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绿色种植模式 石首“鸭蛙稻”种植面积超过五万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紫稻酒荆州石首 创新绿色种植模式 石首“鸭蛙稻”种植面积超过五万亩

创新绿色种植模式 石首“鸭蛙稻”种植面积超过五万亩

2023-12-11 13: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丙全 通讯员 黄毅 邹子嫣

  9月24日,石首市团山寺镇长安村青黄相间的稻田里,鸭子正在自由自在地觅食。

  “穗子都垂下来了,再过一个多月就可以收割了!”68岁的郑孝春望着田里的再生稻说。

  郑孝春和老伴种了20多亩再生稻,8月份头季稻谷收了2万多斤,预计到11月中旬,还能再收1万斤。折算下来,平均亩产超过1500斤。“以前种水稻病虫多,杂草也多,打药施肥费工费力,现在有了鸭子和青蛙帮忙,用工和投入成本少了,收益也比以前强多了!”郑孝春说。

  石首是久负盛名的江南鱼米水乡,盛产稻米。秦克湖畔,自古以来就是水稻主产区之一。曾几何时,农药、化肥等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水体恶化,地力下降,水稻种植农药化肥越来越多,产量、品质却令人担忧。

  2014年,石首市首创“鸭蛙稻”生态种养模式,如今其稻田低碳高效生态循环技术被省农业农村厅确认为十大引领性技术之一,其稻田生态协同种养技术规程也被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为湖北地方标准。

  “在插秧后两周左右放入小麻鸭,水稻抽穗后再投放青蛙。鸭子在田间可以活水通风,吃虫除草,青蛙可以控制稻飞虱和其他虫害。”长安村党支部书记赵文龙说,村集体成立合作社,统一标准、统一品种、统一大棚基质培育机插秧、统一管理进行绿色再生稻生产,通过种植绿肥、安装杀虫灯和性诱捕器、稻田养鸭、施用有机肥,全程不使用农药和化肥,产品价格好,不愁销。

  2016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绿色发展研究团队选取团山寺镇28平方公里闭合区域作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集成推广农业先进实用科技成果,完善鸭蛙香稻生态种养模式。目前,团山寺镇已成为全省闻名的“鸭蛙稻小镇”。

  严斌是石首金祥米业负责人,他在团山寺镇带动过脉岭村和长安村同步种养鸭蛙稻,成功开发出了五彩鸭蛙稻、鸭蛙稻富硒香米,不仅鸭蛙稻香米获得绿色食品A级认证,五彩鸭蛙稻还获得了有机认证。他的鸭蛙稻基地先后迎来40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前来参观。

  “平原地区适合种再生稻,丘陵地区我们因地制宜发展紫米、糯米、红米等特色稻米。”严斌说,鸭蛙香稻名气越来越大,头季稻米在市场上每斤可以卖到七八元,再生稻米每斤能卖到10元以上,可带动农户亩均增收千元以上。

  近年来,石首市与科研院所紧密合作,不断完善鸭蛙香稻生产模式和技术,种养面积从500亩扩大到5万亩。当地农业部门跟踪调查数据显示,鸭蛙香稻一种两收,亩均产谷1540斤,对比一季中稻增产400斤;减肥减药成效显著,万亩示范区每年减农药2.19吨,减化肥276吨;农田生物多样性逐步修复,鱼、蛙、鸟明显增多。

编辑: 刘荣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