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红树的用途 海洋科普

海洋科普

2023-08-07 00: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具有消浪护岸功能。暴风浪是海岸及堤防遭到冲击的主要因素,红树林是一道抵抗海浪的防护墙。红树根系发达,有着纵横交错的根系网络,它牢牢扎根于滩涂,在海岸边形成了一道严密的栅栏,能够减小海浪的流速,从而起到消浪防风的作用。研究表明,当红树林覆盖度大于40%及林带宽度在100米以上时,其能够消除85%的海浪,能够将10级大风刮起的巨浪化为平波,有效保护海堤免于冲击,减少海岸沿线区域的经济损失。

具备促淤造陆功能。红树林可以通过根系聚集碎屑的方式来促进土壤沉积物形成。红树林滩涂淤积的速度是一般滩涂的2~3倍,能够有效聚集半径小于0.01毫米的碎屑,并能够使自身的枯枝落叶也参与沉积。因此,红树林可以推进滩涂增高并不断向海中间延伸,进而扩大海滩的面积以及抬高海滩的高度,对保护海堤起到较好的作用。红树通过胎生产生幼苗,其从母树上脱落,在红树林带的前缘定植生长、成熟,然后再胎生再定植生长、成熟,如此周而复始,红树的根系不断向海中延伸,滩涂面积不断增加和抬高,使得原来的林区土壤变得干燥,土质变淡,最终成为陆地。红树林具备这一“沧海变桑田”的造陆功能,从而能够抵御全球变暖带来的海平面上升以及海水倒灌侵蚀陆地的问题。

红树林还能够净化大气和海水。红树植物和其他的绿色植物一样,是二氧化碳的消耗者和氧气的释放者。红树林是常绿的阔叶林,每公顷的阔叶林在生长季节可以消耗二氧化碳1000千克,释放氧气730千克。另外,红树林淤泥下的硫化氢含量较高,滩涂中大量的厌氧菌在光照的条件下利用硫化氢作为还原剂,从而将二氧化碳还原为有机物,而陆地上的森林并无这样的能力。红树林还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将重金属污染物固定在滩涂沉积物当中,进而能够起到净化海湾河口的功能。此外,被红树植物所吸收的重金属主要分布于其根茎等部位,这些部位通常不易被海洋生物啃食,从而保证了其固定的重金属污染物无法通过食物链转移。有部分红树植物如木榄、老鼠簕等的幼苗还能够大量集聚放射性物质,从而有效减少放射性物质对海洋生态造成的污染。

破坏红树林生态后果严重

红树林是当今海岸湿地生态系统中唯一的木本植物,它的生态、旅游价值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全球的红树林大致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内,共有两个中心,一个是东亚,一个是中南美洲。然而,从全球的红树林资源现状来看,形势并不能让人们感到乐观。东南亚是红树林遭受破坏的重灾区,印度尼西亚原有红树林250万公顷,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经过10年的大规模围海养殖,70万公顷的红树林消失了,到了2000年,又有80万公顷的红树林被农田所取代。马来西亚有近60万公顷的红树林,至今已经减少了25%,预计在未来10年内还会继续减少20%。菲律宾已有30万公顷的红树林消失,至今还有10万公顷岌岌可危。泰国的红树林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已经消失了一半。另外,加勒比地区的红树林现状同样令人担忧,在20世纪20年代这一地区的红树林覆盖率超过了60%,如今只有10%。波多黎各已有75%的红树林彻底消失了。墨西哥为了在海湾开采石油,大量砍伐红树林,至今已有40%的红树林消失了。

我国是全球红树林生长的北缘地带,分布的范围北起浙江温州乐清湾,西到广西中越边境的北仑河口,南到海南三亚,在19世纪初期有25万公顷左右,到20世纪50年代仅剩5万公顷,经过多年的修复和种植,红树林面积开始逐步回升。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钟才荣认为,近些年来,红树林作为海洋最重要的生态系统,面积在不断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气候、污染、人类活动等原因,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全球红树林面积减少了35%,年均减幅接近1%,2019年全球红树林总面积约为1600万公顷。如果按照这样的消失速度,在未来100年内,全球红树林将会全部消失。红树林一旦消失,近海海洋生物就失去了生长、繁衍及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主任范航青研究员的相关研究表明,广西13种主要的海洋经济动物,在过去的30年时间内产量下降了将近90%。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就是因为广西沿海一带的红树林遭到了较大的破坏,很多经济鱼类无法在红树林中找到食物或是无法在红树林湿地中进行产卵繁衍。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开设重视红树林的保护,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问题仍然是存在的。比如,保护区的设立或管理存在很多不规范之处,对红树林及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海南澄迈县的花场湾红树林保护区“填海毁林”行为在2015年被有关媒体曝光后,虽然经过整改,但保护区的边界不清晰、功能区划不明确的问题至今仍未得到解决,整个保护区内没有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划定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按照《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如果保护区未进行分区,需要按照核心区和缓冲区的规定管理,而花场湾红树林保护区周边就是居民区,保护区与居民区的界限极为不明,自然也就谈不上分区管理。正是因为该保护区管理混乱,导致海漂垃圾污染严重,而红树林生长的河口海湾区域淤积了大量的海漂垃圾,每天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来清理这些垃圾。花场湾红树林保护区的垃圾还有人工清理,而北海山口镇红树林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红树林保护区,林子里同样有大量的海漂垃圾且散发着恶臭,沿岸居民还经常向红树林内倾倒垃圾,尤其是海湾周边的养殖场所直接向林子里排放污水。

除了污染之外,我国海岸周边人为的经济活动对红树林的威胁更大。在广西、广东等沿海省份,红树林湿地周边聚集了大量的海鸭养殖户,且通常以散养为主。因红树林内的生物较多,很多海鸭喜欢到红树林内觅食,对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范航青说:“海鸭食量大,什么都吃,一次几百只几千只过去,几乎可以将红树林滩涂的底栖生物全部吃光,就会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另外,这些海鸭通常边吃边拉,污染也比较严重。”按照《广西红树林资源保护条例》的规定,在红树林周边禁止放养海鸭,但实际上很难禁止,无论是保护区内还是保护区外,经常会见到海鸭侵蚀红树林的现象。

目前,全球有1.2亿人生活在红树林湿地系统附近,依靠红树林而生存。据统计,全球红树林生态系统内已知有各类鱼类3500多种,是76%的热带鱼的出生地和80%的海洋经济鱼类的栖息地。我国红树林面积虽然占全球比例不高,但单位面积物种的丰富度较高,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00倍。当前我国红树林湿地系统内有各类生物2855种,其中有10余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80多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树林湿地系统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保护红树林湿地系统就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2020年6月12日,由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的《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又进一步强调,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海南岛和北部湾沿海等地包括红树林在内的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专家表示,生态保护和修复不仅仅只是政府的行为和责任,只有找到切实可行的红树林经济价值的实现路径,社会和企业才更有动力参与保护和修复活动。

“健康的红树林生态系统,是可以自我维持和持续产出的。目前,海洋学家在多地探索将生态修复与渔业资源增养殖结合起来。”海南大学赵鹏教授说,通过将废弃虾塘修复为红树林,利用天然生产力和饵料,增殖林下经济生物并实施可持续的资源采捕,就可以实现生态系统的不断改善和经济生物的持续产出。保护和修复好红树林,充分发挥其生态系统功能,就能使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让红树林成为“金树林”。

亟需加大红树林保护力度

红树林是地球上最为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红树林承担了来自海洋和陆地的双重压力,热带、亚热带海洋的潮汐、海浪使得红树林容易受伤,降低了红树植物的存活率。同时,任何细小的污染与砍伐对红树林的生态破坏都是巨大的。

世界上6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距海岸100千米的沿海地区,全球60%的经济总量、75%的大城市和70%的工业资本也都集中在沿海地区,而诸如风暴潮、飓风这样的海洋灾害每年都会对全球沿海地区的人员、财产、基础设施等产生巨大的危害,并且这样的危害有可能因为全球气候变化而变得愈加频繁和强烈。有研究表明,在过去30年里,全球因飓风等海洋灾害而损失的生产总值占比由20世纪70年代的3.6%上升到了2010年前后的4.3%,高达1.5万亿美元。从经济角度看,保护好红树林其实就是保护我们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也是减少沿海地区经济损失的主要手段。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不断加大红树林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强红树林生态修复,基本上遏制住了红树林被破坏的势头,红树林的面积也在持续增加。为了保护红树林,我国设立了多个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不断强化红树林的人工种植;加大红树林保护的宣教力度,不断提升社会大众的自然资源保护意识。当前全球35%的红树林已经消失,目前还在以每年1%~2%的速度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红树林面积呈净增加态势,并在红树林分布区域建立了52个自然保护区,将90%的红树林纳入保护范围,远高于世界25%的平均水平。

北海市近些年来不断加大红树林生态修复和治理力度,在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湿地内,人们能够欣赏到红树在海水中摇曳的风姿,也能够看到白鹭在树梢上歌舞的身影,还能够看到鱼虾蟹贝等生物在滩涂中嬉戏的画面。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湿地公园面积为2100公顷,包括浅海、河口、水库及岸边区域,自2011年湿地公园成立以来,中央、广西壮族自治区及北海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着力推进红树林生态修复,截至2019年年底,修复面积超过了900亩,新种红树林面积超过100亩,正确划分了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开发利用区、管理服务区,实施了分区管理。为此,北海市取缔了红树林里及周边区域所有的鱼塘、虾塘、海鸭养殖场,通过建立网格化管理措施,按照不同区域设立围栏,有效保护新种红树的生长。随着《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树林资源保护条例》及《北海市红树林巡护检查制度》《北海市破坏红树林资源行为举报制度》等实施,使红树林保护有了法规制度支撑。专门修建了污水处理厂,有效解决了附近村民生产生活排污危害红树林安全的问题。

防城港市近些年来也不断推进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成效显著。按照原国家林业局关于设立北部湾海洋文化公园的要求,防城港市委、市政府等机关从港口区迁出,将红树林保护纳入总体规划,成为都市中难得的原生态景观。防城港市江山半岛西岸边的红树林面积超过了1000公顷,是我国大陆地区最大的成片红树林区。经过多年的修复,防城港市现有红树林面积为2100公顷,是全球环境基金国际红树林示范区之一。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宝库,如何平衡海洋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每个人值得思考的问题。近20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海洋生态、红树林资源保护力度,红树林面积增加了约7000公顷,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增加的国家之一。而在世界范围内,采砂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加上鱼塘围垦,加剧了红树林消失的速度,红树林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世界海洋生态组织(WOEO)在2019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乱砍滥伐、海水养殖、近海垃圾污染、气候变化是威胁红树林生存的主要因素。

随着我国海洋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加,我国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出台海洋生态保护法律法规、开展红树林生态修复等诸多措施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红树林等措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于社会大众而言,提高海洋生态、红树林保护意识,自觉参与到海洋生态环境、红树林保护工作中,才能够更好地推进海洋生态、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我国红树林保护与开发的矛盾、管理体制机制的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监测标准滞后、宣教力度有限的问题,保护红树林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第一,全面提升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质量及保护的稳定性。在这个过程中要严格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落实红树林保护和修复的主体责任制,不断扩大红树林种植和修复面积,确保红树林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第二,科学划定新造树林和修复地块。要按照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原则,制定红树林修复的具体规划,各地要按照各自的资源禀赋,确保海洋生态保护、红树林修复的经济、社会效益共赢。第三,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和红树林监测监管力度。各地要建立红树林常态化监测机制,严厉打击非法侵占、砍伐红树林资源的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多部门联合执法体系建设。第四,要加强红树林保护的科技支撑和科教宣传。通过制定红树林生态系统标准及规范,不断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概率,开展多样化的红树林宣教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关注红树林、珍爱红树林的良好氛围。

文章来源:原刊于《生态经济》2020年09期,转载请注明由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编排

作者:花冬进,南京工业大学讲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