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南宁邕江码头:“自开商埠”带动码头航运繁荣――中新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约开商埠 忆南宁邕江码头:“自开商埠”带动码头航运繁荣――中新网

忆南宁邕江码头:“自开商埠”带动码头航运繁荣――中新网

2023-12-04 19: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百年开埠 百年码头

  作者:西平桥/文

  南宁古籍有云:“按(史略)唐史宪诚,据魏传于黎阳,筑马头为渡河之势,此为马头之名所自始。(注:附岸筑土,以木夹之,以便兵马入船也。)今则通称码头,于水陆总汇之处建筑,以便货物之起运,而商埠口岸为要。

  “商埠码头,清光绪三十一年创建。工程浩大,为建筑物之最巨。先绪二十七年,广西巡抚黄槐森奏准南宁自辟口岸,不许各国分划租界,以均利益而保事权,经总理衙门,照会各国公使遵照,此南宁开辟商埠之始。”

  这是南宁百年开埠的历史记载。

  南宁“自开商埠”,带动了邕州码头航运的繁荣和发展。南宁自开商埠,是中国近代内陆沿海城市第一个“自开商埠”,在南宁历史上写下了传奇永久记忆的一页。

  南宁“自开商埠”,成为透视解读广西和南宁近代经济、历史变迁的一扇窗口。

  南宁“自开商埠”,成为中国近代史一道独特的风景,为南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南疆重镇 风云际会

  中国近代史上,商埠的开放与城市的兴起、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现代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商埠的开放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外国列强通过强迫中国统治者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开放的,称为“约开商埠”;另一种是中国统治者自动开放的,称为“自开商埠”。

  “约开商埠”的基本模式是:外国列强侵略―签订不平等条约―商埠开放―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自开商埠”的基本模式为:民族危难刺激―自开商埠―推动本国经济发展。

  自1898年起,清政府为杜绝外人觊觎,在人口众多、交通便利、商业繁兴的地区开辟一些口岸,这些口岸与“约开商埠”相对而言,被称为“自开商埠”。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道独特风景线的“自开商埠”,南宁开埠以缩影形式记载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广西历史发展,成为透视广西和南宁近代经济历史变迁的一个窗口。

  据《自开商埠与中国近代经济变迁》记载:南宁位于广西南部,郁江上游,左、右江交汇处,上通云贵,北倚柳桂衡湘,沿江而下,可直达梧州、广州,自古以来就是岭南政治军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

  明代有诗《入邕州》:“邕州城北两江来,五管金汤亦壮哉。”形象道出了地控三江与巩固岭南的关系。

  据史书记载,当时若天下太平,南宁则驿道畅通,若遇战乱,政府驻军持饷,必在南宁。清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南宁府内抚溪峒,外控蛮荒,南服有事,此为咽喉重地。唐置邕州管于此,为广西唇齿之势。宋侬智高倡乱,邕州不守,而西路遂为鱼肉。荡平之后,恒以重兵戌守,无不置重于此。明朝用兵田州后经略安南,皆建节于此,盖地居冲要,势所必争也。”

  作为南疆重镇的南宁,屏障岭南,其地位之重要由此可见。

  南宁自古以来也是广西边疆各族人民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自秦汉以后,汉人大批移居南宁,带来中原地区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千百年来,南宁的农业和手工业有了较快发展。明人有诗云:“观风五管已多年,每至南宁眼豁然,绿树万家依附郭,桑麻十里接平川。”“风气文物之盛,俪迹中州。”又由于“人物繁庶,粮食便易”,被誉为“小南京”。农业经济发展,促进集市贸易的繁荣。南宁处于江河汇合处,左、右江及红水河流域的商品、土特产,均以此为集散地。广东及东南沿海各省的商人也纷至沓来,“未事生息,什一而出,什九而归”,促进了南宁集市贸易的繁荣。到明清时期,南宁已经成为“商贾丛集,民物茂康”的城市了。此外,南宁的文化也不断发展,早在明代,南宁设府学、县学、书院等。“溪峒林箐之民,往来其下者,可以闻弦涌,而礼仪之心,油然而生。”

  更为重要的是,南宁由于 “上控龙州,下通浔梧,又为云贵两省必经之途,边防倚为转运后路,诚为上游重镇”,当时船只过往频繁,自唐代凿通相思棣运河后,西南各省至交趾,中原各省至交趾的古水道发生变化,从灵渠相思棣越柳江,水陆并进交趾,都经过南宁。这使南宁的政治、经济、军事地位明显提高。明清时期,云贵的食盐、粮食、硝药、矿产、山货等,也多在南宁集散。明末至鸦片战争前,南宁建码头49处,仅邕州古城门南门至仓西门,就有码头7处,最大的码头长达9丈,宽2.6丈,石阶85级。“船只稠密,凡商船后到者,皆湾泊江中,未易直接出岸”,可见当年南宁码头港口贸易一片繁忙景象。

123下一页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