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淡定救人”惹争议:跟风挑刺不是围观正确姿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红辣椒豆瓣酱辣不辣 男子“淡定救人”惹争议:跟风挑刺不是围观正确姿势

男子“淡定救人”惹争议:跟风挑刺不是围观正确姿势

2024-07-09 15: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496c6b2318d1447ebe04dc5c2e343daa.png

□姚欣言(南京师范大学)

近日,河南南阳一男孩溺水挣扎,黑衣大哥不紧不慢下水救人的视频引发关注和议论。有网友称他实施救援太过缓慢,救人男子袁先生在社交媒体上回应,希望网友理性看待:“不是不想不顾一切冲进去救人,而要等待一个最合适的时机,不然我也会成为被救者。

互联网提供了表达观点的便捷平台,大多数情况下,却只引发了嘈杂的众声喧哗。超卓的远见少有,跟风的靡靡之音常见;理性的分析少有,激化的情绪泛滥;平易近人的换位思考难以隔着网线撼动人心,作壁上观的审判却能每每掀起狂欢。理性的救援者成功施救,挽回一条生命的无量功德还来不及加之于身,网友的挑刺与不满却早已言论四起。

诉诸事实,观察落水者状态、确认环境、抓住时机后进行施救,是正确且专业的救援做法。这位袁先生胆大心细,谋略得当,在最大限度上采取了事发情境下的最佳做法。如若让部分对其口诛笔伐的网友真正直面现场,他们未必能有袁先生半分的理智。可落水事件的发生给予了围观者开腔的由头,救援过程中的一丝不尽如人意给予了审判者拿调的基础。发表意见的权力是这么的寻常与便捷,围观的姿态是这么的普遍与轻松,对于审判者来说,只是倏忽一句话罢了,即使在互联网上一石惊浪,在心里也能当作是雁过无痕。笔者不经反思,舆论场上的喧哗怎会如此进展?

短视频的发展给予了广大网友一双变质的“千里眼”与“顺风耳”。即使能如在场一般旁观现场,但终究隔着千山万水的距离。于是审判就这么不远不近地落了下来。围观的群体太过庞大,以至于原本收到嘉奖与拥戴的对象,也被言语挤到了中心地带。聚光灯之下,无关的细节成了瑕疵,瑕疵成了致命错误。

奇怪的是,错误反而会因太过显眼而被默认与忽视。有多少人关注与追究孩童为何会落水?是否是因为河边保护设施不力?是否是因为家长监管不力?社会如何避免这类事件?试想,当扭曲的舆论场在网友间发酵,当得不到正确意识指导时,个体行为又将产生怎样的变形?在变质偏激的舆论裹挟下,社会发展是否会固步自封,发展缓慢?

追溯审判场域的形成,真正审判的源头算不上多,无脑跟风的力量却有如飓风席卷一切,留下一片狼藉。当我们对此现象多一层审视,为什么负面情绪更易发酵与扩散?背后是公众媒介素养的缺失。即使互联网对于生活的渗透如此彻底与全面,个体自我行为的控制意识却没有完全遍及网络端。现实生活与网络生活不是一体两面的分割,而是融合的生活本身。现实生活的道德操守、社交礼仪,在网络生活中也应始终如一。有节制审判是进步的开端,过度的审判只会适得其反、倒行逆施。强大的网络舆论不应成为祸端,不应成为推波助澜的帮凶。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