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比“西天取经”的改装之行 中国通航首批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米格171多少钱一架 堪比“西天取经”的改装之行 中国通航首批米

堪比“西天取经”的改装之行 中国通航首批米

2024-05-27 23: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抗疫不停学艺。

疫情期间,中国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通航”)首批米-171技术改装团队一行11人赴俄罗斯改装可是历经波折。原计划三周时间的改装计划因疫情一再生变,改装团队从1月31日离开天津总部到4月15日回津,在不辱使命完成改装学习的同时,经历了几度隔离,无数次核酸检测,甚至驱车十几个小时、最终徒步跨越中俄边境回国……他们笑称此行堪比“西天取经”。

改装队员拍摄的满洲里口岸

目前,抵津后,改装团队成员还在居家隔离观察14天中,预计“五一”前可以解除隔离。

重建米-171应急救援“国家队”

重建米-171直升机机队,是中国通航承接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需求,加快应急救援“国家队”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中国通航前身为1952年成立的新中国第一支通用航空力量--军委民航局航空护林队。1966年,在专业航空大队基础上,成立民航第二飞行总队。1982年整建制改为“中国民航工业航空服务公司”,成为全国民航走企业化道路的第一家航空公司。1989年更名为“中国通用航空公司”,成为当时高中低空机型最全、作业能力最齐备的通航企业,也成为中国通用航空事业的时代领航者。1998年,与东航联合重组,成为民航第一家被兼并的通航公司。2017年,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通航产业亟待发展的大背景下,整建制划转到中国航空器材集团有限公司旗下,2018年12月,正式更名为中国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

改装培训交流

去年12月26日,中国通航签约引进2架米-171直升机,此次引进款为传统米-171直升机的升级替代型,具备更加优越的高高原性能,可满足多灾种救援需求。

据了解,米-171直升机性能良好可靠,有运输、客运、货运、贵宾、医疗、消防、事故救援、军事运输等各种改型。而中国通航也曾同时运营5架该机型,亦拥有一支非常优秀的该型直升机飞行员团队。这支团队曾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救援中承担过运送受困伤员灾民、运送堰塞湖爆破物资以及震后核工业基地灾情勘察等多项急难险重任务。他们还在使用米-171航空护林业务中开创了直升机吊桶灭火作业最高起降点、最高作业区、最高取水点等多个作业先河。

随着签约的2架高原型米-171直升机引进工作的逐步落地,中国通航需要快马加鞭,加速推进米-171机型技术团队的能力建设和优化工作。为了不影响新进直升机的投入运行,首批赴俄进行改装学习的空地勤人员在副总兼总飞行师曹少林的带领下,在新冠疫情开始肆虐的大年初七按原计划整装出征。

改装培训

突如其来的隔离打断培训计划

1月31日正月初七是中国通航米-171改装团队出征的日子,此时国内疫情正大规模爆发,国外航空公司纷纷停飞前往中国的航班。满怀着对未知前路的忐忑,5名空勤人员、5名地勤人员和1名翻译乘车从天津赶往北京首都机场,搭乘2月1日凌晨航班飞往俄罗斯伊尔库茨克。

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乌兰乌德,从伊尔库茨克到乌兰乌德还有700公里近9小时的车程。乌兰乌德是俄罗斯联邦布里亚特共和国首府,是东西伯利亚第三大城市,也是布里亚特共和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从地图上可以看到,乌兰乌德几乎与西安同一经度,只是因为纬度更高而天气寒冷,全年平均气温在零下6度至5度间。乌兰乌德航空制造厂是俄罗斯最大的直升机生产基地之一,米-171为其拳头产品。

改装团队成员接受俄方医疗人员检测

2月3日,正在培训的改装团队接受了突如其来的体温检测,王文辉、王文勇和马志勇3人因体温稍微偏高被紧急隔离在当地医院,其余人员则被“禁足”酒店,直至2月5日晚去医院接受核酸检测;次日中午,他们被带到乌兰乌德市郊一个老兵疗养院,开始了14天的隔离生活,当天气温低至零下29度。后来才得知,由于改装团队来自中国,当时国内疫情又很严重,布里亚特共和国政府专门召开会议决定是否隔离他们。

“每顿都是面包,早上两块面包、中午面包两块、晚饭面包加面包。”飞行员刘文杰告诉记者,每天早晚量体温、血压之外,整个隔离期间还接受了4次核糖核酸检测。隔离期有点难熬,除了难以下咽的俄餐,因为疗养院是公共澡堂,队员们不能洗澡……而在医院隔离的马志勇肾结石还犯了……即便被隔离,改装团也不忘此行目的,他们在各自房间利用现有手册认真自学,互相微信答疑探讨,并相互鼓励。

其实这些都不算什么,但2月18日才能解除隔离,而改装团队的签证2月12日到期,因疫情俄罗斯方面也不受理延期申请,这才是让他们最心焦的事情,还好有厂家帮忙协调。

改装团队培训课上

学习日夜赶进度

重回课堂的改装团队成员对知识的渴望无比强烈,俄方教员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大为赞赏。将近三周的学习和飞行是紧张而充实的,尽管由于有旧型米-171的基础,技术人员在学习中主要学习分析其中的差异部分,但他们仍旧利用晚上时间加紧学习,通过俄、英文原版手册分析总结,在这个好学的团队中,既有年过六旬的航电返聘专家魏振向,也有机务部的90后技术骨干贾智高。

理论课培训后,团队一分为二,奔向各自岗位。机务组负责联系工厂销售部门,在车间内开展文件资料、直升机整机、航材备件验收工作;飞行组则继续留在培训中心,完成飞行前的模拟机课时训练。

改装团队培训期间

乌兰乌德航空制造厂的模拟机训练中心各类设备一应俱全,师资力量雄厚。模拟机飞行期间,培训方根据中方学员切实需要,设置多种针对性特情训练,如尾桨失效、发动机失火、单发停车等科目,并在课下讲评环节中悉心为学员答疑解惑。俄方教员飞行经验丰富,驾驶能力堪称精湛,培训中心主任维塔利·马特维耶维奇具有14000小时的民航飞行经验。休息时间,教员们还主动向中方学员分享自己在实际飞行中积累的特情处置经验。最让飞行员们难忘的是,模拟机训练接近尾声时,培训中心主任、教员亲自上机,分别带领曹少林、刘文杰和张利强3位飞行员完成多个高难度飞行科目。

很快,三周的学习结束了。中国通航飞机维修部副总王文辉马不停蹄的安排机务组魏振向、冯建宏、马志勇、贾智高等人抓紧进行飞机资料的接收核对工作。机务组怀着高度责任感与紧迫感,每天清晨天还未亮便动身前往工厂,眼看仅靠正常工作日不能完成接收工作,又对工厂提出加班申请,对非常在意工作时长的俄罗斯人来讲,同意加班完全是因为被中方的精神所打动。终于,机务组在试飞前完成了十大包纸质文件的核对工作。

改装团队徒步入境

曲折的回国入境路

当改装团队完成重任可以返程时,疫情已经在俄罗斯蔓延开来。3月15日,乌兰乌德发现首例新冠患者。3月28日,俄罗斯政府发布声明,自3月30日凌晨起完全关闭陆海空各口岸。

为了保护团队全员健康安全,避免回国途中意外感染,改装团队取消了需要多次转机回国的原计划,决定由陆路入境。

从乌兰乌德至后贝加尔斯克陆上口岸距离约为1200公里,路况复杂,施工不断,厂家派出的3名驾驶员轮流开车。3月29日晚8时许,在历经长达16个小时长途行驶后,团队一行11人平安抵达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口岸,准备办理通关手续。

夜幕下的蒙古大草原月明星稀、一望无际,不远处的中俄国界线红色警示灯在夜幕的映衬下格外醒目,那一刻,改装团队成员更加归心似箭。

改装团队与乌兰乌德航空制造厂代表合影

但非常意外的是,改装团队在办理出关手续时又遭遇曲折。通航服务部的王坤是这次改装之行的翻译,27岁的他俄语八级,当出关出现问题时,小伙子都要急哭了。最终,按照俄方出入境管理要求,他们需要先去赤塔办理过境签。赤塔到后贝加尔斯克口岸往返又是1000公里,还好在长达11个小时长途奔袭后,他们顺利拿到了过境签。3月31日晚23时许,改装团队再次来到俄方边境口岸大门前,完成证件初步查验后,团队全员顺利进入俄方边境管理区。

远处,乌兰乌德航空制造厂的三位司机同时鸣笛亮灯,跟大家告别。

隔离期间,改装团队成员拍摄夕阳

4月1日零时许,在经历了俄方海关边检查验后,团队一行11人顶着寒风,拖着重重的行李箱徒步跨越中俄两国陆上国界线,在中国41号界碑前短暂等待后,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团队在满洲里隔离的第一天就收到了“家里”--公司寄来的口罩,他们说,“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家的温暖。”(《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柏蓓 通讯员 刘忠)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