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展精英】黑龙江曲庆伟先生书法作品精选(含国展获奖作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篆刻作品展示形式有哪些 【国展精英】黑龙江曲庆伟先生书法作品精选(含国展获奖作品)

【国展精英】黑龙江曲庆伟先生书法作品精选(含国展获奖作品)

2024-07-17 20: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当前位置:首页 » 名家书法作品欣赏 » 书法国展精英 » 正文 【国展精英】黑龙江曲庆伟先生书法作品精选(含国展获奖作品) 2018年03月14日 15:03:407812人参与0邓丁生

国展精英

国展精英 曲庆伟.jpg

曲庆伟先生

艺术简介

曲庆伟,字慕远,别署凌寒斋主人。1970年生于黑龙江省延寿县。曾深造于中国人民大学首届优秀中青年书法家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当代艺术研究院书法院副院长;黑龙江书法家协会硬笔书法委员会副主任;慕鸿书社社员。2009年荣获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艺术奖一等奖。

参加重要书法展览、大赛及活动

  1998年:第四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兰亭奖牡丹杯新人奖参展。黑龙江省第四届中青年书法展三等奖。

  1999年: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第四届中国书法篆刻电视大赛优秀奖;第四届国际文化交流赛克勤杯中国书法竞赛佳作奖。

  2000年: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

  2001年:全国首届书画篆刻家作品展;第一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书法作品评选参展。

  2002年: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参展;《书法报》第三届“黄鹤奖”书法篆刻大赛银奖;《青少年书法》杂志全国青年200家。

  2003年:第二届全国行草书大展;首届“杏花村汾酒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入选奖;第九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特等奖;中国金华茶花书画大奖赛二等奖;黑龙江省首届书法精品展精品提名奖。

  2004年:首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羲之杯”全国书法大赛入选;“小榄杯”全国县镇书法大赛;“皖北煤电杯”全国书法大奖赛优秀作品奖;“林散之”奖南京书法传媒三年展林散之奖提名奖;“语文报”杯教师书法大赛三等奖;黑龙江省首批“德艺双馨”会员;哈尔滨市政府天鹅文艺创作奖三等奖;

  2005年:全国第二届扇面书法展览;第二届“杏花村汾酒杯”全国书法大赛入围奖;“高恒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冼夫人”奖全国书法大赛参展;“岳安杯”国际书法大展三等奖;“梁披云”杯全国书法大展三等奖。

  2006年:《书法》杂志中国书坛青年百强榜;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黑龙江省第二届书法精品展精品奖;“中华风”中国人民大学首届书法教研班毕业展(获优秀二十佳学员);《中国书画》提名展(黑龙江省)。

  2007年: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第十八届中日自作诗书展;第六届国际文化交流赛克勤杯中国书法竞赛中青组铜奖;哈尔滨市政府天鹅文艺创作奖二等奖。

  2008年:第四届全国百家书法精品展;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首届当代中国楷书名家作品邀请展;《中国书画》提名“黑龙江省十大青年书法家”。

  2009年:第三届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艺术奖一等奖;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览;慕鸿书社成立五周年书法展(中国军事博物馆展出)。

  2010年:中国宝鸡首届“翰墨石鼓”全国名家邀请展;兰亭群星荟中原书法精品展;第二届当代中国楷书名家作品展;长安雅集兰亭奖书法名家精品展;走进苦禅故里兰亭获奖名家作品展;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全国五百家书法精品展。黑龙江省书协颁发全国书法篆刻优秀成果奖。哈尔滨市书协颁发书法创作突出成就奖。出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黑龙江省文联第六次代表大会。

发表出版

《 中国书画》《 中国书法》《 书法》《 书法报》《 书法导报》《 青少年书法报》等专版或专题介绍; 西冷印社出版《当代书坛书家---曲庆伟卷》;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国学经典系列丛帖》--楷书册、隶书册;《中小学生必背古诗文钢笔字帖》楷书、行书三册。

黑龙江曲庆伟先生十一届国展获奖作品局部

黑龙江曲庆伟先生十一届国展获奖作品

原创艺术文章

学书随想

曲庆伟

发表于《中国书法》2010年12期解析与批评栏目

  我对传统学习的态度是虔诚的。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工作很忙,不能天天写字,可字帖却常带在身边,没事就翻一翻,尽量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用自己的话说是“养一养眼睛”。有了感觉就集中临写。困惑时,会读一读古代的书论,汲取前人的经验,有所感悟。

已近不惑之年,对书法已没有了少年时的冲动与梦想,只是把它作为一种娱乐休闲的一种方式,自觉地深入到生活中去。因为自己的热爱,一直坚持,书斋中读书写字一直被视为我人生的乐事。我曾固执的认为:字要靠日积月累的滋养,须终生的追求,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把对生活,对生命的各种感悟溶铸在字里行间,艺术才能焕发出光彩。

在书法史上几乎没有在各种体上都有建树的书法家。人生苦短,生命有限。我素知自己的能力有限,能写好一两书体已经不易了。近几年,我把学书的视野渐渐缩小,向精微处用力。集中在楷书和行草学习上。行书以米芾为发端,对“二王”一脉进行系统的梳理,反复比照研究。“二王”书法平和简静,具中和之美,临习日久,体会愈深。“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是我向往的一种境界。楷书一直被认为是打基础的。可写出有自己风格的楷书就不容易了。早年写禇,体会最深的是用行书的笔法写楷书。近年作楷的风格变化较大,主要是取法墓志的原因。我是在《张猛龙》、《张黑女》的基础上,进行了广泛的取法。这期间,于右任和梁启超的魏楷对我启发很大。近年有人学魏碑喜欢讲骨气、讲力度,喜欢追求金石气。我更喜欢写得平和一点,温润一点,在平正之中求细微的变化,追求那种“淡淡的放纵”。学习传统,是一个继承的过程,这既要亦步亦趋的临摹,但不能一味的照搬古人,有思想的书家要善于结合自己的性情进行合理的取舍,寻找与自己心灵的契合点,化人为我。风格的形成须在学习古人的过程自觉的追求,不断的完善。

学习书法的过程,是完善自我的的过程,更是充实自我的过程。一个真正的书法家会在生活的磨砺中陶冶自己的气质。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气”是人求善,求正义的高贵精神,道德的动力。我崇尚古人笔墨中透出的郁郁芊芊的书卷气。书法作品的雅与俗最终是书家的气质修养决定的。我是相信字如其人的。书法家都要把自己培养成读书人,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丰富自己,提高自已。按前人之说是“退笔成冢,何如读书万卷”。仰视古贤,浅薄如我者还太渺小,自知任重而道远。

我还在努力着!

蟪庐访谈--崭新的起跑线

发表于青少年书法报2009年12月8日49期

记者按:今年国庆节期间,笔者和曲庆伟受友人之邀,与几位书友相聚。适逢庆伟携来准备投稿第三届书法兰亭奖的作品。那天大家的心情颇佳,观看庆伟的书作在明亮客厅徐徐展开,大家不约而同地说:“这不就是获奖作品么?”他本人莞尔答道:“权当这是获奖作品展,大家先睹为快了!”孰笑这一句调侃,成了谶语,在事隔一个月后应验了。庆伟荣膺全国第三届书法兰亭奖一等奖,笔者与庆伟关于崭新的起跑线话题,进行了一次访谈,藉此与广大书友交流。

1、李敬东(以下简称李):庆伟,您好!首先对您荣获此届书法兰亭最高奖,表示祝贺。请先谈谈您听到获奖喜讯后的感想?

曲庆伟(以下简称曲):谢谢你!这次创作的作品你已经见到了。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没有想到能获得一等奖殊荣。对于每一个参与的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入展,获奖,我也是一样的。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很高兴。觉得自己在书法上二十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大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2、李:这么多年来,您一直坚守在书法这方园地上,勤恳地耕耘,默默地守护。曾有人认为您的创作变化不大,印象是老面孔,您怎么看的?

曲:我是师范学校毕业的。学好“三笔字”是一名做老师的必备基本功。我学书法,完全是出于热爱,没有太多的功利之心。前些年写字多作行书,主要是米芾以及明清黄道周、张瑞图、王铎的一个系列,笔下的东西很杂,跟着时风跑。作品的面目也会变来变去的。近几年在楷书方面用功多一些,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当一个面目固定下来后,在变化上虽然幅度不大,但自己一直在做细微的调整,如果细心审视我这些年参加展览的作品,就会明显地看出变化,只是一般人没有察觉罢了。我认为,作品面目总是变来变去,是不成熟的表现。当今大家,像启功、刘炳森,周慧珺等都有自己独特的面目。他们也都有变化的过程,都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调整完善自己的个人风格。书家不但要有思想,更要有自信。

3 李:我一直认为,书艺的进步和游学有一定的关系。自从您参加首届中国人民大学书法高研班后,全面接受书法文化的洗礼,在求学期间,您认为最有意义的教学是哪些?

 曲:我居住在比较偏远的小县城里,这里的文化相对要落后一些,现在是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为学习书法带来了诸多的方便。我认为学书法要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见识。一定要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虽然我已经参与一些大型的展览,但这些都不能满足我的求知欲。事实证明,我的这一举动是正确的。人大高研班不但重视学员们书写技艺的提高,而且更重视学员文化素质的提升。北大朱良志教授用诗一般的语言揭示了中国美学的精深意蕴,林岫先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独到理解,冷成金教授对中国文学史是全面梳理……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聆听这些名家学者的讲座,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让我把书法放在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下去重新审视,有了新的体悟。在书法上我有幸得到了张荣庆先生的悉心教诲。他说,要确定自己的主动方向,为我确定了以“二王”一脉为的创作方向。先生的话语不多,但字字说到我的心里。比如“要多读书”,“平常心写平常字”,“一定要学会变通”等等。我都会铭记心中,反复品咂,作用于实践。人大高研班学习后,我的心态平和了许多。我常和身边学书法的朋友们说:写字,千万不能急,是一辈子的事,慢慢写,慢慢悟吧!

4、李:早就听说过,您幼时喜爱绘画,临摹过连环画。后来是何原因,走入书法之路呢?

曲:有人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画画儿。那时,农村的条件很差,唯一可以临摹的只有连环画。不过那时的连环画的绘画水准非常高,像王叔晖的《西厢记》.赵宏本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贺友直的《山乡巨变》等等都是我的最爱,看不够,就临摹。过春节时,还走街串户的去看年画,已到了痴迷的程度。我当时在十里八村画画儿还挺有名气呢!但那时家里并不支持,父亲觉得我画画儿是不务正业,初中的条件不好,学校里根本没有懂画的老师给以正确的引导。由于家境不好,我在初中就考上了师范学校,学书法就是从师范学校开始的。值得庆幸的是,师范学校非常重视书法教学,我的两位书法老师齐润坤.杨忠先生,又对我关爱有加,让我在师范学校时,书法就小有名气。如果说今天我在书法上有了一些成绩的话,应该由衷的感谢我的这两位启蒙的恩师。

5、李:您认为基础在学法占据重要的位置吗?您研习传统书法,却不拘于一碑一帖,怎样学习传统,才是有效的途径?

曲:有人曾经问我学书法有没有捷径可走,我认为是没有的,所谓的捷径就是不走弯路,学习书法将来有无成就并不重要,但学之初一定要学深一些规矩,要学一些平正之书,从实用上看应先学楷书,从艺术上着眼,篆隶入门会更好一些。我学书法是从颜书开始的,很难学,也不喜欢,后来自己偷偷的学褚遂良的大字《阳苻经》,入手快,也能写出兴趣。

学书法的方法要因人而异,不能强求统一。一般入门的帖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去练习。要把一种字帖写得象一点样了或能集字创作,才能考虑换帖的问题。学书法和吃饭差不多,不能一辈子只学一种帖,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广泛的临写,才能够营养均衡,健康发展。有人学书法,每天都写,可谓废纸三千,笔秃千管,可收效不大,进步甚微。要学会思考,学会总结,悟出一些道理,才能进步。比如,学习“二王”书法,应以“二王”的法帖为主,也应该多看看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等这些大家的法帖,他们都是学习“二王’成功者,反复比照,研究,才能有所发现,悟出学王的一些道理。我对传统的态度是虔诚的。虽然现在不能每天写字,但字帖却常带在身边,没事就翻一翻,尽量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用自己的话说是“养一养眼睛”。在学习的过程之中,更应去读一读古代的书论,吸取历代书家的成功经验,用理论去指导实践。

6、李:身居小城,学书法有一定的难度。家人的支持,也至关重要。您从事书法,亲友理解吗?您的信念是什么?

曲:我居住的县城,搞书法的人不多,给我带来了好多的困难,但这几年有所好转,这是我多年从事书法教学努力的结果。这次获的兰亭奖,县领导非常重视,电视台还做了报道。这么多年走过来,甘苦自知。我得知获奖消息,第一个告诉的是我的妻子。她很激动,几乎不敢相信。看上去她比我还兴奋,她由衷的对我说:“你真不容易啊!”当时我很激动,我知道这话里的内容。这些年的努力,她是我的支持者,更是我成功的见证者。我的女儿从小到大经常看我写作品,她也知道我投稿参展,总是劝我,“别写了,就是一个入展呗,你是一个‘入展专业户’。”我能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潜心的进行读书与创作,是与家人的鼓励与支持分不开。要想在艺术上取得一定的成绩,三方面必不可少。一是天赋,二是勤奋,三是正确的方法。我人是比较笨的,但在书法上自觉比较聪明,算是有一点天赋。对书法喜爱,痴迷触动了我能坚持学习下去,方法上有幸有贵人的指点,我没有走太多的弯路。这里我不敢说自己有什么信念。在平淡的生活了,只要你喜欢书法,就应坚持下去,“坚持就是胜利”。

7、李:过去您多以行草书来投稿,近年又致力于楷书创作,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方面有哪些体验?

曲:记得十年前,我投七届全国展时,我投了两件作品,一件是行书,觉得很满意,一件是楷书,写的是褚字阴苻经的风格。只是试探一下。结果楷书上去了。这就激发了我对楷书的兴趣,获得了自信。我一直认为,要想写好行书,楷书是必备的基本功,反之,楷书基础差,行书是写不出高格调的。我近年楷书的风格变化比较大,主要是取法墓志的原因。我早年曾留连《张玄墓志》.《张猛龙碑》,后来又写《元怀》《元略墓志》等。对赵之谦于右任的魏楷也很感兴趣。但自觉深入还不够,离自己期待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至于展览投什么书体,主要看心情,这段时间行草感觉好,就投行草书,如楷书有感觉,就投楷书,如此而已。

8、李:我很同意您的观点,认为写好楷书很重要。这不仅是基础问题。前一阶段,有人提出”今楷“的说法,您有何高论、很想听听?

曲:“今楷”的问题,前段时间争论的很激烈,我认为,“今楷”的提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当代楷书创作有推动作用。但不应有一些条条框框,对楷书创作加以限定。这样容易给一些人误导,似乎写唐楷的,平正一路风格的人就沾不上“今楷”的边了,当代楷书要风格多样化,现在的面目太雷同了,缺少个性。名字也不太恰当,“今”是相对而言的,假如我们的后辈们看今天我们写的楷书,大概会叫“古楷”吧!

9、李:目前全国很多院校开设了书法专业,您是中学语文教师,业余时间从事书法,其中一定有很多甘苦。但可喜的是,在,已经超过了专业书家。我也一直主张学习艺术的非专业状态,这样就减少很多功利。,黄宾虹生前主要任美院美术史课程,后来却成就了山水画大师,这在当时很难想象。您怎么看专业和业余的问题?

曲:现在的中小学生书写水平日趋下降,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有关部门大声疾呼,仍不见成效。最关键是各级领导的重视不够,走的是形式主义。中小学生的写字课没有落到实处。院校有书法专业,会为中小学校提供更多的书法师资力量,是大好事。能在专业的校接受正规的书法训练是我的梦想,可能此生没有机会了。院校毕业生,像中国美院,对各种流派的风格,技法把握的非常准确,到位,是业余书家难以企及的。凡事都有利有弊。有的人会囿于技法之中,忽略了创作意识。这些年,我一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书法只是一种爱好而已。在学校里,我的学生只知道我的字写得不错。我不想让学生叫我所谓的“书法家”之类,那样,我会很不自然。和学生在一起,会让自己变得单纯一些。少一些世俗的名利之心。语文教学也会对书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10、李:书法是寂寞的,您在漫长的学习过程,艰苦地跋涉,缍看到了愈加明亮的曙光,最难忘怀的该是哪些?

曲:学习书法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升自我品格的过程。我一次一次的参与大赛,是对我学习结果的验证,以期获得自信,迅速的提高水平。兰亭奖只是一个美丽的结果,我更欣赏的是求索的过程。很难忘儿时画画儿的投入,废寝忘食,原因是那么简单,就觉得好玩极了!艺术创作如果蒙上那么多的名和利的诱惑,是不会走向深远的。

11、李:很佩服您的定力,对待展览处之泰然,不为时风所动。在与您的交往中,发现您越来越重视修养,读书与书法齐肩并进。最近有人要为读书与书法松绑,您怎样看待二者关系?

曲:杜甫学诗,有苦吟的精神,他说:“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是很叫“真”的。这样的大诗人对写诗的感悟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书的重要。苏东坡的文学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他的书法黄州寒食贴被后人奉为“第三行书”。他也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这些都是真知灼见。就当下来说,可能读几本书,解决不了书写技巧的问题、或作品形式的问题,读书是需要日积月累的。久而久之,不但可以丰富多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还可以锻造一个人的气质品格。书法作品的雅与俗最终是由书法家的气质修养决定的。我是相信字如其人的。书法家都要把自己培养成读书人,不断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丰富自己,提高自己。按前人之说是“退笔成冢,何如读书万卷”。我真的不敢说读书与书法齐头并进。但有闲暇,看一点书,当作消遣,是我的一种生活习惯。近年,读书的面大了一些,杂了一些,只是对贫乏如我者的一种补偿而已。读书是一种长时间的积累,坚持下去才会有收效。

12、李:您说此次获奖又一次站在崭新的起跑线上,准备向更高远的目标迈进。我很欣赏这种态度,应该说,将来的艺术之路还很漫长,您对未来有何设想,还会继续投稿吗?

曲:兰亭奖被誉为书法专业的最高奖,会引来人们更多关注的目光。我获此殊荣,真有些诚惶诚恐。从艺术的一般规律看本来就没有什么最高。比如我的作品,也只是我众多作品中比较满意的一件而已。能得到众多评委的青睐,,我只是觉得很幸运。我还是希望自己能不断的超越自己,给那些曾经帮助我的人、爱我的人一个满意的答卷。书法对于我的生命来说,只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已,他曾让我欢喜,让我忧虑。这次获奖,只能算是一个开始。好在我的头脑很清醒,又重新站在了一个崭新的起跑线上。我还会一如既往的热爱书法。如果说未来的想法,除书法之外,我还想学一学国画,那毕竟是我儿时的热爱。稿还会投,但是要有选择的。我落选过那么多次,再多几回我也不会在乎的。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简单道理我还是懂得的。

13、李:谢谢您接受我的拷问,谈了许多真知灼见。我代表关心你的广大书友,再次感谢您,祝您在书艺之路上,日新月异,走得更高更远。

2009.11.8

楷书《滕王阁序》创作笔谈

曲庆伟

接到中国书协的约稿函,心情有些激动,感到光荣和艰巨。“三名工程“是一次高规格的书法展览,已经历经几次的选拔,最后能幸运的入围,得到邀请创作是非常荣幸的事情。这是一次命题创作,要在指定的名篇里选。能入围的作者都是创作高手,都是名家或专家。可以说,这是一次高水平的竞争,能真正检验自己的创作实力,更有挑战性。决心好好准备,不负师友的厚望,不失掉这次难得的交流展示机会。

既然是命题创作,选择内容和书体就很关键。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在创作过程中不自觉的会和书者产生共鸣,激发书写的灵感,提高情趣。在动笔之前要细心研读,通过注释或工具书弄清楚不理解的句子。理解了内容,能尽量减少笔误给作品创作带来麻烦,写起来胸有成竹,文从字顺,笔墨也会流畅。我选择的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我喜欢的名篇,内容非常熟悉,骈散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精彩至极。这里虽有王勃对时运不济的人生哀叹,但更多抒发的是积极向上的报国热情,有许多佳句脍炙人口广为传颂。我的楷书、隶书和行草书都参加过中国书协的展览,相比之下,楷书参展的次数多,而且还获过奖,也最具有竞争力,所以我这次还是选择了楷书来进行创作。

创作的时间非常充裕,有大半年的时间,我没有急于动笔,而是做了充分的准备。要想和时风拉开距离,唯一的方法就是深入传统。用几个月的时间系统的临写了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以及《张猛龙碑》、《始平公造像》、《元桢墓志》等北碑墓志,还有一些敦煌写经、魏晋明清的小楷作品。在临写方法上各,有不同,有的通临,有的选临;实临和意临相结合。写像一两个碑对于我来说并不难,最难的是进行合理的取舍,找到你想要的感觉,抓住其中你认为最美的东西。平日的临习,可以把自己喜欢的碑帖仔细的把玩,用心去体会其妙处,把能与自己审美结合的信息储存起来。创作时,如元帅用兵,把平日积聚的信息,脱手现于腕底,是无比惬意的事。楷书创作很容易形成自己的模式,久之形成习气,需要不断地调整。要想摆脱只有不断的深入传统,把平时学习的新东西新感觉不断的加进来,逐渐的调整,吐故纳新,超越自我。

我预先设计了几种形式,有分成几块的,还有四条屏,还有大字小字相间的。这些都需要拼接。就落入了流行俗套,形式比较零碎,格局显得局促小气。过多的装饰会降低作品的品位。就像苏轼批评的“妄自粉饰欺盲聋,有如市娼抹青红,妖歌嫚舞眩儿童。”虽然他说的尖刻,但一针见血。我还是相信笔墨自身的魅力。这些形式都否了,决定采用中堂的传统形式,打四公分的方格,格子颜色为朱砂色。写我这种小楷书采用的纸张不宜太生,那样墨色不好把握,我常用半生半熟的纸或品质好的花粉笺。这次我还是采用了仿古绢,绢看上去很高贵,很古朴,与王勃的名篇很匹配。

作书最妙是无意于佳乃佳的境界,当下的书法创作大多为展览,追求展厅效果。古人更强调心灵的自然流露。时代环境不同,古今差距太大。我的理解是用心写字,无意结果。要写自己满意的东西,至于能有什么结果是评委的事。首先要调整好心态。欲书先散怀抱,《滕王阁序》共735字,容量大,创作难度高。书写完成需要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我先把备用的绢打好了格子备用。在一个星期天的午睡后,精神很饱满,心情舒畅。在工作室里先临习了一些杂帖试笔后便进入了创作状态。七百字一气呵成,中间没有停歇,没有打扰;心无旁骛,全神贯注。书写的过程没有太多考虑技巧笔墨问题,只是把平日的积累自然的展现而已。创作过程中我注意了两点,首先是书写性。写碑的为追求金石韵味,很容易生硬造作,或颤笔或忸怩。我就认为要自然而然,删繁就简。线条少一些动作,多几分流畅。加强笔画间的呼应,融入行书的节奏。其次是追求多样统一。我以方笔一路的墓志为主基调,在此基础上融入一些隶书的体势。其中一些圆转的东西是写经的一种写法。这些只是调剂,增加作品的趣味,读起来比较轻松闲适,有品匝的余地。我投稿的作品一般都是一次完成的,很少写两遍,楷书创作更是如此。我觉得一幅作品反复书写会泯灭掉书家的激情和灵感,我相信第一感觉的重要,只要我们是全身心投入的。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一件作品的完成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憾。也许它只是我生命长河里的一朵小小的浪花,是一次笔墨与心灵的撞击,这里有我的思想我的追求。它就像我出生的孩子,经过痛苦的分娩,必然会挣脱母体的脐带而生存。它也许会夭折,但我更希望它能经历世间的风雨,经受时间的考验。

业界评论

法与意的融会

——曲庆伟书法蠡测

三峡大学  周德聪

能以毛笔表现汉字点画意味及空间形象,并给人带来审美愉悦,非惟善书者,在今天应归为书法艺术家之列。过去我们以为只要是中国人,都会写汉字,经过近三十年的变迁,不会写汉字的人渐渐多了,不会用毛笔的人更多,当然用毛笔作书便由古之文人“余事”成为今之书家的专门行为。

汉字因了书写,而生成了法则,法则的灵活运用与超越,便生成了独具个性的书法艺术,其间的转换,实乃由技入道的过程。

每一个书法家的成长,离不开向传统经典取法的过程,人们知道曲庆伟是一位著名书家,或许是因为第三届兰亭奖的一举摘桂,然而在获奖之前的一系列功课中,临帖取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古代法书汗牛充栋,取法何帖大有讲究,并非“取法乎上”即可万事大吉的,法帖的美学趣味与个性的高度默契,自己的审美趣好与笔性深度契合,才可能使一位书法爱好者实现其书法艺术家的理想。

若宽泛的浏览,我们从庆伟的作品中读到了传统意义上的碑帖对他的滋养,楷书入碑而行草入帖,细审其楷书个中流露的趣味,既有魏晋风韵,亦兼北碑挺劲,更有墓志整饬,依稀还有唐楷的法则与变化,他在不同的楷书经典文本里汲收对自己有用的养份,从而融而化之,成就其线条硬朗且不乏婉曲的丰姿,结字整饬而又具多变的风神,以笔师刀呈刀趣,刀趣笔追显笔意,故虽长篇,览之不觉其倦。

我曾说,在书法上,古人留给我们驰骋的空间并不大,就笔法而言,从草创到建立到完善,无论何种体系,可谓前人备矣,而今之人,只要能在笔法上稍有拓展,且这种拓展皆由古法生成而非破坏后的重建,或可谓对书法的贡献。相对于古人,我们今天的视野更为宏阔,取法的对象更为多样,因此,笔法的丰富性与多变性一定会在书家无数次的试错中产生别样的情味,从而打上某一时代的审美印记。对于结字,我们的古人更是倾尽心力,无论是欧阳询的楷书结构三十六法,还是李淳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抑或是黄自元的间架结构九十二法,点画构成的空间变化,亦堪完备之至,我们无法打破时空顺序重新组构汉字空间,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是在既定的汉字空间里,线条组织的些微挪移和笔画造型的细小变化上,所有这些又必然受到传统的限制——也就是说,无论是结构还是笔画,都应在本源上体现出对书法传统的尊重,同时又凸显出发展变化之中的时代特征。失去传统,则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之讥,个性缺失,又有拾人牙慧,几近书奴之评。其间“度”的把握——遵循传统与凸现个性则是考量一个书家的试金之石。

庆伟的行草书在晋宋与元明间游弋,因为帖之于行草,二王宗祖的地位,千百年来未曾变易,而魏晋以降,至宋可谓行草又一高峰,因此,无论是受过学院训练的科班,还是社会上的书法爱好者,在近三十年的书法发展中,似乎不约而同的认识到,欲学行草,舍晋宋何为?作为成长在书法热潮之中的曲庆伟,自然深切的感受到了魏晋风流与尚意书风对当代行草书的提携与推动。

行草书,是最能明心见性的一门艺术,古之大家,莫不于此一展风流,即如当代,各大展览之中,行草堪为主流书体,涉足行草,非为逐流随波,实乃检验一个书家艺术深度与灵性的不二法门,尝见一些或篆或隶或楷的书家,行草书多不擅长,表现在创作中,便是静态书体(篆、隶、楷)写得不错,而于款字之行草,则不能与主体正文相匹,甚或破坏了作品整体。而庆伟的楷书作品,为了整体的活泼与变化,多用行草题款,写来温雅风流,摇曳多姿。

他的行草创作,在本质上是多样杂取之后的和谐呈现,虽然不敢说熔铸古今,但于古则师法有门,取法有度,于今则择善而从,为我所用,在法则的师承与运用上,在趣味的表现与取舍上都表现出特有的慧心与性灵。

庆伟行草书的总体趣味有趋今倾向,显得“古雅不足”,笔画稍嫌简单而缺乏应有的韵致,劲健与遒媚,紧敛与奔放,节奏与律动,阴柔与阳刚之间的对比与调和,尚需斟酌。与楷书相较,行书的气局略显迫促,而乏开张的意味,对于米芾笔法的借鉴与运用亦显生硬,不如楷书对经典吸纳之后的熔铸与自然。

欣赏者总是挑剔的。其实,尽善尽美的作品这世上几乎没有,然而读者总是满怀期许。有时候,作者以为然的刚好读者不以为然,奈何?!创作者与欣赏者或许都在试错,双向的反复试错,方为开启新境提供思索的空间与接近美善的可能,庆伟以为然否?!

有意味的形式

——论曲庆伟获奖后的书法创作

张瑞田

  英国形式主义美学家、当代西方形式主义艺术的理论代言人克莱夫·贝尔最著名的美学命题是美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他认为在不同的艺术作品中,线条、色彩等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的形式就是“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性质。美学家李泽厚对“有意味的形式”进行了分析,他说:“正因为似乎是纯形式的几何线条,实际是从写实的形象演化而来,其内容(意义)已积淀(融化)在其中,于是,才不同于一般的形式、线条,而成为‘有意味的形式’。也正由于对它的感受有特定的观念、想象的积淀(融化),才不同于一般的感情、感性、感受,而成为特定的‘审美感情’。”

  观察曲庆伟的书法创作,尤其是获奖(第三届兰亭奖创作一等奖)后的书法创作,我自然想到克莱夫·贝尔和李泽厚。这时候,我不愿意把曲庆伟的书法仅仅看成传统的书写,更喜欢视其为一种美学实践。研究曲庆伟的书法创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他在家乡研习书法,完成了从不自觉到自觉的历史阶段,对书法艺术的本质有了初步的理解。不管习碑,还是临帖,他基本做到了掌控自如、随心所欲。(二)本世纪初,曲庆伟进入中国人民大学书法高研班学习,聆听了不同学科老师的教诲、不同地域书法家的言传,扩大了文化视野,巩固了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美学判断。(三)荣获中国书法评奖最高奖兰亭奖以后,心理结构自然得到调整,进而影响到对书法艺术的深层次理解。

  具有较深的人生阅历、达到较高的创作能力、形成较大的社会影响的曲庆伟,获奖后的表现让人瞩目。首先,曲庆伟没有被固有的观念所束缚,他把获奖仅仅看成社会与专家对自己创作的认同;第二,他对书法之外的文化修养格外看重,喜欢把书法的基础问题上升到美学高度;第三,他坚持书体、墨法、笔法。古人没有在这些方面给我们留下可以投机的余地,唯有从形式入手,我们才有可能向前走一步。

  我同意曲庆伟的观点——“当代书法的突破,只能是形式的突破”。生产力的提高,使当代书法家创作的条件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纸张、笔、墨的制作,激发了书法家的创作情绪,也使当代书法创作的幅度急剧扩大。

  然而,曲庆伟获奖后的创作并没有无节制地扩大幅度,而是谨慎、细致地追求当代书法“有意味的形式”。当代书法创作在形式上的探索,无外乎依靠拼接、纸张颜色的反差、书体的变化、墨色的对比、装裱等方式。这些作用于视觉冲击力的外部手段,依我看来是书法创作形式突破的基础形式,绝对不是“有意味的形式”的全部。

  受到克莱夫·贝尔的启发,我对当代书法“有意味的形式”的理解是:包含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体现创作主体的思想深度;程式化不是概念化、复制或抄袭,是简单化的形式,而不是“有意味的形式”;笔墨体现内心、人格化的笔墨是构成“有意味的形式”的基础。让我高兴的是,以上三点,我在曲庆伟的书法创作中发现了。

  曲庆伟的思想空间通达而分明,形式意识一直伴随着他的学习和创作。如果说,曲庆伟在书法创作中对形式感的向往,是他的艺术自觉,那么曲庆伟近期的创作实践表明他对“有意味的形式”的理性追求。这样的追求,注定改变他的审美心态和他的人生理想。

(编辑:单鸣)

此文发表于《中国艺术报》四月三日 

黑龙江曲庆伟先生书法作品精选

  赞 (1)   打赏   二维码   分享 分享到 打赏 支付宝打赏 微信打赏

上一篇: 【国展精英】汪敦银先生书法作品精选(国展获奖作品)

下一篇: 曲庆伟:写字就是修心的过程 附硬笔书法作品

国展精英曲庆伟书法作品国展作品国展书法   文章来源:邓丁生书法篆刻,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  原文地址:http://www.dengdingsheng.com/?id=96 相关推荐

孙晓云: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既不因艺轻文,也不因文轻艺

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入展数据分析

国展人物——仇琪书法作品欣赏

刘彦湖书法新作专辑(高清大图)

国展面试文化考题曝光,这七大变化你应当了解……

曲庆伟:魏碑楷书的创作最忌呆板无生气!

【国展书家】周艺云 | 书法作品欣赏

【国展书家】高磊军 | 书法作品欣赏

【国展书家】朱子玉 | 书法作品欣赏

【国展书家】王利民 | 书法作品欣赏

【国展书家】汪荣胜 | 书法作品欣赏

【国展书家】贾佑宏 | 书法作品欣赏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