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途中最凶险的历程:有的红军吃过的“粮食”,今天我们无法想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红军长征的路程有多长 长征途中最凶险的历程:有的红军吃过的“粮食”,今天我们无法想象。

长征途中最凶险的历程:有的红军吃过的“粮食”,今天我们无法想象。

2024-07-14 11: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准备的青稞麦炒面,需要用水煮和着吃,没有水,干吃很难受,且口渴难熬。一下雨,青稞麦被淋湿了,就成疙瘩,再用开水和就成了稀面糊糊,不经饿。如果吃黏疙瘩,又难以下咽。还有不少同志在进草地之前来不及磨面,带的就是青稞麦。这样的青稞麦只能一颗颗咬着吃,带的少,就一颗颗数着麦粒吃,尽量节省多吃一两天。咬青稞麦既吃不饱,还难于消化。一般战士准备的干粮,两三天就吃完了。这时候,草地才过一半,有的甚至不到一半。还有那么长的路程怎么办?就靠吃野菜、草根、树皮充饥。有的野菜、野草有毒,吃了轻则呕吐泻肚,重则中毒死亡。这就要学会辨别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前边的部队还有野菜、树皮充饥,后续部队连野菜、树皮都吃不上,更苦。没有能吃的野菜,就将身上的皮带、皮鞋,甚至皮毛坎肩脱下来,还有马鞍子,煮着吃。

有的战士饿得实在没吃的,就将别人屙的屎里没有消化的青稞麦,或者自己屙出来的,一粒一粒挑出来,洗了再用茶缸煮着吃。吃是这样,喝也是这样。有的战士,人尿、马尿都喝过。

阿坝党史研究室的同志说,这不是杜撰的,他们访问过的老红军就是这么讲的。这在我们今天是无论如何也难以想象的。阿坝党史研究室的同志接着说:凡能吃的东西都没有了,就不得不宰杀坐骑、牦牛东骡子。彭德怀率领的3军团是殿后的,准备的干粮少,能吃的野菜之类早被前边的部队吃光了。部队要断炊了,他只好将饲养员叫来问:“还有几匹牲口?”老饲养员回答:“连军团长那匹黑骡子在内,有6匹。”彭德怀下令:“全部杀掉。”老饲养员坚决不肯杀大黑骡子,彭德怀说:“我也舍不得,现在连野菜都没得吃,只有杀了牲口,才能出草地。只要人在,牲口,敌人会送来的。”这样,把牲口杀了,他们军团部只留一点杂碎,肉全部分给各连队了。就是这点肉,救活了许多红军战士。

饥饿和疾病威胁着每一个人的生命。许多同志在战场上没有倒下去,却在草地里默默的死去。死亡越来越多,后边的人无须向导,顺着络绎不绝的尸体,就可以准确地找到行军路线。(长征时过草地究竟有多难? 上万红军尸骨难寻2009年01月01日 来源于 凤凰网历史综合)

女红军钟月林、钱希钧和谢飞从粪堆里扒出来救命粮

她们为了生存,甚至从牛粪堆里拣粮食吃。女红军钟月林、钱希钧和谢飞三人在一家藏民宅子里嚼着苦涩的野菜,细心的谢飞发现楼下牛粪堆里夹杂着一些没有消化掉的麦粒。起初她们还有点嫌脏,但饥饿的滋味更可怕。她们顾不上牛粪上还爬着蛆虫,开始拣麦粒,很快就拣了两三斤。她们把麦粒拿到河边仔细洗干净,然后放到锅里去炒,金黄的麦粒就变成了美味的食品。过草地的时候,一位男性红军指挥员曾经提出要用半块香皂来换谢飞手中的一把熟麦粒,谢飞没有换,而是白送了他一把。(女红军长征的故事 “牛粪里刨食” 最头痛来例假 2018-04-15 来源:中国历史故事网)

要知道,钱希钧当时是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的妻子,同时还是毛主席的兄弟媳妇。

她们几乎什么都吃过,茴茴草、松菌、清水煮树皮、草根、皮带、皮帽。有一次,李伯钊把刘少奇采来的野烟叶子当成萝卜缨子,吃掉后差点中毒。(女红军长征的故事 “牛粪里刨食” 最头痛来例假 2018-04-15 来源:中国历史故事网)

【】【】【长征故事第三章——远征】长征途中最凶险的历程

央视网 2016年09月25日

央视网编者按:为了北上长征,几路红军曾在1935年和1936年分头多次穿越若尔盖草地,这片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交界处,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主要为泥潭和沼泽,自古以来鸟难飞过、人迹罕至。

张闻天的夫人刘英曾在回忆录中写道:过草地时的七个昼夜,是长征中最艰难的日子,走出草地,我觉得是从死亡世界回到了人间。

在茫茫草地里,红军与饥饿、寒冷、泥潭苦苦抗争,他们吃草根树皮。许多人再也没能走出这片无比凶险的吃人地。央视记者采访了多位亲历过那段历史的老红军,下面,就来听他们讲述那段难以想象的长征故事——草地纪事。

老红军的草地纪事

虽然已是103岁的高龄,但老红军张力雄依然精神矍铄。1929年,16岁的张力雄投身革命。

这张长征路线图是张老30年前画的,记录了自己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到达陕北延安的漫漫征程。1935年,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力雄随部队编入红四方面军,三次过草地的艰苦历程至今难以忘怀。

老红军 张力雄:苦死了,底下是水,走水路,上面下雨,草那么长,那么高的草。草根树皮都不够吃。

粮食短缺是红军过草地时面临最大的威胁。在陆军第13集团军军史馆,这半截皮带是长征时期战士周广才保留下来的。1936年7月,周广才所在的红四方面军31军274团第三次穿越草原,食物匮乏的他们最后只能煮皮带吃。

这根腰带是周广才他所在班最后一根腰带,当煮到一半的时候,他忍不住了,他哭着对战友们说,我不吃了,我们把这半截皮带保留下来,我们带它去见毛主席吧。

沿着一年前中央红军走过的路,周广才和战友们凭着信仰的力量走出了茫茫草地。

今年99岁的向守志和周广才同属红四方面军,同样三次走过草地,他说,草地行军的艰苦,后人无法想象。

老红军 向守志:少数民族地区还有青稞,有的吃青稞以后没有消化,所以前面(战友)拉的这个消化物,再弄水洗一洗以后再吃。 在高寒沼泽地行军,无情的草地泥潭和湍急的河流随时都可能吞噬红军战士的生命。1936年,已是副排长的向守志负责收容掉队的战友。

老红军 向守志:打着快板啊、敲锣啊,鼓励战士快走吧,走过这里以后就是宿营地了。其实走过去了还不是宿营地,就是宣传不要掉队。

老红军肖延当年过草地时还是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得到了战友更多的照顾和帮助,他拉着马尾巴走过了草地。

老红军 肖延:那个时候虽然艰苦,但上下之间的关系,官兵之间的关系、战友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行军的时候有的战士因病或者“带彩”,带伤了不能走,大家扶着一起走,后来走不动了,伤员说你干脆给我一枪,但是没有谁那样做。

老红军 王玉清:大家都是一条心,反正就是为了解放全中国,那时候提出来打倒蒋介石,要解放全中国。为了这一条大家没有任何怨言。

带着共同的理想信念,红军战士相互扶持艰难地穿越草地,但也有很多人永远留在了草地深处。

在红军走出草地的四川省若尔盖县班佑村,中国工农红军班佑烈士纪念碑和“胜利曙光”雕塑巍然屹立。1935年8月28日,红三军团主力刚走出草地休整,彭德怀命令11团政委王平率一个营带着粮食返回草地,接应滞留的红军战士,然而,当王平找到这700多名战友时,眼前的一幕让他痛哭不已。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红军战士团结互助,战胜饥饿、寒冷和伤病,用坚定的信念在茫茫草地上铸就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老红军 王玉清:没有过去的牺牲,就没有今天的幸福,我们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他们,给人民带来的幸福。

老红军 向守志:国家兴旺,人民安康,打仗牺牲流血最后还是为了人民安居乐业,向幸福的生活,这是我们奋斗的目的。

红一方面军1935年8月过草地之后剩下1.3万人,损失约6207人。

红二方面军1936年8月 走出草地时为1.3万人,损失约3092人。

红四方面军三过草地损失最大,仅第三次过草地就损失近7000人。

信仰的力量 革命理想高于天

今年1月,习近平同志曾在第13集团军军史馆的藏品"半截皮带"前驻足良久,深有感触地说: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就是铁心跟党走的真实写照。

过草地留下了太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比如,周恩来同志持续高烧,生命垂危,彭德怀说,宁肯丢掉装备,也要把周恩来抬出草地。后来,红军把迫击炮埋掉,陈赓等人轮流将周恩来抬出了草地。

肖华将军后来在长征组歌中写道: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我们不用再问:是什么支撑着红军走出吃人的草地,那是理想、是信仰、是深厚的革命情谊。

衔接

死亡行军:红军过雪山草地 遗体成悲壮“路标”

2016-07-27 14:15:32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死亡行军"--红军过雪山草地全记录

2

资料图: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雪山——夹金山。[保存到相册]

“长征苦,最苦是雪山草地。”90岁高龄的老红军郝毅缓缓地说。

采访中,提到雪山草地,几乎每一位经历过长征的老人,都用了一个“苦”字。

爬雪山、过草地,今天已成为人们体验长征精神的重要方式。然而,70多年前红色大军的雪山草地之行,却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悲壮的死亡行军。

■过雪山 牺牲的战友被冻成了“石头”

夹金山下的硗碛村,红军翻越夹金山纪念碑矗立山间,与远处的夹金山遥遥相望。

主峰海拔4950多米的夹金山,被当地藏族同胞视为“连鸟儿也难以飞过”的神山,也是长征中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

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1师4团作为全军先遣队来到夹金山下,拉开了长征路上最为悲壮的行程的序幕。

“那天是农历五月初四,他们从山上下来时,穿的衣服五颜六色,什么样式都有。人都很瘦,差不多皮包骨头了。”回忆起红军到达四川小金县达维镇的情景,92岁的张绍全至今记得很清楚,“来自南方的红军战士身着破烂的单衣,打满血泡的脚上缠着干树皮……”

“实在冷得不行,大家就人靠人挤在一起。继续行军时,总有一些战友再也不能起来。”当时只有19岁的郝毅说。

有一天,郝毅实在走不动了,朦胧间看见前面有一块大石头,就把小包袱放在上面,想坐下来歇息一会儿。谁知,刚一坐下,大石头就歪倒了——原来是前面部队牺牲的战友,身子已经僵硬了。

老红军刘承万提起过雪山,仍忍不住悲痛的泪水:“好多战友一坐下去就再也起不来了。许多人冻僵了,滑倒后像炮弹一样飞出去,在冰崖下没了踪影。”

党岭山是长征路上红军翻越的海拔最高的雪山。当时,老红军刘洪才刚满21岁。

“党岭山,党岭山,上下总有二百三,终年积雪无人烟,十人上山九不还。”刘洪才跟着部队走到山下,好心的藏族同胞前来劝阻:上去的人不是陷在冰穴里活活冻死饿死,就是被“山妖”抓去连尸体都找不到……

夜幕降临,刘洪才和战友们挤在雪洞里,用体温相互取暖,极度疲劳的他们睡着了……

“第二天,我们醒来了,只有副班长还躺着,一动不动。我喊了两声,他也不理。”刘洪才过去一推,才知道副班长已经冻死了。

■过草地 战友遗体成为悲壮“路标”

今天的若尔盖湿地看上去十分美丽,绚丽的鲜花争相盛开。

1935年8月中旬,红军分为左、右两路,分别从卓克基和毛尔盖出发进入生死莫测的大草地。

“那草丛间呈深褐色、透着腐臭味的沼泽,一下子就陷进去了一位战友,另一位战友去救,也被拉了进去。早上还在一起吃饭的战友,眨眼之间就不见了……”老红军袁美义回忆说。

进入草地两三天,红军的干粮就基本上吃完了。

“就靠吃野菜、草根、树皮充饥。”老红军彭永清说,有的野菜、野草有毒,吃了轻则呕吐泻肚,重则中毒死亡。前边的部队还有野菜、树皮充饥,后续部队就连野菜、树皮都吃不上了。

90岁的老红军程启学至今认为,那是自己人生中最苦的时期:“不知道死了多少人。走完雪山草地后,我身上的皮肤也换了一层,头发、眉毛、睫毛全部掉光了,2年后才慢慢长了出来。” “掉队的人太多,每天能收容掉队者上百人。晚上露宿,三五人一伙背靠着背休息。第二天起来一推,很多人身体已经冰凉。”长征中,曾负责过收容掉队战友的老红军袁林说,“不用路标,顺着战友的遗体就能找到前进的路线。”

1935年9月,手握红四方面军指挥大权的张国焘公然分裂红军,率刚刚走过草地的红四方军和部分编入四方面军中的中央红军调头南下。

“上次死的人已经被水泡涨了,我们就光着脚在白生生的肚子上走,过了那段路就要洗脚,否则要烂脚!”曾经三过草地的刘洪才用“尸水横溢”来形容再次走进草地的感受。

“全师1500多人,从草地出来时剩下不到700人。”过草地时任2军团4师10团副政委的陈浩说,活下来的人,也是靠战友情、同志爱结成的巨大力量支撑下来的。雪山是哪些,又有多少勇士化山脉?

鸟兽绝踪的大雪山,荒无人烟的水草地,究竟吞噬了多少勇士?至今也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党史研究室的研究表明,红军三大主力在两年数次过雪山草地期间,非战斗减员至少在万人以上。

1935年6月,近2万人的中央红军开始翻越雪山,到8月下旬穿越草地后,在右路的中央纵队和1、3军团只剩8000人,在左路的5、9军团剩下约5000人,减员7000余人。

中央红军翻越的雪山主要有夹金山、梦笔山、达古山、亚克夏山、昌德山等5座;红二方面军翻越的有玉龙雪山,大、小雪山,海子山,马巴亚山,麦拉山,德格雀儿山等十几座雪山;红四方面军在历时1年多的长征中,翻越的海拔44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5座,其中梦笔山、夹金山都是两次经过。

1936年7月,当红2、6军团经过一个月的雪地行军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时,1万多人的队伍减员了2000多人。

海拔4800米的亚克夏山北坡的垭口上,一座红军烈士墓躺在积雪云雾之中。

1936年,12名红军战士在长征胜利前夕,长眠在这座雪山之巅,直到16年后,他们的尸骨才被发现。于是,便有了这座世界上最高的红军墓。

生命无言。无言的生命为那次悲壮的行军,标上了精神的高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