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王者渐没落 编辑浅谈MD为何失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索尼mz-n10 昔日王者渐没落 编辑浅谈MD为何失宠

昔日王者渐没落 编辑浅谈MD为何失宠

2023-08-24 16: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产品:HD600 森海塞尔 耳机 回到顶部阅读编辑浅谈MD为何失宠

    [中关村在线音频频道原创]在前几篇的评测中,我们用到了一款看似很“新潮”的前端设备――MD。似乎在MP3当道的今天许多新烧友对MD机充满着好奇,可以说作为CD机之后产物,MD播放器在整个播放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环。但不得不说的是,如今MD早已停产,最后一台MD索尼RH1也已经淡入人们的视线,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如此帅气的播放器走向没落?我们今天就跟大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说到MD,从名称上来讲MD是Mini Disc的缩写,也就是迷你光盘。它是由日本索尼公司于1992批量生产的一种储存介质,而播放这种介质的设备就要MD播放器。MD在设计之初一方面是解决CD播放器体积过大而出现的,另一方面则是满足新闻参访时的需要,毕竟在那个闪存还是天价的年代一张MD光盘的容量足以录下几小时的内容。

    MD是一款成功的产品,它是集光、磁、机、电多种技术的产物,技术成本很高。而在记录格式上,早期小容量的MD光盘显然不能1:1的将CD上的内容复制过来,这就衍生出了索尼独家的音频格式ATRAC/ATRAC 3,它和MP3的原理类似,同样是将听者很难察觉到的音乐部分进行压缩,与CD的压缩比为1:5和1:10。个人认为,ATRAC/ATRAC 3格式的优势非常明显,并不输给MP3格式,但为什么没有普及开来,我们会在后面的文章中为大家介绍。

编辑浅谈MD为何失宠 索尼MZ-RH1播放器

编辑浅谈MD为何失宠   编辑浅谈MD为何失宠

编辑浅谈MD为何失宠   编辑浅谈MD为何失宠 MD播放器为何失宠?

    今天,我们就从产业方面、MD播放器本身结构以及品牌等因素对MD播放器没落进行一个分析,如果你还是个初烧,对于这款陌生的播放器不太熟悉或者你也曾经是MD的拥护者,那就参与到我们的讨论中来,我们希望能够听到您对MD播放器的看法。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章前后添加(09.11.13更新)   文章前后添加(09.11.13更新) 降噪耳机(塞)横评              宾果2011新品发布会

回到顶部阅读MD失宠原因一:MP3价格不断走低

    一款产品不会无缘无故的停产,并且还是整个系列的消亡,这其中一定有另一个幕后推手,那就是我们熟悉的MP3。前文中提到,MD是为了解决CD机得体积和大容量记录的一种产品,然而在随着MP3闪存价格的不断走低,人们没有理由再去选择容量仅有几百兆,最多一个G的HI-MD。这种现象从2005年开始尤为明显,为此我们找到了当时MP3播放器的价格走势图,供大家参考。

编辑浅谈MD为何失宠 2005年第一季度MP3播放器价格走势图

    从2005年第一季度开始,MP3的价格就有很大的一个降幅,还记得当时那个时候MP3的容量还仅有区区几百兆,同时也是MD与MP3共存的年代,MZ-N10、N910等成为发烧友的热衷选择。但此时,MD似乎还没有感觉到来自周围的压力。

编辑浅谈MD为何失宠 2006年主流容量MP3价格指数走势

编辑浅谈MD为何失宠 2006年主流容量MP3市场均价走势

编辑浅谈MD为何失宠 2006年主流容量MP3关注比例

    2006年,也就是MD开始逐渐走向停产的年代。从上面的图表中可以看到,包括1GB容量的MP3已经跌破700元大关,而且还有继续走低的趋势。另外,人们对于大容量的渴望也逐渐显著,而此时的索尼正在干什么呢?刚开始认识到MP3的设备的重要性,不过为时已晚,它的增长速度比不上另一个崛起的巨头――苹果。

编辑浅谈MD为何失宠 2005与2006年度六大国外MP3厂商市场增长率情况

编辑浅谈MD为何失宠   编辑浅谈MD为何失宠 MD与MP3播放器内部结构左:MD播放器右:MP3播放器

    在面对外界的威胁时,索尼MD依然表现的很坦然,但是内在的问题依然困扰着它。首先就是容量,这是根本上技术瓶颈,在那个年代几个G容量的小盘是很难实现的;其次就是成本,光、磁、机、电必然会造成价格的上涨,这也是导致MD播放器的价格在2000元左右的原因。

回到顶部阅读MD失宠原因二:意想不到iPod播放器

    在MP3播放器一片迷茫的时候,行业出现了“iPod”这个名词,人们开始意识到苹果文化即将袭来,紧接着iPod mini、iPod nano、iPod Video、iPod classic一整个产品线陆续出现给随身市场很大的冲击。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苹果公司奠定了iPod播放器的基础。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在预料之中,首先MP3闪存的价格逐渐“白菜化”,而在大容量方面厂商找到了新的思路――硬盘。闪存与硬盘的夹击下,光盘储存变得不再具有性价比,MD用户也开始向MP3设备靠拢。此时索尼虽然推出了几款MP3产品,但是在推广力度上显然没有那么大,RH1的推出似乎还给MD用户一丝希望。

编辑浅谈MD为何失宠 iPod mini

编辑浅谈MD为何失宠 iPod nano

编辑浅谈MD为何失宠 iPod video

编辑浅谈MD为何失宠 iPod classic

    不过,我们认为Hi-MD在当时显得有些消极,没有正面的与iPod进行对抗,毕竟PSP所采用的UMD同样是小尺寸光盘,但容量却是远远超过Hi-MD。索尼如果及时分别从MD和MP3两线进攻,或许还是有希望重夺便携播放器市场。

    当然,导致最终结果的原因是多样的,格式上抉择性的失误也是让MD最终停产的因素。这就是ATRAC3格式。

回到顶部阅读MD失宠原因三:ATRAC3格式的失误

    从ATRAC 3/ATRAC 3 plus这种格式上来说,它的实际性能是要强于MP3的,无论是失真度还是压缩比都是MP3所不能及的。曾经有人做过实验,64Kbps的ATRAC 3与128Kbps不相上下,而在体积上却仅有MP3的几分之一,可以说,ATRAC 3具有与生俱来的音质优势。听起来ATRAC 3极具竞争力,但和MP3相比,多了一项版权保护机制OpenMG。

    OpenMG限制了用户对歌曲的拷贝,也就是不能随意对歌曲进行拖拽,这是和用户的使用习惯相违背的。尤其是在购买到有版权保护的歌曲时,拷贝上有着严格的要求。虽然版权保护是每个品牌都应当重视的,但在今天它依然是和用户之间矛盾的。

编辑浅谈MD为何失宠 SonicStage音乐管理软件

编辑浅谈MD为何失宠 SonicStage音乐管理软件

编辑浅谈MD为何失宠 SonicStage音乐管理软件

编辑浅谈MD为何失宠 一张普通MD格式容量

    既然不能随意的拖拽歌曲,那就要通过一个软件,这就是大名鼎鼎的SonicStage。SonicStage是集音乐管理、音乐播放、音乐转码、设备连接等功能于一身的管理软件。有点像今天的iTunes,但它的历史更为悠久。NetMD用户在传输歌曲时,必须通过SonicStage软件进行导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操作体验。加之,SonicStage的性能优化并不是很好,对系统资源耗费很多,许多用户在使用时都会出现卡顿现象。从而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随后的Hi-MD中,索尼MD开始加入对MP3的支持,这也算是对现实的一种妥协,不过总整体的解码效果来看,同样在MD下MP3的效果远不如ATRAC 3 plus。

产品:HD600 森海塞尔 耳机 回到顶部阅读MD失宠原因四:MD不符合当今HiFi理念

    如今提到MD播放器大家还是对其音质有一定的肯定,从音色上看,MD和Hi-MD的声音纯净,适合搭配各种类型的耳机。但是在几年前,各大厂商展开了续航之战,动辄几十小时的续航十分常见。提升续航的方法不多,格式优化、电池容量、电路优化还有就是降低输出功率。后期的Hi-MD输出功率均为5mw+5mw,这和今天动辄几十mw的推力相比就显得小巫见大巫了。

    推力大不一定好,但却是提升音质的一种方法,大推力下驱动高阻抗耳机的效果远比小推力推小耳塞的效果好,同时当下的HiFi风潮就是以谁家的推力大而优先选择。这种现象不是好事,但却是趋势。为此,我们特地对Hi-MD RH1进行了一次小的测试。

    为了证明一下Hi-MD的具体推力,我们选择了低阻耳塞和高阻耳机进行试验,通过各种搭配也试探一下RH1的具体推力。

● 低阻测试环节

测试组合:MZ-RH1+Westone UM3X

编辑浅谈MD为何失宠   编辑浅谈MD为何失宠 MZ-RH1+Westone UM3X

测试结果:

    众所周知,UM3X是一款相当容易驱动的耳塞,在RH1的驱动下UM3X的中频非常细腻,并且三频衔接也很出色,可以说低阻耳塞与RH1搭配是相当默契的,我建议用户在挑选耳塞时选择16欧姆左右的产品,个别容易驱动的除外。

● 高阻测试环节

测试组合:MZ-RH1+森海塞尔HD600

编辑浅谈MD为何失宠   编辑浅谈MD为何失宠 MZ-RH1+森海塞尔HD600

测试结果:

    这个环节不用多说,相信大家已经知道结果了。面对300欧姆的HD600,RH1很显然是输出功率不够,仅能推出3成实力,和目前主流的大功率输出设备相距甚远,例如索尼神器PCM-D50。如果用户真的想用RH1搭配高阻耳机,不妨采用RH1+耳放的组合,毕竟不要浪费LINE OUT的作用。

写在最后:

    MD已经停产多年,但目前仍有许多烧友依然热恋着它,MD是随身听时代的经典之作,也是推动音频技术发展的一个环节。虽然MD在当下有些水土不服,不过它精细的做工、纯净的音质以及极高的收藏价值相信还会在一段时间内成为烧友手中的利器。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香港还有一定的RH1库存,并且价格回落到了一个理想的价位,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尝试一下这款经典的设备。同时,我们也希望今后的厂商能够吸取MD播放器的教训,推出下一个经久不衰的产品。

文章前后添加(09.11.13更新)   文章前后添加(09.11.13更新) 降噪耳机(塞)横评              宾果2011新品发布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