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庆綦江安稳镇红色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开发利用的思考与探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綦江红色革命 关于重庆綦江安稳镇红色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开发利用的思考与探索

关于重庆綦江安稳镇红色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开发利用的思考与探索

2024-07-12 14: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用好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

——綦江安稳镇红色资源开发利用调研报告

重庆师范大学:谢大海 许玉琳 黄丽娅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红色资源是蕴含悠久红色基因与深远党建精神的宝贵财富,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禀赋。2022年7月,重庆师范大学“綦”心协力调研团深入重庆市綦江区安稳镇,开展调研实践。实践团先后到访羊角村、崇河村,开展村干部访谈会议3次,参观实体产业5次,调研实地红色资源10余次,访问村民42户,搜集有效问卷200余份。近年来安稳镇抓红军长征这一主线,按照“打造一条红军街、培育一批好产品、做活一条红军路、探索一条致富路”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在乡村振兴突出作用,但针对仍存在的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不足等问题,实践团立足当地实际从青年大学生视角出发提出系列发展建议。

关键词:三下乡;红色资源;乡村振兴

 

二、调查背景

红色是革命的脉搏,红色是村庄的底色,红色是振兴的力量。红色资源为凝聚好乡村振兴的建设力量提供有利之机,助力谱写新时代新乡村的新华章。安稳镇,隶属于重庆市綦江区,是由黔入渝的第一镇,是西南出海大通道上的节点。近年来,安稳紧紧依托自身独特优势,走“安稳路”兴新乡村,各产业、各方面均衡发展,村镇发展前景良好。

image.png图1:綦江区安稳镇“五维”概况

二、调研目的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资源利用好,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在乡村振兴中“凝神聚气”的重要作用,深度挖掘安稳镇当地的红色资源,并对其开发、保护与推广现状进行深入调研,让红色资源成为助推安稳镇乡村振兴的内生发展动力,用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开新局、展新貌。

 

三、调研方法

文献回顾、调查问卷、个别访谈、村干部座谈会、走访观察法

image.png

图2:走访安稳镇村民

四、当前安稳镇相关发展现状

(一)红色资源发展前景

安稳是中央红军长征转战綦江的第一站,红军在此留下了许多十分珍贵的、不可磨灭的“红色印记”。安稳镇紧紧依托红色资源,结合地方特色,大力开展多种文明实践活动,让红色文化走进群众心中,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image.png图3:綦江区安稳镇红色资源保存、发展现状

image.png图4:綦江区安稳镇村民对红色文化发展前景看法

(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安稳镇立足本地实际,与时俱进地依托三大优势,发展三大产业——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发展工商产业;依托品牌优势,发展农特产业;依托红色文化,发展旅游产业。整合当地特色资源,打造优势区域产业链,助推村镇发展、产业振兴、乡村振兴。

image.png

图5:綦江区安稳镇产业发展概述图

1.jpg

图6:綦江区安稳镇产业发展具体现状

五、当前安稳镇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红色资源保护不足,红色文化传承欠缺

1.保护程度不高,管理水平有待提升。一是缺乏对红色遗迹的定期修缮,日常无人员看护。二是红色文化设施较少,且缺乏一定的维护。三是对红色资源保护管理机制有待完善,相关法规条例有待完备。

2.红色文化对内传承断层,缺乏保护意识。一是村民对当地红色资源认知不足,对红色故事了解较少,学校对红色文化的教育也不够广泛。二是村民群众缺乏对红色资源的保护意识,当地政府缺乏相关引导。

(二)开发力度不足,利用形式单一,缺乏有效规划

1.对红色资源的开发挖掘面小、层次低。綦江区安稳镇对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仍处于较浅层次,仅停留在保护红色遗迹与讲述红色故事两个层面,而未深入探索其背后所蕴含深刻红色精神,缺乏对其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的提炼与弘扬。

2.对红色资源的利用形式较为单调、缺乏创新动力。一是红色旅游的发展:游客的参观方式以传统的自主游览与聆听讲解员讲述为主,缺少创新有趣的游览体验,容易降低游客积极性。二是红色文化与产业的结合:綦江区安稳镇以种植油菜、生产菜籽油为主要产业,但未将其与红色文化有效结合起来,增加其产业附加值。

3.缺失完整的开发体系和利用思路。一是对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性:由于各村发展程度不一、开发思路各异、沟通联系缺乏,使得安稳镇各区域间的联动不强,对红色资源的开发多呈点状分散形态,不利于其得到整体规划和体系化开发。二是红色资源与乡村振兴的联动性:红色旅游给安稳镇带来的提振,多以餐饮业为主,并未明显改变安稳镇的乡村经济大体的发展结构,并未给农民增加较多就业岗位、带来较大收入提升,还不足以给安稳镇乡村地区带来丰富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对推动当地乡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小。

(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服务管理机构缺乏

1.基础设施建设待完善。一是当地交通网络不够完善。安稳镇内的互通以班车为主,时间固定且车次少,而当地道路条件修缮欠佳,部分路段存在残缺不平等情况,不利于会车便利与行车安全。二是水利基础设施存在缺陷。根据走访结果显示,有80%的村民反应了当地水资源供给不足,较难满足村民日常用水与产业发展用水。

2.旅游接待建设不足。镇内可供游客停歇的住宿地较少,且店家多以当地特色餐饮为主,为游客提供住宿条件较差,娱乐设施配备较少,缺乏提供给游客的集学习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旅游服务。

3.缺少专门管理机构。当地的红色旅游管理工作目前主要由村委会负责,管理团队缺少管理经验,尚未设立专门机构来对当地的红色资源开发、红色旅游发展进行监管,专业能力与发展活力不足。

(四)人才储备不足,培育机制不全

1.本土人才欠缺,人才流失严重。受社会经济条件限制,村民们的文化程度和理论知识水平不高,人们对当地红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意识明显较弱,且当地青壮年大多出远门打工,劳动力较少,有想法追求创新的青年人更少。

2.制度体系欠缺,外来人才稀少。未重视外来人才的引进和本土人才的培养,人才制度存在一定障碍,一些引才措施针对性不强,激励措施失策难以吸引、留住外来人才。

 

六、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措施与建议

(一)提升保护水平,完善管理机制

1.提高保护意识,传承红色基因。强化安稳镇各级单位及村民对当地红色资源的保护意识。发挥学校教育作用,从小培养村民对红色文化的重视;强化基层党建,充分发挥老支书、老战士等红色故事传承人的独特优势,广泛开展“枫香树下学党史”“村支书讲党课”等教育活动,提升村干部、群众对红色资源的认识,自觉做好安稳镇红色资源的保护者、监督者和宣传者。

2.构建保护体系,科学系统管理。一是理清红色脉络,摸排安稳镇内红色遗址遗迹的分布状态,整理红色档案,建立安稳镇“红色资源库”,对红色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监控与保护。二是推进安稳镇红色资源展览馆的建设,集中保存安稳红色遗产。用“传统的基本陈展+全息投影等现代科技”的方式再现中央红军长征在安稳的斗争历史与感人故事,打造高质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是完善保护机制,加快推进安稳镇红色资源保护和传承立法工作,出台相应的保护条例,对瓜果种植地域不当等行为进行管束。

(二)科学规划发展路线,整合利用红色资源

1.深挖红色资源,细究红色内涵。一是成立红色资源探访分队,持续在镇内寻找红色线索,举行“寻红军足迹,传安稳记忆”等红色故事征集活动,深度挖掘、和整理中央红军长征在安稳镇的相关史料及文物。二是主动与高校开展校地合作,通过发布课题研究、第二课堂实践等形式,鼓励高校师生对安稳镇红色文化进行研究探讨,撰写发表相关理论文章并依托地方党史办等历史研究平台加强对安稳镇红色资源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发掘提炼。

2.走“红+黄+绿”发展方向,打造专属安稳“联线”。安稳镇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如红二团指挥部旧址、红军长征路、红色枫香树等,都具有较高影响力。在该村山地条件的作用下,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金黄一片,搭配当地绿色生态,构成黄绿相间的独特景致。在开发旅游路线时,安稳镇应走“红+黄+绿”发展方向,以“红色文化”为开发主干,将“打草鞋”活动作为特色体验项目,将红色枫香树作为重点参观景观,将红二团指挥部旧址打造为重要教育基地,同时发挥当地青山绿水黄花的生态优势,将油菜花地、莲塘等自然景观融入红旅路线,加强安稳镇内各个景区的区域合作,将红色资源与黄绿生态相连,摆脱分散开发模式,以点到线,由线成面,打造专属安稳“联线”。

3.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精神。一是广泛征集红色宣讲员,加强宣讲员培训,并设计完善安稳红色资源讲解词,还原历史故事、突显红色精神。二是打造智能讲解平台,游客只需扫描二维码就可聆听安稳镇的红色故事。同时利用该平台召集“云上讲解员”,开展“云上讲党史”等线上活动,联合高校、动员广大社会人士传播好红军在安稳的故事。

4.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游客体验。一是开展红色情景演绎,编排具有当地特色的红色情景剧,通过艺术形式再现红色故事,让村民与游客近距离重温革命历史。二是增添体验式项目,举办健步走活动,以“零公里处”为起点,以红军路为赛道,模拟红军长征情景。开展红色游园会,让游客着红军装,打红军草鞋,听红色故事,尝红军餐,将单一的游览形式变得生动有趣。三是举办红色音乐会,以“红色”为元素,用民风民谣展现出来,创作由当地特色的红色歌曲等。

5.以红色文化助推产业兴旺,打好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的组合拳。采取“1+N”发展模式,通过发展潜力最大的红旅产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再将当地的“N”个产业推送给被“1”吸引的消费者,如打造“红色”菜籽油,由菜籽油背后的红色乡村致富故事刺激消费动力;设计红色的文创产品,制作一系列趣味性、实用性强,体现当地特色与红色元素的文创产品。满足游客的消费欲,实现最大的品牌效益、文化效益、经济效益等,推动乡村的产业振兴。

6.丰富宣传方式,扩宽宣传渠道。一是组织动员群众,成立安稳文艺队伍、编排红色节目,将无形红色文化转变为有形群众活动,让群众成为最有效的宣传队。二是支持红色文化下乡,主动联系市内外各大高校到安稳镇共同开展红色文化观察、产业共研等活动,为安稳镇注入青年活力。三是积极利用互联网宣传手段,加大短视频、音频作品等红色融媒体产品开发力度,打破宣传的时空限制,讲好安稳镇的红色故事,吸引更多游客。

(三)强化人才支撑,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1.引进人才,更要留住人才。一是通过线上直播、公众号等方式加强宣传安稳镇的发展现状、政策鼓励、资金帮扶、家乡情怀等,吸引外来人才,鼓励“本土外飞的金凤凰”回乡建设。二是做好政策保障,实行人才奖励机制,改善乡村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以留住人才。三是给予人才展示舞台和上升空间,发挥其专业优势,让人才有路可走,有空间提高。

2.建立培养机制,培育发展所需人才。一是要加大投入、支持人才进一步深造,定期开展技能文化培训、研讨班等,建立一定的培养机制,帮助人才进一步发展。二是使村民成为“讲解型”人才,针对当地村民定期开展红色文化故事讲演活动,让村民熟知红色故事,能讲能谈,成为红色文化的“代言人”。

3.重视青年学子,加强高校联络。一是密切联系高校学子,以志愿服务等方式助力新乡村建设。如红色标语设计、产品标签包装等可以联系高校美术人才;产品推广、市场宣传等可以联系高校新闻传媒、市场分析等专业的青年学子;二是发挥高校学生寒暑假下乡实践的作用,深化当代大学生对乡村的进一步认识,让其明白广阔乡村大有可为。

(四)优化服务管理机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1)成立相应的专门管理机构。由该机构来管理和监督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由成员共同出谋划策,提高当地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专业性。同时,保证每一笔资金都得到顺利的投入,每一项工作都得到有效的成果,提高红色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乡村居民收入,加快乡村振兴进程。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优化交通路线,增加班车车次,改善路面残缺与塌陷状况,增加人行横道,保障游客与当地居民的出行安全和需求。建立交通服务平台,收集居民意见,为游客和村民提供有效的交通服务。二是改善水电基础设施。保证全村供水充足,供电顺畅,居民生活稳定,为发展红色产业、红色旅游等活动提供基本保障。

(3)增添旅游接待建设。鼓励更多的村民参与农家乐的经营,并请经验丰富的人才带领村民们加强对农家乐的建设。改善住宿条件,丰富娱乐设施,将红色风+现代风+村落风三合一,打造独特食宿风格,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

image.png

图7:实践调研团与羊角村健康屋志愿者合影

参考文献:

[1] 张雪,刘菲. 艰苦振兴七十载 乡村振兴新时代[J].统计与管理,2019(11):114-118.

[2] 陈艳华,陈丽娟.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红色旅游发展研究[J]. 农业经济,2021(9):57-59.

[3] 吴清江,戴淑雯. 红色资源开发研究[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2):19-23.

[4] 秦玺.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村庄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9(05).56-60.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