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豆包:蒸出农家好味道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粘豆包吃法 粘豆包:蒸出农家好味道

粘豆包:蒸出农家好味道

2024-07-16 03: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记者南丁

要说北方人餐桌上的美食,粘豆包可是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传统美食之一。香甜软糯的粘豆包,包裹的不只是香甜的豆馅儿,更是爱的烟火和家的味道。

在北方地区,粘豆包承载着不少人美好的儿时回忆。正在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高娃蒙餐购买粘豆包的市民乌兰巴拉告诉记者,想起粘豆包就会想到过年热热闹闹的景象,姥姥红扑扑的脸在蒸气的衬托下慈祥和蔼,她笑着说:“粘豆包像不像一个个小金元宝?一蒸豆包就有了年味儿,因为‘粘’与‘年’同音,意味着吉祥。”

粘豆包的吃法很多,可蒸熟后蘸白糖吃,吃起来香甜粘;也可拍成小圆饼用油煎吃,品起来香酥脆;或者再复杂一点,可滚上炒熟的黄豆面吃,又增添了一种糊香豆味。

小小的粘豆包不仅“包”住了乡愁,也“粘”住了市场。近几年,喀喇沁旗十家满族乡十家村积极开发满族宫廷粘豆包和年糕制作,让满族风味食品成为当地乡村旅游产业的亮丽名片。据介绍,该村制作的满族宫廷粘豆包在选材上非常严格,是用当地山坡地种植的白黍子或红黍子碾成黄米兑上大米,经过一系列工艺制作而成,香糯爽口,别有风味。

据介绍,村民们首先选用本地山地白黍子或红黍子机器去皮两遍,成米后用筛子过筛去掉碎米及杂物,用深井水直接泡米。5到6小时后,用98度开水泡米,搅拌1到2小时,用笊篱捞米放到盖顶上,使米中水流出,控米时间根据米的湿度而定,传统做法是把控好的米在碾子上碾压,磨好的面粉放进大铁锅里微火炒面。将炒好的面粉放进陶土盆用开水烫面,反复用力揉面,揉好的面在陶土盆里和好拍匀盖上盖,放在土炕上发面,一般为12小时后再次揉面,反复揉面后再次进行发酵,整个发面过程为24小时,发好的面色泽金黄,带着轻微的甜味。

豆馅的制作过程是选用本地颗粒均匀的红芸豆,人工挑沙去杂清洗下锅,大火开锅后,小火焖煮4至5小时,豆子煮开花为准,用杵子轻微搅拌后放糖出锅。

包豆包环节需要人多手快,每个豆包皮需要大约1两半面,豆馅需要半两,包豆包的时候需要把面皮拍均匀放好豆馅后攥紧、抟圆,表面光滑,大小均匀。

这个时候锅里放水和篦子,把泡好的饽饽叶子铺在篦子上,再将粘豆包整齐排放,25分钟后停火焖半小时,金黄甜香的粘豆包就可以上桌了。

2017年,在十家满族乡党委政府、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支持下,十家村慕金艳等村民牵头办起了农家特色美食合作社,依托祖辈传承下来的粘豆包制作手艺,发展特色美食,打造满族宫廷粘豆包品牌。截至目前,全村粘豆包加工户已发展到20余家、40余人参与制作,年销售200万个,纯利润70万元。

村民白振华家院子方正宽敞、砖瓦房干净明亮,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贫如洗。白振华家是因病致贫,小小的粘豆包却给这个家“蒸”出了新希望。

白振华告诉记者:“这几年村里没少扶持我们,教包粘豆包的技术和帮忙找客户。经过我们的努力,现在回头客越来越多,钱包也鼓了起来,好日子还得铆劲儿干。”如今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他家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有滋有味。

住在十家村三组的吴风英,因丈夫白国龙患病致贫,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帮扶下,她带领儿子儿媳开始手工制作粘豆包。由于吴风英干活细致、干净利落,做出的豆包也细腻香甜、口感好,备受消费者喜爱。她一边忙活着手里活计,一边笑着告诉记者:“只要肯干、认干,日子一定越过越好。近几年,粘豆包特别受欢迎,我们家每年蒸制手工粘豆包收入达5万元。”

在十家村,像他们一样以精湛的手艺“蒸”出一条致富路的村民还有很多。该村制作的满族宫廷粘豆包全年制作销售,冬季为销售旺季,因其出色的口感,不仅得到了旗内和市内游客的认可,还备受北京、辽宁、海南等地顾客的青睐。

粘豆包,象征着蒸蒸日上、圆圆满满。随着“满族宫廷粘豆包”品牌越叫越响,一个个软糯金黄的粘豆包从十家村走向大市场,是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元宝”,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也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增收奔小康的新引擎,铺就了十家村物阜民丰、安居乐业的幸福大道。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