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繁体字咳嗽 经渠

经渠

2024-01-17 10: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 拼音

jīng qú

2 英文参考

Jīngqú LU8[中国针灸学词典]

jīngqú[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L8[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LU8[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经穴名·经渠

穴位经渠汉语拼音Jingqu罗马拼音Chingchu美国英译名Meridian Gutter各国代号中国LU8日本P8法国莫兰特氏P8富耶氏德国L8英国LU8美国8

经渠为经穴名(Jīngqú LU8)[1]。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太阴肺经[1]。经渠是手太阴肺经五输穴的经穴,五行属金[1]。经即经过,渠即沟渠,经气流注于此,如水经过沟渠,故名经渠[1]。主治咳嗽,咯血,气喘,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扁桃体炎,喉痹,胸痛,胸背拘急,咽喉肿痛,手腕痛,肩内侧痛,前臂内侧痛,无脉症,掌中热,外感,身热,热病汗不出,心痛,胃脘痛,呕吐,疟疾,食管痉挛,膈肌痉挛,桡神经痛或麻痹等。

3.1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肺出于少商……行于经渠,经渠寸口中也,动而不居,为经。

3.2 穴名解

经即经过,渠即沟渠,经气流注于此,如水经过沟渠,故名经渠[1]。

通路为渠,穴当寸口,为肺经所行的经穴,是处为肺经经气经过的冲渠要道,因名经渠。杨上善说:“水出流注入渠,徐行血气,从井出已流注此。徐引而行,经谓十二经脉也。渠谓沟渠,谓十二经脉血气流注于此穴,故曰经渠也。”[2]

3.3 特异性

手太阴肺经五输穴之经穴,五行属金。

3.4 所属部位

前臂[3]

3.5 定位

标准定位:经渠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4][5]。

经渠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仰掌取穴[5]。

经渠位于前臂掌侧,当桡骨茎突内缘,腕横纹上1寸处[6]。

经渠在手太阴肺经中的位置

经渠的位置

上肢内侧部经穴——经渠的位置

经渠的位置(手太阴肺经)

经渠的位置(肌肉)

经渠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

3.6 取法

仰掌,在腕横纹上1寸,当桡骨茎突内侧与桡动脉之凹陷处取穴。

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仰掌取穴[6]。

手侧伸,拇指与掌心向上,于距腕横纹1寸的桡动脉搏动处,亦即医者切脉时中指所着之处取穴[6]。

快速取穴:伸手,掌心向上,用一手给另一手把脉,中指所在位置即是[7]。

3.7 穴位解剖

经渠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肱桡肌、旋前方肌。外侧有桡动、静脉。分布着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皮肤,由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针在桡神经浅支内侧经皮下组织,在桡动、静脉的桡侧穿前臂筋膜,深进旋前方肌,该肌由正中神经的骨间前神经支配。

3.7.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肱桡肌腱尺侧缘→旋前方肌[7]。

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屈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旋前方肌[7]。

3.7.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正中神经肌支、桡神经深支和桡动脉分布[7]。

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和桡动、静脉[7]。

3.8 功效与作用

经渠有宣肺利咽,降逆平喘的作用。

经渠有清肺降气、解表利咽作用[7]。

经渠善能泻热开瘀、调理肺气,犹如浚源疏流。其所治症为胸胀、暴痹、喘咳、气逆、胸背痛、喉痹、掌中热、郁热、汗不出等症。以开瘀泻热为主,犹分洪流为多渠也。虽曰脉会太渊,经渠亦有同用。[8]

3.9 主治病症

经渠穴主治咳嗽,咯血,气喘,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扁桃体炎,喉痹,胸痛,胸背拘急,咽喉肿痛,手腕痛,肩内侧痛,前臂内侧痛,无脉症,掌中热,外感,身热,热病汗不出,心痛,胃脘痛,呕吐,疟疾,食管痉挛,膈肌痉挛,桡神经痛或麻痹等。

经渠穴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手腕痛[8]。

经渠穴主要用于呼吸系统及局部疾患:如胸痛、咳嗽、气喘、喉痹、胸背拘急、手腕疼痛、无脉症、掌中热及热病汗不出、心痛、呕吐等[8]。

经渠穴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喉痹,手腕痛等[8]。

肺胸病:咳嗽,咯血,气喘,胸背痛,外感,身热[8]。

胃病:胃脘痛,呕吐[8]。

五官病:咽喉肿痛[8]。

经脉病:手腕痛,肩内侧、前臂内侧痛[8]。

其他病:疟疾,食管痉挛,膈肌痉挛[8]。

呼吸系统疾病: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扁桃体炎,发热,胸痛;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膈肌痉挛,食道痉挛,桡神经痛或麻痹。

3.10 刺灸法3.10.1 刺法

一般避开动脉,直刺0.3~0.5寸[8][8][8]。

直刺0.3~0.5寸,局部有酸胀感[8]。

注意:针刺时应避开桡动脉。

3.10.2 灸法

不灸[8]。

禁灸[8]。

《针灸甲乙经》:不可灸,灸之伤人神明。

3.11 配伍

经渠配中府、尺泽治咳嗽、气喘[8]。

经渠配丘墟,有肃降肺气,宽胸利气的作用,主治咳嗽胸满,胸背急。治胸背痛[8]。

经渠配丘墟、鱼际、昆仑、京骨,有通经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背痛。

经渠配大椎、风池治热病汗不出[8]。

经渠配合谷、少商,治咽喉肿痛[8]。

经渠配行间、复溜,治咯血[8]。

经渠配曲池、外关、大椎,治外感咳嗽[8]。

3.12 特效按摩

经常按揉经渠穴,可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8]。

3.13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不可灸,灸之伤人神明。

《针灸甲乙经》:胸中膨膨然,甚则交两手而瞀,暴瘅喘逆,刺经渠及天府。此谓之大俞。

《针灸资生经》:治足心痛。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疟,寒热,胸背拘急,胸中膨膨痛,喉痹,掌中热,咳嗽上气,数欠,热病汗不出,暴瘅喘逆,心痛呕吐,针入二分。

《针灸大成》:主疟,寒热,胸背拘急,胸满膨,喉痹,掌中热,咳逆上气,伤寒,热病汗不出,暴痹(瘅)喘促,心痛呕吐。

4 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经渠

经渠为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8]。为手太阴肺经动脉,中部天,以候肺气[8]。

5 参考资料^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89.^ [2]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49.^ [3]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2.^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0-41.^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46.^ [7]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8]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