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名著阅读《红楼梦》考点分类训练:人物性格+故事情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红楼梦情节分析人物 高考语文名著阅读《红楼梦》考点分类训练:人物性格+故事情节

高考语文名著阅读《红楼梦》考点分类训练:人物性格+故事情节

2024-07-05 10: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0.根据《红楼梦》中“探春理家”的情节简析贾探春形象。

11.阅读下面《红楼梦》节选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贾母这边说声 “请 ”,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 “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自己却鼓着腮不语。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叫 “嗳哟 ”;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 “心肝 ”……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

面对刘姥姥的扮丑自嘲,在场众人笑态各异,但曹雪芹却对宝钗不着一字。有人推测,此时薛宝钗应是“欲笑而抑住不笑”,请根据人物性格特点,并结合原著相关内容简要说明推测成立的理由。

12.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红楼梦》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大不相同。请据此从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中任选一人简要分析。

13.“红楼二尤”花开并蒂,殊途同归。有人评价,她们一样的身世,不一样的性格,不同的爱情选择,但依旧是相同的人生结局。请联系《红楼梦》原著,具体阐释该评价。

14.《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有这样一段话:

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我就听见他起来了,忙忙碌碌梳了头就找颦儿去。一回来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这会子自然另作呢。”

这段话中的“这个人”是谁?在书中,颦儿与其堪称师徒,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分别展现出二人怎样的形象?

15.在《红楼梦》第六十五回中,小厮兴儿曾评价过贾府中的几位主子。以下两段文字评价的两位女性人物,请结合相关情节,选择一位简要说明她的身份,和对画线部分的评价。

①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 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

②三姑娘的浑名是“玫瑰花儿”……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 刺戮手。也是一位神道,可惜不是太太养的, “老鸹窝里出凤凰”。

参考答案

1.第一问:这三句话分别属于王熙凤的“奉承语”、林黛玉的“吃醋语”。

第二问:王熙凤聪明伶俐,善于逢迎,说话做事风风火火。她的思想感情和老祖宗的融会贯通。“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这一句最妙,妙就妙在“忘记了老祖宗。”明明她的笑和哭都是做给老祖宗看的,话都是说给老祖宗听的,却偏说忘记了老祖宗。其原因是“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一个“忘”字,就把王熙凤的虚伪做作变成了真情实意。而且“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这句既讨好黛玉,又逢迎贾母,体现了王熙凤的聪明伶俐,机变逢迎;“又是喜欢,又是伤心”“该打,该打”都是短句,符合王熙凤贾府管家的身份,也符合她风风火火的性格。

林黛玉猜忌多疑,所以语气中含酸意,她最介意的是薛宝钗和自己在宝玉心中的地位高低,因为她明白,薛宝钗无论家境人品还是才华容貌都不逊色于自己,而且更有“金玉良缘”的舆论造势,所以黛玉总是在日常生活中时刻衡量着宝玉心里的爱情天平到底是倾向于“姐姐”还是“妹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经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及人物描写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要弄清楚谁在什么情况下说了这句话,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①是王熙凤的“奉承语”。

王熙凤聪明伶俐,善于逢迎,她每天事务繁忙,风风火火,她的语速快且多是短句,但她会千方百计的哄老祖宗(贾母)开心、讨老祖宗的宠爱;“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这一句最妙,妙就妙在“忘记了老祖宗”,明明是笑和哭都是给老祖宗看的,句句字字都是说给老祖宗听的,却偏偏说忘记了老祖宗。为什么竟把老祖宗忘记了呢?那原因自然是“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一个“忘”字就把全部虚伪做作变成了一片真情实意。此句“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既讨好了黛玉,又逢迎了贾母,可谓一语双关,体现了王熙凤的聪明伶俐,机变逢迎;“又是喜欢,又是伤心”“该打,该打”都是短句,符合王熙凤贾府管家的身份,也符合她风风火火的性格。

②是林黛玉的“吃醋语”。

这句话是在元妃春节赏给贾府各人礼物,宝玉同宝钗的一样,宝玉怕黛玉多心,将自己的东西拿去让她挑拣,而黛玉什么也不要,还说了句“我没这么大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急的宝玉赌咒发誓,这时林黛玉说了此句——“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语气中颇含酸意,这不仅仅反映了林黛玉猜忌多疑,使小性,更是她内心不安的真实反应。因为宝钗无论家境人品还是才华容貌等各方面不比她差,又有“金玉良缘”的说法,黛玉怕宝玉心中的天平倾向宝钗,因而时时拿话试探他。

2.“心比天高,身为下贱”说的是晴雯。

形象特点:善良、纯洁、心灵手巧;敢于反抗,坚决大胆地追求幸福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情节和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晴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首,贾宝玉房里的四个大丫鬟之一,也是最具有反抗精神的丫鬓,红学中普遍评价她有林黛玉之风。她长得风流灵巧,眉眼儿有点像林黛玉,口齿伶俐,针线活尤好,曾为宝玉病补雀金裘。深得贾母的喜爱。可正因为她模样长得稍好一些,经常和宝玉说说笑笑,就被王夫人误以为带坏宝玉。再加上王善保家的等小人进谗,王夫人在她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从炕上拉下来,硬给撵了出去。宝玉偷偷前去探望,晴雯深受感动。当夜,晴雯悲惨地死去。听小丫头说晴雯死后做了芙蓉花神,宝玉便作了篇长长的《芙蓉女儿诔》寄托哀思。

晴雯十分聪明,做事敢作敢当,并且有心计,勇于抗争,勇晴雯病补孔雀裘。晴雯恃宠而骄,任性娇嗔,表现在撕扇子这一回。

3.薛宝钗:宝姑娘稳重大方,八面玲珑。她对不同的人自有一套不同的“社交”方式:对贾母、王夫人这样的“权威人物”,她尊重顺从;对大观园的其他姐妹,她表现出的是“宝姐姐”的稳重和宽容;对下人,她又显得平易近人,不端架子。

王熙凤:凤姐聪明能干,管理着贾府的上上下下。她善于察言观色,也喜打小算盘,可谓“机关算尽“;她头脑灵活,点子多多,曾想出“偷天换日“的法子把宝钗嫁给了宝玉。除此之外,她也有重情的一面,对大观园里的姐妹非常照顾。

史湘云:“史大妹妹”心直口快不拘小节,很有男儿气概。她心无城府,曾在大家对长得象林黛玉的戏子“笑而不言”时脱口而出“是像林姐姐的样儿”;她热情大方,在大家结社作诗时直抗议说诗社怎么能少了她;她快人快语,曾与黛玉和宝琴进行“对诗联句大战”。

贾探春:探春在贾家虽为庶出,但非常聪明能干,曾以出色的能力管理过偌大的贾府。她活跃且好奇,“海棠诗社“就是在她的提议下组织起来的;她性格乐观,虽远嫁他乡仍勇敢面对,而且反过来劝慰家人。

写其他十二钗中的人物亦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

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应当结合人物言行举止、书中故事情节进行分析。

薛宝钗:对上,她知道顺从揣摩,如贾母让宝钗点戏,问她爱吃什么。书中写道:“宝钗深知年迈之人,喜欢热闹戏,爱吃甜烂食物,于是照说了,贾母果然更加喜欢。”对大观园其他姐妹:史湘云要做东邀一起海棠诗社。她就没有想自己从小没有了父母,在家只能听叔叔婶子的,花钱做不得主。宝钗就建议她摆螃蟹宴,请所有人,并且不伤他自尊。对下人:宝钗面对袭人针线活计,说“你不必忙,我替你做些如何?”,推荐茗烟的娘管理怡红院和蘅芜苑的花草。从中可见宝姑娘稳重大方,八面玲珑。

王熙凤:凤姐走马上任,总结宁府五大风俗,理出头绪,有条不紊;分派众人岗位,量才而用,苦乐均分,各司其职,责任到人;依法治理,赏罚严明;一视同仁,不徇私情;号令通畅,树立威信。王熙凤对金钱的欲望就表现得更为突出,她利用职务之便,大打时间差拿公银出去放利吃息的事比比皆是。面对被生活逼得活不下去,前来贾府求施舍的刘姥姥,王熙凤虽然内心有点嫌弃这个寒酸的绕了几道弯的穷亲戚,但她还是很热情地招待了刘姥姥,还送了二十两银子和一吊钱,帮刘姥姥度过了这个难关。她也能够照顾大观园里的众多姐妹。可见,王熙凤聪明能干,为人贪婪,也有善良一面。

史湘云:史湘云的旷达不是一种出世孤傲,而是一种入世的情趣。趁兴时大块吃肉,忘形时挥拳拇战,偶尔男儿装扮,白日里佻达洒脱,顾盼间神采飞扬,须眉也须自拙。她是一个极爱说话的人,是“话口袋子”,对人对事都表现出热情。香菱要学诗,不敢啰唆宝钗,向湘云请教,她“越发高兴了,没昼没夜,高谈阔论起来。”湘云有一种传统侠义、古道热肠的善良。在群芳射覆的游戏中,香菱慌乱得毫无头绪,旁人都笑观其败,幸灾乐祸。唯有史湘云,急得抓耳挠腮、不惜私传谜底,结果作弊被当场拿获。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由叔父抚养,寄人篱下。尽管她身世比林黛玉还苦三分,但她从没象林黛玉那样整日悲戚戚的,在贾府随时可以听到她的笑声,笑却是真挚无邪的笑,发自乐观的天性,更皆出语谐趣。

贾探春:探春精明能干,富有心机,能决断,连王夫人与凤姐都得让她几分,有“玫瑰花”之诨名。她工诗善书,趣味高雅,是大观园中的一位大才女。曹雪芹用一“敏”字赞美探春。她是个有远见、有抱负、有作为,具备慧眼及勇气的才女。她办事练达,动静、进退皆宜,用行舍藏,推崇法理,不和恶势力妥协,并给予迎头痛击,是曹雪芹笔下除王熙凤外另一个展现有治事长才的角色。她最出色的表现是在凤姐患病期间,治理大观园,兴利除弊,富有改革精神。

4.示例: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她生得容貌清丽,聪明清秀,父母对她爱如珍宝。清高孤傲,常住贾府,养成了孤标傲世的性格。她在宝玉与宝钗成婚之时孤独离世,令人痛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名著中艺术形象的能力。

试题要求选出自己最钟情的一位“红楼”女性形象。既是“最钟情”的,就不仅仅要熟悉这个人的事,了解她的性格,还要歌颂她的美好,同情她的悲剧,领悟她的思想品格。“钟情”的理由可以是这个人物身上的性格优点,如可以写“钟情”林黛玉的善良,比如虽然林黛玉爱耍小性子、言语锋利,但我们又可以从她与宝钗相处的文字里边看得出来,尽管两人在平日里为情所累而有些磨擦,而至后来待宝钗“竟更比他人好十倍”,还把宝钗让她“每日吃上等燕窝一两以滋阴补气”当作是宝钗对她的体贴。再者我们还可以从她教香菱作诗“诲人不倦”以及她的葬花之举等事可以看出她内心的善良。因此,“以诚相待,啥也不瞒人”的黛玉,其出自本性的善良与坦诚也由此可见一斑。也可以写人物的悲惨命运使自己产生同情,如黛玉,她的孤高傲世,她的才情灵气都是别人不及的,但是却敏感多疑,和宝玉终成镜花水月,值得同情。

5.示例:贾雨村,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贾雨村,谐音“假语存”,没有“假儒存”的说法,这种说法是后来人提出来的。“假语存”这段话,出现在《红楼梦》通行本的第一回中,第一段:“何不用假语村言敷衍出一段故事来”,“故曰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也可以说“假语存焉”。”

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熟记能力。

本题要求写出熟悉的一个人物及其谐音,并结合生平简要分析。《红楼梦》一书中很多人物的名字,其谐音都有特殊的含义,或讽刺,或感叹,是为红楼梦的艺术之一。红楼梦的人名从甄士隐(真事隐)以及贾雨村(假语村)开始,都有其含义。

《红楼梦》里“甄士隐”的意思是“真事隐”,是讲要把真实隐去,“贾雨村”,是讲要把假语写出来。这就是《红楼梦》里真与假的关系,作者用意很明显,作者是要把自己的真事隐藏,而把与真实的事实相联系的事情表现出来。

“贾雨村”三字的寓意,曹雪芹曾在书中解释道:“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虽我未学,下笔无文,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人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

6.观点一:不符合。林黛玉心思敏感,虽然有时出言尖刻,但她形象丰富,是个美丽多情、性情纯真、气质灵动、才气卓绝的女子,以“林怼怼”形容林黛玉未免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观点二:符合。林黛玉虽然是一个性情纯真、才华卓绝的女子,但她的确犀利刻薄,出言尖酸,多次怼得宝玉和贾府众人无话可说,以“林怼怼”形容寄人篱下、心思敏感的林黛玉,是有道理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林怼怼”的外号说明有些网友认为林黛玉说话尖刻,爱怼人。可以从《红楼梦》中选择相应的事例,如第7回“送宫花周瑞叹英莲”,周瑞家的好心给黛玉送宫花,结果林黛玉冷笑一声: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第8回“贾宝玉大醉绛云轩”,林黛玉前来梨香院做客,丫环紫鹃、雪雁担心天气冷,黛玉会冻着,便好心送来暖手炉,结果却被林黛玉当做调侃打趣贾宝玉的契机:谁叫你送来的?难为她费心,哪里就冷死了我。后文也有贾宝玉的奶妈李嬷嬷说林黛玉“这张嘴说出话来,比刀子还尖”,薛宝钗也说林黛玉“颦丫头这张嘴,叫人爱也不是,恨也不是”,滴翠亭那回中贾宝玉的丫头林红玉也说“林姑娘的嘴爱刻薄人”。总之,林黛玉虽然是一个性情纯真、才华卓绝的女子,但她的确犀利刻薄,出言尖酸,多次怼得宝玉和贾府众人无话可说,以“林怼怼”形容寄人篱下、心思敏感的林黛玉,是有道理的。

假如不同意这种说法,也需要找出理由。纵观全书,看看林黛玉都刻薄了哪些人?受林黛玉揶揄最多的是贾宝玉,他和林黛玉关系特殊,属于恋爱中的小儿女,两个人吵吵闹闹也很正常。除此之外,林黛玉还会揶揄薛宝钗,因为金玉良缘的风声,当然和贾宝玉“见了姐姐忘了妹妹”也有关系,处于恋爱微妙关系的三个人,林黛玉揶揄他们两个属于正常心理反应,日常生活中这种情况也常有发生。再有林黛玉刻薄周瑞家的,周瑞家的在送宫花的时候,最后一个送给林黛玉,林黛玉当时就来了一句“我就知道别人挑剩的才给我”,让周瑞家的尴尬不已。其他的时候,再也不好找林黛玉刻薄人的文句出现了。不过林黛玉说的这些刻薄话,都是当面说的,有不满立刻表达出来,不背地里评论别人的是与非。林黛玉外露的是尖刻,内藏的是宽厚。而且黛玉形象丰富,是个美丽多情、性情纯真、气质灵动、才气卓绝的女子,以“林怼怼”形容林黛玉未免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7.刘姥姥:朴实憨厚——看到贾府的螃蟹宴、纱罗糊窗、鸽子蛋和茄鲞,感叹其奢侈浪费。深通人情世故、擅长交际——为贾母讲奇闻轶事,配合王熙凤和鸳鸯哄贾母开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了解到贾府螃蟹宴,便念叨着:“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听说把软烟罗拿来糊窗子,便说:“我们想它做衣裳也不能,拿着糊窗子,岂不可惜?还有那‘一两银子一个的鸽子蛋’,也没听见个响声儿就没了!”制作精美的茄鲞,刘姥姥听了它的制作方法后,摇头吐舌说:“我的佛祖!倒得多少只鸡配他,怪道这个味。” 可见,她朴实憨厚。

当贾母带着刘姥姥游大观园,问“这园子好不好”时,刘姥姥赞道大观园竟比年画还强十倍。又听说惜春会画画,便夸她年纪虽小,却又是好模样,又能干。与此同时,她还不时地找话逗趣以迎合众人的的心理,“谁知城里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它也变俊了,也会说话了。”她故意把鹦哥说成是雀儿,贬低自己孤陋寡闻的同时,也抬高了贾府众人的地位。可见,她深通人情世故、擅长交际。

8.第一问:在《红楼梦》百二十回中,贾雨村的人生经历了四个阶段、三次浮沉:入仕之前,是清高的读书人;第一次科举入仕,做知府不久被革职;第二次开复授金陵应天府,有了四大家族的加持一路高升至大司马,之后被降职;第三次发生在后四十回,开了京兆府尹兼管税务,因‘婪索属员’革职定罪,后遇大赦递籍为民。

第二问:①结构上,串联起《红楼梦》主要情节,并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②主旨上,以其人生的荣枯起伏,折射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司法制度的阴暗险恶,批判人与人关系的虚伪。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名著人物相关情节、分析人物作用的能力。

第一问:

贾雨村的人生之路作者写了他的四个阶段:对理想的憧憬阶段、初入官场到罢官这个时间段、再入官场而蜕变、最后沦为阶下囚。

出身仕宦的贾雨村虽然家败潦倒,在他结识了甄士隐时,仍保持着读书人的清高和理想,十年寒窗,一举得仕,实现飞黄腾达的政治抱负,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千百年来封建读书人的夙愿。后来经甄士隐资助进京一举得中,进入官场,不懂政治生态和潜规则的贾雨村大施拳脚想干实事,得罪了上司,于是贾雨村跌了一个大跟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得益于林家、贾家、王家的帮助,贸雨村实现了重返官场,吃了大亏的他脑子活的很,他变乖了,抱上大腿也成了官场油条,开窍了的贾雨村如鱼得水,节节高升。然后贾雨村就“致使枷锁杠”了,沦为了阶下囚。

第二问:

结构上,《红楼梦》开宗明义,用假语村言敷衍一段故事,而将真事隐去。第一回名曰“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第一百二十回“甄士隐详说太虚情,贾雨村归结红楼梦”,首尾呼应。贾雨村揭示了《红楼梦》一条极重要的时间线。贾雨村也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如因为林如海推荐,贾雨村送黛玉到贾府,引出了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由“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引出“护官符”,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为《红楼梦》设置了更广阔而复杂的社会背景等。

主题上,贾雨村的一生,经历了寒窗苦读、赶考中榜、做官革职、复出高升、获罪遇赦、削职为民的曲折过程,这是一个热衷于仕途的读书人完整而典型的人生经历。通过贾雨村仕途跌宕浮沉,见证了四大家族的兴衰史,隐写了朝堂政局的变幻。

贾雨村能够先后得到甄士隐、林如海和贾政的赏识,推进情节发展。贾雨村,察言观色、果敢明事。所以才能从甄士隐、林如海那里获得好评。但贾雨村最大的缺点就是见风使舵,骨子里还是没有气概,一有风吹草动,就成了墙头草。起初遇到甄士隐、林如海的时候,那时的贾雨村还是良心未泯,表现出来的更多还是那种“文人气息”。之后贾政遇到的贾雨村,已经是完全的“近墨者黑”,被社会官场这个大熔炉,彻底地染黑了。写贾雨村的人生起伏,批判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虚伪。贾雨村人生,穷书生获得资助,考中了进士,外放了大如州知府,但被革职,后来做私塾先生,又被举荐给贾政,外放应天府知府等,这些事情折射当时的社会制度的阴暗险恶。

9.示例:

同意。

所谓人无完人,好人不可能完全是好,坏人也不可能完全是坏的。《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是复杂的,作者敢于如实描写,所以是“真的人物”。比如王熙凤,她一方面聪明能干,能够得到贾母的宠爱,身为荣国府的管事,能将偌大一个家庭掌管在手中,其能力自是不必多说。另一方面又非常狠毒,“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此外,她对权力和金钱的欲望也表现的非常突出,利用贾府的关系捞取钱财,替人买通官司,制造了一起起冤案。

所以王熙凤是一个个性鲜明的女人,集聪慧、能干、狠毒、欲望于一体的“真的人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

鲁迅先生的评价主要表达的是《红楼梦》中的人物性格不是单一的,是复杂多变的,是“真的人物”。考生作答时首先要明确观点,然后从不同角度分析一个人物,写出人物性格的多样性,丰富性。然后结合作品内容,根据要求联想名著相关情节进行概述、分析即可。

如选贾宝玉,结合他的生活环境、所受的教育概括其性格特点,他随心所欲、率性自然;鄙弃功名富贵、世俗观念;但不免幼稚,不谙世务。

选林黛玉要结合其身世背景分析,她才华横溢,敏感细腻,极度自尊;但有时不免尖刻犀利。

选薛宝钗要结合其生活环境和所受的教育分析,她端庄稳重,处事周全;但却受封建正统思想影响深。

选王熙凤也要结合其身世、在贾府的身份地位分析,她精明干练,有非凡的治家才能;爽朗大度,善于逢迎;心狠手辣,热衷于权力和金钱的追求。

10.(1)公事公办: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了,严格按照旧例给了20两银子;

(2)志向高远:在赵姨娘来找她说理时,她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

(3)机敏过人:吴新登媳妇有意试探刁难,探春当面戳穿她的伎俩,让平儿在边上服侍,树立个人权威;理家时留心日常事务,开源节流;

(4)考虑周全:在分派各人管园子时,照顾到各方利益,受到大家欢迎。

(5)自尊又自卑:她和赵姨娘评理时,她说赵国基不是他舅舅,还喊着“谁不知我是姨娘养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

探春生母赵姨娘之弟赵国基死了,探春查明旧帐,秉公执法,为此,她同自己的生母赵姨娘展开了激烈的冲突,她捍卫了执法的公正和权威,也维护了自己的威信和尊严。可见秉公执法。

“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通过语言描写可知:志向高远。

吴新登媳妇的有意试探刁难,不查旧例回明请探春拣择施行,反故作不知托词蒙混。探春坚持要吴新登媳妇查报旧例,并指出其意图刁难之私心,令其“满面通红”而去。这一回合,探春说话严正,而始终面露笑容,不肯发威动怒,不失贾府三小姐的尊贵身分。“兴利除宿弊”,大刀阔斧地施行改革。可见,机敏过人。

将大观园里的田地、苗圃、花木等发包给专人管理,并且照顾到各方利益,受到大家欢迎。可见,考虑周全。

由“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可知,自尊又自卑。

11.①薛宝钗稳重端庄,处事淡然甚至有些隐忍,不会发笑;②其时贾母、王夫人、宝玉及众姐妹均在现场,因顾及自己在众人心中的形象而有所克制,她不能发笑;③刘姥姥因要钱来到贾府,而薛家则因生意没落来到贾府,她从刘姥姥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笑不起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对事件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面对刘姥姥的扮丑自嘲,在场众人笑态各异,薛宝钗却是“欲笑而抑住不笑”,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从性格上来讲,薛宝钗举止娴雅,是当时封建正统淑女的典范,她处事淡然甚至有些隐忍,她的封建淑女形象不允许她发笑。

从外在环境来讲,“贾母这边说声……,刘姥姥便站起身来,……众人先是发怔,……。史湘云撑不住,……林黛玉笑岔了气,……;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此时贾母、王夫人、宝玉及众姐妹都在现场,考虑到自己在众人心中的形象,宝钗必须有所克制,她不能发笑。

从生活经历上来讲,刘姥姥是因为想要钱才来到贾府,而薛家则因生意没落来到贾府,薛宝钗此时是以亲戚的身份客居在荣国府,她从刘姥姥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联想起自己的身世,自然是笑不起来。

12.示例一:林黛玉,正面展示她的纯真率性,清新脱俗,禀赋颖异,不染尘埃;又不避讳她的多愁善感、爱使小性、孤高自许、敏感多疑、任性尖酸。

示例二:薛宝钗,正面展示她的宽容随和,豁达大度,温柔敦厚,聪慧能干;又不避讳她的虚伪矫情,性冷无情,圆滑世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情节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从备选的几人中选择一位,分析其身上的“好”“坏”或“优缺点”。

如贾宝玉,他的优点表现如下:平等的观念,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他给以女子一视同仁的尊重,用平等的观念对待女孩子们;善良的品性,作为一名世家子弟,宝玉完全没有沾染那些如薛蟠、贾琏之流的骄横霸道的习气,相反他却是善良和仁义的,在二十五回中,贾环因为嫉妒宝玉得宠,便故意推翻灯油,企图烫瞎宝玉的眼睛,结果把宝玉的右脸烫起了许多燎泡,破了相的宝玉却说“有些疼,还不妨事,明日老太太问,只说我自己烫的”;侠肝义胆,在第九回中,璜大奶奶的侄子金荣在学堂里仗势欺负文弱的秦钟,宝玉便让傲气的金荣给秦钟赔不是,金荣只得与秦钟作了揖,宝玉还不依,心虚气短的金荣只得与秦钟磕头,才了解了此事。缺点如下:懦弱,虽然悲悯怜爱却不能保护,金钏、晴雯之死,黛玉、湘云之陨,都与之相关;顽劣,虽然爱重下人,但也有粗暴之时,如踹了袭人;想要随心所欲却又找不到现实生活的出路。

如林黛玉,她的优点表现如下:她有清灵超逸之美,有聪颖敏慧的灵气,“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身体面庞怯弱不胜”,“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她才华出众,博览群书,过目成诵,且有自己独到的心得体会,亦擅鼓琴识谱、谈禅论道,女工虽不常作,可一出手必是精品,特别是她超凡的诗才,如她的海棠诗风流别致,柳絮词缠绵悲戚,菊花诗技压群芳,《葬花吟》、《桃花行》、《题帕诗》、《五美吟》、《秋窗风雨夕》等作品也都文采斐然、寓意深刻,典故信手拈来,佳句一挥而就;她从不掩饰自己的好恶,也不会刻意讨好他人,对待紫鹃,亲如姐妹,香菱学诗,向她请教,她热诚相接,她感于宝钗的劝解,与宝钗赤诚相见,纯真率直。缺点如下:敏感尖刻多疑,如对环境的感受“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对王善保家送宫花的讥刺;恼怒湘云将她比戏子。因对宝玉的感情一心相许,以生命相依托,因而有不尽的哀愁情思,乃至猜忌、争吵、嫉妒,她与宝玉既言和意顺,又求全责备,直至误会归于冰释。

如薛宝钗,她的优点表现如下:性格端庄稳重,圆熟豁达,她罕言寡语,城府深严;她安分随时,藏拙守愚,凡事处之泰然,安之若素;她处世圆熟,豁达大度,深得贾府上下人心,如过生日悉依贾母所好,扑蝶使金蝉脱壳之计,帮湘云设东道,替岫烟赎棉衣,送礼物不忘赵姨娘,参与理家,施小惠全大体;宽容大度,乃至收服林黛玉;聪慧、博学、能干,诗才出众,如讽和螃蟹咏,夺魁柳絮词,学识广博,如她具有绘画、佛学、医学和养生的知识,懂得当铺经营的规则,能干,如精于女工,善于理家。缺点如下:冷漠无情,如她对金钏之死、尤三姐自刎、柳湘莲出家的态度;圆滑世故,“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如王熙凤,她的优点表现如下:能干,治理宁国府和打理荣国府上下事务时也可见她具有惊人的管理组织能力和治家手段;聪慧,懂得如何讨长辈欢心。缺点如下:心狠手辣,如对贾瑞调戏的报复以及对尤二姐争宠的报复;贪婪,借管家的机会,用大家的月利钱拿去放贷,中饱私囊,为了3000两银子,害了张金哥和守备之子两条性命。

13.①身世相同,二人都出身低贱,家境贫寒,名声不好。②性格不同,尤二姐温柔软弱,尤三姐刚烈泼辣。③爱情选择不同,尤二姐任凭别人选择,自甘做妾;尤三姐主动追求真爱,痴情自尊。④结局相同,二人都自杀而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①身世相同:她们都出身低贱,贫寒,家道中落,身世坎坷,少年时就经历了丧父之痛,没受过良好教养,尤老娘绝不是循规蹈矩的女子,她们的性格深受尤老娘的价值观影响,爱钱,出卖美色,视礼教如无物,因而名声不好。

②性格不同:尤二姐是水性之人,温柔软弱,这从对待贾琏的态度就可看出。尤三姐则刚烈泼辣,敢做敢当,是勇敢磊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人,这从柳湘莲退婚尤三姐自杀可以用看出。

③爱情选择不同:尤二姐是任凭别人选择,她比较被动,并且是极为讨好,因为她希望通过他们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无论是贾珍贾蓉还是贾琏,谁能动真格地要了她,她也就依了。尤三姐则是主动追求真爱,毫无虚情假意。认准了柳湘莲,痴痴等了他五年,她几乎不太像那个时代的女性,她的身上有一种现代性的精神。

④结局相同:尤二姐被王熙凤整治,吞金自杀;尤三姐因柳湘莲退婚,拔剑自刎。

14.香菱。香菱形象:执着、勤奋、刻苦、认真。颦儿形象:学识渊博、热情大方、富有同情心,且具有诗人才情气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情节以及人物形象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这段文字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是香菱学诗的情节,在原文这一回中,香菱苦志学诗,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现”,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作品通过香菱苦吟诗词最后终有所成的描写,刻画了香菱执着、勤奋、刻苦、认真的性格特征。

颦儿即林黛玉,她在教香菱习诗的过程中,文中有很多黛玉对诗词的理解“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可见其学识渊博,对于香菱学诗很热情的指导她,从中可见林黛玉学识渊博、热情大方、富有同情心,且具有诗人才情气质。

15.①王熙凤情节:十二回中王熙凤对贾瑞毒设相思局,表面殷勤相待,暗中设计捉弄整治。六十九回中王熙凤表面对尤二姐关怀备至,暗地里唆使秋桐等人折磨尤二姐。

②探春情节:五十五回与李纨共同协理家事时,探春训斥管事婆子吴新登家的;七十三回探春软硬兼施,训诫迎春房里的刁奴(迎春乳母的儿媳王住儿媳妇);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时,探春掌掴王善保家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

第一段文字意思是:嘴上说得好听,心里却打着歪主意,表里不一,暗中使坏。这体现了王熙凤能说会道,对上级善于阿谀奉承,她对下属严厉精明,惯于玩弄权术的性格特征。划线部分“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体现了王熙凤的表里不一、阴险狡诈。如“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借秋桐、张华等人之手逼得尤二姐吞金自杀等都可以表现狠毒、奸诈狡猾。考生结合一个情节具体分析这种性格体现即可。

第二段从“三姑娘”“可惜不是太太养的”等可知是探春。“刺戳手”是形容探春果敢、决断、刚烈的性格特征。她兴利除宿弊,实行体制改革,对偷偷懈怠的下人严格管束;王善保家的抄检大观园时,探春掌掴王善保家的,等等皆可体现。

《红楼梦》:把握故事情节

1.概括说说《红楼梦》“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主要内容。

2.简述《红楼梦》中香菱的身世。

3.《红楼梦》前五回幻境与现实交织,亦真亦假,真假难辨,这给读者带来了不小的阅读障碍。但作为小说的总纲,前五回对后文故事的展开具有重要作用。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4.“已而入一石港,港上一面匾灯。明现着‘蓼汀花溆’四字。按此四字并‘有凤来仪’等处,皆系上回贾政偶然一试宝玉之课艺才情耳,何今日认真用此匾联?”(《红楼梦》第十八回)贾政为什么采用宝玉所题的匾联?匾联上题有“有凤来仪”四字的地方,后由元妃赐名什么?

5.关于《红楼梦》悲剧产生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主要可以归纳为性格、命运和文化三个角度。请你任选一个角度,结合原著具体人物及相关情节,谈谈你对《红楼梦》悲剧成因的理解。

6.阅读《红楼梦》节选材料,完成小题。

后面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脂砚斋评价探春“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至流散也”。你是否认同这种说法?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及原著相关情节,简要分析。

7.元妃省亲后下令宝玉和姐妹们入住省亲别墅大观园,从第23回到第80回,大观园是《红楼梦》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场所,大观园远离世事的污浊和尘世的喧嚣,是曹雪芹为红楼男女构建的一个“乌托邦”。有人说曹雪芹为每位住在大观园里的红楼人物提供了“专属庙宇”,试举一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8.《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第一次争吵出现在第十八回《林黛玉误剪香囊袋》。请你简述这一故事情节,并对林黛玉的这一行为作简要分析。

9.“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这是《红楼梦》中关于晴雯的判词,小说中能体现其“心比天高”“灵巧”的情节分别是什么?“毁谤”她的又是哪些人?【31/74/51回】

10.“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情节被当今人们赋予了更多的含意,多以自嘲地口吻谐谑自己或者他人。请用简要文字还原事情的真相。不少于100字。

11.《红楼梦》中很多经典情节让人印象深刻,如“木石前盟”“海棠诗社”“宝玉挨打”等。请从中任选其一,简述其故事情节,不超过100字。

12.“黛玉葬花”是一个经典意象。请使用适当的修辞描述黛玉葬花的情景。不少于100字。

13.晴雯和袭人是宝玉房中两个重要的丫鬟,在《红楼梦》研究中,有“晴为黛影,袭为钗副”之说。请结合原著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晴为黛影”或“袭为钗副”的理解。

14.欣赏《红楼梦》,要学会品味日常描写之物。比如古代生活常用的“手帕”,却在曹雪芹精巧的构思中,成为爱情的信物、“伏脉千里”的线索。“小红遗帕”“宝玉赠帕”等都是《红楼梦》中的经典情节。请你简述“宝玉赠帕”相关的故事情节,并探究宝玉为何送两块“旧帕”给黛玉。

15.《红楼梦》中有两朵“带刺的玫瑰花”——探春和尤三姐,她们都是兼具思想和主见、魄力和勇敢的女子,请各举出原著中的一个情节加以印证。

参考答案

1.①介绍贾府的历史与人物;②点出贾府存在的危机;③介绍主要人物贾宝玉的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压缩概括的能力。

在第二回里,作者通过冷子兴之口,把贾府的重要人物都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让大家对他们的情况都略知一二,并且知道了贾家荣宁二府现在的状况,是一个总括式的章节,属于《红楼梦》序幕的一部分。

“当日宁国公与荣国公是一母同胞弟兄两个,宁公居长,生了四个儿子。宁公死后,贾代化袭了官,也养了两个儿子:长名贾敷,至八九岁上便死了,只剩了次子贾敬袭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余者一概不在心上……”冷子兴向贾雨村介绍了宁荣二府几代人的情况,冷子兴还介绍了贾府三春的情况——出身、读书、取名和贾夫人的名字,贾雨村才明白林黛玉把“敏”字念作“密”字、写到“敏”字时又减少一二笔的用意。

同时还特别提到了两件奇事——贾元春在大年初一降生;贾宝玉出生时口中衔玉,周岁时抓取脂粉釵环,七八岁聪明乖觉,见到女孩感到清爽。贾雨村向冷子兴介绍了金陵甄宝玉的奇异之处——尊崇女孩的清净,在女孩面前温厚和平。

冷子兴说的第一个重要问题是:现在的宁荣二府,表面上还荣荣耀耀,但实际上,已经好景不再,就像一座大厦,外面的架子还在,但里面差不多被掏空了。所以,这一回还是伏脉之笔,点明贾府现时的萧条和面临的危机,透露出这样一个钟鸣鼎食之家,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这些有助于我们理解小说内容:写一个处于“末世”的封建家族的衰亡。

2.香菱的身世:香菱,原名甄英莲,甄士隐的女儿。三岁时被拐子拐走,先被卖给公子冯渊,冯渊死后,被薛蟠强买为妾,改名香菱,随薛家进住贾府,曾拜黛玉为师学诗。香菱为薛蟠正妻夏金桂所妒,备受折磨。夏金桂本想毒死香菱,谁知反而误喝毒药而死。薛蟠出狱后,薛姨妈要儿子把香菱视为媳妇,但香菱最后还是因难产而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香菱原名甄英莲,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女儿,贾府通称香菱。她是整部小说最先出场、最后退场的女子。

甄英莲原籍姑苏,甄士隐独女,眉心有米粒大小的一点胭脂记。三岁那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灯时因家奴霍启(“祸起”)看护不当而被拐子拐走。养大后原是卖给金陵公子冯渊,中途却被薛蟠抢回去做小妾,她生得袅娜纤巧,做人行事又温柔安静,后宝钗给她起名叫香菱。她最著名的事迹便是师从黛玉学诗。薛蟠娶夏金桂后,香菱被改名叫秋菱,饱受虐待。后四十回夏金桂下毒害她,结果却阴差阳错毒死了自己。薛蟠出狱后,香菱扶正,因难产而死,甄士隐亲自接她归入太虚幻境。

3.①前五回暗示情节发展走向,比如“还泪说”暗示了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②为后文情节发展提供合理性,如交代了林黛玉和薛宝钗进贾府的原因,让宝、黛、钗三人的相聚合理自然。

③展示社会环境,提供故事背景,通过林黛玉进贾府描写贾府环境,通过“护官符”写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示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④介绍主要人物及关系,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⑤暗示人物命运,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暗示了众多人物命运的发展和结局。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红楼梦》前五回是全书的精华,是小说的序幕,也是小说的纲,全书的主要人物、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也在此基础上展开。

第1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第2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第3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4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5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命运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4.元妃十分怜爱宝玉,时时从宫中传信,要贾府的人好好教养宝玉;贾政觉得让宝玉题写匾额,不负元妃素日切望之意。匾额上题有“有凤来仪”四字的地方,后由元妃赐名“潇湘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元妃还有一个最关心的人,那就是宝玉。宝玉的一切,宝玉的生活、读书教育、婚姻等一切事情,元妃都是很上心的。元妃“自入宫后,时时带信出来与父母:千万好生抚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且致父母之忧。眷念切爱之心刻未能忘。”我们从《红楼梦》中处处可见元妃的“宝玉之心”。

贾政采用宝玉所题的匾联是因为贾宝玉是贾元春亲自启蒙的,贾元春入宫以后也很挂念宝玉,常常带信给父兄敦促宝玉读书,贾政用宝玉题诗的用意是让元妃知晓他的才情,不负元妃素日切望之意。

“有凤来仪”是贾宝玉起的名字,贾元春看了后觉得太过张扬,便赐名“潇湘馆”。贾元春的格局是贾府任何一个人都比不上的,也许是在宫里待久了,容易比别人想的多,贾元春也是最开始担忧贾府命运的人,也可能是因为自己代表着贾府,所以对得失荣枯特别的敏感。在宫里的这些年,贾元春看透了很多事情,对于那些看起来繁华极致的东西,元春更多的是谨慎。贵妃这个地位,元春一开始是敬而远之的,在得到了这个位置后也是担心忧虑多于幸福开心,她知道这个位置来的特别不实在,她比任何人都害怕一脚踏空,因为她的一举一动,牵扯到的是整个贾家,整个家族。于是,见到了贾宝玉定的“有凤来仪”的名字,便觉得不妥,这应该是元春的常态,不喜欢高调,觉得一不小心就会犯错,然后就会牵扯到家族,也不难理解元春会直接改掉宝玉起的这个名字。

5.从性格来看,宝玉是个品性独特的公子哥儿,喜欢杂学旁收,却对四书五经这些封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毫无兴趣。此外,由于宝玉一直生活在纯洁的少女世界,体会到少女世界里种种纯真的喜怒哀乐,而对俗气虚伪的男性世界产生了厌恶,不肯与官场中人如贾雨村之流来往,“奇谈怪论”的形式来批判男权社会与他们所代表的社会道德价值,一反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的“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然而宝玉虽然认识到了男性社会的黑暗与丑陋,但他却无力也无意去改变,而是选择了逃避,沉浸在少女世界的纯洁之中。在纯洁的少女中能够理解宝玉思想的人也是极少的。宝玉寻寻觅觅,也只找到了一个知音,那就是林黛玉。他们都一样地有叛逆的思想,在志同道合的基础上,他们产生了纯洁的爱情。对宝玉来说,他和黛玉之间的美好爱情显然是他对现实失望之后唯一向往和追求的。然而,宝玉性格中的逃避和软弱决定了他不可能用实际行动去反抗贾府统治者的安排。于是,悲剧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我相关内容、情节以及主旨能力观点的能力。

性格:宝玉的性格透视,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第一主人公,是曹雪芹呕心沥血创造的一个典型形象,然而,旧世界里出现的新人,往往被世俗看成乖僻邪谬,不近人情,甚至被人看成疯、痴、呆、傻。这正是先觉者们普遍的命运,宝玉喜欢杂学旁收,却对四书五经这些封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毫无兴趣。此外,由于宝玉一直生活在纯洁的少女世界,体会到少女世界里种种纯真的喜怒哀乐,而对俗气虚伪的男性世界产生了厌恶,不肯与官场中人如贾雨村之流来往,并发出了令当时人震惊的评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些实际上是以“奇谈怪论”的形式来批判男权社会与他们所代表的社会道德价值,一反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的“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贾宝玉的这种种叛逆的思想与当时的封建传统思想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宝玉的父亲贾政——一个典型的封建正统人物,对宝玉的叛逆思想和行为深恶痛绝。有时仅因一些小事,贾政便要将宝玉“堵起嘴来,着实打死”“要绳索来勒死”。然而宝玉虽然认识到了男性社会的黑暗与丑陋,但他却无力也无意去改变,而是选择了逃避,沉浸在少女世界的纯洁之中。在纯洁的少女中能够理解宝玉思想的人也是极少的。宝玉寻寻觅觅,也只找到了一个知音,那就是林黛玉。他们都一样地有叛逆的思想,在志同道合的基础上,他们产生了纯洁的爱情。对宝玉来说,他和黛玉之间的美好爱情显然是他对现实失望之后唯一向往和追求的。然而,宝玉性格中的逃避和软弱决定了他不可能用实际行动去反抗贾府统治者的安排。于是,悲剧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文化:(一)家庭环境的影响。宝黛两人所共同具有的叛逆性格和生活理想,由于不容于当时的社会由于他们和封建势力的尖锐冲突导致了这一悲剧。宝黛之间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注定不能不是悲剧,那么大的贾府,上到贾母,下到丫鬟,没有人支持他们的爱情,没有人站出来为他们说话。并不是由于简单的门不当户不对,并不是简单地由于自由恋爱触犯了封建婚姻制度,而是在于这一爱情本身所包蕴的反封建色彩为社会所不容造成了悲剧,爱情这个题材,在《红楼梦》里,被空前地用社会性的、政治性的内容充实起来,提高起来,从而全面而深刻地对封建社会作出了有力的批判。这正是《红楼梦》不同于此前全部的才子佳人小说之所在,也就是《红楼梦》为何如此富于影响和震撼人心。

(二)封建社会文化的冲击,宝玉与黛玉之间的爱情是建立在蔑视功名富贵,不谈“仕途经济”一类的混帐话这样的思想基础上的。这样的思想对封建社会来说是大逆不道的。因此宝玉与黛玉之间的爱情是叛逆者之间的爱情。黛玉作为宝玉唯一的知已,两人相知相恋理顺成章。他们的爱情来自于本身的真情实意,具有人世间最让人感动的纯真,所缺乏的正是封建家庭最为看重的“妁之言,父母之命”!自然,贾府的统治者们作为封建社会的卫道士是不允许这样的爱情存在发展的。他们可以采取一切残酷的手段来摧毁宝黛之间的爱情。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宝黛的爱情只能以悲剧告终。“苦绛珠魂归离恨天”是封建家族之间利益维系,相互利用和赤裸裸的利益交换的结果,为了贾府乃至史、薛、王等封建家族的利益,吞噬了林黛玉苦苦追求的爱情,也吞噬了这位“心较比干多窍”的多愁多泪的少女的生命。在封建社会,用婚姻达到利益的维系比比皆是,吞噬美好爱情也多有记载。林黛玉身上所体现的是美丽失落,爱的失落、青春的失落,叛逆的追求,现实与理想,在这万般矛盾和煎熬中,她只能让人感叹“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金玉良缘是她一生的痛,木石前盟却使她流尽最后一滴泪,“冤冤相报自非轻,万象离合皆前定”,她对爱情的执着,对现实的执着,对人生的执着与封建社会的所宣扬的礼教相违背的,也是与贾府利益相抵触,在封建社会,悲剧不仅存在于社会底层的平民、家仆之间,也存在于贵族中,悲剧是无所不在的,而悲剧的根源就是罪恶的封建制度。

命运:贾宝玉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其角色满载作家浓郁的悲剧情怀。石头由空寂之境坠入红尘,历经悲欢离合、世态炎凉之后重回青梗峰,暗示了宝玉生命的轮回。钟灵疏秀却不堪补天,注定了他可悲的一生。于昌明隆盛之邦,却不愿坐享贵族公子的荣华富贵,“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于花柳繁华、温柔富贵之中“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常常无端地产生莫名的忧愁。敏感之心经不起外来的一点点刺激,别人无心之言、无思之态都会让他浮想联翩,就连四季变换、草长莺飞都会引起他情绪上的变化。对易逝的生命,他更有着一种本能的无奈和伤感一一由聚想到散,从花开想到花落,在得中想到失,看生悟到死。这种与生俱来的悲伤情怀,使他比贾府的女儿们更加多愁善感。但自然界的枯荣给宝玉带来的哀愁毕竟还处于浅层次的感伤,当他真真切切地经历了个人爱情的幻灭、大观园众姐妹的夭折以及贾府的衰败之后,悲伤情绪便内化为一种特有的悲剧气质,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也更加深刻。因此,“在被生命的痛楚所包围的同时,他不得不在如何面对人生,入世还是出世的问题上做最后的挣扎”。曹雪序将虚幻的情感悲剧和无常的生命悲剧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用宝玉的眼睛,引领我们看尽人世间的种种不幸与无常,在痛楚与愤怒中找寻不到出路。

6.探春聪敏有才华,见识高远,又有理家才能。抄检大观园时打王善保家的及说的一番话,看出她的魄力和胆识,对于家族兴亡,有忧患,有责任感。主持理家,能兴利除宿弊,开源节流,公平处事,才干突出。所以她要不远嫁,主理贾府内务,应该可以使贾府保有根基,即使遇到磨难,也能维持生活,不至于家败人亡。所以脂砚斋的评价很恰当。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形象、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首先明确观点,同意脂砚斋的说法。

材料中显示探春能干有才、志向高远、志趣高雅、大气阔朗。“才自精明志自高”可知她能干有才、志向高远;看屋内布置,“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可知她喜爱书法艺术,志趣高雅;结合“探春素喜阔朗”及对联内容“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意为天性风流闲散似烟霞一样,山野人的生活常以泉石为伴,可知她大气阔朗。总之她聪敏有才华,见识高远。

从小说中抄检大观园和探春理家的情节也能看出她的见识和才干。“绣春囊”事件引发了抄检大观园。大观园本来是一个芳香美丽的女儿国,但是抄检大观园意味着这一块仅有的清净之地也不幸地遭到荼毒了。探春痛心疾首指出这一事件的严重性,“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可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她预料到抄检大观园的严重后果,一针见血指出抄检大观园是抄家的先兆,可谓敏锐至极,有政治家风度。

其二,在具体的战术上,探春也做到了积极应对,敢作敢当,不仅敢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当抄检大观园的队伍来到探春的住所秋爽斋时,书中写道,“谁知早有人报与探春了。探春也就猜着必有原故,所以引出这等丑态了。

其三,面对恶势力的肆意行恶,“该出手时当出手”。当王善保家的行为大大伤害了探春的自尊心,“只听“啪”的一声,王善保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巴掌,接着又趁势骂王善保家“狗仗人势,天天作耗”。当凤姐说侍书“有其主必有其仆”,探春借机发表议论,“我们做贼的人,嘴里都有三言两语的。这还算笨的,背地里就只不会调唆主子”。在抄检大观园这一回中,探春的形象更加凸显出来了,她有魄力和胆识,对于家族兴亡,有忧患,有责任感。

主持理家时,娘舅去世,按旧例给了二十两,并痛斥赵姨娘;蠲除了宝玉等人上学的点心和纸笔钱;蠲除每月支付给买办采购小姐们的头油脂粉钱。把大观园的花草竹木池塘等的管理承包给个人,并要求其上缴一定数量的钱物。她兴利除宿弊,开源节流,公平处事,才干突出。

所以如若她一直在贾府,贾府则会有不同的局面。故脂砚斋评价是很有道理的。若不同意,言之成理即可。

7.怡红院:大观园中最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院落,是别号“绛洞花主”、“富贵闲人”“怡红公子”贾宝玉的住所,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赤霞宫神瑛侍者在凡间投胎的“花柳繁华之地,富贵温柔之乡”。院外绕过碧桃花,竹篱花编的月洞门,粉墙环护,绿柳周垂。院内游廊相接,几块山石,一边种植数本芭蕉,一边种植西府海棠。树下两只仙鹤,廊上各色异鸟。上面五间抱厦,一色镂空新鲜花样隔扇,上悬一匾,上书四个大字“怡红快绿”,后院满架蔷薇、宝相。沁芳溪在这里汇合流出大观园,有一白石板桥跨在沁芳溪上可通对岸。怡红院最能突显贾宝玉富贵闲散的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大观园是《红楼梦》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场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院落——“专属庙宇”,所住“庙宇”的特征也都能体现人物自己的性格。这就需要在答题时注意:建筑环境、建筑布局及装饰风格与人物性格相匹配;结合具体事例,指出某一红楼人物的住所特征;指出该住所与特定红楼人物性格匹配。例如:

A 怡红院:大观园中最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院落,是别号“绛洞花主”、“富贵闲人”“怡红公子”贾宝玉的住所,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赤霞宫神瑛使者在凡间投胎的“花柳繁华之地,富贵温柔之乡”。院外绕过碧桃花,竹篱花编的月洞门,粉墙环护,绿柳周垂。院内游廊相接,几块山石,一边种植数本芭蕉,一边种植西府海棠。树下两只仙鹤,廊上各色异鸟。上面五间抱厦,一色镂空新鲜花样隔扇,上悬一匾,上书四个大字“怡红快绿”,后院满架蔷薇、宝相。沁芳溪在这里汇合流出大观园,有一白石板桥跨在沁芳溪上可通对岸。怡红院最能突显贾宝玉富贵闲散的特点。

B 潇湘馆:从潇湘馆的名称上就能看出这是一处带有江南情调的客舍,是林黛玉客居荣国府的住所。这里小桥流水人家,翠竹婆挲,粉墙黛瓦,一派江南园林的情调。从院外可见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入得门来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贾宝玉题对额为: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题诗“有凤来仪”描绘潇湘馆所见之景。潇湘馆中以竹子最盛,“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一片翠竹环绕”。翠竹,象征的是一种不屈不挠的可贵品质,高洁中带着儒雅,含蓄里透着活力。黛玉的诗号“潇湘妃子”,正是这样一种高贵而自然脱俗,婀娜而风姿绰约的魅力。

C蘅芜苑:蘅芜苑最大的特点就是门口有一块玲珑山石,这块山石完全遮挡住了蘅芜苑的内部房屋,这块巨石遮住了蘅芜苑的大部分建筑,所以初看之时,会觉得并没有什么参观的价值,顺着这块玲珑山石往前走,正房这才进入视野之内,曹雪芹用这块巨石,给蘅芜苑酿造出一种空间对比,让蘅芜苑外表看起来平平无奇,可是内部却精彩纷呈,仙藤异草的香气纷纷扑来,给人以“深藏不露”的奇异感,而这种欲扬先抑的态度,正是读者对薛宝钗这个形象的理解进程。薛宝钗是藏愚守拙,罕言少语,“事不关己不张口,不问摇头三不知”的女子,这样的女子似乎缺乏趣味,太过懂事、成熟,反而丧失了女孩身上应有的青春气息,这也是目前很多读者不喜欢薛宝钗的原因所在,他们认为宝钗心机太深,不够纯净,事事总要考虑利弊得失。宝钗的住所蘅芜苑,是依据“极简主义”而设计的住所,贾母看到薛宝钗的住处如此简洁,忍不住叹息起来,还让鸳鸯去拿些古董来给宝钗,可以想象蘅芜苑内部的装饰该“极简”到什么地步。“淡极始知花更艳”亦如宝钗。

D 稻香村:是李纨青春守寡的住所,是一处山野田园风光的院落。院门外是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篱门路旁有一石碣,亦为留题之备。院内是数楹茅屋,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李纨的性格,贞静淡泊、清雅端庄、处事明达又超然物外。如深巷古井,如暮霭晚钟,沉静、从容,却也沧桑。

E 秋爽斋:“斋”书房也。斋较堂,惟气藏而致敛,盖藏修密处之地,故式不宜敞显是贾探春在大观园的住所。这里充满了浓郁的书卷气息。原著中对于秋爽斋并没有详细的描述,只提到院中种植着芭蕉和梧桐,有夜月听雨的意境。这组建筑中有一较大的厅堂名“晓翠堂”,临沁芳溪。是贾母初宴大观园的地方。贾元春题“桐剪秋风”匾额。内饰:“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探春室内的几个特点:一是阔朗,二是充满书卷气。室内空间的开敞亮堂,是探春精明爽朗性格的反映;室内大量文具的描述也用来反映其性喜读书、阔朗豪爽的性格特点的。

8.(1)情节简述:贾宝玉在大观园试才题对联中,大展风采,一时高兴把身上的所佩之物都给了小厮们。林黛玉知道后,以为宝玉把自己送他的“荷包”也给了小厮们,就赌气回房,把原来正替宝玉做的香袋儿“拿过来就绞”。后来经宝玉解释,她方知那“荷包”宝玉一直珍藏在怀里,可还是生气,最后禁不住宝玉“好妹妹”长、“好妹妹”短的赔不是。

(2)行为分析:乍一看,林黛玉似乎真是“小性儿”,但只要细加分析,就可以看出她的这种“小性儿”后面,遮住的正是她的美好品德,正是她那要求爱情专一、要求尊重人、维护人的尊严的强烈的自尊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名著相关情节、内容和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贾宝玉大观园试才题额,大获成功。刚出园门就遇上了贾政的一群小厮来邀功请赏,身上的女红配件都被他们抢了去。从袭人的口中表露,这样的事也非止一朝了,袭人倒是见怪不怪。林黛玉却大为不安,因为贾宝玉身上有她所做的一个荷包。林黛玉气性大,反应快,没有仔细确认,以为宝玉把自己送他的“荷包”也给了小厮们,就回里屋把给贾宝玉的,做了一半的香袋给剪碎了。

原文为:宝玉见她生气,便知不妥,忙赶过来,早剪破了。宝玉已见过这香囊,虽尚未完,却十分精巧,费了许多工夫。今见无故剪了,却也可气。因忙把衣领解了,从里面红袄襟上将黛玉所给的那荷包解了下来,递与黛玉瞧道:“你瞧瞧,这是什么!我那一回把你的东西给人了?”黛玉见他如此珍重,带在里面,可知是怕人拿去之意,因此又自悔莽撞,未见皂白,就剪了香袋。因此又愧又气,低头一言不发。宝玉道:“你也不用剪,我知道你是懒待给我东西。我连这荷包奉还,何如?”说着,掷向她怀中便走。黛玉见如此,越发气起来,声咽气堵,又汪汪的滚下泪来,拿起荷包来又剪。宝玉见她如此,忙回身抢住,笑道:“好妹妹,饶了它罢!”黛玉将剪子一摔,拭泪说道:“你不用同我好一阵歹一阵的,要恼,就撂开手。这当了什么!”说着,赌气上床,面向里倒下拭泪。禁不住宝玉上来“妹妹”长“妹妹”短赔不是。

贾宝玉特别珍视林黛玉的一切,所以把她所给的荷包带在里面,就是怕人拿走。林黛玉了解了宝玉的心意,知道自己误会了宝玉,又愧又气。宝玉也气黛玉把香袋铰了,说着气话,两个人相互斗气,最终在宝玉“好妹妹”长、“好妹妹”短的赔不是后和解。

较之袭人的坦然处之,林黛玉的反应显得过于小题大做。袭人或者也给贾宝玉作这些配饰,而且做得更多。那是因为袭人是丫环,服务贾宝玉是她的分内之事。也许她永远也理解不了林黛玉在这小小荷包里安放着的复杂的精神和情感寄托,那是林黛玉强烈的自我意识,是她的多愁善感,是她对未来生活的朦胧期望和不安。所以,林黛玉的表现在他人眼中却成了好弄小性,行动爱恼人。

别人不能理解,但贾宝玉却不但理解,更同情而又欣赏林黛玉的为人处世的方式,他们是彼此的知己。贾宝玉特别珍视林黛玉的一切,珍视她的美好品德,她对爱情的专一,她的痴情,她的强烈的自尊心。

9.“心比天高”——撕扇,抄检大观园时的“翻箱”。

“灵巧”——病补孔雀裘。

“毁谤”晴雯的是:袭人、王善保家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

“心比天高”:第三十一回,端午佳节间,宝玉因金钏儿之事,心情很糟糕。恰巧晴雯给宝玉换衣时失手把他扇子跌折,便训斥了她几句,晴雯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还击了一通,不仅把宝玉“气得浑身乱颤”,而且连来劝架的袭人也落了个灰头土脸。最后,宝玉一定要回了太太去,至袭人一干丫鬟跪下求情才罢。而宝玉赴宴回来,仍和晴雯有说有笑。听说晴雯喜欢听撕扇子的声音,就任凭她将一大堆名扇痛痛快快撕尽了。最后晴雯将宝玉手中的扇子撕了,又把麝月的扇子也撕了。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中抄检大观园,晴雯“挽著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当众把狗仗人势的王善保家的痛骂一顿。

“灵巧”:第五十一回:晴雯因为和麝月闹着玩冻病了。贾母赏了一件雀金裘给宝玉,令他转天穿。不料当天就烧了一个指甲盖大的洞。全城的裁缝都没有认识这衣服的,不敢接活修补。而怡红院中也只有晴雯能用界线之法修补。晴雯在病中用了半夜时间,将雀金裘补好,几乎看不出补的痕迹。

袭人是王夫人的耳目。在抄检大观园之前,王夫人先把晴雯叫来给训斥了一顿,她说:“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好在晴雯非常聪明,机智的回答王夫人。晴雯干的事,王夫人怎么会知道?明摆着是袭人告密了。袭人的举动贾宝玉都怀疑。抄检大观园之后,宝玉厉声问袭人:“怎么咱们私底下说的玩的话,太太都知道了。怎么太太别人的毛病都挑了,就单不挑你,还有秋纹、麝月。”

因为不把婆子们放在眼里,以前晴雯就得罪过王善保家的,王善保家的在王夫人面前告了晴雯。王善保家的道:“别的都还罢了。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他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趫趫,大不成个体统。”

所以“毁谤”晴雯的是:袭人、王善保家的。

10.因为第一次去荣国府“打秋风”,刘姥姥一家获得了贾府的资助。因此,第二次,刘姥姥向贾府送土产品,以表示远房亲戚的心意,贾母邀请刘姥姥在大观园吃住游玩。其间,贾府及大观园的荣华富贵让家境贫寒、没见过奢华豪富生活的刘姥姥大开眼界。后来,“刘姥姥进大观园”被用来比喻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来到陌生新奇的花花世界,或用来揶揄那些见识短浅、孤陋寡闻的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著相关情节的能力。

红楼梦前八十回里,写到了刘姥姥两次进荣国府,一次是在元春封妃之前,一次是在元春封妃之后。   

如果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是为了活命,那么她二进荣国府,更多地则是为了感恩。在刘姥姥一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贾府伸手推了一把,正是这一推,刘姥姥一家感恩戴德,没齿不忘,田里摘了头遭的新鲜瓜果菜蔬,第一个想到送给贾府众人尝尝鲜。也是这一次,刘姥姥在贾母这个养尊处优了半辈子的老寿星的带领下,进入大观园,见识了贾府的贵族气派,见识了平时只在画中才能看到的景象。

但贾家虽帮助刘姥姥,王夫人、王熙凤等人却一直瞧不起刘姥姥这个穷人。这一点从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王夫人的不见,王熙凤的不甚待见和在大观园时王熙凤、鸳鸯等人对刘姥姥带有羞辱式的打趣和玩笑中可以看出。如,在宴席上,大家一起行令喝酒,结果,王熙凤和鸳鸯一番策划,取来了一连十个挨次大小分下来的木制酒杯,那大的足足的像个小盆子,极小的还有手里的杯子两个大。凤姐让刘姥姥用大的,刘姥姥吓的忙道:“这个不敢!好姑奶奶,饶了我罢。我还是小杯吃罢,把这大杯收着,我带了家去,慢慢的吃罢。”刘姥姥的酒令是“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姥姥鼓着腮帮子不笑,众女人都笑了。由此可见,刘姥姥是个知足乐观的人,到荣国府后,她毫不吝啬地把自己当作笑料,供贾府人民玩耍。刘姥姥这样做,是为了感受贾府上下对自己的恩情。

11.木石前盟:宝玉前身是神瑛侍者,林黛玉前身是绛珠仙草。神瑛侍者曾浇灌绛珠草。后神瑛侍者顺带着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投胎人间,即为贾宝玉。绛珠仙草为报灌溉之恩,投胎为林黛玉,用一生的眼泪来报答。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木石前盟,《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讹缘,“木”指黛玉前世绛珠仙草,“石”指女娲补天剩下的顽石。神瑛侍者以甘露之水灌溉绛珠草,使其得换人形,修成个女体,名唤绛珠仙子。为报灌溉之德,绛珠仙子情愿随神瑛侍者下凡历劫,将自己一世的眼泪还他。神瑛侍者顺带着顽石下凡,绛珠仙子成为林黛玉,而顽石则幻化为贾宝玉及其通灵宝玉。

12.一阵风过,树上的桃花不情愿地飞下一大半来,落得满地皆是。只见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绢袋,手内拿着花帚。她把落花扫了,装入袋里,细细地埋入园中一角的花冢。看着花冢,黛玉不禁呜咽起来,哭得好不伤感。她一面哭,一面道:“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红楼梦》的阅读与简述能力。

本题要求描述“黛玉葬花”的情景。黛玉葬花在小说的二十七和二十八回。只要认真读过,黛玉葬花的情景不难答出。简述时,可以根据对小说内容的掌握,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注意语言的叙事性。概括时要结合黛玉的个性及所处环境,注意表述清楚黛玉葬花的前因后果。还要点出葬花时,黛玉吟咏的《葬花词》来排解心中愁思。如果能记住其中的经典句子也可写出,比如:她独自一人在幽僻处葬花吟诗,感叹“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凄凉身世,不觉已悲痛地倒在了葬花坡之上。试题要求使用一定的修辞,可以考虑用拟人手法,描述桃花花瓣被风吹落时的情景;也可以考虑用比喻手法,来描述黛玉的言行举止。

13.示例1:“晴为黛影”是说晴雯有黛玉的风格。首先,晴雯眉眼与黛玉有些相似,二人都巧心慧思,风流灵巧。其次,二人品性相近,黛玉由于寄人篱下,有着太多的敏感和自尊,因此,爱使小性子,有时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周瑞家的送宫花,最后送到她这儿,她就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众人笑说扮小旦的戏子“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她就恼了,责问宝玉:“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同样,晴雯性格也很纯真,爱使小性儿,如她和别的丫头拌了嘴,迁怒不肯为来访的黛玉开门。第三,二人对宝玉的感情都很真挚。黛玉爱宝玉是发自肺腑的,她并不像宝钗那样希望贾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而晴雯对宝玉的感情也是纯真热烈的,不具世俗的功利性。总之,黛玉和晴雯在容貌、才华、品性、心智追求以及对宝玉的感情方面都很相似。

示例2:“袭为钗副”是说袭人和宝钗有许多相似性。首先,二人性格相似,袭人性情温柔和顺;宝钗的性情也稳重和平,二人都有一个“和”字。其次,在思想观念上,袭人和宝钗一样,都是封建礼教真诚的维护者,也是自觉的遵守者。宝钗多次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也多次教导姊妹们“你我只该做些针瑞纺织的事才是”;袭人也依仗宝玉对她依恋不舍之情,或与家人要为她赎身之论,劝宝玉百事检点,读书上进。二人在才干、性情、观念方面有许多相似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基本内容理解、分析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可以从“晴为黛影”或“袭为钗副”中选取一个进行回答。

“晴为黛影”,是说晴雯有林黛玉的风格。首先,晴雯眉眼与黛玉有些相似。林黛玉是贾府小姐中的出类拔萃者,容貌上“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气质是“风流袅娜”,且才思敏捷,堪为大观园中的一等诗人。晴雯是贾府丫鬟中的佼佼者,凤姐说过,“若论这些丫头,总共比起来,都没晴雯生得好”,晴雯的气质是“风流灵巧”。其次,二人品性相近。林黛玉敏感而自尊,爱使小性子,说话有时比较尖刻,如周瑞家的送宫花最后送到她这儿,她就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众人笑说扮小旦的戏子“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她就恼了,责问宝玉“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而晴雯身为丫鬟,从来不会低眉顺眼,低声下气,性格纯真,爱使小性儿,她因和别的丫头拌了嘴,生气迁怒,不肯为来访的黛玉开门,害得黛玉独自在花下垂泪;宝玉训斥晴雯,晴雯生气,之后宝玉听说晴雯喜欢听撕扇子的声音,就任凭她将一大堆名扇痛痛快快撕尽了,最后晴雯将宝玉手中的扇子撕了,又把麝月的扇子也撕了。第三,黛玉和晴雯对宝玉的感情都很真挚。黛玉爱贾宝玉是发自肺腑的,她不像宝钗那样希望贾宝玉走经济仕途之路;晴雯对宝玉的感情也是纯真热烈的,不具世俗的功利性,不是看重宝玉的地位。她爱宝玉,临死前晴雯“剪下指甲赠与宝玉,又与他交换了贴身小袄”,这些读来都让人感到动容。因为林黛玉和晴雯在容貌、才华、品性、心志追求以及对宝玉的感情方面都很相似,所以有“晴为黛影”之说。

“袭为钗副”,是说袭人和宝钗有许多相似性。首先,二人性格都乖巧和顺。袭人的容貌不似宝钗,是“艳冠群芳”的一等美人,但她的性情温柔和顺。宝钗的性情也稳重和平,二人都有一个“和”字。宝钗在贾府和各方面的人际关系融洽,尤其对湘云、黛玉、岫烟等人更是关怀体贴。其次,在思想观念上,袭人和宝钗一样,都是封建礼教真诚的维护者,也是自觉的遵守者。宝钗恪守“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道德教条,多次劝谏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时时劝导姊妹们“你我只该做些针带纺织的事才是”。在第二十一回,袭人也依仗宝玉对她依恋不舍之情,或以家人要为她赎身之论,趁机劝谏宝玉百事检点,读书上进;或以赌气不理宝玉之法,规劝他不可总在姊妹群里厮混。总之,宝钗和袭人都是颇具心计的人,只不过宝钗的心计表现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而袭人的心计表现在人生道路的设计上,然而二人在才干、性情、观念和心计方面,二人颇有许多相似点,所以有“袭为钗副”之说。

作答时,考生能够对“晴为黛影”或“袭为钗副”做出准确理解,说明两个人的相似点即可。

14.情节:宝玉挨打,怕黛玉担心,故让晴雯送两块旧帕,让黛玉放心。黛玉大为感动,在旧帕上题诗三首,从此两人感情愈深。(相关情节应包含起因、经过、结果,意对即可)原因:①“旧帕”而非“新帕”,表明自己不会因为新交(宝钗)而遗忘旧知(黛玉),希望她放心;②宝玉心知黛玉为自己被父亲责打而伤心哭泣,故送帕替她拭泪以示安慰;③两条“旧帕”,寄寓了宝玉能和黛玉未来成双配对的期盼;④手帕中纵横的丝线也代表了宝玉对黛玉深切的相思,诠释了他对黛玉的一腔深意和满腹柔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之把握名著内容,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的情节,第三十四回中,宝玉因琪官儿、金钏儿等人的事情被贾政毒打之后,黛玉去探望他,哭得“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黛玉回去后,宝玉托晴雯给黛玉送去两块“半新不旧”的绡子。晴雯到了潇湘馆,黛玉已经睡在床上了。听说让送两条旧手帕子,思忖片刻,大悟,忙说,放下吧。黛玉却深深理解宝玉的心意,左思右想,抑制不住澎湃的心情,就让掌灯,研墨,向帕子上提笔写下三首诗。从此两人感情愈深。

探究宝玉送黛玉两方旧帕意思。

第一,宝玉挨打以后,黛玉去看他的时候,眼睛哭的“桃儿”一般。所以宝玉知道,彼时黛玉必定又在房中垂泪。若是平日,自己定要打叠了千般百样的温柔去劝慰,直至回转过来方罢。可偏那一刻身子却动不得。所以宝玉送了手帕去,是一股缠绵体贴之意。仿佛在嘱咐黛玉:我在挂念你,我更知道你的眼泪是为我而流的。我现在并非劝你不哭;而是你既哭了,自有我在一旁相伴,为你拭泪。即使我的身子不在,心神却时刻在左右的。正应了以前对紫鹃的话“便是死了,魂一日也要来一百遭”。

第二,宝玉送帕,不送新,偏送旧;不送一,偏送二,更是大有深意之举。旧帕者,“就怕”也,就怕你总不放心,哭坏了身子!两条者,一对儿也,暗指宝玉内心希望他们两人能够成双成对,永结同心。

第三,送的是旧手帕,却不以新相赠。一来是,旧手帕日子久些;二来是,跟自己也近些。那些新的,不过还是些个物件,距离也远;平日里只搁着不用,且是任谁都可以送的。而家常的旧手帕带着自己的体温,只有中意的人才可以给的。送手帕是为她拭泪,旧手帕自是宝玉用过的,必有宝玉的气息在上面,帕子去了,如同本人去了是一样的。更何况送旧帕还有“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之喻,让黛玉绝了“如今又多了个宝姐姐、云妹妹”之虑。而且宝黛之情,最是朴实真挚,如同两人一床睡,一碗吃的青梅竹马之情。不需什么刻意的花俏礼物,只两方旧手帕,却教你知道,我待你之心,希望她放心。

第四,冯梦龙选辑的《山歌》卷十里有首《素帕》: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相思;请君翻覆仔细看,横也丝来竖也丝。当时的手帕都是丝做的,所以可解释为:横也丝(思)来竖也丝(思)。又因为是旧的手帕,“旧”同“就”,意即:就是相思。诠释了他对黛玉的一腔深意和满腹柔情。

15.(1)探春:在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中,她的才华抱负得以一见,在抄检大观园时的那番讲话,更让人感受到了她的远见卓识与胆量。她品味不俗。她央求宝玉给她弄那些“朴而不俗,直而不拙”的小玩意儿;她的三间屋子不要隔断,因为她“素喜阔朗”。正因此,她在十二钗中排在第四位,她的浑名是“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刺戳手。

(2)尤三姐:小说中,尤三姐最爱的人柳湘莲不相信她的清白。绝望中,她想到了鲜血。只有鲜血才能洗清身上不白的污垢,还自己一个清净的女儿身。只一句“还你的定礼”,尤三姐什么也没多说,就剑锋一横,倒在了柳湘莲脚下。那一道冰冷的剑光,映亮了柳湘莲的眼睛,也划亮了整座红楼,那是一个女子为了有尊严地存在而作出的无声的呐喊,刚烈的抗争。“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就是尤三姐的性格的真实写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

探春是贾政的女儿。府里称她“三小姐”,应该不是按贾政家算的,因为贾政有五个儿女:贾珠、元春、宝玉、探春和贾环,这样算,探春排在老四。所以应该是按照贾家荣宁两府的小姐算的,她上面有元春、迎春,所以她是三小姐,惜春是四姑娘。探春是庶出,亲妈是赵姨娘,她的这亲妈,“倒三不着两”的,迎春的妈比她的妈“强十倍”。都说人缺什么就争什么,可能正因为出身不好,所以探春很厉害,处处争强,连凤姐都“这些大姑子小姑子里头,也就只单畏他五分。”她的厉害可见一斑。她是个才女。“才自清明志自高”,黛玉初见她时,对她的印象是“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相随心生,她的聪敏可见。是她发起了海棠社,在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中,她的才华抱负得以一见,在抄检大观园时的那番讲话,更让人感受到了她的远见卓识与胆量。她对凤姐直言:“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的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作为姑娘,她为王夫人出言缓颊,一句“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子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避免了贾母的无端迁怒。作为妹妹,她“不听见便罢,既听见,少不得替你们分解分解”,不管迎春如何掩饰,请平儿料理了绣金凤一事。姐妹情谊有之,同为姑娘的共同体意识更是真的。探春看到了管家的混乱,父兄的软弱,家族的颓势,却也无能为力,知道越多,痛苦越多,无力之处也越多。然而,勇敢的人不会轻易放弃,探春那根守护之刺始终高高竖起。

尤三姐,是尤氏的继母改嫁到尤家时带来的女儿,与尤氏并无血缘关系。这个出身,在中国,哪怕今天,也是可能被歧视的。后来尤氏的父亲也去世了,尤老娘和这两个女儿的生活“着实艰难”,这时他们便依赖女婿贾珍帮衬。天下没有白沾的光。贾珍父子根本没把尤氏姐妹当亲戚或是当长辈,而是“权当粉头取乐”。但尤三姐跟尤二姐又不同。二姐是甘心被贾珍父子做玩物,安心做贾琏的外室,自谓嫁了贾琏就终身有靠了。尤三姐则沦落而不堕落,不甘心永远被丑恶的男性摆布,想要自己选择理想的婚姻,要努力跳出肮脏的火坑,虽然她的命运早已注定她跳不出去了。最终,尤三姐以自刎向这个罪恶的世界控诉。三姐有才有见识。从兴儿的话可以知道,尤三姐口才极好。他拿尤三姐和凤姐比口才,可见尤三姐口才也很出色,是个聪慧的人。而她对于现实清醒的认识,可知她也是个有头脑有见识的人。她,也被称作玫瑰花,贾琏说她“玫瑰花儿可爱,刺大扎手”。

免责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好的资料也值得我们推荐。 出于学生学习与同行交流,我们采用了部分微信公众号、QQ语文群及其他免费网络资源。 若因第三方原因,无意中侵犯了您原创版权,请联系处理,谢谢!发布文章只是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