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一等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米尺的换算单位 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一等奖

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一等奖

#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一等奖|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一等奖

1、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复习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1米=( )厘米

  二、新课

  1.教学例3。

  教师将纸条发到每个学生手中,让他们量一下纸条的长度是几厘米。对量得不正确的加以指导。

  教师:这张纸条的长是 7厘米,如果改用毫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呢?(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教师板书:7厘米=(70)毫米

  教师:你们是怎样想的?(可让学生先讨论一下,然后再各抒己见。)

  可能有的.学生用数的方法,有的用进率推算出来的。只要是正确的,教师都应予以肯定,但要让学生明白:用进率推算比较简便。

  2.教学例4。

  让学生打开书,看一看写字台的高度是多少厘米,然后合上书。

  教师:这个写字台高多少厘米?谁能说一说用分米作单位怎样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启发学生想出: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是8个10厘米,就是8分米。

  教师还要说明: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正、反两方面都可以用。

  3.做“做一做”中的习题。

  先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七的第3、4题。

  1.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重点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2.第4题,教师巡视,重点观察第2小题。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第2小题应该怎样做。使学生知道:只有相同长度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

  如果有时间,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思考题。该题答案是:两个铁环连在一起长70毫米(40+40-5-5=70),三个铁环连在一起长100毫米(40+40+40-5-5-5-5=100)。

2、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68页例3、例4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习题,练习十七的第3、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加深对毫米、分米的认识,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张7厘米长的纸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1米=( )厘米

  二、新课

  1.教学例3。

  教师将纸条发到每个学生手中,让他们量一下纸条的长度是几厘米。对量得不正确的加以指导。

  教师:这张纸条的长是 7厘米,如果改用毫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呢?(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教师板书:7厘米=(70)毫米

  教师:你们是怎样想的?(可让学生先讨论一下,然后再各抒己见。)

  可能有的学生用数的方法,有的用进率推算出来的。只要是正确的,教师都应予以肯定,但要让学生明白:用进率推算比较简便。

  2.教学例4。

  让学生打开书,看一看写字台的高度是多少厘米,然后合上书。

  教师:这个写字台高多少厘米?谁能说一说用分米作单位怎样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启发学生想出: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是8个10厘米,就是8分米。

  教师还要说明: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正、反两方面都可以用。

  3.做做一做中的习题。

  先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七的第3、4题。

  1.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重点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2.第4题,教师巡视,重点观察第2小题。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第2小题应该怎样做。使学生知道:只有相同长度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

  如果有时间,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思考题。该题答案是:两个铁环连在一起长70毫米(40+40-5-5=70),三个铁环连在一起长100毫米(40+40+40-5-5-5-5=100)。

3、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第71页例2、例3,练一练,练习十五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长度之间的换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换算。

  2.培养学生简单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长度单位间转化的推理过程

  教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练习十五第5题,用卡片出示,让学生口算。

  2.复习长度单位

  a.让学生从大到小说一说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

  b.提问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是什么。

  (学生口答)

  1米=()分米1米=()厘米

  1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

  3.口答

  (让学生抢答)

  5个十是()6个百是()

  80里有()个十300里有()个百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刚才我们复习了前面学习的知识,接着就来看一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从尺上你看出这根线段的长是多少了厘米吗?(板书:5厘米)

  如果换成用毫米作单位长度又是多少呢?(板书:5厘米=()毫米)

  我们可以怎样想?根据提示讨论.

  a.1厘米是()毫米?

  b.5厘米是()个10毫米?

  c.就是()毫米?

  让学生讨论,并指名回答。(让同学连起来说一说。)

  现在老师要你们按照刚才想的步骤来说一说4分米=()厘米,你们愿意试一试吗?

  两人讨论,指名说一说。

  2.组织练习

  做“练一练”第1题(结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教学例3

  接着我们来看一看书上的`例3谁能告诉我例三和刚才的题目有什么不同?(教师提示)

  例3应该怎么想呢?

  请同学们结合书上的想一想分2人小组讨论,把讨论的结果填在书上。

  指名学生回答。

  (齐读一遍)

  40毫米=()厘米

  300厘米=()米

  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

  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听。

  三、课堂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的是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在进行长度单位换算时,要先想换算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再根据进率来推算出结果。

  四、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十五”第8题。

  让学生分4人小组讨论。把你讨论的结果告诉老师。

  看看你有几种不同的剪法。(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

  1.“练一练”第2题

  2.“练习十五”第6、7题

4、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科书第61~62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掌握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方法,学会根据进率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和主动参与、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掌握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运用灵活多样的换算方法准确、迅速地进行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课件、投影片(或小挂板)

  学生:每人准备直尺一把、7厘米长的`一张纸条、1米长的绳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谁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出来?(从大到小依次是:米、分米、厘米、毫米,或从小到大说.)

  2.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3.填空(投影或挂板出示).

  1米=分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毫米

  10分米=米 10厘米=分米 10毫米=厘米 1米=厘米然后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的?

  二、操作体验

  1.教学例3

  (1)独立操作.

  师:请每个同学动手量一量桌上的“纸条”长几厘米.(教师事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7厘米的纸条)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

  (2)指导正确的测量方法.

  强调:测量纸条的长度时先用纸条的左端对准0刻度,看纸条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数几,纸条就是长几厘米.

  (3)研究问题.

  提问:把纸条的长度单位改用毫米做单位,该怎样表示?

  学生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可能会有多种方法,只要正确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

  (4)质疑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7厘米=70毫米)为什么?

  明确:因为 1厘米=10毫米,7厘米就是7个10毫米;所以,7厘米=70毫米..(板书:7厘米=70毫米)

  (5)追问:70毫米=厘米,该怎样想?

  借助线段图进行讲解.

  明确:因为10毫米= l厘米,70毫米就是7个1厘米,所以,70毫米=7厘米.说明,一个关系式(如 1厘米=10毫米)正反两个方面都可以用.

  (6)练习:先填空,再说出思考过程.

  2厘米=毫米 4分米=厘米 3米=分米

  提问:通过上面的习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板书:

  2.学习例4

  (1)出示例4图.

  (2)提问:一张桌子高80厘米,把厘米改用分米做单位怎样表示?

  同桌同学讨论,汇报交流.板书:80厘米=8分米

  强调:因为10厘米=1分米,80厘米里面有 8个1分米,所以80厘米=8分米.

  (3)练习,说出思考过程.

  20毫米=厘米 60分米=米

  50厘米=分米 300厘米=米

  质疑:通过这几道习题,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

  板书:

  三、巩固应用

  1.6千米=米 4000米=千米

  2.园林工人要在一条路旁植树,每5米划分一段.算一算,1千米的路要划分多少段?

  3.2千米=米 3000米=千米

  4千米=米 6000米=千米

  四、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课题:长度单位的换算)

  怎样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五、课外实践作业

  量出100米的距离,试走一下这100米要走多少步?用几分钟?

5、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

  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

  第一道门:小精灵: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

  第二道门: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3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

  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

  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 3米、5000米、 5米、3000米。

  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

  二、巩固、运用

  师:哗!数学王国多美呀!有树,有花,还有……。

  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把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大树的高度)

  2、同学们来到双胞胎村,有好多小朋友来到村口迎接同学们,请同学找一找,谁跟谁是同一胞。

  3、摘苹果(出示苹果树,树上挂有很多苹果,每个苹果写上带有长度单位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4、好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们到数学奥宫去玩,数学奥宫距离双胞胎村200千米。他们早上8时乘汽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5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三、学习例题

  (1)出示:3千米=( )米 6千米=( )米(任选1题试做)

  (2)自主探索,汇报交流.

  提问:括号里应填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独立探索,再小组讨论、汇报.

  说明:如3千米=( )米,因为1千米=1000米,3千米里面有3个1千米,就是3个1000米,1000×3=3000(米),所以3千米=(3000)米.

  想6千米=( )米,方法同上.

  (3)归纳总结、概括算法.

  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再算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因为1千米是1000米,那么有几千米就是几个1000米就是“几千”米

  四、课堂作业

  1.口算下面各题:

  40×960×37×4+3 840÷4

  6×8+7 350+80 12×4 230×3

  22×48×9+4 500×7720÷9

6、《长度单位换算》优秀教学反思

  使学生在认识了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掌握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准确地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长度单位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但是,对于这一知识点的.掌握过程,学生却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主要表现为:一是混淆单位之间的进率。如:5分米=500厘米,30毫米=3000厘米等。有些学生很容易把分米和厘米、毫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与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混淆,错当成进率是100了。二是没有准确掌握好单位之间的大少转换方法。例如:50米8厘米=58厘米等。个别学生很容易忽略长度单位之间的转化时的乘除进率问题,导致出错。小单位转化成大单位时应该除以进率,大单位转化成小单位时除以进率。三是个别学生会出现在做题时没有认真审清题意的现象。例如:500克+1500克=2000千克,2千米+3000米=5000千米等。对于涉及计算和单位换算的长度单位计算题目,部分学生容易由于没有审清题意,只顾埋头计算而没有考虑到单位换算而出现错误。

  针对上述出错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是通过多种方式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掌握单位之间的进率。如熟记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进率。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等。二是使学生切实掌握辨析清楚相邻单位间和不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方法,能正确判别它们之间的进率,以确保单位转化的正确。三是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单位换算的基本方法。即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乘以相应的进率;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除以相应的进率等等。经过尝试,通过实施以上的教学策略后,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正确地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计算准确率明显提高。

7、《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不足之处:

  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厘米,用尺子量身边的小型物体的长度基础上学习的。提出一个问题,黑板有多长,我先用学生尺去量,结果量了好多次才量完,学生一阵嘘嘘声,太麻烦了,后来一个学生说她的尺子比较长,是30厘米长的,稍微快点了,但是还是很麻烦。这时学生说,老师不是有很长的尺嘛,还有学生说那是米尺!好吧,就用米尺,结果量出来有4米长。

  量黑板是不是应该让学生来量,老师帮忙。提出除了用米尺,还可以用卷尺,量衣尺测量。

  让学生说说米尺和学生尺的不同用途,学生就说,量大型的物体要用米尺,量小件的物体用学生尺比较好。

  详细认识米尺,也是从0刻度开始的,最多是100厘米,为什么又叫米尺呢,因为总长是1米,说明100厘米=1米。那么黑板长4米=400厘米。

  用手臂表示1米有多长。当孩子们平举着手臂,微微向前弯曲,大概就体会到了1米原来是这样形象的。

  第一天忘记带量衣尺和卷尺了,第二天带来了,先用量衣尺量腰围,挑一个胖点的',瘦点的,先教学生怎么量,然后让学生给学生量,让学生给老师量,分别把数据记在黑板上,量了几位同学后,学生对腰围也有了大概的印象,再上来一位学生,估计一下,大部分同学都估计得比较合理。因为量衣尺不够,只有个别同学实践量腰围。所以需要布置到课后作业,让学生家里去量。

  成功之处:

  学习米,厘米,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长度感,即使身边没有尺子,也可以大概估计物体一边的长度。在测量物体长度前先估计一下,以提高估计的准确度。在学生学会了用食指宽度表示1厘米,用大拇指和食指伸开微微弯曲表示10厘米,用两个手臂平举微微弯曲表示1米后,就很方便地估计了。

  先估计教室长度,估计学生的身高,估计桌子的高度等,然后再用米尺测量。学生兴致勃勃,踊跃参与。

  课本最后面的做一做,要求量出一根绳子的1米,2米,3米,更加增加了学生对长度的感性认识。

8、低级单位到高级单位换算换算的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教学,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将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数。经历了单位换算的过程,体验了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思路的多样化。体会到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了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在备课中的预设比较准确,同时对于生成的处理能够灵活的处理。教师使用了尝试教学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较好的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能动性。学生通过这些经历进一步体会了自主学习的成就感,收获了更多学习的快乐。

  同时本节教学中,也出现了不少失误与不足。如果教师对学情的把握不够准确,学生对于用km、m、dm、cm、kg、g、t等字母表示的单位不够熟悉,在所出示的题目不能够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从而不能判断这些字母所表示的单位,给单位换算带来了困扰。教学思路不是足够清晰,在学生学会了单位换算之后,漏掉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部分,没有进行按照高矮顺序排队的环节。

  数学知识的各个环节通常都是有相互联系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的研读教材,不仅仅是自己所教授年级的教材,而是要对小学阶段的各年级教材的整体框架要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我们也要对各个阶段的学生的认识能力有比较准备的判断,不仅仅要对学情有比较准确的了解,更需要教师能够迅速的对陌生班级的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大致的判断。教师这些方面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断的用心去尝试,去反思,去钻研。

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一等奖这篇文章共19672字。

相关文章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一等奖》: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①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②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③举例说出反射包括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④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 描述耳的结构、主要功能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2. 分析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的措施。  3.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