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哲学》读后思考与笔记摘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系统科学导论-复杂性探索读书笔记 《科学哲学》读后思考与笔记摘录

《科学哲学》读后思考与笔记摘录

2024-04-17 23: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思考:

本书是研究生导师推荐的一本书籍,听起来好像不是什么有趣的书,但其实还是很有趣的,特别是书中辩证的观点以及思辨的例子。我读本书最大的收获是获得一些全新的观点以及一个更宏大的视角去看待科学和科学理论。过去我认为科学一定是对的,是无懈可击的。看完本书我们可以知道科学也是一个范式,一种正在不断发展中的范式,也是有很多的争论,很多不自洽的地方。尽管现在科学是绝对的主流,但是作为中国,对西方科学启蒙较晚这个事实也不能妄自菲薄,对自己国家本土文化以及范式要有着坚定的自信。没有什么是绝对对的,也没有什么是绝对错的,只不过是时代和社会在做选择。据此,我们更应该以中国本土文化作为根基,扬弃的接受西方科学范式,并且善于利用科学,更好的服务本国的文化和范式。西方的科学也是近现代才发展起来的,我们现阶段要学习科学,崇尚科学,因为 这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但是当我们不但深入科学后,我们一定要警惕科学带来的消极影响或者可以称之为“陷阱”。过犹不及则是这个道理。

本书也给我们很多思维方式上的改良启迪,有助于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脱离定式思维,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当我们在一个大理论背景下面考证一个小理论是否成立,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它与事实是违背的,我们想当然的认为这是这个小理论出现了问题,但我们有没有想过可能是我们的大前提大理论本身就存在问题,导致我们的检验方式也是存在问题的,最后我们的结论也是不牢靠的。我们通常的思维是“顺着杆往下摸”,但是我们可能缺乏追溯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或者说是质疑定理的胆量。另外举一个例子,在社会科学领域当我们研究相关生态理论的时候,有时候会采用回归方程等模型的测量,但是当我们思考其底层逻辑发现,他们是矛盾的。生态理论强调的是利息的思维,但回归方程充斥着independent variable,更强调变量的独立性,所以检验的实质在某种程度上与的理论是相悖的。所以即使你的数据再完美,底层逻辑出现了问题,整个研究也是无用功!

所以说这本书看似是一本枯燥的哲学书,但是可以给我们以全新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读完一定会大受裨益。尽管本书中的一些内容听起来比较晦涩,另外翻译的原因有些句子并不是能完全理解,所以大家阅读的时候可以抱着啃书的心态去阅读,这样的读书方法可能更有益于对本书的理解和认识。

读书摘记:

科学哲学的四个论域:科学哲学的元论,设计科学哲学的根本性问题;科学哲学通论,涉及科学哲学的普遍性论题;科学哲学个论,科学各门分支学科的问题;科学哲学外论,研究对象是科学活动和科学建制的本性以及科学与外部世界-自然界、社会、人-错综复杂的关系。

作者善于将大意寓于微言,苟非工夫积久,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焉能成竹在胸、举重若轻?

科学哲学作为对科学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哲学学科,正是探讨这些问题。

第一章 何为科学?

· 先验:原因到结果——类似于演绎

· 后验:结果到原因——类似于归纳

·

· 人类的心智过程因而可以通过与计算机执行的操作加以对比得到理解。认知科学虽然处于婴儿期,但很有希望依靠他揭示关于意识活动的大量机理。

· 科学哲学揭示科学实践中暗含的但不被科学家们明确讨论的家和。

· 很多科学家对科学哲学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科学加速专业化和现代教育体系中科学和人文学科两极分化的一个结果。

· 卡尔.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是可证伪性。

· 科学家们不会一遇到与观察数据的矛盾就会放弃他们的理论 ,通常他们会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而非放弃理论。如果科学家们在刚发现问题的时候就轻易抛弃理论,科学就不会有 多少进步。

第二章 科学推理

· 演绎推理是比归纳推理更加可靠的一种推理方式,进行演绎推理时,我们可以保证从真前提出发就会得出一个可靠的结论。

· 事实上,无论从何时从有限的资料数据获得一个更加普遍的结论,科学家们都要运用到归纳推理,这是他们一直使用的的方法。

· 无论我们何时进行归纳推论,似乎都要预设他所称的自然的齐一性。

· 我们未体验过的物体在某些方面与我们已经检验过的同类物体有相似之处。

· 宇宙并不是齐一的,并且宇宙每天在任意的改变。

· 一个 确定的事实是至今为止自然界大体上是齐一的,因为假定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可靠的标示未来将会发生的情况,这正是自然的齐一性假设。

· 我们的归纳推论建立在自然的齐一性假设之上,但是我们无法证明自然的齐一性是正确的,并且我们只能回避这一问题才能为他的正确性提供经验性的证据。所以,我们的归纳推论依据的是一种关于世界的假设,对于该假设我们没有很好的依据。

· 法律是判断其他事情合法性的标准,探究这种标准本身是否合法是无意义的。归纳是一种我们用来决定关于世界的断言是否是正确的标准。因此归纳本身也是毫无意义的。文中的这种观点我是不能苟同的, 这是更加本源性质问题的讨论,即本体论。

· 最佳归纳推理(IBE):通过某些证据来判断出一个最佳(相比较而言更合适的)的拟合事实。普通的归纳最终要依赖IBE。

· 简单性和简洁性是一个好的解释的标志——这一观点相当有吸引力,并且对于充实的IBE观点确有帮助。

· 概率的主观解释暗示了不存在关于概率的客观的的,独立于人的信念的事实。(这里所述的是判断概念大与小视情况而异)。

· 把一个陈述的概率看做是支持他的证据的衡量尺度,这与我们的直观感觉——归纳推论的前提条件可以使结论很可能成立,即便不能保证其正确性——巧妙的吻合。

第三章 科学中的解释

· 科学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试图解释我们周围世界中所发生的的一切。有时候我们会出于实际的目的寻求解释;有时候我们处于猎奇心理,我们想对这个世界了解更多。

· 亨普尔覆盖律模型:

· 结论断言解释的现象实际发生了,前提则告诉我们这个结论为什么是正确的。亨普尔的回答分为三层。首先前提应该保证推出结论,即论证应该是演绎推理。第二,前提应该全部是真。第三,前提应该至少包含一个普适定律。

· 普适定律+特定事实=﹥待解释的现象(这里的普适定律必须具有相关性-避孕药例子)

· 解释考核预测是一块硬币的两面,无论何时对一个现象进行覆盖律解释,我们本来都可以利用其所应用的规律和特定的事实预测出该现象的发生。解释和预测在结构上是对称的。

· 另一种 说法:解释和预测是非对称的结构,例子是红旗和影子。覆盖律模型和因果解释并非完全等同。

· 科学能解释一切吗?科学之所以永远不能解释一切,这有着纯逻辑学上的原因。为了解释某件事,无论他是什么,我们需要援用其他事情。

第四章 实在论与反实在论

· 反实在论认为科学的目的是在于对世界的某个特定的部分-“可观察”的部分-提供一种正确的描述。至于世界“不可观察”的部分,按照反实在论者的观点,科学所描述的是真是假都无关紧要。

· 反实在论有时被称为“工具论”-他认为科学理论是有助于我们预测数据的工具,而不是描述实在之潜在本质的努力。

· 实在论者认为我们应该将所有 的科学理论解释为对实在的尝试性描述,反实在论者认为这一解释对于谈论不可观察的实体和过程的理论来说是不恰当的。

· 许多假设不可观察实体存在的理论在经验上是成功的-它们对可观察物体的表现作出了准确的预测。

· 但是正如科学史所表明,无论当今的科学理论如何与观察数据相符,我们都应该对认为这类理论正确的假设持谨慎的态度。

· 可观察/不可观察的区分

· 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之争的核心是可观察事物和不可观察事物之间的区分。

· 反实在论者强调,科学理论所要符合的最终数据在特性上总是可观察的。

· 假设存在着不可观察实体的科学理论是由观察数据不充分的论证的-总是存在大量同样能够很好解释观察数据的竞争理论。不充分论证说坚持认为:对于观察数据总是存在着多种解释,我们无法知道那种理论是正确的,所以关于不可观察实在的知识是不可能获得的。

第五章 科学变迁和科学革命

· 实验检验一类的方法使科学家能够将理论直接和事实相比较,从而做出一个基于可靠信息的、无偏见的关于理论价值的评价。因此,对于实证主义者来说科学是一种范式性的理性活动,一条通向既存真理最可靠的道路。

· 发现语境指的是科学家获得一个特定理论的实际历史过程。辩护的语境是指这个理论已经存在,科学家证明他的理论所使用的方法-包括检验理论,寻找相关证据。实证主义者认为前者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上的过程,而后者是一个客观的逻辑问题。

· 没有理论和观察性事实之间明晰的区分,科学的合理性和客观性将变得折中,而实证主义者坚定地认为科学史理性的客观的。

· 库恩创设了“常规科学”这一术语,描述科学家所属学科没有经历革命性的变化时他们所从事的每天平常的科学活动。库恩对常规科学进行解释的核心概念是范式。范式组成的两个部分:首先某一科学共同体的所有成员在某一特定的时期能接受的一系列基本的理论假设;第二,有上述理论假设解决了的,出现在相关学科教科书上的一系列“范例”或特定科学问题。

· 一个范式就是对科学的总体观点-联结科学共同体并且允许常规科学发生的一系列的共享的假设、信念和价值观。

· 科学革命的本质就是从旧范式转向一种新的范式。

· 不可通约性是指,两个范式间是如此不同以至于不可能对两者进行任何直接的反驳。

· 每一种范式都能满足他为自己所设定的标准,却达不到它的反对者们所设定的一些标准。

· 理论负荷:理论中立概念是一种幻相-观察数据总会受到理论假设的感染。

· 科学本质上就是社会活动,一个通过遵从一种共有范式联结起来的科学共同体的存在是常规科学实践的先决条件

· 文化相对主义不是一种有着精确定义的学说,但其核心思想是不存在类似绝对真理的东西-真理总是相对于文化(某种意义上可以称之为范式)而言的。

第六章 物理学 生物学和心理学中的哲学问题

l 牛顿:绝对运动是相对于绝对空间自身的物体的运动。不论是绝对运动还是相对运动,不可能是关于物体的原初事实;他只能是关于物体与其他事物之间关系的事实,这里的其他事物可能是其他事物,也可能是绝对空间。

l 不可区分事物的同一性原则指的是,如果两个物体不可区分,他们就是同一,即他们实际完全是同一问题。

l 分类的主要作用是传达信息。

l 分支分类学派的核心观点是,所有的分类群,不管是属、科、总科还有其他,都必须是单系的。

l 福尔认为:感知和语言 是模块化的,但是思想和推理肯定不是。

第七章 科学和科学批评者

l 我们当然知道科学探究的一些特征:归纳、实验验证、观察、理论建构、最佳解释推论(用理论最大程度拟合已有的证据)。

l 证明一个科学理论正确是永远不可能的,因为从数据到理论的推论总是非演绎性的。

l 对于科学哲学上的反思,也许不会就此问题得到一个明确最终的答案,但是它有助于分离出关键的要点。

l 科学所涉及的是事实,而事实本身没有伦理意义的。所以说科学本质上是价值无涉活动。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