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表看明白糖尿病血糖波动,做自我血糖监测,如何达到目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糖尿病测量血糖最佳时间 一张图表看明白糖尿病血糖波动,做自我血糖监测,如何达到目标?

一张图表看明白糖尿病血糖波动,做自我血糖监测,如何达到目标?

2023-12-20 14: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早晨

小崔早晨起床后测量了空腹血糖5.6mmol/L,结果不错,美好的一天开始了。

早餐吃了一个鸡蛋,喝了一杯牛奶,一片面包,然后去单位,餐后大约1小时左右,感觉有些不舒服,测了一下血糖,发现在8.3mmol/L,不算太高,他没考虑太多就直接去了办公室。

中午

午餐前想起早晨血糖有些高的情况,本来不打算测血糖的小崔,还是决定监测一下,结果没想到这次测量血糖居然达到了9.4mmol/L,吓了一跳。马上要吃午饭了,那么该怎么办,小崔想起跟医生谈过这个问题:如果饭前血糖偏高的话,那么这顿饭的主食,碳水化合物的量就要减少,并且一定要注意吃饭的顺序。

于是小崔在食堂先吃了一些青菜、豆制品,然后吃了一些鸡肉和鱼肉,主食只吃了一半左右,吃完后,在外面走了30分钟左右,才会办公室休息。

午餐后两小时测血糖,血糖已经到了6.7mmol/L,小崔松了口气,幸亏饭前测了一下血糖,看来以后早餐进食还要调整,可以增加一些蔬菜,面包还要减量,或者选择全麦类的面包。

晚上

6点半晚餐,他按照平时的量,不过适当减少了一些主食,增加了蔬菜和蛋白质,这样不会饿,但血糖应该不错。餐后又进行了半个小时的快走,两小时测血糖在6.4mmol/L,小崔对此比较放心。

看完这个小故事,联系上面的图表,你是不是有点了解自我血糖检测的作用了呢?

为什么要做血糖监测?

其实,一开始很多人做血糖监测只是按照医生的要求开始量血糖,但对于要何时测量、如何测量、测量的意义如何并不是特别的了解,结果,很多人只是把血糖自我监测当成一项医生安排的家庭作业。

也有人根本就不测量,为什么?因为他们认为测量血糖每次都不一样,数值变化有时候比较大,会影响到心情,而且每天都要扎手指,又疼,更重要的是,看着自我监测血糖的数值也不知道有啥用,那还测量干啥?

其实,我们结合上面小崔的故事,就能明白,自我监测血糖,了解不同数值与正确的量测时间,就能够掌握自己身体的状况,适时做出调整,让血糖变得更加平稳,最大限度的接近正常人!

血糖监测的意义有以下5个方面:

1、有助于了解当下的血糖值,出现过高或者过低的血糖,可以马上处理,避免出现严重的病情。

2、了解饮食对血糖的影响,进而可以对食物进行调整,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食物。

3、了解运动对于血糖的影响,选择最有效控制血糖的运动,同时避免低血糖情况发生。

4、了解自己血糖的波动情况,找到高低点,咨询医生,适当调整用药,减少波动幅度,避免出现急性心血管疾病。

5、维持整体血糖水平,避免并发症。

你量的血糖有效吗?哪些测量是无效监测?

正确、有规则的血糖监测,并记录出现高血糖和低血糖时的原因,才能让自我血糖监测起到最大的效果,这样不仅能够掌握自身的情况,也可以帮助医生调整用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如果只是想起来才测量一下,或者就固定一个时间,不管吃没吃东西,也没有对特别高或者低的血糖进行分析和调整,这些测量其实都没有什么用,这才是真正的又挨了疼,又花了试纸钱,但对自己病情改善根本没有意义。那么哪些监测是错误的呢?

1、测量血糖不规律,时间错误,无法用于调整用药

这种情况多见于:想起来才量血糖;或者三五天,一个星期才测一次;只测餐前血糖,不测餐后或者只测空腹,不测餐前餐后;血糖不稳定,但测量配对有问题,比如测午餐餐前和晚餐餐后。

2、没有记录分析

这种情况多见于:测量了血糖但没有记录,无法回看血糖情况;没有分析血糖的变化情况,比如为什么高,或者为什么低;出现了血糖不稳定,找到原因,但没有做调整,也没有咨询医生。

以上这些情况,一方面测量的血糖没有太大的参考意义,无法调整用药;另一方面监测结果无法利用,这样测出的血糖都是无效的,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正确自我监测血糖,并且制定稳血糖的计划呢?

设定理想血糖目标,寻找合适自己的监测计划

其实,很多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初期都会按照医生给出的目标控制血糖,开始也基本能够做到达标,但随着时间推移,往往血糖会离这个目标与越来越远,为什么?就是因为虽然有了目标,但没有合适的计划,或者拿别人的计划来用发现不适合自己,也有人量完血糖,却不能真正运用自我监测的血糖情况来做相应的调整,结果就是血糖值离目标很远,自己的心情也很糟糕。那么,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三步走来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自我血糖监测计划:

第一步:根据自身情况设定血糖目标

设定血糖目标,可以参考,但必须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定,比如年龄、患病时间、有没有并发症、最近是否有低血糖情况、服药如何,打没打胰岛素等等,这些都是要列入参考的范围,最好的方式就是带着这些疑问,跟主治医生共同讨论来制定目标。在这里我们可以先给出一个大致的参考范围:

1、年轻患者、无并发症、无低血糖风险:空腹血糖、餐前血糖控制目标为4.4-6.1mmol/L;餐后血糖控制目标为8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6.5%以内。

2、一般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风险较小:空腹血糖、餐前血糖控制目标为4.4-7.2mmol/L;餐后血糖控制目标为8.8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7%以内。

3、经常出现严重低血糖的患者:空腹血糖、餐前血糖控制目标为5-8.3mmol/L;餐后血糖控制目标为1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8%以内。

4、有严重的并发症,但预期寿命较短的患者:空腹血糖、餐前血糖控制目标为5.6-10mmol/L;餐后血糖控制目标为11.1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8.5%以内。

5、1型糖尿病的儿童患者,以及老年患者用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餐前血糖控制目标为5-7.2mmol/L;餐后血糖控制目标为1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7.5%以内。

第二步:了解不同时段血糖的作用

很多人测量血糖的习惯不同,有些人测量空腹和餐后,有人测量空腹和餐前,也有人测量空腹和睡前,其实不同时段的血糖监测意义不同,只有了解这些时段测量血糖的目的,才能有效控糖。

1、晨起空腹血糖:起床后马上测量,能够反映药物夜间的控糖效果

2、餐前血糖:一般是离上顿饭4个小时左右,能够反映上一餐对血糖的影响,也能够反映药物影响情况。

3、餐后两小时血糖:反映的是这一餐食物对血糖的影响,了解食物的含糖量情况,以及药物影响。

4、睡前血糖:主要防止半夜以及早晨起床后,血糖过高或者过低,方便调整用药。

5、凌晨1-4点血糖:这个主要防止出现凌晨高血糖情况,根据个人的情况不同,时间选择较大,推荐初期可以定闹钟选择不同时间测定了解。

第三步:根据用药情况,制定不同血糖监测方案

一般来讲糖尿病患者用药分为以下几种:口服降糖药;睡前使用长效胰岛素,口服药物;每天使用2次胰岛素;每天使用3-4次胰岛素等等,不同的用药方法血糖监测也各不同,我们来逐一了解:

1、单纯口服降血糖药:建议做配对血糖监测

配对血糖监测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餐前餐后配对监测;另一种相邻两餐前配对。

一般推荐第一种,是测量同一餐餐前和餐后两小时的血糖,餐后两小时是指吃第一口食物开始计算2个小时的时间,根据前后两者的差异,判断分析食物对于血糖的影响,差距不宜过大,一般在1.67-3.33mmol/L之间,如果差距太大,则应该考虑是否碳水化合物过量,或者是否应该调整用药。

第二种是考虑有些人无法测量餐后血糖,这时候可以考虑两次餐前配对,一般考虑餐前与上一餐要间隔4个小时,那么差距应该在1.11-1.67mmol/L之间,如果间隔时间更长,达到6个小时,那么第二次餐前血糖应该在4.4-7.2mmol/L之间。如果血糖值超出这个范围,也应该考虑食物或药物的影响。

当然,如果患者平时血糖相对比较稳定,糖化血红蛋白在7%以下,并不需要每天测量三餐的餐前餐后,可以考虑分担到每周,比如周一测早餐的餐前餐后,周二测午餐的餐前餐后,周三测晚餐的餐前餐后,如此类推……,如果在6.5%以下,则可以再减少频率,每2-3天测一次,这样也可以节省时间和费用。

2、睡前长效胰岛素,口服药:建议做空腹血糖以及一餐的餐前餐后血糖

这种情况一般要每天都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血糖的范围应该在4.4-7.2mmol/L之间,如果低于4.4mmol/L则表明胰岛素可能过多,高于7.2mmol/L则是胰岛素不够。但调整用药首先应该咨询医生,其次不能某一天高或者低就要调整用药,应该观察两三天,都如此在考虑调整。

除了每天空腹血糖外,还要测量某一餐的餐前餐后,三餐轮替测量,这样避免其他时间出现高血糖。如果空腹一直稳定,只需要测餐前餐后就可以。

3、每天打两次胰岛素:建议做早晚餐前餐后血糖监测

这就是需要打胰岛素的时候测血糖,了解餐前血糖情况,考虑用量,测量餐后血糖则是为了了解饮食是否需要调节。由于涉及胰岛素注射相关,建议一定要测量餐前血糖。

4、每天打三四次胰岛素:建议做三餐前以及睡前血糖监测

这个跟上面相似,餐前血糖非常重要,确认了餐前数值再考虑胰岛素剂量问题,餐后血糖也可以定期测一下,来调整饮食,此外要考虑睡前的血糖,避免晚上出现低血糖的情况。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