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从弗洛伊德到罗杰斯――论自我理论的发展及自我的统一功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精神分析理论性本能 自我:从弗洛伊德到罗杰斯――论自我理论的发展及自我的统一功能

自我:从弗洛伊德到罗杰斯――论自我理论的发展及自我的统一功能

2024-07-13 17: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iB:\(l5TUC0自我:从弗洛伊德到罗杰斯:论自我理论的发展及自我的统一功能

"Dc:E/`{+h d0心理学空间t|:[2KW(d*|O4^q[ ]

作者:卢丽卿心理学空间\ jd"fz7O

O,tY7EsJgE"X#S0摘要:本文通过论述精神分析学派关于自我的理论发展,认为精神分析的发展史,也是逐渐抬高自我的地位、不断塑造自我形象的历史。到人本主义自我的地位更加重要;人本主义的自我理论就是它的自我实现观。纵观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家对自我的不同表述,虽然在自我功能的看法上存有分歧,我们仍然能够看出,他们所共同强调的是自我对人格结构的统一性功能。即个人人格的形成是一个不断趋于整合、完善的过程,而自我是实现这一整合和完善的主宰。

O uy@c$x#Xa@;D*v0

O6u/fS2[x0关键词:自我 精神分析 人本主义 自我的统一功能

-C0E6n5P g0

g E4b.^oq4y0西方人格理论学家们对自我的论述,尤其是精神分析学派和人本主义,有继承、发展,有分歧、论辩,在自我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他们的理论所共同强调的是自我的统一功能。心理学空间y I![egSMZ ^

0V6o$JFn(y0一、精神分析理论中的自我心理学空间3l4@#|_t

&F/hhF9D#p/G E-e|01、弗洛伊德眼中的自我心理学空间6c%m9o1Bz

"c)@y\/l0弗洛伊德最早构建了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的人格结构,其中突出了自我与本我、超我和现实的相互作用以及自我防御机制与人格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心理过程的连贯组织,我们称之为他的自我。”自我保持着人的心理的完整性,它协调着人格结构中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并且也协调着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自我从本我中发展而来,弗洛伊德曾形象的指出“自我和本我的关系或可比拟为骑马者与马的关系。马供给运动的能力,骑者则操有规定目的地及指导运动以达到目的地的权力。”但他认为自我是软弱的,自我的能量来源于本我。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超我反过来监督自我的活动,观察和评判自我,为自我提供行为规范,如不照做便惩罚自我,使其产生自卑或罪恶之感。自我总是力图与超我合作,靠服从超我的命令获得自尊感和自豪感。弗洛伊德后期曾认为,精神分析的工作就是强化人的自我。虽然弗洛伊德把自我的功能理解为两面不讨好的“受气鬼”,贬低了自我在驾驭人格发展中的主动作用,但是弗洛伊德始终把自我视为联结本我和超我并调节本我和超我内部冲突的中间环节。心理学空间P%]YLM` W

心理学空间C"VjX'Vq8fWe

2、修正的弗洛伊德主义中的自我心理学空间2g#Vc G-UA

^+D7W:GV*gmn gu SO0弗洛伊德的大弟子荣格的人格理论则把自我置于人的意识领域(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中心地位来看待,认为自我的表现就是人为了达到人格的统一和整合所做的努力。荣格认为只有达到个性化的人才是心理的健康人,他才有一个充分分化了的平衡和统一人格。实现个性化意味着成为一个单一的、同质的存在。就“个性包含着我们心灵深处的、最终的和无与伦比的独特性而言,它也包含有成为一个人自己的自性(self)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可以把个性化理解为达到个性或自性的实现。”可见,实现个性化的第一个要求是把理性的意识与非理性的潜意识整合为一个人格的整体,使之处在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中,而这种整合的力量就是“自性”。心理学空间 Kj$x"q2zjQ"Jz

V@"Cl"@6u#i0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潜藏所有个人成就背后的主要推动力。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与身俱来的追求优越的向上意志。弗洛伊德曾把超我的一个构成部分也称为“自我理想”,但是它与本我是冲突的,阿德勒将这种具体个体的优越目标称为“自我理想指南”,是统一和谐的人格的一部分。他提出的动力等级图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图相似,从而和人本主义接上了。可以说,阿德勒提出了一个创造性自我。

'bS3Sb` q?p0心理学空间3ho3CLz7Z*p3i

3、社会文化学派中的自我

B2QWm;M1by0心理学空间r@Mso`EA)m8]2B

霍妮反对弗洛伊德对人格结构的垂直划分,认为超我、自我和本我之间的动力交互作用都是在自我的水平上进行的。她进而把自我划分为

+fPK.J7R0心理学空间a'{0\3uR(h`N

三种基本存在形态,即真我、实我和理想我。真我是个体的天赋潜能,是个体真正生命的中心,一切能力、成就等等都是从真我发展而来;实我由真我受环境的熏陶炼铸而成,它所表现的状况是实际的、现实的、它是个体此时此地身心存在的综合;理想我是个体希望自己成为的人物,是他虚构的理想化的自我意象。霍妮指出,对于正常人来说,理想我与真我和实我之间是和谐、一致的,能根据真我、实我的变化而不断作出相应的调整,他的理想既符合实际又具有动力性,有助于他的自我实现;而在神经症患者的身上则是冲突的,他脱离了实际的可能性,以一种全然幻想又固定不变的完美形象去贬斥、憎恨实我,对于神经症患者来说,理想我与其说是真我和实我的现实延伸还不如说是对它们的离弃。

D {l*hc:Z0心理学空间8|Qajja V

沙利文认为人格就是“作为一个人生活特性的重复的人际情境的相对持久的模式。”他眼中的自我则是源自人际互动。

esl@O0心理学空间)?G6VTzEy2U

“我们在重要的他人对我们的反应中得到的所有的经验因素的集合。换句话说,我们的自我是我们的人格的映象的集合,那是我们在与其打交道的人那里得到的映象”。

gaI,^:R2Gv*d]2]0

\\9\7c!h/v!Q%UE%Z0自我是在原始的经验方式期间开始形成的,以致即使受到了文化因素的影响,也总是保持着某种程度的我向歪曲。其复杂性在于,当我们把自己人格化之后,我们就不会真正的捕捉到实际的自我。

0p$Z*x/r6j5e7u#BH0心理学空间Qs._/T1wq

4、自我心理学中的自我

eB;dS/ev0

o,^A2~#DL/OQ{Kg%V#p0安娜在基本肯定父亲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的基础上,更看重客观环境对自我发展的影响,强调人格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她认为自我在发展的过程中是由弱到强、由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其中固然有本我的影响但环境的影响更大。因此,人在幼儿时期,个体的自我十分软弱,他的行为常常受本我驱使。随着儿童生理和心理的不断发展,在社会现实和教育的影响下,儿童的自我和本我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自我不再是孱弱无助和谦恭温顺地服从本我的需要。它对客观现实的态度逐渐超过了俄底浦斯情结的范围。但安娜的自我也是处于一个冲突的领域中。心理学空间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