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与指南】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糖尿病血糖测定方法 【规范与指南】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版)

【规范与指南】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版)

2023-08-01 04: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规范与指南】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版)

信息来源:www.sxmiaokang.com |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08日

文章来源: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10): 936-948.

作者: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通信作者:包玉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200233,Email:[email protected];朱大龙,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 210008,Email:[email protected]

摘要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血糖监测的方法不断向便捷、准确、微创及无创的方向发展,为临床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近年来,国内外在血糖监测领域的临床研究成果日益增多。因此,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专家根据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对《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进行了修订和更新,旨在进一步规范血糖监测、指导医护人员合理应用各项血糖监测方法、正确解读监测结果,以进一步提高糖尿病的管理水平。

第一章  前言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内容,血糖监测结果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用于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评价降糖治疗效果,指导调整治疗方案。临床常用的血糖监测方法包括毛细血管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A1c,HbA1c)、糖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GA)和持续葡萄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等,其中毛细血管血糖监测包括患者自我血糖监测(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SMBG)及在医院内进行的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是血糖监测的基本形式。HbA1c是反映既往2~3个月血糖水平的公认指标,GA和CGM可以反映短期血糖水平,是上述监测方法的有效补充。为了规范糖尿病的诊疗行为、促进糖尿病的有效管理,2011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 年版)》,并于2015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近年来,血糖监测技术不断向便捷、微创及无创的方向发展,血糖监测的角度更加多维,监测的结果越来越准确。尽管我国的临床医护人员对血糖监测的重视程度较以前显著增强,但是在血糖监测的规范、结果的解读和应用等方面仍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在《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的基础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专家结合近年的新技术、新证据,对其进行再次修订和更新,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糖尿病管理水平。后续,随着临床证据的增多,还将继续对指南进行修订和更新。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版)》在每一章节起始处列出了要点提示,并标注了证据级别(分为A、B、C)。证据级别A为证据基于多项随机对照试验或Meta分析;证据级别B为证据基于单项随机对照试验或多项非随机对照试验;证据级别C仅为专家共识意见和(或)基于小规模研究、回顾性研究和注册研究结果。

第二章  毛细血管血糖监测

要点提示:

1. SMBG是糖尿病综合管理和教育的组成部分,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均需行SMBG。(A)

2.应根据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的实际需求制定个体化毛细血管血糖监测方案。(B)

毛细血管血糖监测包括SMBG以及在医疗机构内进行的POCT两种模式,它能反映实时血糖水平,评估生活事件(饮食、运动、情绪及应激等)以及疾病、药物对血糖的影响,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科技的发展,可用于血糖监测的工具日益增多,但毛细血管血糖监测仍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最基础和最有效的手段。

一、SMBG

SMBG作为糖尿病自我管理的一部分,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状态,为其提供一种积极参与糖尿病管理、按需调整行为及药物干预、及时向医务工作者咨询的手段,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SMBG是糖尿病综合管理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糖尿病联盟[1]、美国糖尿病学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2]和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3]等机构发布的指南均建议糖尿病患者应按需进行SMBG,尤其是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用SMBG能改善其代谢控制,有可能减少糖尿病相关终点事件。

二、医院内血糖监测

医疗机构内(以下简称“医院内”)血糖监测可以是通过中心实验室采用自动生化仪检测静脉血浆或血清葡萄糖,但更多的血糖监测是通过快速、简便、准确的POCT方法来完成的。医院内血糖监测主要以《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卫办医政发〔2010〕209号)作为指导文件[4],明确指出血糖仪属于POCT设备,应当将其纳入医疗机构POCT管理的一部分,并应建立、健全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对医疗机构所使用的血糖仪性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同一医疗站点、诊室或病区,原则上应当选用同一型号的血糖监测系统,避免因不同系统间性能差异而导致的检测结果偏差。不同用途血糖仪的准确度表现不一[5],医疗机构所使用的血糖仪应遵从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要求。毛细血管检测结果只能用于血糖监测,不能用于糖尿病的诊断。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医疗机构内血糖监测逐步采用专用的智能血糖监测系统,系统能识别患者的身份信息,自动传输血糖结果,不需要操作者记录、抄写或手工输入血糖值,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可以避免人为差错。而且,所有血糖结果和血糖仪质控结果均可追溯,为实现院内血糖管理提供了基础。

三、毛细血管血糖监测的影响因素

(一)血糖仪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准确度是指血糖仪的测量结果与实验室血糖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精密度是指同一样本多次重复测量后的一致程度。2021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卫生行业标准《便携式血糖仪临床操作和质量管理指南》(WS/T781—2021),2021年10月1日起实施[6],该卫生行业标准对血糖仪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要求沿用了ISO15197(2013)标准[7]。

1. 对准确度的要求:当血糖浓度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