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精神与物质的联系 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

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

2024-07-14 02: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二、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维护生态安全,而且包括环境建设,修复环境,并且更应该加强生态文明意识形态建设,发展生态文化,培育生态道德,只有有了文明的生态意识,才能有符合生态要求的生活和生产行为。以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关系,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

  (一)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与教育部共同组织的一次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1/3的人认为“人应该征服自然来谋求幸福”,仅有8.3%的人较多参与环境保护活动,而不少公民的生态环境意识淡薄,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屡见不鲜。这意味着仍有很多人对我国的环境状况认识欠缺,对自身的环保责任不明确,人们心中没有环保意识。改革开放以来的25年间,环保计划中定下的指标从未完全完成过,这是环保执法失败的显著标志,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环保意识欠缺。有的地方在对区县进行考评时,考核指标有35项,其中惟独没有环保考核指标。这也说明地方政府的生态意识淡漠。为此,资源和环境危机的实质不是单纯的经济和技术问题,而是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问题,是生态意识形态问题。

  生态环境发展改造在主观世界的成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中建设社会生态意识形态就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作为精神文明的重要补充,没有生态文明的精神文明是不完整的精神文明,在现实社会中精神文明建设对生态文明确实被忽视,虽然在进行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宣传,但生态文明并没有作为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放在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也就谈不上力度。现在的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文艺作品中能见到生态文明内容的有多少,可以说很少,有没有生态歌曲创作和传唱,有没有生态文明文学作品如小说、电视剧等,这些都没有,生态文化有待创造、宣传、普及。要加强生态文明作为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力度,加强创作、拍摄反映生态人生活、情感、奉献、奋斗的优秀小说、电视剧等多种文学作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性和作用的宣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强化社会生态意识宣传,进一步完善和丰富精神文明内容,改造现实中生态意识淡漠的尴尬局面,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意识和责任,将社会生态意识形态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只有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来加强建设,才能真正达到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中有生态意识。只有形成社会生态意识,政府、企业、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才能以生态环保作为出发点和行为准则,才能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建设。目前一些企业负责人和地方政府官员的生态意识还很淡漠,对污染的危害视而不见,逃避环保职责;经济效益的获取以高能耗、高物耗、高浪费为代价;至于普通老百姓随处抛扔生活垃圾等也较普遍,这说明现实中人们意识中生态意识非常淡漠。社会生态意识的缺失,其危害比某次具体灾害的损失更大。要正确宣传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建立清洁的优美的生态环境及健全发展和高度文明的人类意识环境,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认识,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态意识环境,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作为生态文明意识形态的建设要加强生态文化和生态道德的建设,是精神意识培育。生态文化是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本质规律的反映,是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所反映出来的思想、观念、意识的总和,还有人类为了与自然和谐相处,求得人类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所采取的种种手段以及保证这些手段顺利实施的战略和制度,以及反映出来可歌可颂的事迹和行为典范。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文化。我们应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形成系列的生态文化体系,指导人们融入生态文明的建设之中,生态文化对生态意识培育发挥巨大的作用,采取人们易于接受的多种方式加强宣传和熏陶,培育生态文化氛围,强化生态意识。

  生态道德从道德的角度规范了人类有关生态活动的行为准则,人类应该尊重生命和自然界,应当保护和促进生命与自然界的发展。生态道德已成为很多国家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解决生态问题不仅要靠科技的、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还要靠道德的手段。当代中国生态道德问题的实质就是人们应当如何运用科学理性和道德规范来指导、约束自己的需求,提升自身的文明水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人们在消费观念上不仅要把人的消费行为同国家和社会相联系,还应同自然环境相联系;不仅要同当代人的需要相联系,还应同子孙后代的利益相联系,这样,才能有效解决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问题。在消费过程中,用正确的消费导向引导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向着保护生态环境的方向转变,在全社会营造生态道德的良好风尚。

  生态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社会每一个有行为能力的人,都应接受生态道德教育,让人人心中都筑起保护生态的绿色屏障,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生态的强大合力。生态道德的培育需要从普及生态知识、培养生态情感和树立生态观念三个方面入手,构成生态道德教育体系。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比利斯召开的国际环境教育大会上,对生态教育、环境教育提出了三项目标:(1)促使人们清醒地意识、关心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政治和生态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2)使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保护和改善环境所需要的知识、价值标准、观点、义务和技能;(3)在怎样对待环境问题上创造出新的行为典范。人与环境处于同一个发展系统,自然界塑造人类的心理世界,人类的心理世界也塑造自然界。只有培育起人们热爱生命、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在情感,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国家林业局发布《关于加强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对未成年人积极开展生态文化和生态思想道德教育。 由于错误观念和掠夺性破坏环境的行为,影响着未成年人的道德取向和行为习惯,困扰着世界观正在形成时期的未成年人的思想。通过对未成人的生态道德教育,从长远系统培养未成人的正确生态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强调未成人的生态道德教育时,却不能忽视成人的生态道德教育,成人是社会发展的智力主体,也是社会发展的行为主体,如果成人的生态意识取向不正确或者忽视,其结果是造成直接的环境破坏和污染,因此,成人的生态道德教育同样重要,对成人和未成人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是长短期相结合的生态道德教育。对未成人生态道德教育能够做到系统学习培养,而对成人却因时间、精力、意识等自我因素和社会缺乏系统的全员学习的组织和体系等外在因素不能很好学习,对此,编著生态道德教育教材,制订行为标准,强制对成人进行组织学习,对公民的生态道德进行规范,消除人们心中环境保护无所适从的盲然,让有行为的人明白知道如何去做才不损害环境,加强生态忧患意识和生态责任意识,全面地、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人们的生态道德意识,使科学认识自然、友善对待自然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一种理念,把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自觉地规范自身对待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不对生态环境造成伤害,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这是精神文明所应努力的。

  (二)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关系

  经济发展追求的是物质文明,环境保护追求的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之间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二者的发展并不是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相互依存的关系,物质文明发展不能以失去生态文明为代价。但在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发展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重视经济增长,而轻视环境保护,并且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直接和作用最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解决当今生态问题的核心。在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建设过程中,求得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协调和互相促进,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一条重要方针,这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方面,也就是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追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对立面及不和谐的因素属于非文明范畴,是我们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中要求尽最大努力去克服的。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统一发展。目前在追求经济发展过程中,加剧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对立一面,忽视了统一一面,造成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要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必须统一协调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达到双赢,忽视了生态文明,也就失去了物质文明,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为代价来谋求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必然引起环境的变化,自然的生态系统决不是理想的环境经济系统,理想的生态系统要经过合理的改造才能获得,也不可能也无必要保护原生自然的状态。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变化,有的对人有利,有的对人有害,并且环境保护好了可以提高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这是生态文明促进物质文明发展,环境保护不好如水的污染、森林的破坏、水土流失等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危及工农业生产发展基础,经济发展也会受到制约,也就是说没有生态文明也就没有物质文明。我们不能忽视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变化对人不利的一面,更不能让其危害性不断增长,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去改造消除不利的,扩大对人有利的方面,这就是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共同的建设目标。目前相当部分的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污染,而去改造需要高额的投入,并且所取得的经济收入根本不够改造投入,这是重经济增长轻生态保护的结果,现实中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对环境保护的不重视的情况还相当普遍。

  实现可持续发展,核心的问题是实现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讲经济发展不仅要看经济增长指标,还要看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绝不能走人口增长失控、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道路,而应该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降低消耗,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这才是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共同发展的目标。

  只有依靠科学技术,来调节和构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和谐,才能提高对我国有限的人均资源的利用率和培育新的资源,有条件地去改造、利用和保护自然,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将过去多年坚持的资源开发主导型战略转变为建设生态主导经济型战略,走生态经济型发展道路,让经济与生态环境同步并重健康发展,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人均耕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我国资源是相当有限的,需要珍惜和爱护。因此,经济发展要求必须重视节约资源、有效利用资源,循环利用资源,使有限的资源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建设节约型经济和循环型经济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