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吃糖VS北方人吃糖,到底谁最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米糖甜是谁写的 南方人吃糖VS北方人吃糖,到底谁最甜?

南方人吃糖VS北方人吃糖,到底谁最甜?

2024-07-09 02: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红糖糍粑

我们结合上述原因进行分析。西藏食糖消费量高于平均水平与当地的环境气候有关,因为高原生活体能消耗较大,而糖类释放能量较快,是很好的能量来源,因此从奶茶到作为主食的糌粑,许多藏区美食中,糖都成为了必不可少的配料。

再看向川渝地区,提到川渝,大家第一时间会想到麻辣,但也因川渝的麻辣太过于深入人心,以至于大多数人忽略了红糖糍粑、红糖锅盔、糖油果子、冰粉等这样的风靡全国的低于甜点,更不要提烹饪界还流传着“川厨最后一勺糖”的俗语,高度概括了川渝地区爱用糖调味的烹调特点。

见微知著,南方的糖业十分发达,不管是蔗糖、白糖等原材料糖,还是糖果甜食等成熟品类,都在南方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以糖果为例,就目前国内的糖果产业集群上看,主要有广东、福建、上海、山东等几个地区产业群,综合看下来,南方糖果产业相较于北方糖果产业发达。

金多多

其中,广东产业群产量大,几大糖果巨头集中在此处,包括箭牌、徐福记、金多多等,此地区中小企业也非常集中,达数千家之多。来自汕头的经销商张艳表示:“甜食是广东人茶余饭后不可缺少的食物,广东人对甜食如此偏爱,再加上广东的经济发达,使许多糖果企业都在广东发财生根。”而上海产业群的规模则仅次于广东,发展品牌有金丝猴、大白兔、喔喔等,上海地区的产品优势主要是质量过硬,有创新。

雅客

福建产业群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产业群,福建地区在创新、发展等方面充满了活力,甚至比广东产业群还要有活力,诞生出了雅客、好邻居、金冠等优秀企业。俯瞰地区走势,福建的糖果企业虽然文化背景、发展途径、产品构架不同,但大多数企业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形成了自身的产品特色,在国内外市场都能占有一席之地。

总的来说,南方人与糖的双向奔赴,是综合多方面因素造就而成的。

—02—

北方,“吃糖洼地”?

大众印象里,“南甜北咸”出现的频次不下少数,就算不翻数据,北方人的饮食也咸得足够明显。

先说下印象里的北方为什么总是口味偏咸。原因主要是由于地理气候条件造成的。在过去,北方冬季吃不到新鲜蔬菜,想吃就得把菜用盐腌起来,腌菜时如果盐放少了,这菜就容易坏,没办法,只好多放些盐,时间久了,口味自然而然也就变重了。

虽说北方人爱吃咸是既定事实,但这并不妨碍北方人也爱吃糖。北宋文人沈括于《梦溪笔谈》中,将中国当时的口味分布概括为“大抵南人嗜咸,北人嗜甘”,与今天的甜咸地图完全相反。

查阅历史得知,人们在饭菜中常添加调味品来刺激味蕾,以增强食欲,主要离不开酸、甜、辣、咸。糖是最贵的,盐其次,醋再次,辣椒最便宜。我国历史上很早就能用大麦或米做麦芽糖,但是要消耗大量的粮食,成本很高。

甘蔗制糖技术在唐宋时期从印度传入中国,但是产量很低。宋元时期,糖还是需要从大食高价进口,只有富有阶层才消费得起,而北宋都城开封一带人们比较富足,能吃得起糖的人相对较多,这也是沈括说“南人嗜咸,北人嗜甘”的原因。

北方人爱糖,豪横又柔情。据《各地人均食糖消费量》调查显示,黑龙江排在前三的位置上,其原因之一是因为黑龙江北方最大的糖产地,以甜菜糖为主。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北方冬季气候寒冷且漫长,需要多摄取些糖分,才能为身体多储存热量,满足机体的需求。

拿东北为例,东北菜除了重油重盐以外,糖也是重要的灵魂角色,像酸汤子,锅包肉,粘豆包,打糕,萨其玛等,都是当地的特色。

北方人重咸口,也喜爱甜口,譬如在网络平台曾红极一时的山东“高粱饴”、来自大街小巷的糖葫芦等,这些甜食都是在北方人喜爱的前提下得以发展。再看向北方的糖果企业,可以用“规模大、活力足”来概括,马大姐、笑嘻嘻、晋利、不老林、圣福记等企业踏踏实实的进步,认认真真的锻造。

马大姐

诚然,北方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北方居民只好以咸代甜来调剂口味了。虽说北方现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但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间的延续,这种咸甜相对的趋势会减弱的。

—03—

吃糖,是人类的本能

《中国糖果》在撰文前向全国各地的读者发送了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南方人和北方人在吃糖这件事上有着极强的共性,那就是“爱糖>不爱糖”,在提及原因时,读者们给出的答案基本上都是糖可以提供给他们充沛的情绪价值。

营销专家王海宁在与记者交流时表示:“作为一个自然主义者,我认为这都是‘造物者’设计好了的,因为‘人体需要’。如果糖分摄入量不足的话,人会焦虑、烦躁和情绪化。严重的,还可能因‘低血糖’而晕倒。客观上讲,‘吃糖’是人类的本能,是福报。低糖,则是‘修行’。”

尽管不同地区的人饮食习惯差异巨大,但所有人几乎都会不约而同的对“糖”情有独钟,主要是因为嗜甜是人的生物学本能,和其它口味上的偏好主要来自幼年的培养不同,几乎所有人类从出生起就表现出对甜味的强烈兴趣。

甜让大脑兴奋、甜为身体供能、甜能缓解压力、甜能使人上瘾……在中国市场,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不断有各种“专家”告诉我们要低糖,多吃糖对身体各种不好。另一方面,含糖量高的食品饮料的销售业绩却屡创新高。

实际上,在市场调研时,消费者几乎99%都会表示自己为了“健康”而愿意选择低糖食品,但当真正购买时,这批人却99%把手伸向糖制食品。

图文来源: 中国糖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