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X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索尼nex5n参数设置 NEX

NEX

2023-08-10 15: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文接上文http://dcbbs.zol.com.cn/84/167_838806.html( 一 NEX-5N套头各种对焦方式比较)。

    NEX-5N通过手动转接环转接非Sony镜头后,由于电子触点不起作用,所以相机无法控制镜头去进行自动对焦,原先三种对焦方式AF、DMF、MF只有手动对焦MF可用。而手动对焦视其用哪种峰值水平,可细分为四种:(1)关闭峰值水平后用屏幕放大对焦,(2)峰值水平低,(3)峰值水平中,(4)峰值水平高。

    由于自动控制不起作用,原先靠相机判断是否准确对焦的功能就改由人眼来执行,上述第(1)种方式就是为了让人眼可以看清楚对焦情况而设立的。后来厂商感到需要加某种标记,使得人眼可以依靠它很快判断是否达到最佳对焦,于是就有了峰值对焦。所谓峰值对焦就是:当快要开始接近对焦时,屏幕上对焦区域物体的边缘会出现一些小颗粒,一旦准确对焦,颗粒数会达到最大值,这时就可按快门了!但摄影者有个体差异,加上对峰值对焦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理解的差别,所以这方面的问题特别多。以下第二部分将根据常见的问题来叙述。

二 NEX-5N转接手动镜头后,峰值对焦遇到的常见问题 

(一)四种对焦方式对比测量   

    5N可用前面所述四种手动对焦方式,经常有网友抱怨,还是不用峰值对焦好,用了峰值对焦反而跑焦了。下面我们通过实例来分析一下。测量所用的镜头是两个俄头:Jupiter 37A 135/3.5 和Zenitar-M 50/1.7;因为它们镜筒上有光圈调节环,还有比较精确的距离标尺。测量对象不用ISO12233图,而用实物,见1P。分A三脚架、B手持两种情况

   A.用三脚架拍摄

1P 测量所用实物布置NEX-5N峰值对焦功能之探索(下) 手动镜头峰值对焦常见问题探讨

器材:索尼 NEX-5N [索尼数码相机]  镜头:----时间:2012-08-29 15:27:39  快门:1/60  感光度:2000  闪光灯:Off. Did not fire  白平衡:Auto  为了避免手持相机抖动的影响,我们使用了三脚架。拍照后用软件截取中心对焦区域进行对比。

2P  Jupiter 37A 135/3.5 四种对焦方式对比, 物距=1.45m,光圈 F4  NEX-5N峰值对焦功能之探索(下) 手动镜头峰值对焦常见问题探讨3P  Jupiter 37A 135/3.5 四种对焦方式对比, 物距=1.45m,光圈 F8 NEX-5N峰值对焦功能之探索(下) 手动镜头峰值对焦常见问题探讨

4P Jupiter 37A 135/3.5 四种对焦方式对比, 物距=1.45m,光圈 F11NEX-5N峰值对焦功能之探索(下) 手动镜头峰值对焦常见问题探讨5P Zenitar-M 50/1.7 四种对焦方式对比, 物距=0.7m,光圈 F2NEX-5N峰值对焦功能之探索(下) 手动镜头峰值对焦常见问题探讨

6P Zenitar-M 50/1.7 四种对焦方式对比, 物距=0.7m,光圈 F8NEX-5N峰值对焦功能之探索(下) 手动镜头峰值对焦常见问题探讨

测试结果分析:两个镜头,4种对焦方式,在常用大小光圈情况下,测得的物体可以说绝大部分是清晰的,只有一个例外:Jupiter 37A镜头在F11,峰值水平低情况,比较模糊。由于有三脚架,可排除手抖影响,我分析,由于F11时物体在屏幕上的像比较暗,所以当峰值水平低时,不容易看清颗粒,误判了达到最大峰值的位置(从图看可能不在电池前表面),按错了快门。有人可能会想,只用屏幕放大对焦为什么反而很好,我想可能是注意力集中了,反而判断正确。峰值水平取中和高时没有误判,因为屏幕上颗粒看得很清楚。所以,在小光圈时要注意看不清峰值颗粒的问题。

   B.手持相机时,四种对焦方式对比

7P Jupiter 37A 所用之测试实物布置NEX-5N峰值对焦功能之探索(下) 手动镜头峰值对焦常见问题探讨

器材:索尼 NEX-5N [索尼数码相机]  镜头:----时间:2012-08-29 09:13:30  快门:1/250  感光度:1600  闪光灯:Off. Did not fire  白平衡:Auto  8P 物距1.50m,光圈F5.6测试结果NEX-5N峰值对焦功能之探索(下) 手动镜头峰值对焦常见问题探讨

9P Zenitar-M 50/1.7 物距=0.7m,光圈F1.7 ,仍然用有三脚架的测试对象,测试结果NEX-5N峰值对焦功能之探索(下) 手动镜头峰值对焦常见问题探讨测试结果分析:不管用何种镜头、物距远近、光圈大小,四种对焦方式无明显差别。

C.结论

   四种方式都有较高对焦精度,峰值水平中和高时颗粒比较明显,但高水平有时会显示过头,而当光圈小成像暗时,低水平峰值又会显示不清晰,造成误判。

(二)峰值对焦颗粒出现区域、最佳对焦位置与景深范围之间的关系(回答峰值对焦会不会跑出景深范围)

 

 请看测试得到的表格:其中景深用第一部分中提到的软件计算。

  A.  Jupiter 37A 峰值颗粒出现范围、景深、最佳对焦距离之间的位置关系NEX-5N峰值对焦功能之探索(下) 手动镜头峰值对焦常见问题探讨将此图画成曲线,可见下图,形象化地说明了表格内容NEX-5N峰值对焦功能之探索(下) 手动镜头峰值对焦常见问题探讨

 

     B. Zenitar-M 50/1.7 峰值颗粒出现范围、景深、最佳对焦距离之间的位置关系 说明:ZOL换新版后,此图莫名其妙地被换掉了,只能删去换掉的图,请见谅!

   C分析

(1)光圈越小或距离越大、景深就越大,而且峰值颗粒出现的范围也大,这时最大峰值位置离景深范围的边缘远,对焦容易成功。

(2)峰值水平越低,颗粒出现的范围越小,我们搜素最大峰值的时间就越短,所以我们在能看清颗粒的前提下,低水平的峰值是较好选择。

(3)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峰值对焦搜素到的最大值位置实际上有一定的误差,如果跑到景深范围以外就要失焦,这就是有网友反映对不准的原因之一,粗略地说,光圈小、距离大,景深范围可以覆盖峰值对焦最大值的范围,不会失焦。距离近、光圈大,这时景深浅,峰值对焦最大值的位置可能跑出景深范围,就容易失焦(比如拍微距)。

(三)峰值对焦的误差小于景深范围是成功的关键

   景深是决定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峰值最大位置误差有2cm,这可以用来判断什么情况对焦容易成功,如果景深大于2cm,就没有问题。如果拍微距,景深极浅(可能只有几mm),就没那么幸运了。

如果没有特别的虚化要求(比如拍人像等等),我们可以将光圈设得小一点,例如F4-F8,这样景深大,成功率高。从本测试看来,两个镜头所拍的这些照片,在常用光圈F4-F11,焦距0.6m时,景深大于2cm,使用峰值对焦拍摄没有问题。如果焦距=250mm是否可以?进一步用软件计算可知:当光圈在F4以上,物距>3m时,景深>2cm,使用峰值对焦拍摄应该也没有问题。

(四)关于抓拍:

      大家关心手动头抓拍有何诀窍,我们可以分析一下:

   A.物体运动方向垂直于相机瞄准方向(光轴),这就是普通的抓拍,物体不会跑出景深范围,峰值对焦应当没问题。

   B.物体运动方向朝拍摄者或远离拍摄者:

   抓拍的关键是峰值对焦的全过程时间中,运动物体不要跑出景深范围。那就要做到使物距远一点,光圈小一点。但也不能使影像太小。

   举例如下:某人向你迎面跑来,速度是正常步行速度每秒1.2米,使用200mm长焦镜头,光圈F5.6,调节峰值对焦和按快门的时间只有1到2秒,请问拍摄时物距多少比较合适?

   为了使人像在照片中占1半以上高度,设物距40m,这时1.7m高的人在CMOS上成像高度是8.5mm,CMOS高度是15.6mm,符合要求。用软件计算,F5.6,焦距200mm,物距40m,可得景深9.12m,此人跑完9.12m,需要7.6秒,1到2秒的拍照时间足够,不会模糊!

三  对网友创造的峰值对焦使用经验进行分析

(一)老镜头版主创造的边转动对焦环,边连拍的办法和鼎力版主的转动对焦环同时移动脚步连拍的方法,他们本身的文章都有介绍,我在这里不详细说,只是通过实例说明此类方法是成功的。

  A. Jupiter 37A镜头手持连拍,拍摄对象仍是前面的实物,截取中心部位进行对比,可见0.4秒那张最清晰。

10PNEX-5N峰值对焦功能之探索(下) 手动镜头峰值对焦常见问题探讨

  B.Zenitar-M 50/1.7 镜头手持连拍,拍摄对象仍是前面的实物,截取中心部位进行对比,可见0.7秒那张最清晰。

11PNEX-5N峰值对焦功能之探索(下) 手动镜头峰值对焦常见问题探讨

C 分析   此法比较方便,但一秒内对焦环倒底转多少需要练习,显然转动范围越小且不超过景深范围,就越容易找到最佳对焦点,否则只能找到10张中的最佳,不易找到真正的最佳。当然此法要多用快门次数,多存储几张无用照片也是不足之处。另外因为 RAW格式存储较慢,用jpg直出能保证一秒10张。有人质疑,手册上说,快速连拍以第一张的对焦和测光参数为所有10张的参数,怎会出现不同的对焦情况?我说,那是对自动对焦说的,你现在是手动镜头,转动镜头对焦环就相当于寻找正确的物距,在一秒内拍10张,其中有一张最接近找到正确的物距,就成功了!

(二)网友我是文朋我姓文说,将照片用黑白格式拍,用RAW格式存储,以后可无损改为彩色,峰值颜色用红色,这样峰值颗粒比较醒目。这也是好方法,但不足之处是要用RAW格式,后来再转换,对于要快速出片的朋友会觉得不便,此外取景也是黑白,有点不习惯。

四.总的结论和建议

1.景深是决定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峰值最大位置误差有2cm,这可以用来判断什么情况对焦容易成功,如果景深大于2cm,就没有问题。如果拍微距,景深极浅(可能只有几mm),就没那么幸运了。

如果没有特别的虚化要求(比如拍人像等等),我们可以将光圈设得小一点,例如F4-F8,这样景深大,成功率高。从本测试看来,两个镜头所拍的这些照片,在常用光圈F4-F11,焦距0.6m时,景深大于2cm,使用峰值对焦拍摄没有问题。如果焦距=250mm是否可以?进一步用软件计算可知:当光圈在F4以上,物距>3m时,景深>2cm,使用峰值对焦拍摄应该也没有问题。

2.峰值对焦也是个需要练习的方法,是一种相当于技术工人的精密加工手艺,前面提到的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3.低中高三种峰值水平选哪个好?要根据在屏幕上颗粒显示的情况,既要能看清又要不太过分,显示太过分了会分不清什么时候最大,看不清则会误判。另外,如果您使用电子取景器,会发现颗粒显示的强度减小了,我想原因在于它是200多万像素的清晰度(远大于屏幕的92万),颗粒比较细腻的缘故,此时“峰值水平低”会看不清,“峰值水平中”比较好。

4.要用单点对焦(例如中心对焦),否则要误判峰值对焦位置。

5.拍摄运动物体可用守株待兔方法,先对好焦,然后待兔到来再按快门。

6.准确可靠的峰值对焦需要相机的稳定,手持拍摄时,将屏幕远离眼睛一尺以外悬臂拿着相机又取景又对焦很难稳定,不是个好方法,可用电子取景器或LCD-V4,这样就可将相机靠在脸上,大大提高了稳定性。拍远景用大长焦镜头要用三脚架。

7.关于抓拍,成功的关键是,运动物体在1到2秒峰值对焦的时间内,不要跑出景深范围。

 

峰值对焦拍摄实例

12P  Jupiter 37A 拍摄NEX-5N峰值对焦功能之探索(下) 手动镜头峰值对焦常见问题探讨

器材:索尼 NEX-5N [索尼数码相机]  镜头:----时间:2012-08-26 10:41:56  快门:1/500  感光度:100  闪光灯:Off. Did not fire  白平衡:Auto  

13P Jupiter 37A 拍摄

NEX-5N峰值对焦功能之探索(下) 手动镜头峰值对焦常见问题探讨

器材:索尼 NEX-5N [索尼数码相机]  镜头:----时间:2012-08-26 10:43:01  快门:1/1600  感光度:100  闪光灯:Off. Did not fire  白平衡:Auto  

 

14P  Zenitar-M 50/1.7 拍摄

NEX-5N峰值对焦功能之探索(下) 手动镜头峰值对焦常见问题探讨

器材:索尼 NEX-5N [索尼数码相机]  镜头:----时间:2012-08-26 10:49:03  快门:1/1600  感光度:250  闪光灯:Off. Did not fire  白平衡:Auto                                                                 结束语本帖两部分到此全部结束了,得到很多网友的支持,因为这些问题都是大家平时会遇到的,所以会关注。由于我是在业余条件下做的测试,条件简陋,所用的镜头也只是两个俄头,拍摄的条件只是室内一般的光照,没有在很暗和很亮的情况下测试,所以得到的结果只供参考(上面提到的2cm误差与测试条件有关,不同镜头应当有不同误差)。

对于更多使用其他镜头的网友,也希望能结合自己的情况提供峰值对焦的经验。

下面引用老镜头版主的回复,肯定对具有这些镜头的网友有价值:“因为我的手头最多,现在巳有九只了.所以对手动峰值对焦用的也多,最多废片是出在微距与人像,微距当然是因为景深太浅,人像也是因为要虚化背景,设了大光圈,景深刚刚够从眼睛到头发,对焦差一点就废了.我应用中发现峰值显示与镜头锐度和解析力不同有关,与对象的对比度有关,同一只镜头与光圈大小有关,与曝光增减有关,总不能每换个镜头,每变个条件就去调峰值大小,老师测中显示峰值高指示最好,那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如果条件不同高峰值有时会满屏都是,都调不出来.所以峄值还是一个不成熟的新事物,其实峰值的改进只要加入智能大小,根据全画面反差锐度相对值,而不是绝对值出峰值.也可称为自适应峰值就可解决了,如果我是索尼的工程师一定先改进这一点,我现用的都是高解析力镜头,所以我只能将峰值设最小,如果拍摄对象反差太小不出峰值就放大对焦.不能在拍摄时再去改峰值设置那就黄瓜菜都凉了

分析:拍微距时景深可能只有几mm,而前面测试发现,峰值对焦的误差有2cm,因此老镜头版主遇到的情况就不难理解了!

谢谢大家的支持!

下载ZOL客户端,随时随地与大家交流 发表回复 表情高级回复 回复 评分:+Z金豆 170  已有 18人参与评分 收起展开 评分 收藏 赞 +1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