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才是“诗意型纪录片”?它的前世今生又是怎样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纪录片的艺术风格特点是什么 到底什么才是“诗意型纪录片”?它的前世今生又是怎样的?

到底什么才是“诗意型纪录片”?它的前世今生又是怎样的?

2024-07-12 18: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诗意型纪录片属于所有纪录片类型中,最为边缘化的一种。许多人在第一次接触到诗意型纪录片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疑问——啊?这也算是纪录片吗?

       是啊,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观众而言,纪录片似乎就是格里尔逊式的“画面”+“解说”的形式,或许是格里尔逊式纪录片的普遍性,又或许是习惯了带有强烈主观意味的“上帝之声”纪录片,观众懒于思考,难以产生自己的理解。但诗意型纪录片正是这种需要自己静下心来感悟的一种纪录片类型。

       2019年3月,在尝试拍摄了我的第一部诗意型纪录片《窥山》后,我彻底爱上了这种表现形式。

       诗意型纪录片最大的特点就是“诗意”二字,不强调叙事,而更注重节奏韵律的展现,目的在于传递情绪与思想,或是将哲理真实作为其对于纪录片真实性的表达。早期的诗意型纪录片,将纪录重心放在了某条线索上。如《柏林——大城市交响曲》,导演瓦尔特·罗特曼以柏林一天作息时间为线索,将影片分成了清晨、上班、午休、下班、夜生活五个部分,通过一种非叙事的实验风格,展现出了城市的现实写照,再由观众去联想其更深层次的隐喻目的。

《柏林——大城市交响曲》海报

       伊文思的《雨》也是如此,以“雨”为线索,带着观众透过摄影机的“眼睛”,去领略1929年的一场都市雨景,这部纪录片与我而言最大的意义,是它真的完成了伊文思导演对于纪录片的定义——记录“现在”,成为“历史”,正因为有着这样的历史责任与历史态度,在时隔近百年后的我们,依旧可以领略那一场1929年的都市雨景。

纪录片《雨》导演伊文思

       随着电影艺术与电影工业的历史脚步,我们来到了1982年,戈德弗莱·雷吉奥导演历时八载制作的《失衡生活》横空出世,雷吉奥导演在这部纪录片中注入了更多的隐喻信息,使得诗意型纪录片不仅仅停留在是否具有的“外在真实”和“内在真实”的层面,而是上升到了“哲理真实”的高度,雷吉奥以宗教式的关怀,控诉了工业文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表达出了对人类现代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忧虑。这部影片在当时十分轰动,受到了卢卡斯、科波拉等人的极大支持,随后,雷吉奥导演又拍摄了《变形生活》与《战争生活》,Qatsi三部曲就此诞生。

(左)《失衡生活》 (中)《变形生活》 (右)《战争生活》

       由于《失衡生活》的成功,在这部影片中担任摄影导演的罗恩·弗里克受到了极大的刺激,1985年,罗恩·弗里克导演的《时空》问世了,这部作品与《失衡生活》采用了同样的拍摄手法,却并未取得很大的反响。但罗恩·弗里克并没有放弃,他总结经验教训,终于历时14个月,跨越24个国家,于1992年制作完成了一部惊世之作——《天地玄黄》。

《时空》与《天地玄黄》海报

       《天地玄黄》纪录下了从远古到现在,从猿猴到人类,从荒无人烟的沙漠到震撼人心的宗教活动现场,从广袤天地带来的感动到婴孩单纯的笑脸给予的幸福,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意识到,这美好的一切正时时刻刻的发生在我们身边。(选自豆瓣)

       这部作品应该是最为人熟知的诗意型纪录片之一了,虽然其表现手法与影像风格同样脱胎于《失衡生活》,但由于《天地玄黄》极大的影响力,以至于后来以这种表现形式拍摄的诗意型纪录片,全部被戴上了偷师《天地玄黄》的帽子。

       但罗恩·弗里克并不满于此,于2011年推出了历时五年拍摄制作,足迹遍布五大洲25个国家的经典之作——《轮回》。这部影片与我而言意义重大,是我的诗意型纪录片启蒙之作,在我看来,《轮回》是诗意型纪录片的集大成者,拥有令人震惊的艺术美学,颠覆三观的视听之旅,触及灵魂的现实拷问......今后恐无人能逾越此峰。

纪录片《轮回》海报

       在我看来,《轮回》真正做到了纪录片关于哲理真实探讨的最高层面,罗恩·弗里克在这部作品中,并不强调外在真实,甚至许多地方都采用了摆拍与表演,但这部作品却将现实生活的探讨上升到了具有普世情怀的高度,完美展现了其社会意义、人性价值、视听美学。许多人以是否真实为衡量纪录片的唯一标准,但其实影像并不等于真实,纪录片也不存在绝对的真实,其最终目的在于超越真实。

       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我们不能为了真实而真实,不能仅停留在外在真实的阶段,而要调动多种手段,为纪录片的更高目的——超越真实而努力,艺术地处理好真实与创造、客观与主观、表现与再现、距离与参与、长镜头与蒙太奇、原生态与戏剧性等关系。——暨南大学教授 谭天

       诗意型纪录片发展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形式的多样性也常常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许多风光片其实在某种程度上都属于诗意型纪录片,但这类风光片作品为了突出诗意,在信息上做出了极大牺牲,纪实的外壳可能是唯一在形式上还属于纪录片范畴的元素,但可观赏性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艺术美高度,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近年很火的《时间的风景》,由汤姆·劳执导并掌机拍摄。

《时间的风景》影片截图

       如果纪录片的表达有两个极端,那一个是信息,一个是诗意。越靠近诗意,则信息越少,越靠近信息,则节奏韵律会打折扣。但纪录片之所以是纪录片,其现实作用、历史意义、隐喻目的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我个人比较反对内容空洞的风光展现,如果不能上升到哲理的高度,作品的艺术性也会打折。纪录片创作者也一定要做好取舍,创作出自己满意、观众也满意纪录片作品。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