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穿越》音乐:空间、情感、时间的融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管风琴的声音特点 《星际穿越》音乐:空间、情感、时间的融合

《星际穿越》音乐:空间、情感、时间的融合

2024-07-16 10: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同时,太空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它是寂静无声的,所以这部科幻片的配乐也更加重要:每首乐曲都要起到烘托对应段落气氛的作用,同时各首曲子要保持内在联系,整体上要能有力推动情节的发展。

1 音乐与叙事结构

《星际穿越》讲述的是一个人类面对自然灾害,开启星际航行,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故事,然而诺兰在为观众呈现宏伟的视觉场面的同时,也为影片添加了细腻的情感元素。音乐对这些情感元素起到了尤其明显的帮衬作用,将影片一步步推向高潮,耐人寻味。由于该片在叙事结构上用了三个节点(分别是美国航天局的坐标、三维空间中的五维世界、库伯回到空间站),所以我们可以将其配乐划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分析。

(一)铺陈序曲: 情感与疑点并存

这一部分有两条线索:一条实线,即库伯和墨菲的感情线;一条虚线,即“幽灵”传递信息。在风沙的低沉怒吼中,影片缓缓拉开序幕。诺兰将观众的视角引向以现实中的人为出发点的参照系:多名上了年纪的老人面对镜头回忆当年的景象,画面展现出故事的背景——黄沙四掠,一派萧条。音乐《梦见冲击》(Dreaming of theCrash)中,高音区的管风琴以一个高音持续整首曲子,就像遥远的飞行器翱翔在天际,营造出空灵、缓慢、遥远、压抑的气氛,夹杂着风沙作怪的声音,这仿佛沙尘暴来临时的低吼,为故事发展构建了大环境。

《田野追踪》(Cornfield Chase)一扫沉闷,急促的管风琴演奏仿佛让观众也穿梭在广阔深厚的玉米田里。这是一家三口在玉米田里追逐无人机的情节:开始墨菲提问的时候,音乐重复两个音,表现出疑问;从追逐开始,加入了急促的连音,节奏轻快,重复着轻盈的旋律,并且配合一望无际的田野画面加了混响,音乐一路上行,为观众呈现出开阔的视野。

这是片中一家三口仅有的一次合作,音乐里处处传达出一家人有效地沟通合作时的兴奋感。管风琴与弦乐一起轻轻地辅助着这首曲子,却恰到好处地向观众展现了库伯心系宇航事业,敢于冒险与挑战的特点。这也为此后库伯毅然离开家人,选择参加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计划的情节埋下了伏笔。随着剧情发展,另一条线索——幽灵传递信息慢慢浮现。弦乐缓缓响起,节奏缓慢,低音有一个持续颤抖的声音,《尘》(Dust)为观众传达出紧张与未知的气氛。当库伯解出奇异景象传达的是坐标的时候,管风琴的声音又响起来,一段轻快的节奏配合库伯收拾准备出发的画面,再一次暗示库伯的探索精神,承接后面的NASA之行。

父女分别之痛,是影片序幕告一段落之处。低音部分沉重的鼓点烘托了即将告别的凝重气氛。音乐情绪不断攀升,将家人的不舍描述得淋漓尽致。当库伯驾车绝尘离去的瞬间,音乐骤然高昂,背景音里鼓声和器乐越来越密集,使气氛越发悲壮,音效则是飞船发射倒计时的声音。在墨菲冲出大门挽留父亲的那一刻,这种气氛被烘托至顶峰。音乐的复杂与高昂,压制了墨菲的无力哭喊声,这种一面是拯救人类的使命感,另一面是生离死别的亲情的场景对观众来说极富冲击力。随着越来越高亢、悲怆的音乐逐渐湮没在火箭巨大的点火声中,场景结束。

(二)三段式小高潮: 神秘探索和故乡信息

这一段有两条线:一是太空中的库伯,一是地球上的墨菲。库伯的线是射线状的,引出了此前的三位探索者在不同的星球的故事;墨菲的线走的是时间线,即随着年岁的增长,她碰见了各种有待解决的难题。

通过与父亲之间难以割舍的情感,这两条线在不断交织。音乐则随着三个故事情节的推动,先后达到三次小的巅峰。米勒星球上的惊涛骇浪,用铜管、敲击乐、管风琴与人声齐鸣来展现,有拔地而起之势,音乐的不断加速让观众觉察到巨浪袭来的压迫感。时间在这里成为最关键的要素,力图使观众们在影片中第一次面对生死存亡般的紧迫。

库伯被曼恩博士陷害后等待救援时,疾风骤雨的管风琴与钢琴如同相互争斗一般,交替演奏,相互追逐,突出了营救行动的争分夺秒。当库伯的头盔破裂时,音乐非常巧妙地出现了《尘》里的旋律,暗示二者的对决并不是两条生命的争斗,而是人与外部世界的抗衡。而就在库伯生命垂危之际,安详、惋惜的钢琴音乐响起,与画面形成反差。此时的音乐仿佛在为一个生命的终结在哀悼,情绪扼腕痛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地球时空”和“穿越时空”穿插的那一段蒙太奇中,导演清楚地抓住了两组镜头中可能引起观众内心共鸣的意象进行剪辑(例如对“燃烧的玉米地”和“发生爆炸的空间站”画面的交错剪辑),此时音乐方面也是一起合成的,但没有违和感。

前者象征着墨菲走出父亲带给她的多年的阴影,她以一种比小时候父亲带她驾车轧过玉米地更革命、更激进的方式和过去告别;而在表现后者的镜头中,库伯操作飞船去对接爆炸的空间站,这是更革命、更激进的告别仪式。

背景音乐使用了乐团的全部力量来展现这个如史诗一样的场景:不断重复的旋律,对应着影片里旋转的飞船,让观众在屏气凝神的同时又仿佛随着飞船一同旋转。管风琴的演奏以飞船固定视角展现太空中明暗光影的交替变换,让画面和声音同时达到阶段性的顶峰。

决意牺牲的库伯在激昂音乐的烘托之下闪耀出人格的光辉,也折射出本片关于“向死而生”的主题。三段紧张不安的情节中,穿插着来自地球的信息,这也是导演继第一部分的“父女难舍难分”之后安插的又一“催泪弹”。飞船靠近土星时,响起了空灵而柔和的钢琴曲——虽然这有悖于太空中无法传播声音的事实,但缓慢、悠长、间距遥远的钢琴音符让人心如止水,反而胜于无声,犹如真正聆听到太空的静谧。当然,这也表现了库伯在用心读取来自家人的信息,每一个音符都像在强调他对家人的思念。

(三)全片高潮:五维世界

库伯身处黑洞,未来的人类为他创造了一个三维空间中的五维世界。这里也有两条线:一条暗合开头,即库伯成为幼年墨菲的幽灵;一条是黑洞中的“幽灵”让成年墨菲掌握了黑洞的重要数据,从而拯救人类于水火之中。这里还有一个设计精巧的“戏中戏”:布兰达和库伯在时空扭曲的球形空间中实现了第一次握手,与片尾扣合.

地球上黄沙漫天,玉米地在地平线上燃起了熊熊火焰,一片末日之景。墨菲的男友在楼下催促她赶紧离开上路,而她却在彻底告别之前犹豫了,她相信父亲不是会抛下她的人,因此她试图在自己的旧房间里寻找线索,去解释小时候见到的“GHOST”(幽灵)和留下的莫尔斯电码。配乐采用了《田野追踪》的两个音的旋律,代表这一部分在讲述亲情。

这里的配乐《坚持》(Stay)有别于此前的同名段落,它已成为库伯与墨菲之间的交流的一种代表。画面同样是墨菲的卧室,旋律看上去也是一样的,但是库伯从五维空间的视角看来,其情感已不是当时决意要走后的那种不舍,而是对当年决定的满满悔意。从回忆到后悔,再到顿悟到“他们”就是自己之后坚信可以通过二进制与女儿沟通,音乐也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最后在清脆的管风琴声中走向高潮。

(四)呼应开头:回到空间站

在影片末尾,墨菲和库伯这两条线合一,同影片开头呼应。风沙在呼啸,但画面是空间站中焕然一新的生存环境,电视里还放着当年的人们对当时环境的回忆叙述。音乐和画面此时又形成强烈反差。

依然三十多岁的库伯推开门,见到已一百多岁、接近生命的尽头的墨菲时,熟悉的代表亲情的旋律又响起了,这再一次揭示了本片的核心意象“爱与沟通”。然后,库伯又开始了新的旅程,他要去往布兰达的星球,成为地球星际移民的第一代人中的一员。

2 请高低起伏的三大主题

纵观全片,可以发现季默的配乐与片中并行着的三大主题皆有配合。下面做一详述。

(一)空间主题:未知太空的探索

说到太空,不得不提汉斯·季默在配乐的过程中使用的一种主要乐器——管风琴。管风琴经常被用在各种恐怖片中,而季默将它巧妙地用进了太空科幻题材的影片。管风琴本来是中世纪用于宗教事务的乐器,本身就能在表达崇高主题时凸显出一种近乎神秘宇宙的感觉,而它精妙绝伦的构造,又与航天技术的高超和令人敬仰有着某种相似.

季默认为管风琴的造型本身就让他联想到“太空飞船的补燃器”(spaceship afterburners),而且“管风琴的送风机制与身穿宇航服的宇航员在太空的体验相似——因为每一丝空气都是珍贵的”。

从音色上来讲,管风琴的音域之广一向让人惊叹,这很适合表现浩瀚无边的宇宙,从细微、空灵、幽冥,到恢宏、大气、激昂,管风琴的音色正好可以配合宇宙的种种奇景,将影片情节推向巅峰。不难发现,影片多次使用管风琴的延长音来表现宇宙的无垠,与人悬浮在太空中的身心状态吻合。

管风琴的长鸣,既冲击着观众的耳膜,也给这部影片注入了星空般的浪漫情怀,指引观众进行关于“爱、沟通、信任”的省思。此外,稀疏而缓慢的合成器键盘音乐,又烘托出了宇宙的广袤和人类的渺小。这也符合季默的创作特点——既有电子乐的绚丽紧凑,也有交响乐的磅礴气魄,当然这也是近年来以“英雄主义”为卖点的好莱坞“大片”中几乎不可缺少的听觉配置。

太空旅行是本身是孤寂、静谧的,于是其声音设计中也适当地运用了完全无声的手法。当画面表现飞行器在太空中翱翔的镜头时,影片确实没有任何声音,观众们此时甚至会觉得安静得有些诡异。首先,这符合了太空环境中声音无法传播的事实;同时,也增添了太空的神秘感,因为在没有任何声音的空间里,观众最容易与黑暗静谧处的压抑、惶恐、悲伤产生共鸣——以渺小之身存在于这浩瀚宇宙的状态,或许偏偏能激发对光明与爱的强烈渴望。

(二)情感主题:不舍

在这一主题上,季默用管风琴创造出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两个音符的旋律,该旋律在本片配乐中的出现次数最多。玉米地里的追逐,表现了一家三口亲密无间的合作,此时的音符也跳跃在广阔的田地里,衬托着家人的默契与和睦。当库伯决心离开的时候,一曲《第一天》(Day One)演绎了家人之间的难舍难分。

这段音乐以钢琴和管风琴两种乐器为主,柔和细腻中带着些许无奈,由钢琴演奏的音符缓缓展开,而管风琴的加入则正如父亲的默默低语,向女儿倾诉不能陪伴她成长的歉意。这里同样加入了《田野追踪》的主旋律,两个音不断重复,既表达着对即将离去的父亲的质问,也仿佛父亲对女儿的依依不舍。而这又渲染了宇航员肩负着人类的生存希望从而决绝踏上艰险征程的那种大义。

当库伯一行从曼恩星球回到飞行器,时间已经悄然过去二十三年,此时库伯最牵挂的还是在地球上的亲人们。这里同样用了开篇玉米田里的旋律来表现他对全家生活在一起的日子的怀念。库伯当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观看家人给他的录像,而配乐也呼应了他对家人的极度思念。一个长音伴随着视频渐渐响起,墨菲出现在了画面中,原来墨菲还记得父亲临走时许下的诺言,她欲言又止的模样催人泪下。

而影片最后,库伯在五维空间中看见当年的自己走进房间跟小墨菲告别并离开时,内心被无力的呐喊和痛楚充斥,他对当年决定的后悔杂糅在同样的旋律中。成年的墨菲顿悟了“STAY”(“坚持”)是父亲留下的信息,而库伯发现五维空间的奥秘后,迫切地想把一切告诉墨菲,回到亲人身旁的意愿在此刻愈显浓烈。两个音的旋律再次响起,从库伯的话语中,“爱”在与墨菲的交流中是可以量化的,这延续了父女之情的主题。

(三)时间主题:稍纵即逝与迫在眉睫

除了表现太空的广袤缥缈之外,对时间流逝的表现同样也是整部影片在艺术上的关键之一。影片中多次使用的敲击乐铺垫在背景音乐下面,它通过声响的轻重和节奏的缓急,突出强调时间性。米勒星球的场景,先是用钟表走时的嘀嗒声做节拍,每秒一拍,当发现巨浪袭来后,速度由慢转快,各种乐器齐上,音乐上行,逐渐加速到每秒两拍。

当巨浪即将行至眼前时,音乐已能给人一种在这个“一小时七年”的星球上的时间焦灼感,人要拼命与时间赛跑,在命悬一线的窘迫中挣扎。而针对曼恩星球,音乐开始时像钟表走动的鼓点声,暗示时间流逝、情节紧张,虽然这里打斗的场面只有几个镜头,却被音乐烘托得似乎相当漫长。

当飞船慢慢被黑洞引力拉近时,库伯在危急的情况下紧锣密鼓地操作,这时,有节奏的秒表走动声再一次出现,强调了时间的紧迫。当库伯坠入五维空间,思考如何给墨菲传达信息时,时间更是显得尤为重要,而“嘀嗒嘀嗒”的敲击乐在这里的使用可谓十分恰当。

结语|能看到这里的都是真爱!

《星际穿越》上映后,引起了一段时间内人们对天文、物理的热议,也取得了票房上的成功。然而,在震撼的太空画面和深奥的科学知识背后,我们也可以看到音乐对整个影片的作用:它不仅对广袤的宇宙进行了细腻的意象描绘,推动环环相扣的情节走向高潮,也用音符为我们讲述了父女之间关于爱、沟通、信任的丝丝情感。

诺兰的另一部作品《盗梦空间》可以在此与《星际穿越》进行一个对比:前者展现人类的潜意识、内心和梦境,指向人类无限的内部;后者展现银河、黑洞和无尽的宇宙,指向人类未知的外部。这两者都在指向我们不可轻易企及的领域,也都被诺兰用镜头一步步铺陈在我们眼前。应该说,观众的审美体验在这些纷繁交错的时间和空间中以及张弛有度的配乐中得到了升华。

诺兰喜欢“走在人类文明的前面”,用影片为我们呈现出未来可能会有的自然灾害,同时又相信人类科学的探索精神。然而,剥开这些相对外在的因素,我们在深层上看到的还是不能没有情感。《星际穿越》的最后,库伯在五维空间中顿悟了这一切物理现象的原理,而当塔斯问他如何沟通时,库伯回答道:“爱,塔斯,是爱。”正所谓“心有灵犀”,影片在此宣示:心灵对话可以跨越时空。

此时清脆的音乐不断上行,在管风琴熟悉的旋律中,关于父女情深的画面在库伯头脑中闪过,这会促使观众把积蓄已久的信念提纯乃至迸发出来——末日来临时唯有爱能拯救人类,也让笔者更加愿意去深入分析这部电影中的音乐艺术及其功能。

感谢原作:吴然(传媒大学)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天天音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