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是怎么死的?这三种自相矛盾的结局里,大有深意存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红楼梦秦可卿第几集死的 秦可卿是怎么死的?这三种自相矛盾的结局里,大有深意存焉

秦可卿是怎么死的?这三种自相矛盾的结局里,大有深意存焉

2024-03-15 06: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秦可卿之死,真相如云里雾里,扑朔迷离。十二钗正册,关于秦可卿的画——高楼大厦,有一个美人悬梁自缢,秦可卿是上吊身亡;文本中未删去的部分,秦可卿是病死;删去的天香楼一节,秦可卿又是淫丧。一个人有三种结局,只能说,秦可卿之死,大有文章。

作者耗费相当多的笔墨,描写秦可卿之病,而秦可卿在高楼上自缢只是在十二钗正册的画里提一下,“淫丧天香楼”则被删得无影无踪,似乎秦可卿一定是因病而亡,但秦可卿之病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病。

尤氏说,秦可卿之病,得的也奇。中秋玩了半夜,还好好的,二十后一日比一日觉懒,也懒待吃东西。九月初三,王熙凤见她,她起身都很困难。她心细,心又重,她这病都是从这秉性上思虑出来的。

众所周知,文本中的人名大都有寓意的,主要通过谐音关联,尤氏谐音“有事”。文本中,由尤氏介绍秦可卿的病情,暗示秦可卿之病真“有事”,是非一般的心病。

秦可卿隐指胤礽,胤礽死于雍正二年,文本写秦可卿因病而死,因此,秦可卿之“病”,在“表里皆有喻”的文本中隐喻雍正登基后胤礽的政治困境日益加深。

秦氏之病是政治病,她思虑的是家国政治。这可从文本中暗示的线索,看出端倪。秦氏族突然得病,宁府上下焦虑万分。遍请太医,总不能确诊,药吃了也不见效。直到另一个“有事之人”一一谐音“真有事”的张友士登场,才给出确切的病因,还开了一个方子。

更怪的是,张友士去后,秦氏说的话,“大有深意存焉”。如“任凭神仙也罢,治得病,治不得命。婶子,我知道我这病不过是挨日子”、“我自想着,未必熬得过年去呢”。秦可卿已经知道她必死无疑,死亡的原因不是病,而是因为她无可逃避的悲剧性的命运。而且,她还知道自己的死期,最迟在年前。这一切的秘密都在张友士这个人和他开的那个药方上。

第十回,他登场,回目明指他是太医,而回中冯紫英的介绍,一点都看不出他是太医。他是冯紫英幼时一个从学的先生。今年上京给他儿子捐官,不常住京城,不会是太医。而且,从贾珍的话可以看出,他也不以医为业,却医理极深,竟然能断人生死。

秦可卿之病让一众太医束手无策,而张友士却能一眼看出她的病源。由于秦可卿(胤礽)身份特殊、敏感,她的“病”又“有事”,因此,张友士的身份极为可疑。

他的真实身份应该是为秦可卿传递情报的间谍,药方就是情报的内容。刘心武先生解密了药方的前半部分。人参,参有星斗的意思;白术,江南口音中术的读音与星宿的“宿”极像。星斗和星宿都代表至高无上的上面。“人参、白术”再加上“云茯苓、熟地、归身”,其真实的意思是“至高无上的上面云:令(秦可卿)熟地归身”[注]。也就是说,“当今”将会对秦可卿动手,方式就是自行了断,地点是她的住所。

而“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如果真以为作者写秦可卿之“淫丧”,意在写其淫,那就如贾瑞只见风月宝鉴正面的假,不见风月宝鉴反面的真,而天才的文学巨匠也沦落为庸俗的言情作家。

第二十一回,凤姐之女出痘疹,贾琏搬出来斋戒。贾琏寻事,与多姑娘儿搞事,脂砚斋指出:“一部书中,只有此一段丑极太露之文”、“此段系书中情之瑕疵”。因此,文本中其他的“淫”都是表面的淫,不是真淫,在“表里皆有喻”的文本中,都是有隐喻的。

如第四十八回脂批指出,“贾瑞的淫是梦”,因梦而有的风月宝鉴,其寓意是戒邪思妄动之症。同样,秦可卿的所谓淫丧也是“大有深意存焉”。秦可卿隐指胤礽,也意味着她与贾珍之间所谓的“扒灰”,无关男欢女爱。

而且,除了“淫”之外,文本中对秦可卿不吝赞美之词,秦可卿几乎就是完美无瑕的存在。如第五回写道:“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安妥的人,而且又生得袅娜纤巧,行事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脂砚斋对此的批语是:“借贾母心中定评”;第十三回,秦可卿去世,“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想他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脂砚斋对秦可卿的“怜贫惜贱、慈老爱幼”批道:“八字乃上人之(圭臬),当铭于五衷。”等等。

“万恶淫为首”,秦可卿之淫与秦可卿之完美大相矛盾;封建伦理中对女性的要求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秦可卿之淫也与贾府众人对她的态度大相矛盾。况且,秦可卿病得那么重,起身都很困难,最后都瘦干了,如何能上天香楼"淫丧”?

自相矛盾正是作者一片苦心,意在提醒读者不要以假当真。脂批指出“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秦可卿隐指胤礽,因此,文本中用“史笔”的秦可卿之“淫”隐寓着一段不能言说的史实,删去这一节,真正的原因就在于此。

脂批中说的“其事未漏”,其实“秦可卿淫丧”所隐喻的“其事”即使未漏,但也在将漏的边缘,而这将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她“因命芹溪删去”,这个"命”,并不意味她就是曹雪芹的长辈,而是暗示了曹雪芹不愿删、而脂砚斋又怕招来文字狱之祸所引发的激烈争执过程。

通过以上考证,三种结局,最接近文本真相是“悬梁自缢”。当然这个自,是要加引号的。也就是说,胤礽之死是非正常死亡。第六十四回,林黛玉的《五美吟》(虞姬):“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咏叹的是虞姬,但很可能是作者借此感叹秦可卿(胤礽)不早作了断,最后在雍正朝备受折磨,屈辱而死。

但是史书上关于胤礽之死的描述,却完全是另一回事。胤礽病死,是正常死亡。雍正下旨厚葬,规格超过亲王,这一点倒与文本描写的豪华葬礼相符。雍正还不顾大臣反对,亲自祭奠。

文本中关于死亡方式的描述与史书记载相背,但是,史书从来都是由胜利者书写,而《红楼梦》只是失意者的心中“史”。不用说自古无情帝王家,单从人性角度看,至少有以下两点可构成雍正对胤礽下手的动机。

1、清朝建国已近百年,深受汉文化浸染。汉族立嫡立长制度,在皇族内部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胤礽是康熙唯一的嫡子,雍正作为庶子,先天不足。其子乾隆四年发生的弘暦逆案,有那么多皇家成员卷入,就可印证这一点。胤礽的存在,对雍正始终是一个威胁。

2、胤礽如月中天之时,雍正积极向他靠拢,成为“太子派”重要一员。可以说,当时胤礽是领导,雍正是手下,雍正难免有曲意逢迎、委曲求全的时候。这对已登上皇位、君临天下的雍正来说,也许是不可容忍的过往伤痛。

历史不能重演,真相已经无法复原。但这不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本文关注的是文本中的“真实”——秦可卿即胤礽,一代太子,曾经风光无限,但“一代倾城逐浪花”,人生最终以非正常死亡的方式,悲剧性地落幕。

注:药方的下半部分“白芍二钱 川芎一钱五分 黄芪三钱 香附米二钱 醋柴胡八分 淮山药二钱炒 真阿胶二钱蛤粉炒 延胡索钱半酒炒 炙甘草八分 引用建莲子七粒去心 红枣二枚”,共有十一味中药,应该是隐指比托于秦可卿的十一正钗。

红枣二枚隐指黛玉,红是正统之色,也是怡红公子宝玉钟爱之色;二枚暗示钗黛一体。建莲子七粒去心,隐指宝钗。七粒与第七十回宝钗所放的风筝——一连七个大雁相对应;七个大雁即人字形,暗示宝钗在贾宝玉出家之后盼归的苦涩,又与去心相对。从炙甘草到白芍,与《红楼梦曲》中众正钗的排序相对应。

作者:郭进行,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