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圆明园》看解说词和画面关系(圆明园)影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纪录片圆明园解说词分析 由《圆明园》看解说词和画面关系(圆明园)影评

由《圆明园》看解说词和画面关系(圆明园)影评

2024-07-17 18: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假设有天逛街,邂逅一美女,这时候有三种可能性:一是,不仅是美女,而且优雅的走过来跟你打招呼,她的声音也很甜美;二是,美女是美女,可是却是个哑巴;三是,美女是美女,不过一开口你却发现她的声音很难听,不仅是难听,而且是非常难听,与其外貌相比简直是地域和天堂。      再来猜测一下碰见以上情况对你逛街心情的影响吧!第一种情况,心情该是更上一层楼了吧,第二种情况呢,本来逛街的美好心情多少要打点折扣了吧,至于碰见最后这一情况呢,该是:先更上一层楼,然后又重重的摔了下了,惨啊!

     好了,言归正传,还是该谈谈纪录片的画面和解说词之间的关系。如果说纪录片是个女人的话,那画面就该是一个女人的外表,解说词就是女人的声音和谈话内容了,大家所谈的完美的女人,大该也就是美丽外表和内涵的完美的结合吧!所以说,把纪录片比作女人话,那好的纪录片就是画面和解说词的完美结合体,这两者失去任何一方面,或者两者中有一方面不够完美,那么纪录片本身的价值和表现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有时候,不好的一方面会深深的影响到人们对纪录片本身的价值评判,有时人们宁愿看画面和解说词都相对较烂的纪录片,却无法接受美丽的画面和很烂的解说词的混搭,或者是很好解说词和粗制滥造的画面的搭配,换而言之,人们的接受度真的很奇怪,因为如果画面和解说词都很烂的话,人们对该纪录片的期望值就相对较低,所以可以忍受,如果这画面和解说词其中一方面很好,而另一方面很烂的话,人们就会因为看到优点而自然而然的提高对纪录片的期望值,可是看后却发现,纪录片的解说词和画面是两个层次的东西,一个很完美,另一方面相比就会逊色很多,那人们当然无法接受了。

所以说,好的纪录片是完美的解说词和画面的有机的统一。

纪录片的解说词和画面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画面无法离开解说词,同样只有解说词而没有画面的纪录片不叫纪录片,该是广播了。从电影刚开始我们就会发现,即使是无声电影,也需要必须的解说词来向观众解释画面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进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深入,卓别林否认电影的有声化,却被证明自己的想法的错误和幼稚,没有相关的解说,即使是他的电影也是难以深入发展情节的,只看画面而无解说词,观众们有时会感到故事情节的突兀发展,看着画面而不知所云,而解说词出现很好的解决了电影画面和观众之间的隔阂,因此,解说词在某种程度上是沟通观众和画面的桥梁。

就纪录片而言,纪录片解说词是对纪录片画面内容的文字解释和说明。其作用有二:一是发挥对视觉的补充作用,让观众在观看实物和形象的同时,从听觉上得到形象的描述和解释,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二是发挥对听觉的补充作用,即通过形象化的描述,使听众感知故事里的环境,犹如身临其境,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上段内容摘自百度百科不可否认,《圆明园》就是一部中国纪录片的上乘之作,其华丽的画面自然不必说,那是好莱坞的特技做出来的当然不一般,还有《圆明园》极为出彩的地方就是其解说词方面,与以往的纪录片不同的是,在纪录片《圆明园》里面,制作者别具一格的采用了主客两条线索解说词来对纪录片进行讲解和叙述,即旁白和西方传教士郎世宁和英国随军牧师麦基的口述。以往的纪录片大多采取的或者是创作者的主观叙述的旁白,或者是完全的客观的记录,一般而言,国外的那些介绍性质的纪录片则多采用创作者主观的介绍和旁白的叙述,此类代表有《北方的那努克》、《微观世界》、《鸟的迁徙》以及最近的《家园》,这主要是因为其记录对象的特殊性,而我国的记录人们生活的纪录片其解说词则是记录主体的主观生活状态和语言,比如说:《幼儿园》、《请投我一票》、《高三》等等,创作者所作的就是真实的记录主体生活的一举一动,当然对于有些较为深层的话题,创作者采取的大多是提问的方式,比如在《请投我一票》里面开头,创作者就率先向那些小孩提问“什么是民主?”等问题,除此之外,在我国的纪录片里面,创作者大多数时候所扮演的都是镜头的角色,他们只是忠于记录人们的生活,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把所见所闻给真实的记录下来,而不表露创作者本身的主观意图和想法,而至于其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和表现意图则需要观众在看后自己去思考和寻找答案,简而言之,由于所要记录物体的特殊性,在解说词的创作上会产生不同的思路和想法,要么是主观的旁白叙述性和介绍性的表达,要么是客观的记录和描述所见所闻。

当然,我们会发现其实还有第三条道路,那就是主客观结合的解说词的叙述方法,而《圆明园》的解说词无疑就是第三条道路的代表。之所以采取主客观结合的解说词的叙述手法,主要是为了促进语言优美和客观真实性的完美的统一,这是大家在看过《圆明园》之后所得出的一致结论,旁白解说的语言无疑是优美流畅的,这和圆明园是统一的,不过在《圆明园》里面,主要的解说词其实是传教士郎世宁和随军牧师麦基的主观叙述,之所以这样,可以明显的增强现场和记录感,更有形式感,而且两人均是天主教徒有着更多的可信性和真实性,令人信服,尤其是对于外国人看来,这样做让他们知道,这并不是虚构的电影而是真实的纪录,因为我们都知道《圆明园》的画面是用很多的特技做出来的,而这样做有好有坏,好处当然是画面优美自然,给人以震撼,可是缺点却是容易被观众误以为这是一部电影,虚构的电影,尤其是对外国观众而言,如果这样,当然真实性肯定会受到人们的质疑,所以导演才会故意在影片中留下漏洞,但这还不够,于是就要在解说词上下大工夫了,所以当然必须要找到绝对客观的解说词来增加影片的真实性和纪实性!当然史料是有着很高的可信性的,而且最好是经历过这一切的外国人,于是,郎世宁和麦基的画外音叙述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圆明园》大规模地使用了电脑仿真动画技术,将一个瑰丽辉煌的圆明园重新带到观众面前。《圆明园》制作了大量实景拍摄和电脑动画合成的镜头,真实地再现了大清帝王家族隐秘的生活。《圆明园》全片采用了当前最先进的数字中间片技术,创造了一个如梦如幻的影像世界。《圆明园》既不同于故事片,也不同于传统的纪录片,是一部独树一帜的史诗电影。 在谈到影片定位时,金铁木说道:作为一部电影,传统意义上的纪录片既无法完成这个“凄凉”的主题,也根本无法进入电影院。我们得做一部非常态的纪录片。对于未来的观众而言,它似乎很像一部故事片。故事片所具有的人物、故事、悬念和视觉奇观,这部影片都应该有。这应该是《圆明园》的定位:像故事片一样的纪录片;像纪录片一样的故事片!“非牛非马”,“四不像”!宗旨只有一个:好看!最后做出的《圆明园》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不仅让观众回味了圆明园的前世今生,而且在看后,每个人都会有深深的思考,同样是解说词,而让两个外国人的叙述做主角,保证了作为纪录片本身的客观性,但却是这种客观的不能在客观的解说词,让观众心里有了深深的震撼,不仅是每个看完后的中国人,当看到画面里那美丽的举世无双的圆明园在火海里慢慢焚烧消逝的时候,即使是外国人也会感到很可惜的。解说词里面没有对侵略者的深深控诉,可是在画面与解说词结合的那里面,在那美丽的圆明园的特效画面里和两位旁观者的蹩脚的普通话的叙述里面,哪一个字不是对侵略者的控诉?没有控诉的解说词伴随着魅力无限的圆明园的毁灭给每个观众以深深的心灵的震撼!《圆明园》的成功,当然就是做到了画面与解说词完美的统一,也正是因为这样,本来枯燥乏味的科教片《圆明园》被做成了一部独树一帜的史诗般的电影纪录大片,是中国的《指环王》,故事味道十足却真实可信,虽是纪录片却不乏味平庸,可以说《圆明园》达到了将纪录片和故事的统一,真实和虚构的统一,解说词与画面的统一。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