坚守和努力,但离不了北京工美集团和握拉菲给我提供的平台、给予的培养和关爱,还有家人的大力支持。

握拉菲的总经理刘建中,可以说是我的伯乐。我父亲去世得早,我觉得刘总就像我的父亲、我的兄长。他事无巨细地关心我、帮助我、指导我。

刘建中是握拉菲的第三任领导,是在握拉菲处于困境时上任的。刚来握拉菲,他就跟我们一线工人一起干活儿。一有工夫,他就主动找我们聊天儿,了解我们的心理活动和工作上的想法,以及生活需求,我们跟他没有一点距离感。

他为了培养我,特别制定了早班会制度,要求我作为班组长,每天在会上给组员分配工作,锻炼表达能力。

每一次早班会,刘总都会来旁听,会后,对我的发言一一指点。刘总还要求我养成制订工作计划的习惯,帮助我完善自己的工作。

在刘总的帮助下,我从一个“闷葫芦”,变成了如今可以侃侃而谈的“大国工匠”。2016年,我还代表集团参加了北京市国资委组织的宣讲比赛,获得了“十佳宣讲员”称号,并且成为国资委宣讲团中的一员。

说起我的成绩,我还要感谢另外一个人,就是我的媳妇。她是相夫教子的模范,也是对我母亲特别孝顺的好儿媳。

她一直支持我的工作,也常常督促我上进。她说我学历不高,但要想办法提高文化修养,对得起我获得的荣誉。

为了帮助我提高文化修养,她给我制定了每天“三个一小时”的家规:每天练一小时硬笔书法,练一小时素描,看一小时专业书籍。

说到素描,我们考中级技师、高级技师,都有素描考试。正是因为媳妇的帮助和指导,我顺利地通过了考试。她专门学过素描,有一定的基础,我设计一些创新作品,也常让她当第一评审员。

这些年我取得了很多成绩,我的领导刘建中和我的爱人,是我最应该感谢的两个人。我常想,军功章里,应该有他们的一半。

孟剑锋参加北京市国资委系统职工宣讲比赛

自编教材悉心带徒

身为一名工艺美术从业者,我最大的责任是要将技艺传承下去。我从2007年就开始带徒弟,到现在,算算带过的徒弟也有十几个。

他们有的还在握拉菲;有的技术不错,但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再做这个行业了。

握拉菲的领导是非常鼓励我带徒弟的。我选徒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主要是在干活儿的过程中挑选。开始我会先教他们一项技艺,然后让他们亲自上手试。这一试,我就能看出他们适合不适合学。

学工艺美术是需要点儿天分的,适合干这行的孩子,上手没多久就能找到感觉;不适合干这行的孩子,学再长的时间都摸不到门。我找到适合徒弟们的技艺,就会下工夫教他们。

我特别希望我的徒弟在技术上赶超我,所以,在教徒弟时都是倾囊相授。现在,有的徒弟的技术水平已经快赶上我了,在我们企业能排上前几名,让我非常欣慰。能带出技术过硬的徒弟,那说明我这师傅好啊!

我常跟徒弟们说:“看一遍不如背一遍,背一遍不如写一遍,写一遍不如干一遍。学习技艺,不能光听、光看,一定要上手做。”

因为真正上手时,你所使用的工具会教给你很多东西。这不是听一听、看一看就能领悟到的。我学这些技艺的时候就靠练,我对徒弟们也是这样要求的。

除了勤加练习,我还对徒弟们有更高的期许。虽然我的徒弟们,现在每个人主要精通的只有一两项技艺,但我要求他们,对其他工艺美术技艺也要有所了解。只有了解了全部工艺流程,才能学得更好。

为此,我特别编了一份材料。因为当时我还不太会使用电脑,所以这份材料全部是我手写的,大概有四五十页纸,介绍的都是工艺美术的相关基本知识。

后来,领导看到了这份材料,觉得非常好,就由企业重新编辑印制,作为握拉菲新员工入职和日常培训的教材。

2016年底,我参加了第十三届中国消费电子产业高峰论坛暨“工匠精神”颁奖盛典。在论坛上,我谈了自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我觉得,工匠精神就是坚持、传承和创新。坚持,不一定就能胜利,但坚持到底才能胜利;传承,就是要把古老的技艺一代一代传下去, 这是作为工艺美术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创新,则是最好的传承。

我热爱工艺美术、热爱握拉菲,是这个行业、这家企业成就了我。我希望做一辈子的匠人,时时刻刻用工匠精神鞭策自己,用自己的双手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为握拉菲,乃至北京工美集团的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孟剑锋(右)在生产车间检查徒弟们制作出来的产品,讲解产品的生产加工工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