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图说︱肛管的“四线三区”:画出来给大家看,好直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索罗门定律 医学图说︱肛管的“四线三区”:画出来给大家看,好直观!

医学图说︱肛管的“四线三区”:画出来给大家看,好直观!

2023-12-05 05: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图(1):红色区域示解剖学肛管

图(2):红色区域示外科学肛管

解剖学肛管是从胚胎发生的角度论述肛管,外科学肛管是从形态机能学方面来论述肛管,两者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肛管的四条重要的线性标志,以及由此产生的三个外科学肛管分区。

肛缘线

肛缘线又称肛门口、肛门缘,是消化道最低的界线。如下图(3)和图(4)。

图(3):黄色线示肛缘线

图(4):黄色线示肛缘线(本图例为Miles手术标本,下同)

白线

白线(White Line)又称肛白线、Hilton线,是肛管中下部的交界线,正对内括约肌下缘与外括约肌皮下部的交界处。指诊可以明显触到一个明显的环形沟,此沟称为括约肌间沟(亦称白线),肉眼不易辨认,如下图(5)和图(6)。

图(5):绿色线示白线

图(6):绿色线示白线

临床上常用此沟来定位内外括约肌的分界。手术中行内括约肌松解术时,此沟为解剖学的标志:切开肛管移行皮肤,挑出内括约肌在明视下切断,如下图(7)。

图(7):白线是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分界线

齿状线

在白线上方,距肛门缘2-3cm。将连接各肛柱下端和各肛门瓣边缘的锯齿状环形线,称为齿状线(Dentate Line)或肛皮线(Anocutaneous Line)。如下图(8)和图(9)。

图(8):蓝色线示齿状线

图(9):蓝色线示齿状线

此线是内外胚层的移行区,上下两方的上皮、血管、淋巴和神经的来源完全不同,是重要的解剖学标志,具体见下图(10)。

图(10):齿状线上下解剖结构对比

85%以上的肛门直肠病都发生在齿状线附近,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另外,齿状线是内胚层、外胚层交会的地方,几乎所有的肛门、直肠先天性畸形如肛门闭锁等都发生在齿状线。

齿状线还是排便反射的诱发区。齿状线区分布着高度特化的感觉神经终末组织,当粪便由直肠达到肛管后,齿状线区的神经末梢感受刺激,就会反射的引起内、外括约肌舒张,肛提肌收缩,使肛管扩张,粪便排出。如手术中切断齿状线,就会使排便反射减弱,出现便秘或感觉性失禁。

肛直线

肛直线(Anorectal Line)是直肠柱上端水平线,是直肠颈内口与直肠壶腹部的分界线,在肛管直肠环的平面上,又是肛提肌的附着处。如下图(11)和图(12)。

图(11):红色线示肛直线

图(12):红色线示肛直线

肛直线是外科学肛管的起始部标志,将外科肛管的上界延至齿状线以上1.5cm处,这一水平恰恰正是肛管直肠环的水平,对于高位肛瘘手术有重要解剖标识意义!

肛管的分区

外科学肛管内腔面有四条重要的标志线(或者称线性标志),从肛侧至口侧分别是即肛缘线、白线、齿状线及肛直线。由这四条标志线可以把肛管分为三个区:1、肛皮区(又称皮带)位于白线与肛缘线之间;肛梳区(又称痔带)位于齿状线与白线之间;肛柱区位于肛直线与齿状线之间(又称柱带)。分别见图(13)至图(15)。

图(13):黄色区域示肛皮区

图(14):绿色区域示肛梳区

图(15):蓝色区域示肛柱区

本文总结

1、外科学肛管的四条线性标志:

肛直线---直肠与肛管的分界线;

齿状线---解剖学肛管的起始线;

白 线---肛门内括约肌与肛门外括约肌的分界线;

肛缘线---肛门口标记线。

2、外科学肛管的分区(分带):

由肛直线和齿状线---共同确认肛柱区;

由齿状线和白线---共同确认肛梳区;

由白线和肛缘线---共同确认肛皮区。

声明:本文为原创作品,欢迎转发和在本文右下角留言给我

声明:本文为原创作品,欢迎转发和在本文右下角留言给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