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素心兰,逐渐消逝的普宁市市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素心兰的寓意 铁骨素心兰,逐渐消逝的普宁市市花

铁骨素心兰,逐渐消逝的普宁市市花

2024-07-01 01: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铁山在洪阳城的南边,中国自古以来有“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说法,文人喜欢游山玩水,铁山多有兰花,铁嶂兰芬作为普宁八景之一,自来深受文人的喜爱,尤其在兰花盛开之时,必定是结伴而来。我突然想起《论语》中记载的一幕:“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纵情山水间,闲逸惬意的一幕,必定也经常发生在铁山脚下。那时的山是青的,水是清的,风是轻的,兰是香的,一切都是原生态的。如今山水依然在,铁山兰却已经已经被视为珍贵品种徙入富贵人家。铁山兰原本是产于铁山的野兰,披星戴月,餐风饮露,逍遥自在。连年来,常有寻兰者闻香至此,兰花被迁徙,野兰逐渐成为家兰,现在铁山上已经逐渐难寻铁山兰芳踪了。

孔子说:"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兰花原本就应该生在空谷或者石岩之上,它幽逸自赏,不争不群,后人寓意品质高洁,遂有“花中君子”美称。历朝历代文人士大夫常常借以抒发自己情怀。宋代著名画家郑思肖擅长画兰,宋灭之后,蒙古统治者慕名请他作画,结果竟被他严词拒绝。此后郑思肖画的兰花,一直都是露根的,且不着地,旁人问其故,他答曰:“国土之不存,兰根焉能着地?”借兰花抒发其爱国之心与亡国之痛,传为千古佳话。

读这个小典故,突然记起清代后期发生在铁山脚下的一次反清起义:满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这一年的清王朝,内忧外患交际,太平天国北伐,英、美、法等列强强硬“修约”活动,要求中国全境开放通商,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整个中国危如累卵,全国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北山村人许阿梅在铁山脚下竖起“明义振兴”的大旗,公开反清复明,他率领村人相继进攻普宁县城连连告捷。咸丰五年,官兵反攻包围了许阿梅的家乡北山村,集中兵力围剿义军,许阿梅终因敌众我寡告败,勉强突围到北山村东一个叫鲤鱼沟地方壮烈自刎。许阿梅起义的时代是明亡满清异族统治时代,与郑思肖所处的宋灭蒙元统治的时代是一样,异族的压迫与民族矛盾激化相互交融。

许阿梅反清的意义,自有历史学家去评论,但评价一个人,不能以今天的价值观来审定,而应该复原回归到当事人当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下去表述。“国土之不存,兰根焉能着地?”满清统治中国267年以来,反清的抗争的此起彼伏,一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才真正埋葬了满清爱新觉罗氏的统治,汉人实现了真正的复国。许阿梅是一朵长于铁山下的铁山兰,铁骨铮铮,他的反清失败了,却是民族血性的一种体现,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英雄故事。

铁山兰原名铁骨素心兰,顾名思义,铁骨铮铮,一片素心,兰花清香之中,鼓舞了许多普宁人奋发图强。近一百多年来,许多普宁人为了生存与发展,迁移到了各地乃至海外,但是不管走到哪里,巍巍铁山是每个普宁人心中的故乡象征,无论走到哪里,每个游子的乡梦之中都飘荡着一股香馥的铁山兰香。“铁山兰开游子归”,每个普宁人铁骨铮铮,秉承潮汕人爱拼才会赢的拼搏精神,努力拼搏,创业发家,同时素心一片,心怀家乡,关心故乡发展。普宁市政府为了表彰对普宁做出贡献的人士设立的奖项叫做“铁山兰花奖”。

野生的铁山兰已经逐渐消失,散入“非常”百姓家。失去了铁骨素心兰,铁山只是一座土山。铁山兰离开铁山,进入温室,野性渐驯,沦为床头案几的装饰与摆设。作为普宁市市花,铁骨铮铮素心一片的铁山兰那种独立涧边迎风斗雨的精神需要进一步挖掘与传承。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