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广视野随行利器 索尼FE 16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索尼18135和适马16 超广视野随行利器 索尼FE 16

超广视野随行利器 索尼FE 16

2024-07-12 13: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近三年索尼将镜头更新的重心放在变焦上,先后推出了FE 70-200mm F2.8 GM OSS II(2021年)、FE 24-70mm F2.8 GM II(2022年)、FE 16-35mm F2.8 GM II(2023年),二代“大三元”逐步组建完成,同时索尼对“小三元”也进行了升级,发布了FE PZ 16-35mm F4 G(2022年)、FE 20-70mm F4 G(2023年)、FE 70-200mm F4 Macro G OSS II(2023年)。今年,索尼则在大小三元之间,试图打造紧凑轻便的F2.8变焦镜头系列,2月推出FE 24-50mm F2.8 G之后,时隔两个月又发布了FE 16-25mm F2.8 G。

  提到“16-25mm F2.8”这一规格,以往从未有过,类似的规格“大三元”中有 16-35mm F2.8,副厂方面也只有腾龙17-28mm F/2.8 Di III RXD、适马16-28mm F2.8 DG DN | C与之相近。

  那么FE 16-25mm F2.8 G与类似规格产品相比有哪些亮点?下面笔者将其与同门FE 16-35mm F2.8 GM、腾龙17-28mm F/2.8 Di III RXD进行纸面规格对比:

规格对比(点击查看大图)

规格对比(点击查看大图)

FE 16-25mm F2.8 G结构图

FE 16-25mm F2.8 G结构图

  从规格对比来看,FE 16-25mm F2.8 G是三者中最轻最短的,便携性优势不言而喻。当然与FE 16-35mm F2.8 GM相比,主要差在长焦端焦距,而广角端则比腾龙视角更广。FE 16-25mm F2.8 采用先进的光学设计, 内置3枚ED(低色散)镜片和4枚非球面镜片(其中1枚为ED非球面镜片),可有效减少球面像差并抑制色差。另外,这款镜头配备11枚光圈叶片和广角端拥有0.18m对焦距离,前者可以提供更平滑的虚化,后者则让这款镜头能够满足一定近摄需求。

FE 16-25mm F2.8 G与FE 16-35mm F2.8 GM的广角端MTF对比

FE 16-25mm F2.8 G与FE 16-35mm F2.8 GM的广角端MTF对比

  成像方面,我们先来看看纸面实力,官方MTF曲线仅做参考。FE 16-25mm F2.8 G 的MTF曲线表现较好,广角端(16mm)中心解析力超过95,边缘也能维持在60以上,与FE 16-35mm F2.8 GM相比,曲线下降还要更少一些;长焦端(25mm)中心节系列也达到95以上,边缘在60左右,这样的表现比FE 24-50mm F2.8 G的24mm端中心更好。至于实拍表现如何,笔者后文会进行实拍测试。

外观及细节

  外观设计上FE 16-25mm F2.8 G与FE 24-50mm F2.8 G如出一辙,镜身尺寸几乎相同,长度上短了0.9mm,这使得FE 16-25mm F2.8 G更轻一点,仅有约409g。两款G镜头相似的操控性能及尺寸和重量,搭配索尼全画幅微单时,可轻松实现稳定器调平。

  整个镜头通体哑光黑色,采用“三环”设计,从前往后依次是对焦环、变焦环、光圈环。此外,这款镜头还采用了防尘防潮设计,提高了工作可靠性。

  镀膜方面,索尼方面并未明确采用什么镀膜,仅强调优化的涂层可有效抑制炫光和鬼影。另外,这款镜头前组镜片采用氟化物涂层,可有效防止指纹、灰尘、水、油以及其他污染物的附着。值得注意的是,这款镜头与FE 24-50mm F2.8 G采用相同的滤镜直径,均为67mm。

16mm端 内筒伸出最长

16mm端 内筒伸出最长

  前文谈到FE 16-25mm F2.8 G与大多索尼高端变焦镜头一样采用“三环”设计。需要注意的是这款镜头采用外变焦设计,而变焦中与FE 24-50mm F2.8 G相似,广角端内筒伸出最长,长焦端伸出最短,需要用户适应。

对焦环与变焦环

对焦环与变焦环

光圈环

光圈环

  在镜身前中后共有三个环,前端为对焦环,中部为变焦环,两者宽度相近,后端为光圈环,三个环整体操作比较顺滑,对焦环阻尼适中,该对焦环具备线性响应手动对焦功能,可实现平滑、精准的线性响应。

无级光圈开关

无级光圈开关

产自越南

产自越南

  值得注意的是光圈环,这款镜头具备无级光圈点按开关(CLICK ON/OFF),拍摄视频时,开启开关光圈环可以无段落顺滑控制光圈值。相比FE 20-70mm F4 G,该镜头并未搭载光圈锁定(IRIS LOCK)开关,需要用户拍摄时注意以免误触光圈环导致曝光值改变。

  这款镜头在对焦环和变焦环之间配备1个可自定义对焦保持按钮,方便用户使用和操控。此外,镜头侧面还配备对焦模式开关可以在自动对焦和手动对焦之间切换,以快速应对不断变化的拍摄环境。

  与FE 24-50mm F2.8 G一样,FE 16-25mm F2.8 G内置双线性马达,而非高端镜头配备的XD线性马达,从实拍来看可以满足快速、安静且精准的对焦需求。作为最新的原厂镜头,与副厂镜头相比,它支持α9 III在AF/AE跟踪时120张/秒的高速连拍。在4K 120p或FHD 240p等高帧率视频中,镜头也可针对主体进行精准的跟踪对焦,满足视频创作需求。此外,该镜头也支持索尼的呼吸补偿功能及视频防抖增强模式。

  FE 16-25mm F2.8 G具备一定近摄能力,在AF(自动对焦)模式下,广角端的最近对焦距离为 0.18m(MF时为0.17m),最大放大倍率 0.20 倍,可满足高质量的近距离拍摄需求。

莲花遮光罩型号(与FE 24-50mm F2.8 G相同)

莲花遮光罩型号(与FE 24-50mm F2.8 G相同)

成像测试:

  下面我们看一下FE 16-25mm F2.8 G的光学素质:笔者测试使用索尼α7CII作为机身。拍摄使用RAW+JPG、AWB设置、ISO 100。

一,镜头锐度

  为了测试这款镜头的解析力,我们采用远距离拍摄建筑的方法,该拍摄距离常被一般用户用于拍摄风景。

16mm中心和边缘锐度截取位置(无限远)

16mm中心和边缘锐度截取位置(无限远)

左:中心 右:边缘

F2.8(点击查看大图)

F2.8(点击查看大图)

F4.0(点击查看大图)

F4.0(点击查看大图)

F5.6(点击查看大图)

F5.6(点击查看大图)

F8.0(点击查看大图)

F8.0(点击查看大图)

F11(点击查看大图)

F11(点击查看大图)

F16(点击查看大图)

F16(点击查看大图)

F22(点击查看大图)

F22(点击查看大图)

  这款镜头16mm在全开光圈下中心锐度出色,而画面最边缘的清晰度就要软一点;F4-F5.6之间中心锐度进一步提高,边缘画面也有一定改善,暗角明显减轻;F8-F11时中心边缘均保持不错的锐度;当光圈收到F16-F22时,镜头锐度开始下降,其中F22时镜头受到衍射影响锐度已经比较差了,笔者不推荐使用这档光圈进行拍摄。

25mm中心和边缘锐度截取位置(无限远)

25mm中心和边缘锐度截取位置(无限远)

左:中心 右:边缘

F2.8(点击查看大图)

F2.8(点击查看大图)

F4.0(点击查看大图)

F4.0(点击查看大图)

F5.6(点击查看大图)

F5.6(点击查看大图)

F8.0(点击查看大图)

F8.0(点击查看大图)

F11(点击查看大图)

F11(点击查看大图)

F16(点击查看大图)

F16(点击查看大图)

F22(点击查看大图)

F22(点击查看大图)

  25mm端在全开光圈下,中心锐度不错,而边缘表现要稍差一些;在F4.0-F5.6两档光圈上中心保持高锐度,边缘锐度进一步提升,画面暗角减轻观感更好;F8-F11时,中心边缘均保持不错的锐度;F16-F22时锐度开始下降,其中F22最小光圈下衍射影响较大,整个画面比较肉了,不推荐使用。

二,畸变及暗角

1.畸变

  畸变是五种基本像差之一,不影响镜头成像精细度。在摄影中,一般广角镜头容易产生桶形畸变。长焦镜头容易产生枕形畸变。畸变与物像点离光轴的垂直高度的立方成正比,因此,物像四角的畸变比物像的四边的畸变程度大。我们本次测试的镜头焦距为16-25mm,超广角变焦镜头易出现桶形畸变。

16mm畸变控制(RAW格式未开启校正)(点击查看大图)

16mm畸变控制(RAW格式未开启校正)(点击查看大图)

16mm畸变控制(开启机内校正)(点击查看大图)

16mm畸变控制(开启机内校正)(点击查看大图)

25mm畸变控制(RAW格式未开启校正)(点击查看大图)

25mm畸变控制(RAW格式未开启校正)(点击查看大图)

25mm畸变控制(开启机内校正)(点击查看大图)

25mm畸变控制(开启机内校正)(点击查看大图)

  从实拍来看,这款镜头16mm端RAW文件(未校正)存在明显桶型畸变,由于这款镜头机内失真补偿为“自动”灰色不可设置,用户可以使用校正后的图像避免畸变影响;25mm端则RAW文件(未校正)存在轻度桶型畸变,与广角端一样用尽量使用机内校正后的图像。

2.暗角

  “失光”俗称是暗角,指对着亮度均匀景物,画面四角有变暗的现象,暗角对于任何镜头都不可避免。一般来说前组镜采用了大口径镜片,确保充足进光量,可以起到减轻作用。

16mm F2.8-F3.2-F3.5- F4.0暗角控制(点击查看大图)

16mm F2.8-F3.2-F3.5- F4.0暗角控制(点击查看大图)

25mm F2.8-F3.2-F3.5-F4.0暗角控制(点击查看大图)

25mm F2.8-F3.2-F3.5-F4.0暗角控制(点击查看大图)

  暗角方面,16mm端F2.8下这款镜头存在较明显的暗角,光圈收缩逐步减轻,F4.0下仅有轻度暗角;25mm全开下也有一定暗角,比16mm端轻,光圈收到F4.0基本可以忽略暗角影响。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开启畸变校正后的暗角情况,畸变未校正时视角更广,边角暗角会更明显一些(参看畸变部分测试图)。

三.紫边表现

  我们用镜头边缘部分拍摄高光处的树枝和金属栅栏,由于逆光形成大光比,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树枝树叶边缘和栅栏金属反光边缘,来判断色散程度。

16mm端;F2.8-F3.2-F3.5- F4.0(点击查看大图)

16mm端 F2.8-F3.2-F3.5- F4.0(点击查看大图)

25mm端;F2.8-F3.2-F3.5- F4.0(点击查看大图)

25mm端 F2.8-F3.2-F3.5- F4.0(点击查看大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16mm端F2.8下树枝树叶边缘和金属反光边缘有轻度紫边,光圈收缩紫边有所减轻但不会完全消失;再看25mm端,F2.8全开下存在轻微紫边,比16mm端更轻,收缩光圈紫边不会明显减轻。总的来说,索尼采用3枚ED玻璃镜片和1枚ED非球面镜片校正色差,确实有效减轻轴向色差,仅残留少量倍率色差。

四. 焦外效果

16mm F2.8焦外虚化

16mm F2.8焦外虚化

25mm F2.8焦外虚化

25mm F2.8焦外虚化

  笔者用FE 16-25mm F2.8 G拍摄竹林旁的灌木。全开F2.8光圈下,我们来观察竹林纵深的虚化效果,从实拍来看16mm端由于焦距广,仅有一定程度虚化;而25mm由于焦距的优势,虚化程度有所增强,焦外表现较为柔和。这款镜头焦段处于超广角,焦距限制虚化散景并非所长,如果想获得更强的虚化,可以利用镜头的近摄能力,尽量近距离拍摄被摄体。

16mm端光斑

16mm端光斑

25mm端光斑

25mm端光斑

  从夜景光斑实拍来看,无论16mm端还是25mm端,F2.8全开中心区域可以形成比较圆的光斑,而边缘会存在口径蚀,光斑呈柠檬状。虽然应用了多枚非球面镜片,光斑内部放大看并无明显洋葱圈,不影响虚化观感。

五.彗差、星芒表现

1.彗差

  所谓“彗差”,光轴外的某一物点向镜头发出一束平行光线,经光学系统后,在像平面上会形成不对称的弥散光斑,这种弥散光斑的形状呈彗星形,即由中心到边缘拖着一个由粗到细的尾巴,其首端明亮、清晰,尾端宽大、暗淡、模糊。这种轴外光束引起的像差称为彗差。

  简单来说就是夜景等图片中点光源的边缘变形,就像鸟儿展翅般发散出一片光芒,不能形成点图像的一种现象。下面笔者用FE 16-25mm F2.8 G的16mm端和25mm端全开光圈(F2.8)、ISO100、AWB拍摄远处的路灯。

16mm端彗差测试局部(点击查看大图)

16mm端彗差测试局部(点击查看大图)

25mm端彗差测试局部(点击查看大图)

25mm端彗差测试局部(点击查看大图)

  从实拍来看,FE 16-25mm F2.8 G全开光圈下,画面边缘灯光,有光线呲出,出现X状变形。如果追求完美的夜景点光源再现,那么这款镜头还存在一定差距。

2.星芒

  星芒效果,属于光线绕射的特殊现象,一般导因于镜头光圈缩的太小。星芒的形状对称与否,完全取决于镜头的光圈叶片形状,而芒数的多寡则取决于叶片的片数。奇数片的镜头出来的光芒数是叶片数的两倍,也就是说光芒会向两个方向延伸,而偶数光圈片的镜头出来的光芒数和叶片数相等,有一个方向延伸的光芒和相对的重合了。

16mm端星芒局部 (点击查看大图)

16mm端星芒局部 (点击查看大图)

25mm端星芒局部 (点击查看大图)

25mm端星芒局部 (点击查看大图)

  上图笔者用FE 16-25mm F2.8 G 两端F11光圈拍摄远处路灯,可以看到这款镜头的22条星芒,星芒形态比较不错,由粗变细,针状放射。

六.抗炫光表现

16mm 端

F2.8(点击查看大图)

F2.8(点击查看大图)

F8(点击查看大图)

F8(点击查看大图)

25mm 端

F2.8(点击查看大图)

F2.8(点击查看大图)

F8(点击查看大图)

F8(点击查看大图)

  索尼并未公布FE 16-25mm F2.8 G采用何种镀膜。笔者使用16mm端25mm端分别拍摄透过建筑左侧的阳光,光圈设为F2.8和F8。从实拍来看16mm端全开有少量鬼影和炫光在高光区下方延伸线上,光圈收至F8高光鬼影更多一点;25mm端,全开有少量鬼影和炫光出现,收缩光圈(F8)炫光和鬼影更多一点。从实拍来看,这款镜头抗炫光效果比较不错,如果要求比较高,建议用户还是带上遮光罩,尽量减少杂光影响。

实拍样张

评测总结

  通过前文的测试,我们可以看到FE 16-25mm F2.8 G整体素质出色,甚至比此前测试的FE 24-50mm F2.8 G更好,拥有出色的中心锐度,较好色散和鬼影控制,如果说缺点主要是(16mm端)未校正的RAW文件畸变、暗角比较明显。畸变、暗角可通过机内或后期软件校正解决。从应用角度,如果不常用28mm、35mm广角,更侧重超广视角拍摄,那么FE 16-25mm F2.8 凭借F2.8恒定大光圈和小巧便携优势明显。

  目前索尼原厂有两代FE 16-35mm F2.8 GM以及FE PZ 16-35mm F4 G ,副厂则有腾龙17-28mm F/2.8 Di III RXD、适马16-28mm F2.8 DG DN | C可选,综合焦段、F2.8大光圈以及紧凑便携性,FE 16-25 mm F2.8 G与两款副厂镜头竞争关系更为明显,考虑到FE 16-25 mm F2.8 G作为原厂镜头,对超高速连拍、超高帧率视频等方面并无限制,其竞争力不容小视。

  目前FE 16-25 mm F2.8 G官方定价是8499元,高于此前发布的FE 24-50mm F2.8 G(7999元),整体价位略高于F4“小三元”。FE 16-25 mm F2.8 G与FE 24-50mm F2.8 G凭借紧凑的设计与α7C系列非常搭配,对于超广角题材拍摄比较实用。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